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与欧洲强国的兴衰_第1页
重商主义与欧洲强国的兴衰_第2页
重商主义与欧洲强国的兴衰_第3页
重商主义与欧洲强国的兴衰_第4页
重商主义与欧洲强国的兴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商主义与欧洲强国的兴衰

重商政策一直是英国的基本政策。这一点意义重大。因此,外国殖民地的扩张和海上主权的控制非常重要,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历史的走向钱乘旦英国位于欧洲西北角,由北海之中的若干岛屿组成,面积24.4万平方公里,目前人口大约6000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英国一直处在世界文明的边缘,在西欧主体文明的外延中发展。但近代以后,英国迅速崛起,从一个偏远的岛国变成欧洲强国,再变成世界最强国。20世纪以后英国又衰落了,现在它只是一个地区性的欧洲国家。尽管如此,英国给世界留下的历史遗产是不可估量的,没有近代的英国,就没有现在这个世界。英国在许多方面的成就都给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摹本,可以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现代文明。今天的“英国”包括四个组成部分: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国名为“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格兰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乔治时期的英国人迷恋科学,他们沉湎于神奇的自然。从牛顿开始,自然奥秘就一直在吸引英国人,寻求自然力也在震荡英国人的心。中世纪末期,英国从欧洲文明的边缘走到了它的中心,走进了欧洲强国之列。伊丽莎白女王的时代也是莎士比亚的时代,以及弗兰西斯·培根和其他文化先驱的时代。英国走向世界16世纪开始英国执行重商主义政策,这是当时在西欧出现的许多君主专制国家的共同特征。专制的君主这时和民族的愿望恰巧相吻合,双方都渴望发展工商业:国王希望得到更多的财富,国民则愿意在国王的保护下经商致富;国王由此巩固了权力,国民得以发展了生产。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理论,当然也是一种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是货币,也就是金银。国家要富裕,就必须拥有最大限度的金银,金银越多,国家就越富。为此,国家应该大力推动商业贸易,通过经商积累财富。但经商必须是对外的经商,国内的商业活动不起作用,因为它不会增加国内货币的总量。所以对国家来说,对外的商业活动太重要了,它是富国之本。这样,海外殖民地和海洋控制权就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它保证对外商道的畅通、并提供海外市场。当时,西欧许多国家加强了它们在海外的扩张活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掳掠也与日俱增,考察其背景,重商主义的思潮弥漫是一个因素,而我们知道,这就是资本主义。交通运输的革命不仅从生活上改变了人的生活,也从精神上影响了人的需求。追索民族的历史,游历更远的世界,收藏伟大文明的物证,是时尚的,高贵的追求。这奠定了大英博物馆的基础。执行重商主义,必须依赖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海上的活动充满风险,殖民地开拓也危机四伏,能够提供有效的保护的,只有强大的国家。这样我们就明白: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政府的出现是多么重要了,对英国来说,都铎王朝的历史地位就在这里。都铎王朝开始建立海军:以前,海洋对英国来说是灾难,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从海上发动侵略,进入英国;以后,海洋成为英国的福音,因为它提供了走向世界的通道。后来,海军成为英国最主要的军事力量,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这标志着英国成为欧洲大国,而西班牙的世界霸权已经成为过去;英国正走向世界舞台。17世纪的英国非常动荡,一百年中发生了革命与战争,最后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国王的专制统治,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尽管从政治上说动荡不已,但在另一个领域,即在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领域,各种政权形式却呈现出高度的连续性。无论哪一种政府上台都执行重商主义,一直到18世纪下半叶都是这样。所以在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重商主义始终是英国的国策,而且事实上,重商主义的不断深化是工业革命最终爆发的前提之一。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开始向海外殖民,在北美东海岸建立了最早的殖民地;后来成为独立美国的美洲13个殖民地,都是在17世纪基本上成型的。克伦威尔统治时期,英国开始在西印度群岛(加勒比地区)进行开发,奠定了它在加勒比地区的殖民事业,而那个地区原来是属于西班牙的。1600年,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向印度和远东地区渗透,到17世纪中叶,原本属于葡萄牙势力范围的远东海域已经被英国渗透进去,它还渗透到巴西和非洲西海岸等地。