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国策》1《荆轲刺秦王》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的经典故事。关于荆轲,历来见仁见智。晋陶渊明感慨“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北宋苏洵称其“始速祸焉”,朱熹则认为“匹夫之
勇,其事无足言”;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
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为什么前人会对他做出不同的评价呢?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或者对荆轲有较多的了解。2文言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理解与积累;史传文中主要人物形象的把握及评价。3阅读积累与问题探究。荆轲的性格是怎样表现的。4《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已不可考。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若干策,所记史实从东周贞定王十七年(前452年),到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共245年。《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5成语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提出疑难字词,交流解疑。疏通文意并积累文言实词和理解虚词。(归类整理)翻译课文,以直译为主。7读课文,结合注释,粗通文意,并将疑难处标注下来。8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文言句式归类整理9先说秦王刻毒动之以情,激起仇恨后言解患报仇晓之以理,一举两得末谈行刺打算告之以谋,以诚相待10求取信物这一段通过对话和动作描写,展示了两个异中有同的人物的精神风貌:11两人都是燕赵慷慨之士,一个侠肝义胆,行事果敢,擅长辞令,老于心计,侠士风度跃然纸上;一个义勇刚烈,热肚直肠,武将形象栩栩如生。求取信物⑦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辞诀这一场面的?有什么作用?抓住特点突出重点情景交融条理清楚点面结合侧面烘托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精神12易水诀别这段描写烘托了怎样的气氛,其中的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段描写,烘托了一种慷慨悲壮的气氛。如“白衣冠”“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风萧萧兮易水寒”等都是渲染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其中音乐描写表现了荆轲慷慨赴难的英雄气概,也渲染了悲壮气氛。13“易水送别”是“行刺准备”中的高潮。“皆白衣冠送之”,一笔道出一场生离死别,加以萧萧易水,变徵歌声,垂泪涕泣,形成一种凄惊悲
怆的氛围,使人预感到事有不测。随后作者笔
锋轻转,“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悲凉变为悲壮,低沉变为高昂,生离死别变为同仇敌忾。这慷慨悲歌的场
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去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慷慨赴死 义无反顾9段:易水诀别14易水歌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触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更加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15课文是怎样表现荆轲与秦王的较量的?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霎时间,庄严的秦廷上,荆轲“逐”,秦王“走”,群臣“愕”,上上下下“尽失其度”,最后竟出现“乃以手共搏之”的戏剧性场面。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在这惊心动魄的搏斗中,作者以群臣的惊愕,秦王的惶急,左右的惊呼,衬托了荆轲的英雄虎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场面描写衬托手法16⑩荆轲在断左股、“被八创”以后仍“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说明了什么?“倚柱笑骂”,绘形传神,突出了荆轲视死如归、大义
凛然。秦廷搏击:不畏强暴 敢于斗争视死如归大义凛然17荆轲被斩以后,秦王还“目眩良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表现秦王的怯弱,反衬荆轲的勇敢,视死如归。18评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19荆轲战国末期的一位侠士。他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有侠肝义胆。他刚烈果敢,沉着机智,有勇有谋,善于言辞。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故事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①燕国临难,侠士扶危②强秦不测,智士求信③太子生疑,勇士怒辞④易水诀别,壮士上路⑤秦廷逐王,死士殒命20①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刻画荆轲性格。故事情节故事是怎样表现荆轲的性格的?②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荆轲的性格。③通过场面描写表现人物性格。④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21欲统一天下的君王。凶暴,贪婪,专横,但又外强中干。他崇尚暴力,樊将军的“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得樊於期首和燕督亢图时,他“大喜”,见其贪婪;被荆轲揕、逐时,他狼狈不堪,见其怯懦。秦王22燕国的太子,兼并战争中弱小
一方的代表。他无力抵御秦国的侵
略又不愿坐以待毙,图谋保卫国家。他的孤注一掷,诚为不得已。但急
于求成,“始速祸焉”。仁慈焦虑、急躁多疑、谋事不周太子丹23秦武阳乱世中的一个武夫。他“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但毕竟年轻,没见过世面,见秦王而“色变振恐”,导致荆轲失助。外勇内怯24国的恨,是刻骨铭心的。25樊於期身为秦将,因得罪秦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只身逃豪亡爽燕慷国慨。他对秦义勇刚烈樊将军为解燕国之患,为报己家之热仇肚,直毅肠然自刎,甘愿献出头颅,不失为一个以死反抗强暴的英雄。太子丹的门客,荆轲的朋友。
