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绕城高速施工测量技术交底会2011.10.08中交二航局乌鲁木齐绕城高速施工测量技术交底会1、前言(概述)
本段路线(K28+600——K53+049.158,路线全长24.26公里)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本项目第二合同段路线起于甘沟西侧山体,接第一合同段终点,依地形向东南方向布设,进入石人子沟隧道,出隧道后,设高架桥跨越石人子沟,后路线依地形一直向南布设,于葛家沟村西侧跨越葛家沟,后路线沿东山前坡地布设至榆树沟水库,设榆树沟大桥跨越榆树沟,此后路线继续沿山前坡地向南布设,从解放军69246坦克团训练基地东侧进入喀尔沟隧道,出隧道后沿路线继续向南布设,跨越喀尔沟、半截沟,止于延安路互通立交南,于第三合同段起点相接。1、前言(概述)
本段路线(K28+600——2、首级施工控制网复测、施工加密控制网、施工基线设计
2.1.1.复测工作内容本次复测工作内容为:工程范围内平面控制点的复测和高程控制点的复测。具体为:平面控制点复测采用附合导线网复测(一级导线精度)。高程控制点复测采用三角高程网复测(四等三角高程精度)。2、首级施工控制网复测、施工加密控制网、施工基线设计
2.12.1.2.复测工作的开展
由于工程范围内地形复杂,控制点比较分散、空间跨度大,沟渠较多、点间交通多不便,制定严格的作业计划,分配好作业时间,精心组织并实施具体的外业观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复测使用的仪器设备为两台徕卡TCR1201+全站仪,所有仪器均经测绘仪器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并在检定有效期内,可用于相应等级精度要求的测量工作。2.1.2.复测工作的开展
由于工程范围内地形复杂,控制点比2.1.3.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二期高程基准。平面坐标采用独立坐标系(87度45分中央子午线,投影至900米高程抵偿面)。2.1.3.坐标系统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二期高程基准。2.1.4.导线控制网复测
控制网复测前首先进行了控制点的完好性检查。经现场勘查,工程范围内有D级控制点标石11个,一级控制点标石30个(其中D053、D088被破坏),新加密控制点9个,为了确保工程与其他标段的顺接,对工程范围内、前后里程搭接段(前后各搭接两个控制点,D051、GPS11为一、二合同段公用点,GPS21、GPS22为二、三合同段公用点)所有的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平面控制网复测的作业方法、精度指标、使用仪器均按工程测量规范国家一级导线精度标准进行,高程控制网按照《测规》四等三角高程网复测。2.1.4.导线控制网复测
控制网复测前首先进行了控制点的2.1.4.导线控制网复测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角网复测,复测前的注意事项:作业前按要求进行仪器、棱镜检校观测严格执行调度计划,按规定时间进行观测作业。使用全站仪进行作业,前后视使用同规格的三角棱镜架。每站观测不少于三个测回。每测回观测前后分别量取仪器高,误差小于2mm时取两次丈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观测人员严格按手簿内容进行详细记载,不得错记、漏记,严禁事后补记或伪造。2.1.4.导线控制网复测控制网复测采用边、角网复测,复测2.2.施工加密控制网
2.2.1.施工加密控制网的设计,搜集高速公路沿线已有的测量资料,在现场踏勘和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2.2.2.平面控制点位置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稳定可靠、便于长期保存的地方;2)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3)相邻点之间必须通视,观测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应在1.5m以上;4)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2.2.3.施工加密控制网:平面控制网采用符合导线进行平面控制点的测量,高程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进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2.2.施工加密控制网
2.2.1.施工加密控制网的设计,搜2.2.施工加密控制网
2.2.4.施工加密控制网所用仪器及观测方法1)控制网测量所用仪器是徕卡(TC1201,测角精度1″,测距精度±(1mm+1ppmD)),控制网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水平角测量(按测回法进行观测三个测回)和距离测量。2)三角高程测量所用仪器是徕卡(TC1201),三角高程测量的外业工作主要包括垂直角测量(按测回法进行观测三个测回)和距离测量。3)实测数据采集完毕,内业计算用南方平差易2005进行平差,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4)精度: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所交高程控制网为四等水准网,所交平面控制网分为独立坐标系,精度分别为D级和E级GPS网以及一级控制网。平面控制网加密按国家一级控制网要求进行,高程控制网加密按四等三角高程水准测量要求进行。2.2.施工加密控制网
