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_第1页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_第2页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_第3页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_第4页
科学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双面影响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姓名:邓红川学号:2012703005摘要: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一方面,科学技术能斩断愚昧落后,另一方面,它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文章结合自然辩证法知识浅论了科学技术给人类谋取的福利以及带来的灾难,并分析其原因,指出人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使用科技力量,为人类造福,推动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关键词:科学技术、双刃性、生产力、危害正文: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但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角度考虑,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科学作为客观存在的事物,有利端也有弊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推动社会迅速向前发展的同时,而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近年来,我国在高新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载人航天技术、火箭、卫星技术等航天高科技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航天水平和国际地位;人类基因测序、转基因药物的研发为重难疫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两系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推广解决了制约我国国计民生的最大难题,这一系列的事例充分的说明了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利益,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新手段是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前人们难以想象的。借助于这些开拓世界,改变世界的新手段,大到国防建设,小到平民百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的一切都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如今,高新的科学技术又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成为增强综合国力的核心资源,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等航天高科技取得了重大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航天水平和国际地位。“蛟龙”入海七千米,我国又向“海洋强国”迈了一大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毫不夸张地说,近三十年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几千年的总和还要多,科技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科技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等方面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科技的发展,更为我们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时刻感受到了它所带来的负面问题。在众多问题当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空气污染大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废气的总排放量均居于世界前列。城市大气环境面临煤烟型污染和汽车尾气污染的双重压力,空气中有害微粒的含量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标准的3-5倍。据来自中国环保总局的消息称,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大大超出环境自净能力,近三分之一国土酸雨污染严重。此外,由于过度放牧、乱砍乱伐以及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因素,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1]。其次是信息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中一览天下大事小情,然而,黑客、木马等各种各样的病毒接踵而至,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由于电子窃听器、红外线摄像机的出现,也很有可能使人们的私生活受到种种难堪的威胁[2]。因此,信息安全不仅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国家和民族的安全和利益。此外,必须一提的是生物技术的发展。1997年2月,克隆羊多莉出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可能出现克隆人的恐慌,一时间,克隆人技术的是是非非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是实验室科学所不能创造的,因此,我们拒绝任何复制我们自身的企图,克隆人一旦出现,将会打破世代概念,使血缘关系、继承关系等造成混乱。倘若真到了克隆人时代,父母双亲的概念就会改变,现时的婚姻家庭观念和家庭制度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都会陷入混乱,经历了数千年的传统的以男女双方结合的婚姻为纽带、以血缘为联系的婚姻家庭关系和婚姻家庭法律制度将面临瓦解,其后果不堪设想。若是犯罪份子参考文献:[1]武坚.人口、环境、资源约束-决定现代中国社会演进的四个因素.光明网-光明观察-学术论点2005.03.24[2]宋惠昌.如何认识伴随科技发展可能出现的消极道德现象.《哲学研究》1985第三期[3]自然辩证法教学案例.胡光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黄志斌.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5]自然辩证法概论[M].刘大椿.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