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_第1页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_第2页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_第3页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_第4页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花儿为什么是红色的?霓虹灯会发出红光?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绝非少许。回答近似的问题,只凭“吸取”“反射”两词来讲解,其实不能够令人感觉满意,他们更想知道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内部体系,即光与物质是怎样作用的。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在400nm~700nm之间,其长波是凑近红颜色的,即低频部分;而短波是凑近紫颜色的,即高频部分。我们看到的红色就是凑近于红颜色那部分的低频光;而蓝色就是凑近于紫颜色那部分的高频光。红色的物体看上去之所以是红色的,是由于红色物体将照到它上面的红色成份的光反射了出来,使我们能够看到它。那么物体对光的这种反射作用是否就像乒乓球碰到墙壁上被反弹回来相同简单呢?认识了物质的微观体系后,我们会清楚,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为了说明发光的体系,玻尔作了一个假设。他认为,当电子在某一个固定的有序轨道上运动时,其实不发射光子。而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能量较大的状态跳跃到另一个能量较小的状态时,电子的总能量才发生变化。这部分能量的改变值,就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反之,当电子从一个能量较小的状态跳迁到能量较大的状态时,它必然要吸取光子。人们对于光的各样性质的认识,都是经过观察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能够概括为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有三种主要过程:吸取、自觉辐射和受激辐射。一、吸取若是有一个原子,开始时处于基态E1.若没有任何外来光子凑近它,则它保持不变。若是有一个能量为hv21的光子凑近这个原子,则他可能吸取这个光子,从而提高它的能量状态。本来处于基态E1的原子在吸取hv21以后,就激发到激发态E2,在吸取过程中不是任何一个能量的光子都能被一个原子所吸取。只有当光子的能量正好等于院子的能级间隔E2-E1称时,这样的光子才能被吸取。设处于基态E1的原子密度为n1,光的辐射能量密度为u(v),则单位体积单位密度内吸取光子而跃迁到激发态E2去的原子数应该与n12和u(v)成正比,所以有n12∝n1u(v)即n12=B12n1u(v)其中为比率系数,称为吸取系数。称为吸取率,用表示,于是可写成n12=n1ω12二、自觉辐射从经典力学的见解讲,一个物体若是势能很高,他将是不牢固的。与此邻近似,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也是不牢固的,它的激发态停留的时间都特别短,大体在10-8秒的数量级。在不受外界影响时,它们会自觉地返回到基态去,从而放出光子。这种自觉地从激发态返回较低能态而放出光子的过程,叫做自觉辐射过程。自觉辐射的特点是这种过与外界作用没关。各个原子的辐射都是自觉地、独立地进行的,所以各个原子发出来的光子在发射方向和初位相都是不一样样的。除激光器光源外,一般光源的发光都属于自觉辐射。比方霓虹灯,当灯管内的低气压氖原子,由于加上了高电压而放电时,部分氖原子被激发到各个激发态能级。当它们从激发态跃迁回到基态时,便发出多种频率的红色光。从这里能够看到,一般光源发出来的光,其频率成分极为复杂,发射方向各向都有,初位相也各不一样样,所以不是有关光。三、受激辐射爱因斯坦于1905年实行了普朗克的能量子见解,提出了光量子的假设,所以成功地讲解了光电效应。1917年爱因斯坦又从纯粹的热力学出发,用拥有分立能级的原子模型来推导普朗克辐射公式。在这一工作中,爱因斯坦预知了受激辐射的存在,四十年今后,由于第一台激光器开始运转,爱因斯坦的这一预知获取了有力证明。处于激发态的原子,若是在外来光子(即外来电磁场)的影响下,引起从高能态向低能态的跃迁,并把两个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以辐射光子的形式发射出去,那么这种过程就叫做受激发射。单位体积单位时间内受激发射原子数能够写为n21“=B21n2u(v)其中

n2

为比率系数。

B21

称为受激辐射系数。

B21u(v)称为受激辐射速率,用w21表示。它表示原子系统在外来光辐射作用下

,产生

E2到

E1受激跃迁的本领。于是可写成n21"=n2w21这里,应特别注意自觉辐射与受激辐射的差异。同时要注意,只有当外来光子的能量hv21正好满足hv21=E2-E1关系式时,才能引起受激辐射。而且受激辐射发出来的光子与外来光子拥有相同的频率,相同的发射方向,相同的偏振态,相同的位相和速率。现在我们以红色为例谈谈物体的颜色。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拥有不同的能量状态(我们也叫能级)E1、E2、E3En,当其中两能级间的能量差△E恰巧等于入射白光中的红光光子的能量hv时,红光光子将被原子吸取,使原子从某一低能级En变化到某一较高能级En";经过一短暂时间后,原子又从较高能级En"回到原子低能级En,并将能量差△E以红光光子的形式重新发射出来,于是我们看到的就是再发射出来的红光光子。但它是经过一系列变化后重新产生的,而不是像乒乓球碰到墙壁上反弹回来那么简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光的反射。天空中的蓝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天空的大气由多种气体组成,稀少气体中的孤立原子(或分子)与光子作用时所发生的现象与固体、液体与光子作用时不一样样.对绝大多数气体分子来说,比方O2、H2、CO2、H2O等,它们都拥有与光子对应的红外区和紫外区的共振,但对可见光不发生共振。加之气体很稀少,故对可见光来说,气体是透明的,我们的眼睛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对红外区和紫外区的光来说就能发生共振,其中紫外区的共振体系决定于原子中的电子振荡,而红外区的共振体系决定于相当于原子核质量的电荷振荡。由此因素,原子对红外区共振的振幅较小,对紫外区共振的振幅较大。按电动力学原理:在辐射的强度正比于频率的4次方时,振光因频率高、振幅大,散射强度也大,故天空中的大气对入射的白光散射的主若是高频部分的蓝色成分的光,所以天空呈蓝色,这种散射也叫“瑞利散射”。内容总结

(1)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2)人们

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已绝非少许

(3)那么物体对光的这种反射作用是

否就像乒乓球碰到墙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