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_第1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_第2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_第3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_第4页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2017.1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在答题卡上涂黑。1.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他这样说的依据是()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2.图1是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地图,其中在=3\*GB3③所示位置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商鞅变法B.焚书坑儒 C.迁都洛邑D.陈桥兵变3.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商朝甲骨文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中古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4.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5.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主要制度之一。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的频繁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确立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6.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B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C行省掌管辖境内的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及其他军国重事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D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明朝禁绝了中外通商贸易7.图2是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

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8.下列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涉及民生问题的有()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农田水利法④整顿太学⑤将兵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9.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装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B.弘扬传统文化来稳定统治秩序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的基础10.康熙皇帝非常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卫和管辖,经过①两次雅克萨之战②平定噶尔丹叛乱③收复台湾④册封达赖、班禅。以上措施按地理方位排列正确的是()11.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国家礼

单英国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差异是()①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②中国的手工业繁荣③英国产生了近代科技④英国军事工业发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说:“过去的中西关系,一切操之于中国,今后是几乎事事由人;过去是中国不以平等待人,……现在及今后反以不平等对待中国了。”造成这一转折的历史事件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3.某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它的主要影响是()A.扰乱了地方的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14.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说,“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直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哺乃罢。”这段材料可以看出()A.充分肯定赞扬戊戌变法B.变法的影响非常深远C.变法内容符合现实需要D.变法有广泛群众基础15.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叫《平民政治》,但是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材料可以验证()A.政治观念被人们所接受B.自由平等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认识逐渐深入D.民主宪政理念基本实现16.近代实业救国的领袖张謇指出:“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这一认识()A.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B.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C.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D.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工商业17.图3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根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结构图。按此理解属于“组织反应”的是()A.兴办开平煤矿 B.提出三民主义C.宣传民主与科学 D.共产党成立18.“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上述“革命的火焰”是指()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19.下表是摘录于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部分),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第三章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第六章长征第七章到敌人后方去第十三章第十六章决战淮海A.北伐胜利进军

B.三次反“围剿”C.千里跃进大别山 D.挥师渡过长江20.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四个阶级联盟为基础人民民主专政,四个阶级的共存赋予了新政权民主的特性……,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年满19岁以上公民以投票权。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在此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含有四章106条的新宪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中国的民主制度是()①确立于20世纪的50年代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建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侧22.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逐渐的转变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23.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批评“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A.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巨大的解放B.文革的错误得到了彻底纠正C.拨乱反正引起了思想上的争论D.教育领域里完成了观念变革24.1979年初在《天津日报》刊登了牙膏广告,它是文革结束后中国内地在报纸上出现的第一条商业广告。与此事件相关的历史背景是()①改革开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已经确定③天津成为沿海港口开放城市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希腊人与希腊文明》中写道:“我们会盲目地给祖国送上赞歌,但我们都负载着一个沉重的责任——把自己教育成有理解力的人类,进而从这种知识中探知我们作为公民的真正责任。”这一论述()A.体现个人主义倾向

B.强调人应具理性思维C.忽略了道德的作用

D.深刻批判了民主政治26.1609年,伽利略发明了能放大30倍的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覆盖着山脉并有火山口的裂痕。与其属于同一世纪的中国科技成就是()A.《九章算术》B.《齐民要术》C.《授时历》D.《农政全书》27.图4是18世纪末期英国铜版画漫画作品《英国“快乐”与法国“惨况”》,该漫画()A.宣传对法国革命思想的向往 B.强调英国生活水平高于法国C.表达对英国议会改革的期望 D.提醒英国对革命要保持警醒28.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源于欧洲中世纪的Romance,“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转化而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在西方文艺中也一直有着重大影响,下列西方文艺创作中具有“罗曼蒂克”风格的是()①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②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③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④雪莱的《西风颂》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29.“在17世纪,(英国)煤的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反映()A.煤炭已成为工业主要能源B.英国急需煤炭的大量进口C.铁路是煤的主要运输方式D.近代的电力工业发展迅速30.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它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基于此,美国建国之初的政治精英们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B.建立两党轮流的统治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D.设计分权制衡的原则31.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制度阻碍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改革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D.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32.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到20世纪初,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这反映出德国()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B.整体科技实力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本部分共3道大题,其中33题18分,34题22分,35题12分,共52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中。33.(18分)建筑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材料一古代西方建筑多以石为材料,如:金字塔、古罗马斗兽场、神庙等都是以石材筑成巨大的体积示人。西方建筑往往以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高空发展,采用“体量”不断向上叠加,以巨大且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峨壮观的整体,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起源希腊文明的西方建筑,则更多的体现为开敞性……。材料二木构架建筑从来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中国建筑一般不向高空发展,而是向四周做有序的铺排,几乎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都是一种类似于“院子”的格局。这种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有序性,象征严肃而宁和的伦理秩序。形式上讲究对称、均齐、庄严。国有长城→城有城郭→村有围壕→家有院墙……院里有院,园中有园,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围合”意象……,封闭性在中国的建筑中表现得更强烈……。——摘编自高洪芹《浅析东西方建筑的差别》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西方建筑的差异。结合所学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12分)(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句话的理解。(6分)34.(22分)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也在逐渐改变。材料一严复在他的《论世变之亟》一文中就认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人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通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中国多忌讳,而西人众讥评。其于财用也,中国重节流,而西人重开源;中国追淳朴,而西人求欢虞。其接物也,中国美谦屈,而西人务发舒;中国尚节文,而西人乐简易。其于为学也,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其于祸突也,中国委天数,而西人恃人力。——王人博《新民说:中国的近代性》(1)依据材料一指出严复对待中西文化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分析这种价值取向形成的原因。(6分)材料二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在1937年发表《祭黄帝陵祭文》的原因和作用。(6分)材料三1972—1985年中美贸易的简表年份美国对华出口(百万美元)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1972年60321975年3041561980年3,7551,0591985年3,8553,840(3)依据上表对1972年—1985年中美贸易的状况用史实进行说明。(10分)35.(12分)不同角度看历史问题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西方近代取得的“优势地位”进行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北京市顺义区2017届高三第一次统练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在答题卡上涂黑。12345678910111213141516BADBBCCABCBACAAA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DDCADBCABDDDCDB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2分)本部分共3道大题,其中33题18分,34题22分,35题12分,共52分,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中。33.(18分)(1)(12分)差异:建筑材料上西方多以石为材料,中国以木为材料。建筑空间布局不同,西方向高空发展,中国空间与平面布局的有序性。西方建筑具有开敞性而中国的具有封闭性。(6分)原因:西方宗教观念的作用,追求灵魂不朽,石头的永恒、完美,与人生的短暂、缺憾形成鲜明对比;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建筑材料基本是“土木”;文化思想上中国古建筑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对于一切建筑制造都要遵循礼法;起源于希腊的西方文明是海洋文明,富有商业精神,因而具有开敞性;而中国是农业文明,中国人安土重迁,建筑具有封闭性。(任意3点得6分)(2)(6分)理解:皇帝要以自己亲历亲为的治理天下,而不是仅仅被天下人所奉养;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思想;反映了雍正帝对加强皇权的极端渴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本思想;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任意3点得6分)34.(22分)(1)(6分)价值取向:肯定西方文化否定中国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