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_第1页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_第2页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_第3页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_第4页
普通高中地理必修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复习第五章植被与土壤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课标解读考查情况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21.7(9)

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2022.1(17、18)考点1

植被一、植被与环境植被:自然界

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分类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

森林、草原、

荒漠

等。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

、人工草场等。3.植被与环境(1)植被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被生长过程中,能改造其生长的

土壤

水分

等环境条件。(2)环境影响植被的分布。在稳定的植被中,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阳光的生存竞争,占据一定的垂直空间,从而形成分_分层_层明显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

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反过来,它对环境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二、森林

1.热带雨林(1)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2)气候特征:终年高温,

降水丰沛

。(3)生态特征。①

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②植物

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③有数量丰富的

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④各月都有花开,有茎花、

板根等现象。2.常绿阔叶林分布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

气候区。气候特征: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

干季

。(3)生态特征。①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②垂直结构较

简单

。③藤本植物、附生植物

较少

。④没有板根和茎花现象。_花_茎3.落叶阔叶林(夏绿林)分布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

气候区。气候特征:夏季炎热

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

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生态特征。①乔木叶片

宽阔

。②春季发叶,

秋冬

季落叶。4.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

大陆的亚寒带地区。气候特征:夏季短促

、温和,冬季漫长、寒冷

。(3)生态特征。①树种以

松_松

、杉类植物为主。②树叶缩小为针__针状,以抗寒抗旱。_状三、草原与荒漠1.草原——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的地区

(1)热带草原。①分布地区:热带雨林带的

南_南、_、北_北两侧。②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分

干_干、湿两季。_湿_、③生态特征。a.湿季:降水丰沛,草原葱绿。b.干季:降水稀少,草类枯_枯黄_黄。c.散生着乔木或

灌木。。,偶见矮小的灌的形态和结构,(2)温带草原。①分布地区:温带大陆内部。②气候特征: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③生态特征: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木。2.荒漠植被——水分条件更差(1)分布地区:从热带至温带,气候干旱

地区。(2)生态特征:以旱生

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也有一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例1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A.干旱

C.寒冷B.湿润D.炎热)(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第(1)题,该植被地上部分较小,而地下部分根系发达,所以该地气候较干旱,故A正确。第(2)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会更加干旱,而植物为了获取更多水分,只有向更深处生长才可以生存,故C正确。【答案】(1)A

(2)C

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 用【规律方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法绿】阔植叶物林与环→境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不同温度带

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荒漠

不同海拔水分湿生植物

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

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

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

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冷杉、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2022广东惠州高一期末)白刺是多年生灌木,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灌丛沙堆的发育。下图示意我国西部地区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流沙区白刺灌丛沙堆景观。据此完成1~3题。1.推测白刺的特点有(

D

)①根系发达

②叶片肥大

③耐贫瘠

④植株高大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解析】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白刺为荒漠植被,耐贫瘠,且为适应干

旱环境,根系可能较发达以吸取深层地下水,①③正确,D正确;叶片肥大,会加剧水分蒸腾,不利于植物保持水分,②错误;从景观图可看出,由于水分较少,植株并不高大,④错误。故选D。A.光照强烈

C.表土紧实B.风力强盛D.水分充足【解析】由材料可知,白刺喜沙埋,能阻挡风沙并将其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因此相比于地势低洼地区,沙堆上风沙堆积较多、表土紧

实,C正确;虽然沙堆地势较高,但对光照影响不大,A错误;沙堆对风力有一定阻挡作用,因此地势低洼地风力更强盛,B错误;相比沙堆,地势低洼地地下水埋深较浅,水分更充足,D错误。故选C。2.相比地势低洼地,沙堆上白刺生长茂盛的主要优势是(C

)3.研究发现,灌丛沙堆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增加,成因最可能是(D

)A.风力减小,泥沙堆积减弱B.沙源增多,白刺被埋退化

C.动物增多,植被遭到破坏D.水分亏缺,白刺生长受限【解析】灌丛沙堆的发育受植被和沙源共同影响,而干旱地区水分是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因此最可能是水分短缺,白刺生长受限,从而影响灌丛沙堆的高度,D正确;区域气候、地貌难以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在灌丛生长、发育及退化阶段中,风力、沙源变化较小,A、B错误;短期内动物数量增多的可能性不大,C错误。故选D。1.(2021年7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储水结构发达、花期短暂的植物多分布B.高寒地区D.湿热地区【解析】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从储水结构发达可知该类植物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在(

C

)A.冷湿地区

C.干旱地区热带雨林是全球最重要的原始森林。读热带雨林景观图,完成2~3题。2.关于热带雨林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仅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B.最大分布区位于亚洲C.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D.我国没有热带雨林分布【解析】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最大分布区位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我国的海南

岛、云南南部等地也有热带雨林分布。C正确。A.垂直结构简单

C.常有附生植被B.板根现象突出D.树木高大繁茂【解析】据图可以看出,热带雨林植被高低、类型差别很大,垂直结构复杂,A错误。3.关于热带雨林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下图甲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景观,图乙示意东非高原草原景观。读图,完成4~5题。甲乙)A.光照相当

