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3-T 1063-2021 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_第1页
DB53-T 1063-2021 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_第2页
DB53-T 1063-2021 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_第3页
DB53-T 1063-2021 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_第4页
DB53-T 1063-2021 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65.020CCS

65

53 DB53/T

1063—2021滇金丝猴种群监测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population

monitoring

Rhinopithecus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10632021 III

4.1

4.2

6.1

6.2

7.1

7.2

7.3

7.4

8.1

8.2

8.3

8.4

8.5

8.6

8.7

10

10.1

10.2

11

12

14

16II

10632021本文件按照GB/T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10632021

bieti)种群监测技术涉及的监测内容和时间、监测程序、

3.1

3.2

3.3

3.4

3.5

3.6

social

DB53/T

1063—2021

4.1

4.2

监测工作每年进行次,1次在上半年出生季节,落叶树叶长全以前(4月中旬~6月),1次在下半12

5.1

5.2

5.3

5.4

5.5

6.1

和名称混乱,滇金丝猴种群和名称应符合附录《云南省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和分布》中种群名称6.2

1~2

B、C、D

106320217.1

7.2

通过肉眼观察,或借助望远镜、摄像机等工具观察记录:OUM/AMU

7.3

GIS

km

2000

10

7.4

8.1

将发现实体、痕迹(新鲜和陈旧)的位点和拍摄到猴群的红外相机位点,标注在

000的地形图

8.2

8.3

8.4

(1)到此物种的第一张照片开始,之后30

min内这个位点上连续拍摄到的相同物种(不管是否相同个体)的照片都8.5

8.6

8.7

10

10.1

1063202110.2 BMN:28°53'

100~150WYPYN:28°34'

300~450N:28°12'

100~150GLN:27°58'

N:27°46'

220~320N:27°41'

N:27°39'

430~480N:27°36'

300~350N:27°31'

100~12010N:27°39'

150~20011N:27°35'

40~5012MYN:27°34'

150~20013YAN:27°29'

30~4014AYN:27°27'

30~4015N:26°52'

250~30016HSN:26°41'

20~2517N:26°25'

120~15018N:26°18'

180~20019N:26°12'

150~16020TCN:25°54'

10~152021DB53/T

1063—2021

云南省滇金丝猴种群数量和分布见表A.1。

1:

2:

3:

4:

5:

山梁、平坦的沟谷以及台地等坡度<5°的地段。

6:

7:

8:

9:

10632021

表B.1

B.1

d~30

d,粪便表面干燥、逐渐失去光泽,开始腐化。陈旧:30

地下块菌、昆虫、鸟类、鸟蛋、小型兽类等(在备注栏中备注)。数量分为

处和多处。新鲜程度分为

d~30

d),陈旧(30

d~30

d),陈旧(30

d~30

d),陈旧(30

d~30

d),陈旧(30

1:

2:

3:

4:

5:

山梁、平坦的沟谷以及台地等坡度<5°的地段。

6:

7:

8:

9:

10632021

C.1

为方便野外观察和记录,对滇金丝猴年龄-性别组划分如下:a)

成年雄性:超过

7~8

岁龄的雄性。体型最大;面庞宽厚,肉色,冠毛长并且前倾;头后部、后颈、背b)

c)

d)

1~4

e)

活动描述:简单描述猴群的行为状况,如:取食、饮水、迁移、休息、夜宿、打斗、玩耍、叫声、交配、

干扰:调查最近

个月的人为干扰情况,干扰强度分为强、中、弱、无

个层次,在相应的的干扰类型下DB53/T

1063—2021

C.110

1:

2:

3:

4:

5:

6:生境:指野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云南松林、华

10632021

D.1

布设点生境特点:人路/兽路/山坡/山脊/垭口/林间开阔地/溪边/水塘/

水源地距离:□<100m

>100m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暖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寒温性针叶林//灌丛/草甸/

10~19

20~29

>30

1~3

0~24%

75~100%

75~100%

人为干扰类型(距离相机位点

50

1:

2:

3:

4:

E.1

12

10632021

E.1

坡向: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东南、无坡向

个坡向中选择填写,无坡向指山顶、平缓的山梁、平坦的沟谷以及台地等坡度<5°的地段。

胸径:以相机为中心、10

干扰:调查最近

个月的人为干扰情况,干扰强度分为强、中、弱、无

个层次,在相应的的干扰类型13

1:

2:

3:

松林)、温凉性针叶林(铁杉林、高山松林)、寒温性针叶林(云杉林、冷杉林、红杉林)、灌丛(包括竹林)、

4:DB53/T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