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资料-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及技巧基础: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3、文章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4、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4、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5、段意的概括归纳、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6、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修(生平,写作风格)。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补充:易混术语区分(一)“方式、手法”的区分(1)表达技巧二艺术手法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2)表达方式二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3)表现手法二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联想、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4)修辞手法二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对比、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引用、反复(5)语言特点二通俗易懂/严谨/优美、生动、鲜明/充满感情色彩(常与修辞手法合用)(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三)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6、在哪儿找线索: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8、引号的作用: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表强调。记叙文阅读:一、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四)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可适当做标记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3、答题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文段原文原句。三、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词不离句一句不离段一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专业资料---专业资料-表达的特点(使语言更加表达了的感情(反映了的形象)。(二)修辞手法的作用:2个方面谈:(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的语气。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使用设问,引起读者对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了语气。(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泄: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体现不出……效果。副词(如都、大都、非、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严谨)(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六)提炼中心、主题:主要内容VS写作目的VS思想感情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说明文阅读:一、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二、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三、常用的答题技巧:(一)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题:答题格式:本句用了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说明内容),使读者_。(二)“XX”词好在哪里?答题格式:用了“XX”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三)“XX”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格式:①不能,用了“XX”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XX”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XX”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四)说明文中的主观题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包车旅游有合同范本
- 出售店铺合同范本
- 农村护栏转让合同范本
- 买卖协议车子合同范本
- 冰品购销合同范本
- 区块链认证合同范本
- 修建电站合同范本
- 企业合同范本清单
- 单位保密合同范本
- 货款协议合同范本
- 桥梁钢筋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 2025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 金融类竞聘主管
- 2024年3月天津第一次高考英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精校打印)
- 《国防动员准备》课件
- 2024年688个高考英语高频词汇
- 商标合资经营合同
- 第六讲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4年形势与政策
- 2024-2030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经营策略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5年护士资格证考核题库及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