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不对称与银行存款人挤兑问题研究
古典经济基于完全竞争市场,假设市场信息是完整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为零,并且没有外部性。因此,价格调整可以合理配置资源,实现最优帕累托结论。以该理论为基础,那么在金融市场上,存款人、贷款人、商业银行均可以得知彼此的经营信息和市场信息,依据资本收益率的高低来自发调节资金流向,从而各市场主体实现最优选择,达到福利最大化。所以,以哈耶克为首的“自由银行制度”学派,甚至提出取消中央银行制度。然而,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上,银行的外部性是客观存在的,且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也不为零,使得资本收益率的调节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出现市场失灵。银行是典型的具有负外部性的部门,银行依附产业部门赚取利润,以银行经营者(代理人)为中心节点形成经营者与银行资本所有者、存款人、贷款人相互间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及债权-债务纽结,其外部性的重要根源在于其经营的主要是社会资本以及围绕其形成复杂的债务链。同时,银行的投融资、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风险分散等基本功能,决定了其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因而银行出现问题所引起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特别是金融动荡和危机,不仅会造成股本资本损失,还会带来另一种直接社会成本(金融拯救注入的资金)以及间接社会成本(金融信用中断、萎缩造成的资产闲置、失业、经济紧缩损失等等)。随着金融国际化的发展,金融动荡和危机的传染性、联动性足以影响整个世界经济。2006年11月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金融稳定面临更多挑战,因此对银行外部性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详细分析了银行具备负外部性的原因及后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挤兑纳均衡信息不对称下的下门服务平台《巴塞尔协议》要求银行资本充足率达到8%,那么资产负债比率可以达到92%,银行92%左右的资产负债率(而一般工商企业大约50%的负债率)决定了银行天然的高风险性。银行资本运营的特点为借短贷长,其资产通常是长期的缺乏流动性的贷款,而负债为没有担保的随时可能被提取的短期存款。资产负债的这一特点强化了银行的易受挤兑性,当对银行稳健性怀疑时,对存款者来说,使自己免受损失的成本只是从该银行提款并把它存入其他银行花费的时间和造成的不便。下面从Diamond-Dybving模型中来分析银行易受挤兑的原因:假定条件:(1)只存在三个时期(T=0、1、2),所有存款者均在T=0期存款。若在T=1期提款,回报为1;若在T=2期提款,回报为R(R≥1)。(2)所有存款者分为两类,类型1和类型2,在T=1期提款消费的存款者为类型1,在T=2期提款消费的存款者为类型2。(3)存款者只知道自己的类型,银行不知道提款者的类型。(4)银行依据大数定律按一定的储备比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那么如果所有属于类型1的存款者恰好均在T=1期提款,所有属于类型2的存款者恰好均在T=2期提款,则银行保持稳健经营,两类存款者均可获得最大效用,达到帕累托最优。然而,在T=1期,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属于类型2的存款者处于下列报酬矩阵中(见表1)我们可以看出,策略(提款,提款)和策略(不提款,不提款)均是纳什均衡和优超策略均衡,因为类型2存款者独立于其他存款者的最优选择和其他存款者独立于类型2存款者的最优选择在这里都是相同的。但是若他们都能不提款,那么他们的境况就会比其他选择更好一些,若他们都能确信另一方不提款,则报酬均为R,所以策略(提款,提款)为次纳什均衡。由此看来,策略(不提款,不提款)才是帕累托有效的策略。然而,问题在于存款者只知道自己的类型而不知道其他人的类型,进而类型2存款者与其他存款者无法协调它们的行动,而且这种对策为一次性的对策而不是重复的对策。若类型2预期其他人不会提款,那么他就不会提款,因为延期到T=2期,可获得更高的收益。当类型2对银行信心不足进而预期其他人提款时,他就会提款,从而形成挤兑均衡,因为银行是依据依次服务约束(即银行不是简单地根据累积的提款总额进行支付的,而是根据提款者在挤兑队伍中的位置依次支付的)来满足提款要求的。所以,当类型2存款者对银行信心不足时,难以区分强银行(坚定执行承诺)和弱银行(比较两者效用后选择相应政策)时,必然导致挤兑纳什均衡(提款,提款)的发生。即挤兑纳什均衡(其他人、类型2均提款)的发生依赖于类型2存款者对银行的信任度和对其他人行为的预期。由上述模型知,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存款人挤兑均衡蔓延的主因。这里,信息不对称包括存款人与存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存款人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一旦出现较多的存款人提款现象,极易导致挤兑行为的产生,此时,即使拥有银行支付信息的人也会加入到挤兑队伍中来。