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权理论在西方文学中的应用_第1页
文化霸权理论在西方文学中的应用_第2页
文化霸权理论在西方文学中的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霸权理论在西方文学中的应用

作为文化批判的关键词之一,“文化统治者”一词包含着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内涵,对西方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文学批评家们经常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用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看不见的文化与思想控制关系的术语‘霸权’来探讨文化批评。”245文化霸权,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威廉斯指出,文化霸权这个词最初来自希腊文,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者,到了19世纪之后,它才被广泛用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支配或控制。而到了葛兰西手里,这个词有了新的含义,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的支配关系。”342《红色英勇勋章》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代表作品。运用意大利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霸权理论对该作进行解读,克莱恩在这部小说中把“战争”比喻为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在“红色英勇勋章”这一文化霸权符码的召唤下,许多美国青年走上战场。通过揭示亨利·弗莱明从“战场逃兵”变成“战争狂人”的心理扭变,小说揭示了资本主义文化霸权对人类的精神压抑与灵魂扭曲,表达了克莱恩对资本主义文化霸权思想。一、文化霸权的形成“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尤其是先进的具有较高民主程度的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方式已不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宣传,通过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领导地位,让广大的人民接受他们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观来达到其统治的目的,这就是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霸权’。”343在《红色英勇勋章》中,美国当权者用“战争英雄”“英勇勋章”等文化身份符码诱骗美国民众参与其对世界各国的殖民统治和国内的政治斗争。统治阶级为了达到其文化霸权的目的,不惜通过报纸﹑战争报道等多种媒体宣传他们的政治思想,同时,还利用美国人们的爱国热情﹑美国青年的尚武精神,灌输他们的文化霸权思想,驱使美国民众践行他们的文化霸权政策。作为美国青年的代表,亨利·弗莱明被资产阶级鼓吹的“英雄”“勋章”等文化霸权符号所召唤﹑蒙骗,不顾母亲“他对自家农场比对战斗阵地重要得多”的忠告6,带着成为“战争英雄”的美好幻想来到军队,“沐浴着姑娘们的倩笑,被老人们又拍打又夸奖,他感到浑身是劲儿,决心立下汗马功劳”11。正如葛兰西所说,“霸权的形成需要依赖被统治者自愿的赞同,依赖某种一致的舆论和意见的形成。”358方成指出,“每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都是由那个时代的符号系统所决定的。美国19世纪末的象征系统由一种工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符号系统构成,其话语模式在社会文化流通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232“战争不过是给暴力与屠杀抹上一层美丽的光环而已;传统意义中的所谓英雄主义不过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宣传”。241“英雄”和“勋章”就是美国统治阶级诱骗人们接受其文化霸权的身份符码。在这种被美化的霸权意识形态驱使下,许多美国青年就象亨利·弗莱明一样带着美好的愿望去参加他们心目中的圣战,去追寻他们的英雄梦想。二、资产阶级文化霸权对人性的扭曲但战场上的所见所闻令战士们大失所望。漫长的等待,进攻消息的误传,使青年心灰意冷。