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新品种bs356的丰产丰产性试验_第1页
甜菜新品种bs356的丰产丰产性试验_第2页
甜菜新品种bs356的丰产丰产性试验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甜菜新品种bs356的丰产丰产性试验

腌制蔬菜是中国北方糖工业的主要原料。优质泡菜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量高,而且特点和特点相对稳定,对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制糖业减少制糖加工成本,增加企业效益,而且还是易被种植者接受的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技术产品,与制糖业及种植者间形成良性的循环和促进,共享科研成果,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由于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由不同基因控制,且随着生态环境、耕作制度及栽培条件的改变,其经济性状的表现可以有很大范围的差异,这是其遗传特性和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区域试验是鉴定甜菜新品种生产潜力、产质量稳定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把育种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通过试验以数据为依据,客观公正、科学、准确地评价参试品种的利用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从而为优良品种的推荐、鉴定验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因地制宜,科学地选择良种进行示范推广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仅对2004~2005年参加国家甜菜区试的5个品种在武威黄羊镇和酒泉地区的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从中筛选出适宜在当地栽培的丰产、高糖、抗逆等综合性能强的区域特色品种,供河西地区甜菜生产推广应用。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品种参试品种5个:BTS356、ZD211、2001-10、内2256、2000-4,以当地品种陇糖2号为对照种。1.2田间调查方法试验在武威市省农科院黄羊镇试验场和酒泉市农科所试验田进行。按统一试验方案实施,随机区组排列,4次重复,小区面积10m2,5行区,行株距40cm×27cm,采用直播方式,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调查项目:调查立枯病、黄化病、白粉病、褐斑病等主要病害的发病时期及罹病程度。收获时调查根腐病、丛根病的发病率,每小区取中间1行进行检糖,分小区称取实际产量。1.3共混糖度参数的综合评估根据农业试验统计介绍的原理和方法,用LSD法测验参试品种的平均主效与对照品种的差及其显著性、品种与年份互作方差、变异度及高稳系数、稳定性参数的综合评估。试验结果用DPS分析软件进行处理,计算平均数(xi),主效值(vi)、互作方差(ik2vw)、变异系数(iCVvw)、标准差(si),高稳系数的计算公式为:式中xi和si分别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和标准差,xCK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根据国家甜菜区试鉴定标准,目标品种根产量比对照稳定增产20%,产糖量增产10%或含糖率提高1个糖度计算。HSC值越大,表明该品种的丰产稳定性越好。2结果与分析2.1不同品种糖代谢的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间(F=14.96**)总体平均数有极显著差异,表明参试品种的生产力有极显著不同;品种与年份互作不显著,说明在河西走廊干旱荒漠气候石灰性土壤栽培条件下,对参试品种的产质量没有显著影响;使之优良性状的表现得到充分展示。两地试验结果分列于表1。从表1可以看出,黄羊镇与酒泉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其中BTS356综合表现最突出,平均含糖率略高于对照,平均根产量和产糖量较对照分别增产40.62%和39.94%,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且高于其余品种;其次为ZD211,根产量比对照增产17.32%,但差异不显著,产糖量增产16.64%,差异显著,含糖率较对照高0.48个百分点;2001-10含糖率平均较对照显著高出1.34个百分点,但其根产量和产糖量均比对照减产;2000-4根产量稍高于对照,含糖率较对照提高1.17个百分点,差异显著,产糖量较对照显著增产19.90%;内2265平均含糖率比对照低0.23个百分点,根产量与产糖量较对照分别增产13.70%和10.90%,但差异不显著。由此表明,根产量对产糖量的影响比含糖率对产糖量的影响要大。2.2ts336对黄化毒病和随性毒病的抗耐病性的影响调查结果(表2)表明,参试品种均发生黄化毒病、白粉病,但其罹病程度有很大差异,BTS356表现比较强的抗(耐)病性,其黄化毒病和白粉病较对照低0.1级和0.4级;其余品种对黄化毒病的抗(耐)病性与对照相当或稍低于对照,但对白粉病的抗(耐)病性均高于对照。立枯病普遍较轻,发病率除2000-4较对照略高外,其余品种均低于对照。2.3试验品种的高产量和高产量综合评价参试品种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的主要统计参数如表3。2.3.1生长、产水测定品种的主效值可以准确评价参试品种的高低优劣。从表3可以看出,BTS356平均根产量的主效值比对照大,而互作方差和变异度较小,高稳系数(HSC)却高达106.37%,远高于对照和其余品种。表明该品种丰产、稳产性极好,生产潜力大。ZD211平均主效大于对照,但与年份的互作方差还是相当大,以及变异度也比对照大,高稳系数(HSC)为88.18%,表明该品种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即年际间稳定性还不够强,在有利环境条件下,可以发挥其增产潜力。2.3.2参试品种稳定性含糖率是衡量甜菜品种是否具有加工价值最主要的品质之一,即使是在气候条件不利的年份,也应保持较高的糖度并稳定。由表3可见,5个参试品种均表现出了很好的稳定性。品种与年份互作效应的变异度均比对照小,且用高稳系数(HSC)评估含糖率的稳定性结果与平均含糖率的结果也相似。说明参试品种在可预知或难以预知的环境条件下,能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相对稳定。2001-10、2000-4平均含糖率主效大于对照及其余品种,属高糖品种。2.3.3生长、稳定性测定由于产糖量是根产量与含糖率的综合值;也是衡量甜菜品种是否具有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由表3可以得出:BTS356平均产糖量的主效值比对照及其余品种大;互作方差、变异度皆小;高稳系数(HSC)达到118.10%,大于对照及其余品种,这与分析评价根产量的参数几乎一致。说明该品种丰产性状突出,稳定性极好,是具备了高产稳产的基本特性。2000-4平均主效大于对照,与年份互作的相对变异度小于对照,高稳系数(HSC)为90.38%,表明该品种丰产、稳定性较好。3中国紫菜育种群体对根产量的影响综合上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参试品种中,BTS356丰产性状突出,稳定性好,其根产量、产糖量及抗(耐)主要病害等性状方面均优于对照,含糖率为18.73%,综合指标产糖量的主效值与对照有极显著差异,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适宜在我省河西地区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甜菜其生产力最终的利用价值,即单位面积上最大的产糖量,是由根产量值和其中糖的含量来决定的。通过对5个参试品种经济性状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在丰产性与稳定性主要统计参数评价根产量的结果与评价产糖量的结果几乎相似。由此表明:在甜菜生产上根产量是主要指标;同时也说明,只要品种的含糖如不过低,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栽培即良种良法相配套,尽可能地提高单产,必然使产糖量大幅度增加。然而,从近年来的几届区试结果统计显示,国外品种的整体丰产性状优于国内品种,且稳定;合作育成的品种优于其它品种,但丰产性仍不够强;含糖率则国内品种优于国外品种。虽然在我国甜菜育种工作者不懈努力下,经过引进、应用、合作、创新等研究途径,培育了如ZD202、ZD204、吉甜304等一批适合市场经济需求的新品种,通过区域试验可以为不同生态地区筛选与之相适应的具体的种植品种,但从参加国家甜菜区试(黄羊镇点)材料中可以看出,还没有一个国内品种的生产力居区试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