当有关某个银行的挤兑均衡发生时,信息不对称使得类型2的存款者难以准确估价自己银行的支付能力,对自己银行的清偿能力产生怀疑,亦产生提款行为,动摇银行业的总体信用。信息不对称使得某个银行的挤兑引发其他银行的流动性困难,这被称为“传染效应”。单个银行或局部的存款人挤兑现象其传染效应可以扩大直至演变成全局性的金融动荡,从而挤兑均衡可能会蔓延整个银行体系,发生全面的银行危机。另一方面,存款人挤兑现象也易导致银行的流动性争夺。当挤兑现象发生时,恐慌气氛蔓延开来。其他银行要渡过难关,理性行为是:增加自身的超额储备,使存款人相信本行有足够的资金满足提款要求,保持本行的安全预期。然而,银行的这种自保护愿望,会增大整个银行体系陷入危机的可能性。银行为增加超额储备不得不变现在T=2期的资产,其能够运用的手段主要是出售债务、收回贷款、同业拆借等。当一家银行机构流动性清偿能力不足或由于资不抵债而破产时,必然会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的谨慎性行为。而由于所有提款均在T=1期发生,银行被迫变现本该在T=2期收回的资产,银行间竞相出售债务和收回贷款的行为,大量的资产同时涌入资产市场就会压低资产价格,导致银行蒙受损失,当这种损失超过银行的资产净值时,就会出现资不抵债缺口,导致支付危机,使整个银行体系的资产萎缩,流动性分布结构恶化,倒闭银行数增加。二、外部性经济金融效应(一)基础货币乘数m银行的运行本来就是以信用来维系的,当债权人对银行的安全性失去信任时,从一家银行机构提出的资金,几乎不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再存入其他银行,人们宁愿将现金塞到床垫下面,这时人们已对银行失去了信心,不再将银行视为存放积蓄的避风港。无论何时,当债权人对银行机构的安全变得关心时,他们就会从银行机构提走现金,因为此时提走存款的代价是最小的。众所周知:Ms=m⋅H=C+DC+R⋅H=C/D+1C/D+R/D⋅HΜs=m⋅Η=C+DC+R⋅Η=C/D+1C/D+R/D⋅ΗMs为货币供应量;m为货币乘数,意为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H为基础货币;C为通货;R为存款准备金;D为存款货币;C/D为通货比率;R/D为准备金率。当银行信用不足导致发生挤兑危机时,资金被存款者取出,更多地保留在现金状态,从而发生存款与货币供应的多倍收缩,因为尽管基础货币H=C+R,现金C增加,准备金R下降,有可能结果基础货币H不变,但是H的通货部分并不会像准备部分那样引起存款多倍创造。因而,这里主要关注货币乘数的变化。当通货比率C/D上升时,从而货币乘数下降时,货币供应必然成倍下降则m=A+1A+B‚dmdA=A+B−(A+1)(A+B)2=B−1(A+B)2m=A+1A+B‚dmdA=A+B-(A+1)(A+B)2=B-1(A+B)2因为B=R/D<1,所以B-1<0,dm/dA<0即通货比率的变化引起货币乘数反方向变化。通货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减小。另外,B=R/D=r/D+ER/D,(r/D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R/D为超额准备金比率),为应付提款,银行必然超额准备金比率上升,ER/D上升,R/D亦随之上升,货币乘数必然减小。且银行债务及贷款的收回导致其他银行发生存款外流,存款创造机制使整个银行体系中发生多倍存款收缩。总之,银行挤兑引起内生性银行信贷的收缩,货币供应总量锐减,产生紧缩的通货效果。(二)存款人挤兑是企业过度负债及企业升级的重要一环存款人挤兑均衡的蔓延还影响到借款人,使借款人不得不提前偿还贷款或得不到本能得到的追加贷款,导致经济运行中的债务链中断。借款者被迫提前清偿债务,引致廉价出售。货币供应的收缩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在企业普遍廉价出售的情况下,必然商品供给大于需求,价格水平下降,商业部门的资产净值下降,利润降低,实际利率上升,企业投资需求降低,企业减少产出、交易及劳务雇佣,出现资源闲置、失业、经济紧缩损失等,在企业过度负债情况下,极易陷入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由图1可知,存款人挤兑是费雪所谓的“债务——通货紧缩”过程的强化剂,当企业过度负债时,意味着银行过度放款,而当银行出现流动性困难时,企业偿付债务的唯一途径就是廉价出售,从而开始了存款人挤兑危机向真实经济的传递和扩散的过程,导致经济紧缩发生,甚至出现经济大萧条。另外,存款人挤兑导致“金融脱媒”和资本抽逃,意味着本来可以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金融资源要么闲置,要么流失,企业融资成本增加,投资需求下降,由于投资乘数效应的存在,投资的减少会引起国民收入若干倍减少,进一步引起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甚至经济停滞。可由图2得以证明:三、人挤兑均衡综上所述,银行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易受挤兑性,存款人挤兑均衡的负面影响可能涉及到存款者、借款者、整个银行体系,进而使真实经济发生危机,导致资源闲置失业、通货紧缩等发生。笔者从银行监管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一)解决挤兑行为的社区解决在Diamond-Dybving模型中,我们讨论了活期存款挤兑均衡发生的原因,然而在实际中,存款有定期与活期之分,就定期存款而言,存在着若要提前变现存款,须按一定贴现率支付一定成本的事实。