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南大学岗培考试复习要点_第1页
2020年西南大学岗培考试复习要点_第2页
2020年西南大学岗培考试复习要点_第3页
2020年西南大学岗培考试复习要点_第4页
2020年西南大学岗培考试复习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夕卜国高等教育: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数量、规模和结构的可持续发展;职能多样化;国际化:管理的现代化: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我国高等教育:萌芽、形成(北大改革),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经济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北大改革标志性事件第二童高等教育的理念—、高等教育的理念:哲学基础(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内涵分析(教学与研究、专业与通识、传统与变革)二、西方高等教育的理念:四个问题;五种类型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演变:古代大学理念的特征、近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纪90年代末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理念(二)从校长的办学理念看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蔡元培、梅贻琦一张伯苓、蒋梦麟 ♦'高等教育的理念重点把握(见教材详细阐述):一、 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内涵;世界高等学校学制的两大特征、微观特征;我国高等学校学制历史沿革和结构二、 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各国发展趋势、我国发展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趋势(三个制度)三、 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类型(统一考试、单独招生、统一考试与单独招生相结合、推荐免试);改革与发展(转变招生考试观念、改革招生考试内容、调整招生模式)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师生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师生等教育的师生教师的角色演变;现代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及特征(等教育的师生教师的角色演变;现代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及特征(九角色、四特征):教师劳动的特点及景质要求;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途径与策略高等教育的学生 方等教育的师生关系大学生的角色发展变化、时代特征、角色分析;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特点(专业性、开放性、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个体差异性)内涵;特点;高等教育师生关系的类型(教育场域、情感场域、伦理场域、日常生活易域);高校和谐师牛关系的构建.高校德育改革高校德育改革发展现状;改革瓶颈;创

新举措;具体策略(教师

专业伦理建设、高校德育

改革的16字方针;

改革的困境及举措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德育高校德育的概述高校德育的组织形式概念、目杭路径、教学活动:党团、具体内涵和意义 学生K、社K实践活动等五种主要形式德育是基石,

等教育课程等教育课程一、高等教育课程的概述:定义及内涵;分类与功能;基本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复杂性)二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原则、课程设置的方式(分科设衬、综合或整体设置)■改革趋势及启示三、高等教育课程的实施: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实施的模式(研究-开发-推广模式、兰德课程动因变革模式、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高校课程改革:大众化、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第七章高等教育的教学一、高等教育教学概述:界定与内涵;地位和功能一、 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原则:教学过程的特点:教学原则二、 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j去、个性教学法、墓课教学法、微课教学;以学习为中心、项目式学习,缺转课堂.第七章高等教育的教学四、高等教育教学的设计:系统观、人本观、艺术观;•迪克-凯瑞模式、肯昔模式、WebQuest模式五、我五、我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转变敦育观念;•依法执教/促进教学规范化;•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敦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管理

