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_第1页
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_第2页
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_第3页
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_第4页
202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标准田 建设规范目 次前言 II范围 1规性用件 1术和义 1建原则 2建区域 2建要求 3管要求 7附录A(料)高农田设域分 8附录B(范)高农田设程系要求 9附录C(范)高农田础施理用限 16I高标准农田 建设规范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原则、建设区域、建设要求和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GB5084 GB/T14049 10kV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1645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30600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40115灌溉水表GB/T40119 GB50054 GB50265 GB50286 GB50288 GB/T50363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50625机井技术规范GB/T50817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规范NY/T1119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程NY/T1253植草砖NY/T1782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技术规范NY/T291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3443石灰质改良酸化土壤技术规范NY/T3823田沟塘协同防控农田面源污染技术规范NY/T3826农田径流排水生态净化技术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高标准农田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1[来源:GB/T30600—2022,3.1]3.2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减轻或消除主要限制性因素、全面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而开展的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3.3田块整治工程[来源:GB/T30600—2022,3.3]3.4土壤有机质GB/T30600—2022,3.4]3.5有效土层厚度GB/T30600—2022,3.5]3.6耕层厚度经耕种熟化而形成的土壤表层厚度。[来源:GB/T30600—2022,3.6]3.7耕地质量GB/T30600—2022,3.8]2GB/T3060029。81510075100%,宜机1000。注:节水灌溉率指节水灌溉面积占高标准农田灌溉面积的比率;节水灌溉面积包括渠道衬砌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四种工程措施及规范整治后的控制灌溉、畦灌、沟灌等农艺节水措施。BC9010090%200m~1000m50m~300m100m~20030m~12020m~40mGB/T30600梯田修筑应与沟道治理、坡面防护等工程相结合,提高防御暴雨冲刷能力。梯田埂坎宜采用5°~2090%;田面平整应满足节水灌溉、机械收割作业、水土涵养与排泄要求,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不超过±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不超过±5cm;采用喷、微灌时,田面高差应不超过15cm;360cm25。80cm25cm。10080水源工程:按照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原则,优先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地下水。平原区推广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的模式,山丘区推广GB50265GB50288GB5084100000m310000m3500m31m3/s1m3/s1m3/s工程主要是与机井保护装置集成的动力启动装置、水电计量装置、给水控制装置等,配套率应达到100%。输水管网包括地埋式、地面移动式管道及给水栓等。地埋管道埋深不宜低于70cmU水工程设计应符合GB/T50363GB50625田间灌溉工程:应采取农业节水增效措施,全面推广绿色灌溉模式,管灌、喷灌、微灌、渠902m3/s300005~105d~3d1d~3d10,1d~3d3d~5d3~55~10NY/T1253GB502881046m200m100mGB50288100904m~630cm~50cm3m。