2.2.4.施工加密控制网所用仪器及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
3.1.路基平面测量(1)路基放样准备工作①首先恢复路线中桩,在地面中桩处标出填挖高度。按设计图纸定出横断面各主要点如填方坡脚、挖方坡顶。边坡放样按照边坡坡度、高度确定边坡填筑线及开挖线位置。②路堤填筑线及路基开挖线放样本标段地处山区,山坡地势起伏不平,配合全站仪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可快速准确的放出边桩的点位。如下图
由图可知L左=b/2+d+mh左
L右=b/2+d+mh右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
3.1.路基平面测量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在上式中路基宽度为b、边沟加护坡道宽为d及路基边坡坡率m均为已知,如有二级坡时加上平台的宽度,因此L左、L右随h左、h右而变。由于h左、h右是边桩点原地面距路基面的高度,所以边桩位置为采用逐点逼近法所求的待测点。结合本标段路基具体情况以K36+020断面为例,示例如下:路基左侧路面宽度为16.75m,右侧为16.75m,定线中桩挖深为6.427m,左边边坡坡率一级1:1.25,右边边坡坡率一级1:1.25,边坡加护坡道宽度为4.07m。现以左侧为例说明测设方法(见下图)。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在上式中路基宽度为b、边沟加护坡道宽为d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1、估计边桩位置若地面水平,则左侧边桩与中桩之间距离应为16.75+4.07+(1010.193-1003.228)×1.25=29.526m(若有平台时应加平台宽度,计算高差时还得考虑平台坡率)。2、实际情况是左侧地面较中桩低,估计边桩比中桩处地面低0.5m,则此时h左=1010.193-0.5-1003.228=6.465m,按此估计得边桩与中桩距离L左=16.75+4.07+6.465×1.25=28.901m的左侧边桩a点。3、实测高差并试算边桩位置,测出a点与中桩地面高差为0.7m,此时a点距中桩距离L左=16.75+4.07+(1010.193-0.7-1003.228)×1.25=28.651m,此值比估计值28.901m小,所以正确的边桩位置应在a点内侧。4、从新估边桩位置,正确边桩位置应在28.901m~28.651m之间,按照此方法可以确定挖方的开挖线。5、此法同样适用于填方路堤。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1、估计边桩位置若地面水平,则左侧边桩与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2.路基高程测量路基高程测量是设计高程控制的重要方面。通过高程测定和放样可以知道当前施工点的标高。结合本标测量仪器的配备情况。施工中高程测定放样采用的的基本方法就是GPS、全站仪和水准高程测量。GPS及全站仪在路基初始开挖填筑时使用(不详细介绍),到97区后严格采用水准测量以保证精度要求。水准高程测量具体内容:以K36+060桩号为例,路床顶面设计标高为1403.22m。附近水准加密点JM20高程1405.957m。测设此桩号中桩路基顶面高程,步骤如下:在JM20与K36+060中桩间架设水准仪在JM20立水准尺读数a=1.021m在K36+060中桩立水准尺读数应为b=1405.957+1.021-1403.22=3.758m但是初次在K36+060中桩出立尺时一次达到指定标高,施工控制中往往达不到。可以打一根长木桩,使桩顶高于指定高程,将水准尺沿桩上下移动,当在尺上得出已知读数时沿尺底在木桩上画一道线即为指定高程。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2.路基高程测量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路基控制测量方法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
3.3.1.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则设置,同时应满足设计文件要求;1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2填方高于20米的要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位于K45+650-K45+900)。3.3.2.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PVC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1)沉降板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2)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3)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