他开始反思希腊式的圣战是否存在,希腊式的英雄是否存在,他对战争产生恐惧,他甚至怀疑是否存在真正的敌人,“他马上悟出自己从没想参军,参军并非自愿,是被无情的政府硬拉来的。”29因消息误传,战士之间打架斗殴,指挥官胡乱指挥,任意打骂战士。青年觉得战争简直就是毫无意义的恶作剧,就像小时候观看的马戏演出。正如方成所说,“当主体不断面对眼前的现实时,象征秩序的虚幻性就不断被暴露出来,符号系统所建构的意义会逐渐被颠覆。这是因为,真正的现实并不像象征秩序所表征的那么崇高和乐观,也不像符号系统所建构的那样充满光环。”23战场上随处可见的尸体刺激了战士们的恐惧心理,他们纷纷逃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青年莫名其妙地被另一位受了伤的战士用枪托砸伤头部,鲜血直流,等于他得到了他曾经向往过的一枚红色英勇勋章,他成了荒诞的“英雄”。为了掩饰这块来历不明的“勋章”,为了博得战士们的羡慕,为了得到军官们的夸奖,他不得不强忍恐惧,疯子般地搏斗,最终变成了疯狂的战争恶魔。资产阶级文化霸权没有使亨利·弗莱明变成真正的英雄,而是变成了一种杀人机器,战争狂人。克莉丝汀·布鲁克·罗斯认为,“青年是魔鬼,军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魔鬼。每一个人,包括青年,也可能都是英雄……魔鬼和英雄就是同一个人。”134萨基认为,“以这种方式,人类发现他们已经变成了他们自己建立的社会结构的奴隶,因为人类感觉到社会已经剥夺他们的真实存在,阻止他们实现自我的唯一性。”15-16唐纳德·皮泽尔认为,“《红色英勇勋章》向我们呈现一幅这样的图景,作为一种生物,人在某些知识和权利领域可以超前,但却永远被拘禁在某些不可逾越的社会限制中。”53张放放认为,“非理性化和象征秩序的压抑和控制力驱动着弗莱明做出了英雄的举动,而这种英雄举动又是非人性的、是兽性的。”132其实,不管萨基提到的社会结构,还是唐纳德·皮泽尔提到的社会限制,以及张放放所指的象征秩序都是指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显然,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克莱恩揭示了资产阶级文化霸权对人性的扭曲,对人类自我的压制,资产阶级文化霸权导致人类灵肉的分裂和身心的极度痛苦。小说体现了克拉恩对资产阶级文化霸权政策的痛恨,对人类自由生存环境的渴望,对世界和平和人类和谐的向往。三、克莱恩的反文化霸权思想克莱恩并没有亲自参加过任何战争,可他为何能创作出如此逼真的战争小说?他的战争小说究竟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内涵?这一直是许多克莱恩研究者想揭开的秘密。其实,克莱恩生活的时代,正值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重大历史转折时期。文化霸权政策盛行,在国内,统治阶级除了对美国普通民众进行疯狂的物质压榨以外,还推行文化霸权政策,愚弄广大普通民众,接受他们的文化霸权思想,推行他们的霸权扩张政策。当时,美国各种报纸﹑杂志的头版头条刊登的有关烧杀抢掠与暴动冲突事件比比皆是,国际冲突与流血战斗屡见不鲜。据约瑟夫·普利策主编的《纽约世界》报道,1895年既是斯蒂芬·克莱恩出版《红色英勇勋章》并受到大西洋两岸读者热烈欢迎的一年,也是世界人们见证“战争与流血”事件最多的一年。该报在年末回顾中写道,“从日本向西直至美国总统杰克逊官邸,流血战争笼罩全球。”77方成认为,“19世纪末开始喧嚣尘上的‘美国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以及‘美国世纪的到来’逐渐成为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为了争夺海外市场,美国从原来孤立主义的国家观念逐渐走向一种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的国家观念。”233这种国家观念就是文化霸权,“葛兰西认为这正是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社会的特征”456。“把当代社会投射到历史上的南北战争中去,把战争作为当时社会机制的一个隐喻,这样我们就在克莱恩的战争叙述中找到了19世纪末美国社会的‘叙述始源’。”242作为一位人道主义作家,克莱恩除了用新闻报道揭示美国当权者的文化霸权外,也用小说等艺术形式向世界人们揭示资产阶级文化霸权的本质。“克莱恩以自己独特的眼光看出了这种战争意识的本质,揭示了人类在战争机器中无可奈何的命运。”233美国南北战争曾经给美国人们流下伤心的记忆和深刻的教训,克莱恩用南北战争的片段隐喻资产阶级的文化霸权,对美国政府推行的殖民扩张政策进行了真实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表达了他对资产阶级文化霸权政策的痛恨,也体现他对人类自由生存环境的渴望和对世界和平的向往。克莱恩的反文化霸权思想在当时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