但是该贴现成本的本意并不是解决挤兑行为的传染性,且事实上也不能真正解决该问题。一旦银行某些信息暴露,使得存款者对银行稳健性的怀疑加强,定期存款者也会加入挤兑队伍中来。由于存款人挤兑行为的根源是信息不对称,因此解决挤兑行为的传染性,主要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由其引起的心理预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各成员国充分披露银行业的经营状况,就是出于该目的。要真正分清强银行及弱银行,必须以银行必要而真实的信息披露为前提,从而对商业银行形成有效的监督。信息披露的内容应包括:该银行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资产、清偿力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风险暴露、会计准则和银行管理层等六个方面,制定若干详细规定或由立法确定这些必要信息的披露,使银行的信息披露走上制度化轨道。(二)建立城市存款保险公司信息披露能够使存款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银行的支付能力,然而现实中的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信息也是不完全的,且一般的存款者由于缺乏相应的知识,难以从银行披露的数据中准确分析其清偿能力,大多数小额存款者则不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分析,因而依然存在着挤兑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的干预以及存款保险机构的存款保险就十分重要了,以央行为例,中央银行可发挥最后贷款人职能向银行提供流动性贷款,商业银行能够以自己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和有效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获得流动性贷款,从而使商业银行的支付能力不断扩大1。当银行有足够的支付准备时,类型2的存款者就不担心其他人提款对自己收益的影响,从而也就不会在T=1期提款。同理,存款保险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类型2存款者的安全感。因此显著地降低了存款者提款行为的传染性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一旦某一银行机构出现危机,一般均是由中央银行、存款保险机构、政府部门等注资解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在逐步转化为独立法人机制,但由于“太大而不易倒”的特性,国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给予极大的关注。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不容易转移和消化,因此其容易出现问题而使广大公众失去信心。所以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减少政府干预,并通过强制性投保对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金融机构的不公正进行“纠编”,以增加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建议建立存款保险公司,由政府和银行业共同出资,制定激励相容的保险合同以消除道德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依据投保银行的风险程度和特点制定差别费率,并采取部分保险的方法迫使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同时加强公众的监督,强化市场机制对银行经营的约束。(三)加强市场监管,稳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及存款保险均可能滋生银行的道德风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效率轻量化结构设计方法
- 解读微服务架构设计-第1篇
- 校车转让合同范本
- 《硫化砷渣中硫的氧化与分离研究》
- 金融科技风险防范
- 《经典“红色”女性人物的投射》
- 拉链代工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劳动合同岗位及薪酬福利规定
- 解读智能市政道路建设
- 2024年度股权代持期限协议
- 广东常用的100种植物
- 生产现场作业十不干PPT课件
- 输电线路设计知识讲义
- 物料承认管理办法
- 业主委员会成立流程图
- AEFI防范与处置PPT课件
- (完整版)全usedtodo,beusedtodoing,beusedtodo辨析练习(带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便筷子教案三年级上册精品
- 阜阳市肿瘤医院病房大楼建筑智能化设备、材料采购及安装系统工程技术要求
- 意大利汽车零部件企业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11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