当时,英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荷兰,为了制服荷兰,英国在革命政府和复辟时期与它三次交战,最后占了上风。光荣革命后,荷兰的统治者入主英国王位,但实际上荷兰却成了英国的小兄弟。这以后,荷兰对海洋的控制权也就结束了。在称霸世界的竞争中,英国只剩下一个对手了,那就是法国。法国各方面的条件都比英国好,它资源更丰富,国土更大,人口也更多。18世纪初,它比英国更加富裕,而且也更强大。当时,它处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之下,那是一位强势的君主,各方面都很有作为,已经为法国争到了欧陆第一强的地位。威廉三世登上英国王位后,立刻把英国拉进了与法国对抗的第一线,其实他愿意带军队进入英国赶走詹姆士二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荷兰已与法国交战多年,已经力不从心了,它需要英国的帮助;而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英国开始了与法国一个多世纪的争霸斗争,争夺的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控制权。1689年英国与法国开战,这以后到1815年拿破仑最终失败,英法之间一再交手,打了好多次战争,而最终的结果是英国胜了。为什么能够这样?其实在光荣革命以后,英国只在一个方面占了法国的优势,这就是它克服了君主的专制,创造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而正是这个环境让英国人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在法国,专制的权力存在的时间太长了,它成了法国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当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它的帝国时,它也从各地搜罗了许多文物和器具,英国殖民者把它们带回国内,与其说是欣赏它们的艺术含量,不如说是夸耀自己的殖民功业。就这样,18世纪变成了英国大发展的时期,我们这个展览涉及的也就是这个时期。18世纪上半叶,英国开始“农业革命”。农业革命包括改良品种、施用肥料、精耕细作、改造农具等等,并且也包括改进耕作制度,比如采用轮作制,也就是废除休耕,在同一块土地上合理安排作物种植,不同的季节种不同的植物,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并且还能保持地力,由此而推动了粮食生产的全面增长。畜牧业方面也出现重大突破,由于引进良种、改进饲养方法,尤其是通过种植优良牧草、增加了牲畜过冬的能力,牛、羊等大型牲畜都增大了体形,从而增加了供肉量,当时有这样生动的说法:过去我们的羊长得像今天的狗,如今我们的羊长得像以前的牛。农业革命的结果是使英国的粮食、肉类、奶制品产量大规模增加,不仅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能增加人口、为后来的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农业革命的动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农业的商品化,由于农业生产面向市场,这就为土地所有者提供了增加生产的动力。当时在农业改良方面起先驱作用的,恰恰是一批大土地所有者,包括许多贵族。而贵族追求利润,又为社会各阶层做出了榜样:在英国人心目中,生产谋利不再是什么可耻的事,相反,那是一种体面。光荣革命后出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它尽管是一个农业的社会,却离工业社会不远了;它尽管在贵族的控制下,贵族却具备现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两百多年的重商主义对英国的影响是深刻的,英国已经走到工业社会的大门口。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动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工业革命扭转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从此以后,工业的生产方式主宰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工业文明成为人类的生存形态。英国第一个发动工业革命,它也第一个走进了现代社会。此后,全世界都跟着英国向工业文明发展,英国给人类最大的贡献,就表现在这里。工业革命首先表现为生产工具的转变。以前,人们用手工生产,使用简单的生产工具。工业革命中人们发明了“机器”,机器的使用加快了生产的速度,数十、成百倍地提高了生产力。于是大量工业品被制造出来,流向市场,也流向世界。曾经有人计算:工业革命前每1000年人类的生产能力才提高1倍;而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GDP增长了约4倍。为适应机器生产,蒸汽机发明出来了,这是一种人造的动力,人开始控制自然。蒸汽机不仅安装在“机器”上,也安装在交通工具上,于是出现了火车和轮船。英国用这些车船更方便地到达世界各地,于是更加扩大了它的殖民地。如果说煤和铁是蒸汽机和机器的基础,那么棉纺织业和优质的棉布就是英国打开世界市场的急先锋。到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产的煤占世界总产量的2/3,铁等于其他国家的总和,棉布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按国力计算,这等于是说:英国一个国家的工业力量相当于所有国家加在一起!