3.3.1.观测断面一般按以下原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2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1)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2)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坐标作为初始读数。3.3.3.观测技术要求1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2沉降观测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3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与边桩的位移量,当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或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竖向位移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4观测精度要求: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2.0mm,读数取位至1mm;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变形观测点点位中误差12mm。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2位移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3.3.路基高填方沉降观测4、平面点位的控制方法和构筑物的定位、放样精度分析
4.1.施工极坐标法放样工作程序3.1.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4.1.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检查高程,检查无误后进行测量点放样。4.1.3.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4.1.4.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4.1.5.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4.1.6.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4、平面点位的控制方法和构筑物的定位、放样精度分析
4.1.4、平面点位的控制方法和构筑物的定位、放样精度分析
则可精确标定点位。4.1.7.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4.1.8.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4.1.9.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4.1.10.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4.1.11.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4.1.12.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4.1.13.确认准确无误后再以书面技术交底交予现场技术员。4、平面点位的控制方法和构筑物的定位、放样精度分析
则可精确4.2.桩基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GPSRTK或全站仪极坐标法准确测量出桩位中心点,桩橛截面尺寸不小于3cm×3cm,在桩面钉铁钉做为标志点。4.2.桩基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各桩位中心点坐标,采用GPS4.2.1.孔位测量
采用全站仪测设桩位,并探明有无管线埋在地下,当桩位与管线相冲突的时,报告设计及监理后共同研究解决后,方可埋设护筒。桩位利用十字线引到护筒位置以外打设四根木桩,根据四根木桩的交汇点埋设护筒,护筒埋设好后再用全站仪进行复验,并对桩中加以标识,以便钻机就位时对中,详见:图3测量护桩示意图。4.2.1.孔位测量
采用全站仪测设桩位,并探明有无管线埋在4.2.1.孔位测量
4.2.1.孔位测量
4.2.1.孔位测量
每次钻机就位好开钻前和钢筋笼吊放前,要通知测量组复测。测量无误后才可进行下步工序施工。钻进开始前要在护筒上作好标高控制点,计算实际钻进深度.桩基检验评定标准见下表:4.2.1.孔位测量
每次钻机就位好开钻前和钢筋笼吊放前,要4.3.承台
