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动态标准_第1页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动态标准_第2页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动态标准_第3页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动态标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的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动态标准

西方专四翻译哲学的发展方向从西方翻译研究的历史来看,西塞罗以“翻译”和“意译”为基础。爸爸想把“作者是主人”作为一个整体,泰特勒的“三人原则”和纳达著名的“功能平等”理论在促进翻译理论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理论的共同点是将翻译的核心关注在语言本身,认为翻译的目的是建立原文与译语文本的对等。在这种翻译观的指导下,译者在翻译时就像带着镣铐跳舞,原文是翻译的镣铐,译者必须在原文束缚的枷锁中,追求翻译最大化的精准。翻译之难,堪比上青天。但仅从语言层面入手,将翻译看成是一种语言间的等值“换码”,无法揭示翻译的本质问题。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界针对以上现状,从不同的方向重新定位翻译的实质。多元系统论强调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解构主义学派极力否定传统的原文译文二分法;而目的论提出翻译必须要达到目的,而对于忠实度可有所取舍,这种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去认识翻译的真正面貌。1功能论的产生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德国翻译理论家赖斯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她以“对等”为基础进行翻译研究,同时认识到有些等值是不可能实现的,译者在翻译时“有时甚至不希望建立对等,因为有些译本要实现不同于源语文本的某一目的或某种功能”。因此,她认为译者应该优先考虑译文的功能特征而非对等,形成了目的论的起源;其后,弗美尔以行动理论为基础,以文本目的为翻译的首要准则,创立了功能派的翻译目的论;随后,曼塔利和诺德进一步发展了目的论。曼塔利把翻译定义为“为取得某一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复杂活动,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诺德提出了“忠诚原则”。这几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最终奠定了以目的论为核心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在德国乃至全世界翻译界的地位。2翻译目的及翻译规则的确定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包括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其首要规则是目的规则,目的一词确指交际目的,翻译活动的目的由翻译发起者,决定着整个翻译过程。翻译目的分为译者的基本目的、译文文本的交际目的以及特定翻译策略或手段要达到的目的。其次是连贯规则和忠实规则。连贯规则指译文能与译语接受者的交际情境达成语际连贯,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规则指译文和原文能够实现语际间连贯,译文忠实于原文,而翻译的目的决定着与原文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在三者的关系上,忠实规则服从于连贯原则,而这二者服从于目的原则。3翻译过程的标准目的论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码转换活动,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跨语言、跨文化行为。曼塔利将翻译行为定义为“为实现信息的跨文化、跨语言转换而设计的复杂的行为”。目的论重视对翻译行为过程本身的研究,提出了翻译过程的标准,即合适性标准。合适性是指译文是否符合翻译要求所规定的各项要求,也就是说译文文本要完成其在译语情境和文化中的交际功能。合适性是一种与翻译行为相关的动态的、共识论的概念,是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为基础,选择适合实现翻译目的的符号,表现为对翻译要求的实现效果,即译文功能是否有效实现;赖斯和威密尔认为“合适性指的是译语文本和原语文本语言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翻译过程的基本参项,是翻译过程的标准。根据目的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适性,只有一般层次上的对两种语言进行转换的技术是无法胜任的。4标准、翻译和译前研究现状口译作为重要的翻译形式,是一种即时性的翻译活动,具有复杂的交际环境,译员承受着时间与心理等方面的巨大压力,动态性极强,释意理论提出了口译的交际本质,在口译标准上首先要满足的是口译的交际目的。