0.5m0.3m。9020~109085GB/T50817GB/T16453.4GB50288GB50286截和消纳农田退水和农村生活污水中各类污染物,增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要求应符合NY/T3823NY/T3826100%。GB/T1404951GB50054NY/T1119、NY/T1782(100952~315g/kg12g/kgpH6.0~7.5pH8.545NY/T3443pH6.00.3%pH8.5NY/T291125cm~50cm25cm20cm。67附录A(资料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见表A.1。表A.1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一级区二级区县(市、区)名称县(市、区数安阳市龙安区、文峰区、安阳县、内黄县、汤阴县、滑县;鹤壁市浚县、淇县;豫北平原区濮阳市华龙区、清丰县、南乐县、范县、台前县、濮阳县;28新乡市新乡县、获嘉县、延津县、封丘县、原阳县、长垣市、卫辉市;焦作市山阳区、武陟县、温县、孟州市、沁阳市、博爱县、修武县开封市龙亭区、祥符区、杞县、通许县、尉氏县、兰考县;商丘市睢阳区、梁园区、虞城县、柘城县、民权县、宁陵县、睢县、豫东平原区夏邑县、永城市;25平原区县、项城市、鹿邑县郑州市新郑市、中牟县;豫中平原区平顶山市宝丰县、叶县、郏县、舞钢市;漯河市郾城区、召陵区、源汇区、舞阳县、临颍县;16许昌市建安区、鄢陵县、襄城县、禹州市、长葛市淮北平原区舆县、正阳县、新蔡县;12信阳市息县、淮滨县南阳盆地平原区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社旗县、新野县、唐河县、邓州市6郑州市荥阳市、登封市、新密市、巩义市;洛阳市洛龙区、偃师区、孟津区、新安县、栾川县、嵩县、汝阳县、豫西山丘区宜阳县、洛宁县、伊川县;21平顶山市鲁山县、汝州市;三门峡市陕州区、渑池县、卢氏县、义马市、灵宝市山丘区豫北山丘区鹤壁市淇滨区;4济源市南阳盆地山丘区南阳市南召县、方城县、西峡县、镇平县、内乡县、淅川县、桐柏县7淮南山丘区信阳市平桥区、浉河区、潢川县、光山县、商城县、罗山县、新县、固始县8899附录B(规范性)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体系与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体系与要求按表B.1规定。表B.1 标农建工程系要求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1田块整治工程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溉与排水、水土保持等需要而采取的田块修筑和耕地地力保持措施1.1.1田块修筑田块修筑设计应优先考虑全程宜机化作业要求,梯田田块面积应适应中小型机械全程作业的需要,单个田块面积不宜小于15亩;田坎护砌应与防洪措施和水土保持措施结合,优先采用植物护埂方法;田面平整应满足节水灌溉、机械作业、水土涵养与排泄要求1.1.2力溉排水和耕作需要时,从区外运土填筑到回填部位1.2灌溉与排水工程到田间、从供水到用水、从取水到排水相协调的灌排工程体系1010表B.1 标农建工程系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2.1灌溉工程应与节水灌溉工程模式相匹配,构建从源头到灌水器的灌溉系统体系1.2.1.1水源工程地下水源:机电井数量、井距、单井涌水量与灌溉工程形式、作物需水量相匹配。单井控制灌溉面积不应低于7030m3/h90%件,合理开采浅层地下水;性、安全性。水源设计供水保证率不应低于80%;85%1.2.1.2输配水工程—井灌首部地下水提水设备:潜水泵应采用节能型,扬程管宜采用热镀锌钢管或玻璃钢管,井盘采用玻璃钢度,解决单户灌溉供水压力调节问题,宜配置具有变频功能的水泵;机电井保护装置:机井保护装置宜统一材质、统一外观。形状为箱式立面长方体,箱体材质宜选用SMCmm×1020mm×1650mm,壁厚6mmC25mm×1300mm×400mm(其中地上部分300mm100mm);应符合GB/T40115、GB/T40119的规定;用水计量设备:测量精度误差不超过±1%≥3m3求,同时也可满足施药等零星用水需要1.2.1.3输配水工程—泵站首部红色拱形瓦楞形状;提灌站水泵配套:取水口拦污防护设施、节能泵型,具有自动化控制、远程调度,水电双计量功能1111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2.1.4田间灌溉工程—管道输水干管、支管:依照干管布置形式及耕作条件,宜采用地埋式施工。平原区(井灌区)采用或PE材质,管道承压能力0.63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2.1.4田间灌溉工程—管道输水干管、支管:依照干管布置形式及耕作条件,宜采用地埋式施工。平原区(井灌区)采用或PE材质,管道承压能力0.63MPa为宜;山丘区()置管道承压标准,宜采用PE宜达到10080%70%以上,其他地区不应低于50%;设计采用地面固定式,外观设计统一样式。