4.3.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制点以指导基坑开挖深度。4.3.2.开挖基坑后,及时进行基坑标高及基坑尺寸进行检查。4.3.3.基坑检查无误后,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承台角点控制点。4.3.4.测量完毕后,配合现场技术员用钢尺检查各点间的距离及对角线距离。4.3.5.承台模板立模后,及时对承台模板进行检查,根据设计图纸尺寸采用极坐标法测放承台十字中心线或各承台角点控制点,用红油漆做标志点在模板上,配合现场技术员根据各点拉线检查模板各部位几何尺寸。4.3.6.当桥梁位于曲线段时,承台的特征轮廓线不可用对应桩号进行曲线坐标计算,这样会与实际尺寸不符,实际承台为矩形,按照特征点里程桩号计算出坐标尺寸为梯形。此时应以承台中心桩号为起算点计算出承台轮廓点的方位角,正确计算承台特征点坐标。4.3.承台
4.3.1.桩基施工完毕后,在原地面测出高程控4.3.承台
4.3.承台
4.4.墩台身
4.4.墩台身
4.5.支座垫石
4.5.支座垫石
4.6.墩台竣工测量
桥梁墩台竣工后,为查明墩台个各主要部分平面位置及高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以下测量内容:用全站仪测定各桥墩台中心及特征点的实际坐标和高程,与设计值比较,并计算墩台中心间距。通过施测坐标计算或用钢尺丈量各部分尺寸、位置和长宽。4.6.墩台竣工测量
桥梁墩台竣工后,为查明墩台个各主要部5、隧道施工测量
6.1.隧道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在地下标出隧道设计中心线与高程,为开挖、衬砌与洞内施工确定方向和位置,保证开挖的隧道按设计要求准确贯通与附属设施的正确安装。6.2.隧道施工测量主要内容是洞外、洞内施工控制测量、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辅助坑道的测量等。6.3.对隧道洞外的水准点、中线点应定期进行复核,洞内控制点应根据施工进度设定。设定的控制点必须稳固、可靠且通视良好。6.4.隧道施工测量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隧道开挖按规定的精度要求贯通,因此隧道测量必须以规定的精度认真、慎重的进行,避免产生严重后果,造成浪费和返工。贯通误差应符合《测规》要求。5、隧道施工测量
6.1.隧道施工测量的目的是在地下标出隧5、隧道施工测量5、隧道施工测量5、隧道施工测量5、隧道施工测量5.6.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首先应根据控制网进行洞口的引测投点,以利施工时进行洞内控制测量。投点时应结合地形地物,力求图形刚强简单,在确保精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观测条件,测站稳定程度,便于引测进洞,避免施工干扰。每个洞口应设两个测点,并应纳入控制网中。控制网的测设应符合《测规》要求。1、根据本标段实际情况,采用GPS定位技术(或全站仪导线法)在隧道进出口处布点,建立地面平面控制网。进出口布设至少各两个定向点,并使洞口点与定向点间通视,以便全站仪观测。2、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用全站仪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对向观测)或用精密水准仪将水准控制点引测至洞口附近。5.6.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首先应根据控制网进行洞口的5.7.洞内控制测量
洞内观测的特殊性主要是施工干扰大,环境条件差,明亮度较差,边长较短,必须采用多测回测量,当施工通风不好,烟尘严重时,不宜进行测角工作。洞内导线应尽量选择长边。根据总的贯通精度要求及洞外导线对贯通精度的影响值,确定洞内控制测量所需的精度和方法。在洞内设支导线,在洞内直线段不小于200m、曲线段根据通视情况不小于70m须设立一个导线点,水准点每120m设立一个。5.7.洞内控制测量
洞内观测的特殊性主要是施工干扰大,环5.7.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导线点布设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洞内导线形式采用支导线测量,用全站仪测设,角度平差采用简易平差法,坐标闭合差采用坐标简易平差法。洞内的水准测量由洞口高程控制点,向洞内布置,洞内水准测量根据洞口高程控制点测定洞内各水准点的高程,以此作为施工的依据,并须定期复核。A根据洞内导线测量成果,测设隧道施工中线,用于指导洞内断面开挖和衬砌施工。B施工中线的测设,用全站仪测设。C隧道中线和高程在使用中须定期进行复测检查,检查中线点时,其点位横向较差不得大于5mm;检查高程点时,往返测高程闭合差要符合水准测量的规定。5.7.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导线点布设是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洞内导5.7.洞内控制测量①、洞内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埋石洞内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顶板或底板岩石坚固的地方,以使工作安全和控制点便于保存。洞内导线点兼作水准点使用,埋石方法、要求与洞外导线点相同。由于洞内施工和运输特别繁忙,光线较差,露出地面的标志易被破坏,导线点选择在中线的一侧,标石顶面应埋入地下10~20cm处,以坚固稳定、便于利用为原则,上面盖上铁板或厚木板,并注意不要压在金属标志上。埋石后,在边墙上以红油漆作为标志,标明点号、里程等,并以箭头指明埋点位置。