他易水“击筑”送别,是荆轲的知音。(秦兼并天下后,高渐离逃亡。他听人击筑,在旁指点,暴露身份。秦皇命人用马粪燻瞎他的眼睛,要他击筑。高渐离把铅放在筑里,举筑击秦皇不中,被杀。)高渐离26写人:①善于描写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动作。②善于通过对比突出人物性格。27写事:①善于描写场景,渲染气氛;②叙事波澜起伏、有张有弛、有详有略。28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荆轲刺秦王这一事件的叙述,塑造了荆轲这样一个扶弱救困、反抗侵伐、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侠士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时期秦燕之间兼并与反兼并的斗争。29对于荆轲其人其事,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荆轲那种舍生忘死,扶弱济困,反抗强暴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人认为荆轲用行刺手段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这种举动不足取。结合
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你的看法。30
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而秦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
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不了的,所以只能
以悲剧告终。荆轲刺秦王就与历史发展过
程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
有合理性;就整个历史发展过程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局限性。31北宋苏洵非议荆轲“始速祸焉”。南宋鲍彪说“轲不足道也”。朱熹认为“轲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但肯定荆轲的人也很多,第一个是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结尾说:“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左思的《咏荆轲》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干钧”。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近代龚自珍赞扬他“江湖侠骨”。32评者大都认为,荆轲虽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但他不畏强暴、不怕牺
牲,在国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还是值得称道的。33咏荆轲(陶渊明)34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燕国太子喜养士,志在报复秦深仇。招集敌
百人良士,当年募得叫荆轲。君子誓为知己死,仗剑辞别离燕京。白马路上叫不停,众人激奋来
送行。个个怒发齐冲冠,勇气要断冠帽缨。易水
边头摆盛宴,席上围坐众精英。渐离筑声多悲壮,宋意歌声好高亢。萧萧悲风逝无声,微微寒波起
水纹。唱到商调悲流泪,奏到羽音勇士惊。心知
一去不再返,留下姓名万古存。登车即去不回顾,飞车直驰到秦廷。勇往前行趋万里,道路曲折经
千城。地图翻完现匕首,秦王一见好心惊。可惜
剑术尚生疏,奇功伟绩终未成。荆轲人去留感慨,千百年来见真情。咏荆轲(译文)35古今异义3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走投无路。/今:贫穷。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眼泪。/今:鼻涕。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袒露一只臂膀。/今:袒护一方。既祖,取道古:临行祭祀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今:父母亲的上一辈。诸郎中执兵古:宫廷侍卫。今:中医医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掷击。今:拿着。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秦王还柱而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D.偏袒扼腕而进。E.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F.秦王必说见臣。答案:D/A反-返
B还-环
C振-震E卒-猝
F说-悦372.
从下列各句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并写出其古义。38仰天太息流涕持千金之资币物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乃引其匕首提秦王答案:A涕:眼泪C穷困:走投无路B币:礼品
D提:掷击3.
下列句中加线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➀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➁又前而为歌曰➂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皆白衣冠以送之
A.➀➁➂B.④⑤⑦
C.➁➂⑦
D.➀⑥④答案:C/名词用作动词 ①名作状④形作意动⑤动作使动⑥名作状394.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译文:
②而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译文:
③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译文:
答案:①拿它来在人身上试验,血沾湿衣缕,人没有不立刻死掉的。②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③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漫制作合同范本
- 农村地抵押合同范例
- 买卖鞋合同范例
- 公路发包合同范本
- 买断企业产品合同范本
- 代办检测合同范本
- 企业bt项目合同范本
- 三方工程合同范本
- 冷库改造项目合同范本
- 包干服务合同范例
- GB/T 41873-2022塑料聚醚醚酮(PEEK)树脂
- SB/T 10940-2012商用制冰机
- GB/T 25945-2010铝土矿取样程序
- GB/T 16604-2017涤纶工业长丝
- 2023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小学综合素质写作题及范文
- GB 18451.1-2001风力发电机组安全要求
- PDCA患者健康教育-课件
- 交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课件
- 格力多联机系列can通讯协议第五代
- 人教版(PEP)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1My school A Lets spell 课件
- 现代控制理论课件-矩阵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