C.水分相当B.气温相当D.蒸发量相当【解析】由材料信息“图甲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景观,图乙示意东非高原草原景观”可知,两地水分条件差异小,都适合草类生长,故土壤水分相当,C正确;东非高原比我国内蒙古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获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A、B错误;东非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多于内蒙古草原,蒸发量也更大,D错误。故选C。4.两地均为草原景观,说明两地(CA.太阳辐射更强

C.土壤更肥沃B.降水季节变化大D.植被保护更好【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图乙示意东非高原草原景观,由于光照充足,温度高,雨季降水较多,使得草类生长较快,草原高度高,A正确;雨季时降水量大,利于草类生长,干季时降水少,草类枯黄,不利于草类生长,降水季节变化大对草原高度影响小,B错误;东非高原纬度低,温度高,微生物活动较为活跃,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土壤肥力较低,C错误;东非高原草原雨季时动物种类众多,植被破坏严重,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A。5.图乙的草原高度高于图甲,原因是该地(

A

)考点2

土壤一、观察土壤土壤: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

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

有机质、水分和

空气四种物质组成。观察土壤(1)土壤颜色。土壤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就是用颜色来命名的,如

黑、土红壤等。③按土壤质地可将土壤分为砂土、

和黏土。(3)土壤剖面构造。(2)土壤质地。①土壤矿物质颗粒按照粒径大小可分为石砾、砂粒等。、粉粒、黏粒②土壤质地:不同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

相对比例

。壤土①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

向下

的土壤纵剖面。②自然土壤自上而下依次为有机层、腐殖质层

、淋溶层、

淀积层

、母质层和

母岩层

。③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

犁底层

和自然土层。。2.生物(1)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

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活_活跃_跃的因素。作用下转化为腐。(2)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殖质。。有机质在微生物②使营养元素在

土壤表层

富集。③

加快

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④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气候气候的分布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湿热地区:土壤

化学

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_高

。冷湿地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

积累。干热地区:干旱、高温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

少_少

。4.地貌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

水热

条件不同,山顶与山麓、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土壤发育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由于成土母质的颗粒存在由粗到细

的变化规律,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

越明显。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极为深刻。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耕作

土壤。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土壤的功能(1)土壤是联系

有_有机_机界_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2)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

扎根立足的条件。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

场所

和营养来源。土壤具有重要的

蓄水

、保水功能。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

土壤

为物质基础的;人类饲养动物,也主要以植物为饲料。改良土壤。2.土壤的养护(1)改良或改造土壤。①亚马孙河流域:利用生物炭②我国:改良盐碱土和红壤。

(2)注重种养结合。休耕常用方法:

、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

等。)(1)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土母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最密切B.绿色植物促进了土壤的形成

C.植物是土壤肥力的唯一来源D.森林根系很深,树冠高大,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多例2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各题。(2)下列关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亚热带森林地区温度高,植物生长量大,但土壤有机质低于温带草原地区湿润地区微生物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干旱地区

C.江南丘陵水热条件好,红壤有机质高于黄河三角洲冲积土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有机质低于青藏高原寒漠土【解析】第(1)题,生物是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密切相关,但土壤中矿物养分来自成土母质;森林直接提供土壤表层的有机质较少。故选B。第(2)题,土壤有机质的多少取决于枯枝落叶多少和热量高低,温度较低的地区,微生物作用慢,有机质积累得多,高温湿润的地区虽然生物的生长量大,但微生物活动旺盛,土壤有机质较少,故选A。【答案】(1)B

(2)A【规律方法】1.土壤的形成过程(1)土壤是在岩石、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①在风化作用下,养分释放与流失;②在低等生物、微生物作用下,有机质积累;③在高等生物作用下,营养富集(有机质重新合成腐殖质)。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人类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土壤成为永续利用的可更新资源;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土壤

退化(沙化、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裸露岩石成土母质原始土壤成熟土壤耕作土壤影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成土母质2.影响土壤形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成的分因和素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

没有生物的作用,就不可能形成土壤;生物残体形成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腐殖质;使营养物质在土壤表层富集;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改善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气候

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湿热地区土壤形成速度快于干冷地区,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更高;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地貌

山顶和山麓、阴坡和阳坡、迎风坡和背风坡因水热条件不同,发育的土壤不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为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时间

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人类活动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耕作土壤A.地形

C.生物B.气候D.人类活动【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水稻土是在长期栽培水稻、灌溉浸泡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土壤上进行泡水耕耘,排水晒田,精整田面,轮作施肥,使土壤耕作层具有一种特殊的软糊度,有利于水稻根须的发展。因此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2022广东实验中学高一期末)水稻土是水田中肥沃的土壤。下图是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梯田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影响水稻土形成的主导因素是(D

)A.土质疏松

C.空气多B.水分少D.有机质少【解析】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原始土壤为红壤,土质黏重,水分多,空气少,有机质少,呈酸性,D正确,A、B、C错误。故选D。2.该地原始土壤的特点(

D

)(2022年1月广东学业水平测试)土壤淋溶层的厚度和淀积层所处的深度可反映当地气候的干湿状况。下图为甲、乙、丙三地的土壤剖面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