在口译标准的研究中,蔡小红指出,口译标准研究在西方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后期,而中国大约在80年代后期。在中国,严复的“信达雅”在翻译标准方面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大多数口译标准都源于此,基于口译活动的时间局限性,很多口译标准由此产生。李越然提出了“准、顺、快”,梅德明提出了“准确、通顺”,王学文提出了“忠实、达意、迅速”,李芳琴提出了“信、达,切”,张平提出了“信、达、顺”,钱伟提出了“口译翻译灵活度”,旨在说明口译员应将原语言的意图、交际的环境、交际的效果考虑在内,来控制口译的灵活度;刨刚提出了“全面、准确、通顺”,仲伟合总结出了“多重翻译标准”,而在多重翻译标准中,最主要的是忠实和迅速;胡庚申提出了“GREDIT”,是影响口译活动重要参数的首字母缩写。杨承淑的“经济原则”主要应用于同声传译;钟述孔提出了“准确通顺”。目前,口译的标准研究由一般原则的比较概括的经验总结转向为直观量化研究。而在1980年,Buhler提出了居于首位的9大参数来评价口译质量,即原有信息的准确性、原语言和目的语的一致性、翻译的完整性、翻译文本语法的正确性、译文与原文在风格上的一致性、正确的发音与声调、流利性、译员声音悦耳。厦门大学也建立了不同的参数来评价学生的口译质量,即信息完整占30%、信息准确占30%、语言表达占10%、语言通顺占10%、语言清晰占10%、控制能力占10%。而对外经贸大学规定的标准包括:准确60%、通顺30%、总体印象10%(发音、音调、音量、仪表)。翻译目的论提出的适合性标准,主要应用于翻译活动的动态过程,以此来指导动态的口译过程,是两者共同点的结合。本文尝试从这个新的角度,提出口译适合性标准,期待在新的层面上突破口译标准。5翻译标准的创新5.1口译员的服装口译员是交流的媒介,代表交流双方的公众形象,在中国的新闻发布会上,口译员代表中国的形象,巴尔扎克曾说,服装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能够表达意义的象征性语言,服装语言可以提高自我信心,向对方表达尊敬之意。而在口译的质量评价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也将口译员的服装作为综合评价的标准之一。口译员的主要任务是传递交际意义,服饰语言是交际意义的一部分,口译员既要在服装上传递出交际意义,同时要将自己隐藏在关键发言人的身份之后,不能抢了风头,在交际意义与服装语言上体现适合性,所以口译员的服装一定要得体。在2010年3月20号的新闻发布会上,温家宝总理的同传译员张璐,身着蓝色或白色衬衫,深蓝色套装,被众多学者及网民认为穿着得体。在正式的场合下,中国的领导人一般穿着黑色或者蓝色的西装,以此表达庄严与尊重,与此相得益彰的即是类似于张璐的服装语言,即蓝色或白色衬衫与深色套装。5.2不同的期间调语调是一种副语言,能够表达说话者的态度与交际意义,以此保证交际的成功。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有语调,汉语有四声,包括平声、上声、去声与入声,而英语的语调分为5种,即平调、升调、降升调、升降调和降调。英语和汉语的音调总体可以分为三类,即降调、升调和平调。升调一般用于反义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中,降调一般用于陈述句中来描述事实,或者特殊疑问句用来给予确切的答案。一般而言,升调表明说话者没有完成话语或者说话者对于所说的内容并不确定,而降调表明说话者完结话语,或者对于话语的内容非常自信。而从心理语言学角度,说话者的升调给人的印象是缺乏教育,而降调彰显的是权威与庄重。撒切尔夫人曾在话语训练中被要求用降调,用来与其竞选的地位保持适合性。在口译活动的正式场合中,所要表达的交际意义是严肃庄重的,口译员应持有恰当的音调来表达此意,所以口译员的音调大部分应为降调从而表明确切的说话内容,表达出自信与庄重。5.3速度和转速在语速方面,因为现场交际的时间有限,李越然和王学汶提出了“快”,而口译作为一种口头交流活动,速度快伴随的是信息的缺失。口头交流的正常速度是14个音节/秒,最快的速度为30个音节/秒,最快的速度也受身体的局限而无法达到,但如果速度过快,音节、字母的音调会扭曲,气息会紧张,而最重要的是信息的大量流失,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在口译交际时限内,口译必须要快,如果口译速度慢而有大量的停顿,交际也是无法达成的。为了保持交际意义与语言的适合性,口译员应保持平稳的语速。所谓平稳的语速,首先要保证意义单位的清晰,而一个实义词代表着一个意义单位,即追求快速的同时保证实义词的清晰。5.4表达的概念不同口译具有现场的时间、心理等各种压力,口译活动中的“准”和“忠实”侧重于原文意义和译文意义的一致性,李芳琴和张平提出了“达”。释意理论提出口译员并非是在两种语言形式间进行转换,而是要在表达阶段用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语言传达意义,这种观点与适合性不谋而合,此处笔者用“准确”来表达的概念,即用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语言形式表达交际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1)英语是形合的语言,大量运用从属结构,关系词与连接词表明句子关系,汉语是意合的语言,没有太多的从属结构,而是用用句子间的逻辑概念表明句子关系;(2)英语语言前合后开,修饰语后置,而汉语前开后合,修饰语前置;(3)英语是静态的,汉语是动态的,所以英语中较多运用名词,而汉语较多运用动词和形容词。在口译活动中,要传达原文的交际意义,做到合适的翻译,必须使用符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