②、洞内导线测量洞内导线测量全部由全站仪完成,其施测方法与洞外相同,但由于洞内测量条件恶劣,测站和目标都要严格对中,测三个测回,减弱仪器、觇标置中和照准读数误差。5.7.洞内控制测量①、洞内平面控制点的选点、埋石5.7.洞内控制测量③、洞内高程控制测量A、洞内水准测量精度控制测量对贯通误差的影响,洞内高程贯通限差为70mm,由于水准线路小于4Km,采用等外水准测量即满足精度要求。B、洞内水准测量施测洞内水准测量利用平面控制点设置为永久水准点。洞内水准点在隧道未贯通之前,只能布设支水准线路,为增加检核条件必须进行多次观测和往返观测。随着隧道的掘进和水准点的延长,为满足施工放样和贯通精度的要求,由于洞内通视条件差,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应超过50m。5.7.洞内控制测量③、洞内高程控制测量5.7.洞内控制测量④、洞内中线测设在隧道开挖初期,以洞口控制点为依据,放样临时隧道中线,指导隧道的开挖方向。当隧道掘进到一定距离,洞内控制点逐步建立以后,再测设正式中线点指导隧道的衬砌施工。由于隧道位于平曲线上,临时中线点每5-10m设一点;正式中线点每50m设一点。中线的测设用极坐标法进行。⑤、洞内其它结构物的测设洞内水平横洞、排水沟及其它结构物的测量放样,可根据这些结构物与中线的相对位置和设计高程进行测设。5.7.洞内控制测量④、洞内中线测设5.8.掘进中隧道断面的测量
每次断面掘进前,应根据设计的断面类型和尺寸放样出断面。常用的方法有:五寸台阶法(断面支距法)、大样法、三角高程法等。5.8.掘进中隧道断面的测量
每次断面掘进前,应根据设计的断5.8.1.五寸台阶法(断面支距法)
即根据中线及拱顶外线高程,从上而下每0.5m(拱部和曲线地段)和1.0m(直线地段)向中线左右量出两侧的横向支距(量测支距时,应考虑隧道中心与路线中心的偏移值和施工的预留宽度),所有支距端点的连线即为断面开挖的轮廓线,用以指导开挖及检查断面,并作为安装拱架的依据。遇有仰拱的隧道,仰拱断面应由中线起向左右每隔0.5m量出路面高程向下的开挖深度。此种方法最常用,适用于全断面开挖或上下导坑开挖施工的隧道。此种方法的作业程序为:5.8.1.五寸台阶法(断面支距法)
即根据中线及拱顶外线高5.8.1.五寸台阶法(断面支距法)作业程序:中线放样、复核控制网复测一定要注意水平放样掌子面中线、测里程放样仰拱及其他构筑物向左、向右量出支距、画点放样拱顶及拱脚高程,及每向下0.5m的轴线点、及底部高程点5.8.1.五寸台阶法(断面支距法)作业程序:中线放样、复核5.8.2.放大样法
即对于一种类型尺寸的开挖断面,提前在地面上放出大样(1:1),用木板或金属条作出大样,测量时放出拱顶中点及两侧起拱点的位置,往上套上大样,在周边画点即可,此种方法是用于全断面开挖或上下导坑开挖及预留核心土的施工的隧道。5.8.2.放大样法
即对于一种类型尺寸的开挖断面,提前在地5.8.3、三角高程法即将仪器置于中线上,一次放样出掌子面的各个轮廓线。此方法特点是:速度快、要求的条件高。计算量大,放样前须提前计算出所有须放样点的数据。且对掌子面的平整度有较高要求,对于有激光导向及免棱镜的仪器尤为方便,但受掌子面平整度精度影响较大。现在免棱镜技术仪器较为普遍,这样就可以采用一些仪器自带或别的软件来直接测量断面,给施工分析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5.8.3、三角高程法即将仪器置于中线上,一次放样出掌子面的5.8.4.隧道衬砌位置控制
隧道衬砌,不论何种类型均不得侵入隧道建筑界限,因此各个部位的衬砌放样都必须在线路中线、水平测量正确的基础上认真做好,使其位置正确,尺寸和高程符合设计要求。中线两侧衬砌结构物的放样,是以中线点和水准点为依据,控制其平面位置和高程。放样建筑物的部位分别有边墙角、边墙基础、边墙身线、起拱线等位置。拱顶内沿、拱脚、边墙脚等设计高程均应用水准仪放出,并加以标注。拱部衬砌的放样是将拱架安装在正确的空间位置上,拱架定位并固定好后,即可铺设模板、灌注砼等。在灌注砼衬砌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拱架和模板的位置和稳定性。若位移变形值超限,应及时加以纠正。边墙衬砌的施工放样,若为直墙式衬砌,从校准的中线按规定尺寸放出支距,即可安装模板;若为曲墙式衬砌,则从中线按计算好的支距安设带有曲面的模板,并加以支撑固定,即可开始衬砌施工。5.8.4.隧道衬砌位置控制
隧道衬砌,不论何种类型均不得侵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
1、单导线单导线对隧道贯通误差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测角和测边引起的,由测角误差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mβ″----导线测角中误差(″);
ρ″----弧秒,取用206265″;∑Rx2----导线各测角点至贯通面的垂直距离的平方和(m2)。由测边引起的横向贯通误差按下式计算:式中:----导线测边相对中误差;∑dy2----导线各边在贯通面上投影长度的平方和(m2)。单导线测量误差对横向贯通误差的总影响值按下式计算:
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