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精神的塑造;高等教育文化的内涵;高等教育制度的革新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内涵(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装备、教育管理);•基本特彳正(民主性与民族性、科学性与时代性、人本性与人文性、国际性与开放性、多样性与终身性);教育信息化;*双一流建设的发展战略弑说明 ―考查范围与时间:《高等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2020年10月17B—18B二、试题形式与结构:(一)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试卷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二) 试卷结构L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名词解释强调基本概念,重点把握:高等教育理念,高等教育制度(学校制度、招生考试、),高等教育内部构成(教师、学生、课程与教学),简答题:观点阐述(某一主题涉及的观点),eg国内外高等教育的特点(对已有高等教育特点的归纳)、高等教育内部构成要素(学生学习特点、课程的主要特征eg专业性、探究性等)、高等教育遵循原则、师生关系的特点、招生考试类型等论述题:我国德育改革的认识、困境、举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eg现代化、双一流)、高等教育教师和学生特点、第一章高等教育的发展一、 外国高等教育: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是什么?高等教育的数量、规模和结构的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的职能多样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高等教育的管理的现代化;高等教育被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二、 我国高等教育:萌芽(萌芽于夏商奴隶社会时期)、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于封建社会末期。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北大改革:1917年,蔡元培对北京大学进行改革,围绕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学科建设、管理体制额等方面进行9个改革措施)发展(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7阶段)1949-1956起步阶段1956-1966探索阶段1977-1985恢复与发展阶段1985-1992改革起步阶段1992-1999改革初探阶段1999-2010改革深化阶段2010-至今综合发展阶段三、 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征(经济性、文化性和政治性对高等教育发着的影响,高等教育对三者功能的影响)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理念一、高等教育的理念:哲学基础(基于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的高等教育理念);基于理性主义的而高等教育理念认为,高等教育是理性的产物与发展理性的工具,并把大学看作探寻知识与寻求真理的场所,其宗旨是探索普遍真理和完善人格。在高等教育哲学领域,在功利主义哲学的引领下,不仅将高等学校看作探索真理的场所,更强调高等学校要适应时代变化、满足环境需要、解决实际问题。高等教育理念内涵分析(教学与研究、专业与通识、传统与变革)所谓大学理念,就是指人们对哪些综合性、多学科、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教学与研究,是高校嘴基本的两种职能,也是大学教师学生身份的两个重要方面。专业与通识,由于受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等不同高等教育理念的影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也在法阵过程中此消彼长,在冲突中不断走向融合。传统与变革,高等教育发展及变革的过程,就是一个随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实现新的文化觉醒和进行理念创新的过程。大学理念是大学的时代精神,它总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大学制度的变迁而发生变革。二、 西方高等教育的理念:四个问题:大学是什么?大学应该做什么?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大学如何培养人?西方高等教育理念的五种类型:教学型、研究型、精英型、自由型、公民型。三、 我国高等教育的理念:(一)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演变:古代大学理念的特征:(1)注重道德,关注人格的养成;(2)注重文化的多元整合;(3)具有明显的直观性、猜测行和非科学性。近代、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纪90年代末至今我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该阶段为高等教育理念转换过程中,受过西式影响的蔡元培、梅贻琦、竺可帧等知识经营的思想,都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理念提供了源泉。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理念,虽然形式上基本属于西方一致的产物,但是也没有完全与我国教育文化的传统割裂开来。可以说,这一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现代性认识仍是模糊的,缺乏现在高等教育所必需的系统建构,加之根深蒂固的传统学术文化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也不够彻底。但是近代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萌芽与发展,也对后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在新的大学理念的引导下,我国大学逐渐建立了包容性的大学办学观,如倡导名剑资本举办、允许中外合作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探索既符合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又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高等教育理念,道路曲折但取得了新的巨大成果。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形成和法阵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在继承中重构的过程,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独立自主、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二)从校长的办学理念看高等教育理念的发展: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梅贻琦(a,实行智育、德育、体育、美育、群育并进的教育放在;b,要建立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通识课程体系;c,反对灌输式教学,倡导启发式教学;d,人才培养应注重质量而非数量;f,倡导学术自由)、张伯苓、蒋梦麟第三章高等教育的制度(学校制度、学位制度及招生考试制度)一、高等教育的学校制度:内涵:所谓学校制度,亦称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系统、教育体系、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而成的系统。“学校”和“度”两个基本因素,是一个国家为使整个教育系统有序运行而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及它们上下衔接、前后连贯的相互关系等所做的规定。世界高等学校学制的两大特征、4种宏观特征、微观特征;世界各国高等学校的学制表现为两大特征,即公立和私立高校两大系统并存,办学层次呈阶梯式分布。4种宏观特征:单一公理系统,单一部门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多重公立系统,多重部门私立和公立系统并举的多重机构部门3个微观特征:纵观师姐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学制系统,一般可分为散个层次:即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大专、及研究生院。我国高等学校学制历史沿革和结构历史沿革:1951年新学制的确立,明确了劳动人民和工农干部的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的地位,因而工农业余学校及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的学生都有可能进入高等学校,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高等晓得办学性质。1952-1953年,鉴于高等学校系科庞杂,国民经济所急需的攻克人才缺乏,以及高校地区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我国政府模仿苏联模式对全国高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文革”期间,我国高校曾一度停止招生,后实行推荐入学的办法,将大学的学习年限一律定位3年,取消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之分,实行所谓的开门办学,致使我国高等学校学制出现了严重的混乱。“文革”后,随着招生制度的恢复,我国高等学校学制开始逐步进入一个重建和秩序恢复的阶段。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系统的总体特征是以多重公立系统为主,私立系统正处于逐步完善之中。高等教育主要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3个层次。学制结构: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一般分为高等学校的形式结构(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校三大类,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形式)和层次结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二、高等教育的学位制度:各国发展趋势、我国发展历程:我国学位制度发展历程:1912年《大学令》-1915年《特定教育纲要》-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学位授权法》,教育部颁布的《学位分级细则》-198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趋势(三个制度):学位授予权的审定制度学位申请者的培养制度学位质量的评价制度三、高等教育的招生考试制度:类型(统一考试、单独招生、统一考试与单独招生相结合、推荐免试);改革与发展(转变招生考试观念、改革招生考试内容、调整招生模式)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学制:我国学位的分级与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类型和学科门类:我国目目前能够授予学位的类型包括学生类型学位与专业学位。