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_第1页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_第2页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_第3页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_第4页
教师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学习力行《弟子规》,感受老式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人之主线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种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种人假如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主线,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种人、大到一种企业,假如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托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主线,非做不可。假如做了尚有余遐,还要学习某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怎样待人处事、怎样学习,要常常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导贯彻到生活中,贯彻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种思想升华的过程。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友好的社会。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面对它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其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构成了一种完整的道德系统,其关键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一般说的“道德”。在学习《弟子规》的同步我也反复拜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幸福美满的人生》这一宝书,越读越感到它确实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怎样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反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怎样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也许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这些优良的老式从古至今都为人所熟知,翻开《弟子规》一读,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但我往往重视以大行而实孝,却不曾重视细小。而《弟子规》恰恰就告诉我们行孝必须从细小入手,要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恩欲报,怨欲忘,埋怨短,报恩长。”这些足以让我心悦诚服,古人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弟子规》让我们懂得感恩。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的人、感恩给我们住所的人、感恩曾经批评过我们的人。将他人的爱永记于心,把他人的美德汲取。完善自己,感动他人。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在现代仍然影响着更多的人,教育我们怎样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崇高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步,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我想起了谁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你:播下思想的种子,便收获文字;播下文字的种子,便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便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人格;播下人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学习了《弟子规》,被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而打动,由于自己的无知,错误地理解了诸多圣贤的教导,我甚至叛逆地将某些老式文化当作封建糟粕。此前,我历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子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爱慕的真正原因:由于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老式!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子女!我们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广结朋友、谦虚仁慈......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子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可是为何有报道:在巴黎圣母院有用汉语写的“请勿大声喧哗”;在泰国皇宫厕所中也要写上“请便后冲厕”;在美国的珍珠港,垃圾筒上赫然写着“请把垃圾丢在此”......我们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这也让我想起了“马加爵事件”,为何一位头脑聪颖,曾经在全国竞赛中获奖的大学生会对曾经讥笑他的室友下此毒手?其中有一位室友由于曾经积极协助马加爵盛过一回饭而幸免遇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乏中华老式文化教育这首先,就应当从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做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由于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主线。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种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此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他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老式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对的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但愿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可以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协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对的的人生观。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老式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样算也不见得对的,由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种人都随时受到老式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种持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也许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老式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我看来,《弟子规》包括了《孝经》《礼》等老式思想,尤其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小朋友启蒙读物的,大概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目前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因此目前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当是很轻易的事情,不过真正对一种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种人处世必然有某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导贯彻到生活中,贯彻到一言一行中。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种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种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篇二《弟子规》是中国优秀的老式文化,是童蒙养正的最佳教材,教育学生的一剂良方。这次有机会去南京学习老式文化,我受益匪浅。《弟子规》能治社会百病,能给千家万户来幸福,这是真的吗?是真的,千真万确。这关键是看你想不想治,想不想幸福;真想还是假想,想的厉害不厉害。假如真想并且又想得厉害,那就必须真学真干。所谓真学,就是放下自己原有的陋知陋习,恭恭敬敬地学习圣贤人地教导;所谓真干,就是真力行,真实践。在学习期间,来自北京的一位年轻小伙,由于父母不和,导致家庭关系十分紧张,使他和父亲之间产生了许多剧烈的矛盾,以致使他做了某些严重伤害父母的事。通过学习老式文化,他明白了做人子女应有孝顺父母之心,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智,对他触动很大,在大会分享上,他痛哭流涕,三跪三扣头体现他对父母的忏悔,场面十分感人。人们认为目前的孩子难管难教,真让人发愁。尤其是学校老师面对开学的压力,往往只重视对学生智育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品行道德的教育。《礼记、学记》指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治国的主线。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教育思想的关键正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完全体目前《弟子规》一书之中。我校自从推行学习《弟子规》老师和学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在真学真干上还力行不够。比方学校安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