1、单导线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单导线估算实例:隧道如下图所示: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单导线估算实例: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5.8.6.隧道贯通精度估算5.8.7.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1、采用导线法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由进测的两方向分别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的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的方向上,得出的即为实际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2、水准路线由两端洞内进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水准点或中线点上,所测得的高差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3、实际贯通误差的调整隧道贯通以后,中线和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地段)调整。调整地段的开挖和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和高程进行放样。5.8.7.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1、采用导线法测量时,在5.8.7.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⑴直线隧道的贯通误差采用折线法调整。调整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因调整而产生的转折角小于5′时,可视为直线线路;转折角在5′~25′时,应按顶点内移量确定线路及相应衬砌位置;转折角大于25′时,应加设半径4000m的圆曲线。⑵曲线段隧道,根据实际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比例调整中线。⑶采用导线测量延伸中线时,贯通误差调整应符合下列要求:方位角贯通误差分配在未衬砌地段的导线角上;5.8.7.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⑴直线隧道的贯通误差采5.8.7.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计算贯通点的坐标闭合差;坐标闭合差在调线地段导线上,按边长比例分配,闭合差小时,用坐标增量平差来调整;采用调整后的导线坐标作为未衬砌地段中线放样的依据。⑷进行高程贯通误差调整时,贯通点附近的水准点高程采用由进出口引测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按照高程贯通误差的一半,分别在两端未衬砌地段的高程点上按照路线长度的比例调整。未衬砌地段应以调整后的高程作为高程放样的依据。5.8.7.隧道贯通误差的测定与调整计算贯通点的坐标闭合差;5.8.8.资料的管理与上报首先项目进场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对设计桩点进行复测。复测成果完成后,即进行洞外控制测量的设计与实施。1、洞外控制测量完成后,应提交下列资料:(1)、控制测量说明:包括隧道名称、进出口里程及长度、平面形状及辅助坑道分布、布网情况、施测方法、仪器型号、检定证书、平差方法、坐标系统、中线与定测关系、施测日期和特殊情况以及处理结果。(2)、洞外控制测量布网示意图。(3)、角度、边长和高程观测记录、计算方法、平差后的精度和坐标成果。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业技术培训驾驭科技浪潮考核试卷
- 企业教育培训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试卷
- 信息系统人力资源与智能招聘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前的环境影响评价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在化妆品包装中的创新应用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施工现场的材料质量检验与工艺控制方法考核试卷
- 内陆养殖的农村富民与农产品流通考核试卷
- 脱贫攻坚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 新员工安全隐患知识培训目标
- 新员工入行培训财务合规
- 消失的13级台阶
- 营销管理知识点
- 船体强度与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 不宁腿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 初中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 三写作的载体与受体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五版)习题答案
- GB/T 451.3-2002纸和纸板厚度的测定
- 网签授权书(学生就业平台)
- GB/T 17853-2018不锈钢药芯焊丝
- MORA-Super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