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关系的研究_第1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关系的研究_第2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关系的研究_第3页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关系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与证候关系的研究

通过研究核电站高血压的特征性差异,有助于充分利用中医药确定核电站高血压的特征性优势。为此,我们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特点及其与证候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现报告如下。1数据和方法1.1性别、年龄及性别分布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共498例。其中男351例,占70.5%;女147例,占29.5%;年龄24-80岁,平均(55.3±13.3)岁;60岁以下者237例,占51.6%;60岁以上者261例,占48.4%;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30年,平均(9.3±7.3)年。1.2除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分级及危险分层标准均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标准制定,并除外继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辨证诊断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及其他型。1.3高血压患者年龄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诊断及分类标准,并具有以下条件:(1)首次发现,未经西药干预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或本次血压测量正常,而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者;(2)年龄介于18-80岁,按照统一的血压标准测量方法,3次测量坐位血压,平均收缩压≥140mmHg,和(或)平均舒张压≥90mmHg;(3)自愿按照研究方案的要求进行问卷调查和接受评估。1.4排除标准1.5中医体质类型分类将入选的患者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的标准,分为9种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体质分类的判定方法也参照该标准进行判定。1.6中医体质量表分析根据国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设计问卷调查表和体质分析软件,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分析调查。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设计、填写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1.7两组连续变量和连续变量的计算分析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两组群体之间的连续变量用t检验,计数资料检验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中医体质调查方法严格执行所设计的临床调查方案,减少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并固定调查人员。由专人按照调查问卷进行中医体质问卷调查和证候、舌苔及脉象调查,并由该医师汇总每名患者的各种体质得分,根据判定结果和转化分并结合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取舍,最后得出每个人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和证候特点。2结果2.1男性患者饮酒比例调查病例中大部分存在体重超标、胖肥,高脂血症,分别占70.0%,64.0%;男性患者中饮酒比例占66.9%,吸烟者占41.9%;1级高血压占74例,占14.9%;2级高血压163例,占32.7%;3级高血压261例,占52.4%。2.2高血压患者体质构成比分析4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判定结果中,平和质12例,占2.4%;偏颇体质中阴虚体质133例,占26.7%,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其中去除平和质后,对不同年龄组的高血压患者体质构成比进行χ2检验,结果χ2=113.2394,P<0.01;结果提示不同年龄之间的体质构成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性别的差异进行卡方检验,结果χ2=38.3532,P<0.01;结果提示不同性别体质构成比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人前三位体质分布之气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有差异。具体分布特点见表1。2.3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研究发现,按照症状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患者常见的前3项症状为:眩晕(57.6%)、头痛(56.8%)、失眠、乏力(53.1%)。此外,部分患者表现为急躁易怒,头胀、心悸、耳鸣、胸闷。高血压病患者常见症状出现频次见表2。2.4原代高血压患者证候变化对4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显示阴虚阳亢、肝火亢盛、痰湿壅盛、阴阳两虚等证候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尚有少数其他证候,如气血亏虚,痰瘀阻络及无法分型者。(见表3)2.5中医病因病表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各证型按各体质出现的频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将其聚为稳定的三类,结果如下表。从中可以得知,痰湿雍盛高血压病患者的体质主要为痰湿质及气虚质;肝火亢盛型者则多表现为阴虚质,而阴虚阳亢则主要分布在阳虚体质及气虚体质的人群当中,对痰瘀阻络型者则以痰湿质为主。(见表4)3结论3.1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本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病理体质类型,以阴虚质、痰湿质为主,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他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体质的分布还与性别、年龄有一定关系。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体质辨识运用中,体现出良好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且准确性高。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多数高血压病患者不是简单的某一个体质类型,或者是一种体质,而是同时有2-3种体质倾向,即兼夹体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根据分数高低来进行取舍。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体质分数的高低与患者对“不适”的敏感和认知程度相关。3.2痰湿波动与中医病理变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阴虚阳亢证、肝火亢盛证与阴虚质、湿热质显著相关;痰湿壅盛与痰湿质、气虚、气郁质显著相关;阴阳两虚证与气虚质、阳虚质显著相关。提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4高血压病的中医体质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表现出的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往往决定着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及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许多相关疾病发生的“共同土壤”在于其体质基础,体质状态决定发病与否以及发病的倾向性。正如《灵枢·五变》所言:“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又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多基因遗传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为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共同所致的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也有一定的体质基础和后天因素,本研究发现,阴虚质、痰湿质、气虚质确实对高血压病存在发病的倾向性和易患性。情志失调,或饮食失节,劳倦内伤及环境因素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辨识高血压病的体质,运用中医中药方法改善体质,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利于高血压病的一、二级预防和治疗。体质与疾病证候有着密切的关系,是辨证的基础,体质的特异性往往影响后天疾病的证候类型。张介宾在辨证时指出:“当辨因人因证之别。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见,成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