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24课 延安我把你追寻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课题24*延安,我把你追寻主备教师【课前解析】关注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一首现代诗。全诗以“追寻”为线索,追忆、歌颂并呼唤延安精神,警示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仍旧是我们重要的精神支柱,需要继承和发扬。这是一首新诗,且离学生年代较远,因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需要一定的资料辅助和相关的图片帮助。课文插图是黄土高原的风光,近处是窑洞,远处是宝塔山。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诗歌内容的距离,帮助学生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教学目标】认识“延、昔”等6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懂得诗歌表达的意思,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能借助资料,理解不懂的诗句。【教学重点】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的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延河叮咚的流水、枣园梨花的清香、南泥湾开荒的镢头、杨家岭讲话的会场”等具体事物的含义。2.了解延安和延安精神。【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介绍背景1.教师导入:(出示课件2)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回忆那峥嵘岁月,我们忘不了延安,忘不了那激励我们的延安精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步伐,走进延安,去感知那如火的战斗岁月。(出示课件3)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出示课件4)教师引导: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朗读《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2.学习本课字词。指名读,分享自己识字的好方法。(1)(出示课件5)会认字:延昔茅炕旦媚教师重点指导:“炕”是后鼻音。3.朗读全诗,纠正字音,把握韵脚。(1)教师引导:诗词歌赋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韵脚是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请几名同学合力分节朗读全诗。其他同学纠正字音,找出韵脚。(出示课件6-8)(2)(出示课件9)引导总结。全诗押的是ang韵,基本上每节诗二、四句末尾的一个字都有ang。韵脚是:光、阳、香、场、琅、炕、响、梁、煌、翔、想、阳。提示:①第三小节中本是“琳琅满目”,为了押韵改为“满目琳琅”。②现代诗不一定讲求押韵,但押韵的现代诗读起来更优美动听。(3)教师引导:再读诗歌,根据韵脚读出韵律和节奏。(4)词语解释。(出示课件10)通过查字典和查资料,我能说出“镢头”“窑洞”“土炕”分别是用来干什么的。预设:A.我能说得清楚。→学生组织语言说一说。B.我说不清楚,但是能从下图中找出来。→出示对应图片让学生找一找。:不熟悉的事物可以借助图片更直观地了解。三、品读诗歌,体会延安精神1.学生借助导学单,了解诗意。(出示课件11)小组汇报交流。预设:2.(出示课件12)读过全诗,我们知道了作者追寻的是延安,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追寻延河、枣庄、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2小节。(板书: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出示课件13)朗读指导:四个“追寻”读的时候应该语气逐步上扬。(板书:追寻)学生反馈交流。(出示课件14)明确: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是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预设补充,相机出示图文:①(出示课件15)“延河叮咚的流水”。延河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流经延安,是延安的象征。当年许多革命者常在沿河边漫步,讨论革命的道理。讲“叮咚的流水”,实际是讲人们在延安度过的革命岁月。②(出示课件16)“枣园梨花的清香”。枣园在延安西北,距市中心约七千米,曾是党中央所在地,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等著作就在这里写的。当年毛主席所住的窑洞前面有几株梨树,开花时发出清香。讲“梨花的清香”,实际上是讲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这里从事的革命活动。③(出示课件17)“杨家岭讲话的会场”。杨家岭有中央礼堂和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的会议曾在这里召开。讲“讲话的会场”,实际是讲当年党中央和毛主席对中国革命的正确领导。④(出示课件18)“南泥湾开荒的镢头”。著名的歌曲《南泥湾》就是歌颂359旅的。讲“开荒的镢头”,实际是讲大生产运动中所体现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垦荒南泥湾,是一个悲壮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情怀从而振奋的故事,还唱响了《南泥湾》。(出示课件19)展示南泥湾开荒图片。教师小结:作者追寻的延安,其实就是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板书: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延安精神)(出示课件20)作者用“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四处延安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表达对延安精神深厚的情感和真切的呼唤。所以读懂这首诗的关键在于:抓住诗中的具体事物,查找背后的含义,领悟作者隐藏的意思。四、聚焦第三至五小节,体会延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1.(出示课件21)宝塔山的资料,体会宝塔山的象征意义。2.(出示课件22)出示“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①圈出诗中出现的两种事物。预设:老牛破车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②(出示课件23)教师提问:针对这两种事物,我们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用原文回答。预设:老牛破车→毫不犹豫丢掉了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不能丢3.(出示课件24):自由读第3-5小节,想一想:为什么在“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的今天,我们仍旧需要去追寻延安精神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吧。(出示课件25、26)“蛟龙号”的故事。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的延续。4.展示新世纪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出示课件27)(出示课件28)教师小结:今天的发展变化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是延安精神的持续作用,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忘却延安精神。有了延安精神,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振兴才有希望。5.(出示课件29、30)再次朗读,加深理解。出示3-5小节,抽生朗读。五、聚焦第六小节,理解第六小节的作用1.(出示课件31)朗读第六小节,思考,后三句连用六个“追寻”有什么作用?预设:作者连用六个“追寻”说出了追寻的内涵。这节诗歌总结追寻的目标,铿锵有力,首尾呼应!2.(出示课件32)思考:作者只是简单地寻找延安精神么?有什么希望?预设:作者追寻着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精神,希望在新时期继续发扬和传承延安精神。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了一个伟大的精神,让这种精神,指引我们以后的道路。2.(出示课件34、35)课堂演练。3.(出示课件36)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延安精神。诗歌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诗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以及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成功之处一、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并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突破难点。可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可以通过课件的图片展示,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而将学生的思维由单纯的看图引申到深层次的思考。二、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本诗中有很多形式相同的句式,如“追寻你……”“像……”,学习这些句式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把解答第一个问题“追寻什么”作为“扶”的重点,恰当地运用课件化解难点,让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通过图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同时学生对“延安精神”也有了深切的体会。在学生基本弄清第一个问题后,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就可以采用“放”的方式,然后按照学习前一部分的方法自主学习。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的精品文档《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教学效果依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的教学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简介背景,激发兴趣。本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距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所以,可提前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为准确理解文本作好铺垫。上课一开始便设计了交流的环节,由于学生手头资料丰富,因此交流得很激烈也很全面,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理解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然后播放录音,为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感做好准备。最后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初步定准情感基调。自读自悟,感受内容。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一想:作者在诗中多次提到“追寻”,在追寻什么?在旁白处作批注,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学生快速走近文本,从字里行间去寻找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标画作出批注。老师巡视中及时发现思维的动向,准确地给予表扬,竖大拇指。不到位或有错误的及时引导抓住句子再次进行思考写出批注。在充分的自学基础上创设小组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感受。品词析句,升华主题。首先出示几组不易理解的词语:“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让学生展开讨论,一定要结合查阅的资料,准确把握背后含着的意思,为准确理解文本作好铺垫。然后在聚焦几组句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借助课文延安窑洞、延河的插图等,同时,通过课件将延安的风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