学位授予:我国学位授予采用的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和授权,由各授权单位进行学位授予的办法。第四章高等教育的师生一、高等教育的师生:教师的角色演变;现代高等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及特征(九角色、四特征);??教育教学人员,科学研究者,服务者。教师劳动的3个特点及4个素质要求;3个特点:高等教育教师劳动内容的专业性和高深性高等教育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和创造性高等教育教师劳动成果的不易评价行4个素质要求:崇高的师德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过硬的科研和实践能力⑷良好的身心素质高等教育教师的专业化途径与策略。建立职前职后“一体化”的高等教育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培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加强校本教学发展建立合理的评定制度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二、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学生的角色发展变化、时代特征、角色分析;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生理发展特点:身体特点。脑的发展。心理发展特点:抽象思维情绪情感⑶自我意识意志水平高等教育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知识的专业性、学习外延的开放性、学习运作的自主性、学习求解的探索性、学习运用的实践性和个体差异性)。三、高等教育的师生关系:内涵: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可以概括为教师和学生在共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相互的认知、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整个教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石,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过程与效果。特点民族与平等“一对多”的关系现实与虚拟相结合高等教育师生关系的类型(教育场域、情感场域、法律(伦理)场域、日常生活场域、不同场域师生关系的联系);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内涵:(1)体现平等性,(2)体现民主性;(3)体现共享性高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促进师生心理健康有利于实现教育和和谐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1)平等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民主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合作关系是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内在要求。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不仅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利于促进师生心理健康,还有利于实现教育和谐。因此,高等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应共同努力。第五章高等教育的德育一、高校德育的概述:概念、目标、路径、具体内涵和意义概念:高校德育是高校的德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式和要求,在已有的社会道德规范基础上,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个性特征,通过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制定相应的德育目标,将德育理论内化为大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过程。目标:高校教育德育建立在中国传统道德精髓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而采取的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道德教育方式和手段。路径:?具体内涵:?意义:高校德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系统的高校德育有利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高校德育有利于提升提升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平。二、 高校德育的组织形式:教学活动、党团、学生会、社会实践活动等五种主要形式三、 高校德育改革:发展现状;??特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共同目标下的多元化追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基础上的多方面兼顾。显性、隐性教育双重作用下的多样化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高校德育工作难度。网络文化中的西方文化对高校德育改革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对政治政策、时事形式等缺乏关注。受大学毕业后就业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过于务实,在血液、就业、理想追求上具有功利性。改革瓶颈:未能高度重视德育的层次性与适应性,造成德育目标单一且笼统。缺乏对德育全面性与发展性的深刻认识,导致德育内容固化且滞后。未能有效发挥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的互补作用而带来德育掌张力不足。3.创新举措;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培养创新人才。调整德育目标引领高校德育体系构建。依托多学科知识推动高校德育内容创新发展。⑷改良创新德育手段,提升高校德育实行。建设能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高素质队伍。具体策略(教师专业伦理建设、高校德育改革的16字方针;??改革的困境及举措??第六章高等教育课程一、高等教育课程的概述:定义及内涵:高等教育课程是指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那招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建构的各学科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系统。该定义指出,课程是有目的的,不是自然发生的;课程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课程是囊括学科体系的和其它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体系的广泛概念。基本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复杂性)。分类与功能:分类根据课程地位,分必修课和选修课;根据课程功能,分为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有的认为可分为微观课程和宏观课程;此外,按照学科种类分为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思维科学课程、艺术学校课程等;按照学科功能可分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功能:课程功能与教育的功能具有一致性,这是二者的根本关系。具有三大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二、高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原则: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学生主体性原则;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⑷合理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整体优化原则。课程设置的方式(分科设置、综合或整体设置)改革趋势及启示趋势:拓宽基础,加强普通教育;课题中心,实施课程整合;优化结构,落实选修;⑷纹理互渗,实施“劝人教育”;(5)面向未来,课程设置国际化、信息化。启示:课程是指基础化,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更新课程内容,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设选修课,发展学生兴去爱好;拖动课程综合化,培养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三、 高等教育课程的实施: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实施的模式(研究-开发-推广模式、兰德课程动因变革模式、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四、 高校课程改革:大众化、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第七章高等教育的教学一、高等教育教学概述:界定与内涵;高等教育教学就是教师在高等教育制度下,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其治理,并将高深学问的传授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内涵:高等教育是在高等教育制度下,教师和学生以知识为中介的互动行为的总称。高等教育教学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是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的活动。高等教育教学将高深学位的传授与科学知识的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地位和功能地位:高等教育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务的根本途径。高等教育教学是实现高校职能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教学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功能:知识传授与创新功能。研究功能;培养品德的功能二、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原则:教学过程的特点;明确的专业性和职业倾向。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逐步增强。教学与可言的紧密结合。⑷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逐步增加。教学原则科学性与四卫星相结合的原则。掌握知识与发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三、 高等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个性教学法、慕课教学法、微课教学。教学策略:以学习为中心、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四、 高等教育教学的设计:高等教育教学的设计理念:系统观、人本观、艺术观。高等教育教学的设计模式:迪克-凯瑞模式、肯普模式、WebQuest模式。五、 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