给水栓材质应选用模压玻璃钢材质,给水栓间距应满足灌600mm×600mm×13015mm玻璃钢给水栓保护帽标准规格400mm×355mm,厚度10mm;现浇混凝土基座规格根据不同的地质状况合理设计;IP68器选用有线或无线,具备远程控制功能,应与智能灌溉控制装置相匹配;1212表B.1 标农建工程系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2.1.5工程—1距不宜低于30mPVC或PE输配水管网,压力0.63MPa为宜;②移动管灌模式宜按水泵+三通+直插式移动软带配置,PVC或PE软质输配水管网,压力0.4MPa为宜;2PVC或PE110mm,配水管网直径规格90mm0.8MPammPE90mm0.8MPa微灌模式: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工程型式;PE(U型((梯形、矩形、U型)毛门(浅、湿、干)配置1.2.2排水工程应与大中型灌区排水工程有效衔接,形成涝能排的完整排涝体系,满足农田排水和区域防洪排涝要求1.2.2.1外排沟道以生态透绿透水排涝沟道为标准,主要承接田间排水向河流排泄功能;过涵闸排水流量≤3m3/s,宜采用生态护坡或植草砖护坡1313表B.1 标农建工程系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2.2.2田间排涝沟道以生态透绿透水排涝沟道为标准,过涵闸排水流量≤1m3/s,宜采用生态护坡或植草砖护坡1.2.3渠系建筑物的各种建筑物的总称。包括生产桥、闸门、涵管、倒虹吸、量测水设施等小型水工建筑物,宜采用装配式结构设计和新型环保建筑材料1.2.3.1生产桥位于田间的生产桥标准桥型采用板式桥或石砌拱桥,两桥之间的距离宜大于200m,护栏高度不宜超过0.4m1.2.3.2闸门灌排现代化管理水平1.3田间道路工程比、使用寿命、后期维护等实用性,宜采用混凝土路面1.3.1机耕路宜采用不低于C25混凝土路面,厚度宜180mm;路面采用材质应与相连的乡村道路相匹配1.3.2生产路暴雨多发或路基土壤耐水性较差的地区宜适度硬化,生产道路宽度不宜超过3m。硬化路面采用不低于C20混凝土,厚度宜150mm1.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农田1.4.1农田林网工程时,根据平原、丘陵区不同土地条件,适地适树,乔灌草结合,落叶和常绿树种结合,营造混交林1.4.2岸坡防护工程山地区和丘岗冲垅区宜采用天然石材、木材与植物形成保护岸坡的生态型防护工程1414表B.1 标农建工程系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4.3坡面防护工程包括截水沟和排洪沟,为防止坡面水土流失,宜在坡面与梯田交界处布设截水沟,蓄水型截水沟基本上沿等高线布设,排水型截水沟应与等高线取1%~2%的比降;宜在坡面上修建排洪沟,用以拦蓄、疏导坡地径流,并将雨水导入下游河道1.4.4植物防护措施植物净化:①利用原有塘堰、低洼地等布设生态净化池,合理确定净化池尺寸,水深不宜小于60cm,水力坡度宜为0.5%~1cm~40cmcm,基质层初始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置在梯田田埂坎上,形成农林复合种植模式。排涝沟道生态防护宜选择多年生长草本植物或生态透绿材料1.5农田输配电工程为泵站、机井、耕作机械以及信息化工程等提供电力保障所需的强电、弱电等各种措施1.5.1高压输配电工程高压输配电设计范围为变压器以上部分。井灌区高压变电设施宜按供电台区布置,灌排泵站及单水源灌区的高压变电设施,综合考虑周边其他用户供电需要合理布置1.5.2低压配电工程低压输电线路宜采用低压电缆,一般输送380V负荷计算,并结合地区配电网发展规划确定,一般宜采用三相四线。群井通电工程应根据高压变电设施位置高效布置,变压器与单井启动装置之间的线距宜选择350m~500m1515表B.1 标农建工程系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要 求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6科技与信息工程绿色产出水平、耕地健康水平、防灾减灾能力等全要素生产率的融合工程措施1.6.1农田信息化管理工程与各业务纵向信息化管理系统有效联通。上图入库图表格式应符合省有关规定1.6.2农田生产智能化工程满足省相关要求1.6.3农田生产环境遥感监测工程NY3698DB41/T2039的规定;耕地质量监测场地布设面积、监测设备选型、数据传递链路等技术指标应符合NY/T1119的规定;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的耕地土壤污染物浓度不应超过GB15618规定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2农田地力提升工程2.1土壤改良实施时机宜选择在播种前,改良期间可通过多轮改良措施达到预期治理效果;酸化土壤治理时,改良后土壤pH值应保持在6.0以上至中性;盐碱土壤治理时,使土壤盐分含量保持在0.3%以下,pH8.5以下至中性;土壤板结治理时,采取深耕深松、施用松土功能土壤调理剂、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2.2障碍土层消除障碍土层消除时,深耕作业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宜为25cm~50cm;深松作业深度一般应为25cm~35cm。若深度打破障碍磐层,作业深度应达35cm~50cm。使耕层厚度达到25cm,水田达到20cm2.3土壤培肥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