这样,我们就能理解,英国为什么能战胜法国,而且横行独霸于整个世界。在工业革命中,英国还改变了人类自古以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创造了“工厂”。在“工厂”中,许多人聚在一个厂房里,跟着机器的节奏工作,人成了机器的奴隶。工业化造成了人的多种“异化”,这里只是其中的一种。但工厂制造成生产力的巨大提高,即使不使用机器,工厂化的生产也能几十倍提高生产力,因为工厂把工人组织在分工之中,单靠分工就能大规模增加生产。乔赛亚·韦奇伍德的陶瓷厂就是这种典型,陶瓷在英国本是一个落后的行业,经过韦奇伍德的分工和工厂化改造,英国能制造出非常精美的瓷器,畅销整个欧洲,但陶瓷行业却不使用机器。交通运输也发生革命,18~19世纪,英国先后形成了公路网、运河网、铁路网;铁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原先要走两三天的路,几个小时就走完了,在人们眼睛里,时间变快了、空间变小了。1851年,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次博览会,为此专门建造一个“水晶宫”它用钢架和玻璃搭建,长560多米,高20多米,占地37000平方米,在当时的世界上,这是个恢宏壮观的庞然大物。全世界许多国家参加了博览会,中国也有一个展馆。但其他国家都只能提供土特产品,唯独英国提供的是工业品,庞大的机器到处轰鸣,蒸汽机和汽锤现场表演,钢铁、煤炭、棉布、鞋帽……英国展品占据了半个水晶宫——当人们看到巨大的汽锤砸下来,把烧红的铁团砸成火车轮;而火车跑得比风还快,眼睛都追不上它的速度时——这时候,他们会怎么想?英国在向全世界展示它的工业能力。当时,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工业国家,它的舰队在全世界的海洋疾驰,它的商品在全世界的市场销售,它把全世界当作它的后庭院落,那时的英国达到了强盛的顶峰。英国的扩张也到达全世界。法国已被它打败了,整个世界没有它的对手。它的触角伸到远东、伸到南非、伸到南北美、伸到澳洲。印度是它的殖民地,澳洲是它的殖民地,加拿大是它的殖民地,西非是它的殖民地,还有许多地方是它的势力范围。因为没有人和它竞争,它觉得整个世界都在它的控制下,什么地方不能让它感到满足,它就派兵舰前去惩罚,这就是它的“炮舰政策”,这是一副殖民者的嘴脸。的确,在那个时候,英国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在全世界为所欲为。1830年,英国已经接近它强盛的顶峰了,而那一年是我们这个展览时限的终结。但是,没有哪个强权是可以永恒的,英国也不例外。英国的霸权维持了大约一个世纪,1870年以后,它开始迅速衰落,到20世纪初,它已经落在美国、德国后面,并且面临其他列强的挑战。英国的强大得益于它几百年中强大的创新精神,但19世纪末,这种精神衰落了,英国也最终退到了它应该有的世界位置上。当然,英国留下的遗产是伟大的,毕竟是它——英国——开创了现代世界。历史与艺术品18世纪对英国来说很重要,那是个承上启下的世纪。18世纪有三个乔治国王登上了王位,他们是乔治一世(1714~1727年),乔治二世(1727~1760年),和乔治三世(1760~1820年)。第四个乔治于1820~1830年在位;这四个乔治加在一起,统称为“乔治时期”(TheGeorgianBritain)。现在这个展览展出的就是“乔治时期”的相关艺术品。乔治时期是一个贵族统治的时期,英国经历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也经历着由重商主义向工业主义的转变。我们看到有一些展品体现着这种转变:优美的英格兰农村风光,间杂着早期的工业化景象,牛羊在工厂外哞哞地呼叫,火车却隆隆地穿过田野——想一想这样的情景,它们组成怎样的画面?英国工业革命是从农村开始的,它体现着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也有展品体现从重商主义向工业主义的转变:金币银币慢慢变成了收藏品,纸币成了流通货币,几幅漫画在讽刺这个变化——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呢?聪明的观众是否能想得出?乔治时期的英国人迷恋科学,他们沉湎于神奇的自然。从牛顿开始,自然奥秘就一直在吸引英国人,寻求自然力也在震荡英国人的心。由于这种追求,英国人走上了创造发明之路:工业革命是从乡间纺纱机开始的,蒸汽机源起于生活中最普通的烧开水。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人领导着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包括牛顿的物理学、达尔文的生物学、道尔顿的原子论等等。科学家比王公贵族更受人尊敬,在乔赛亚·韦奇伍德陶瓷厂的工艺品中,我们能看见物理学家牛顿、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和美国发明家弗兰克林的嵌玉半身像。怀古之思也反映18世纪文明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追求也在增长。英吉利民族正成长为一个文明的民族,寻找历史于是成为时髦。收藏文物是这种时髦的一部分,大陆旅行(GrandTour)是这种时髦的另一部分。大陆旅行的主要目的地是意大利,次之是法国、希腊等。大陆旅行就是在寻找历史,因为对英国人来说,他们的文明故乡是古代的希腊和罗马。贵族和上层资产者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这种文化寻根的活动中去,他们一方面附庸风雅,另一方面也是真诚的艺术爱好者。旅行归来,他们带回了许多欧洲的艺术品,展品中那些古希腊、罗马的文物,就是这样来到英国的。1806年,从帕特农神庙搬来的一些古希腊石雕曾经惊动了英国的知识界,它们是第七代埃尔金伯爵从希腊弄来的,所以被叫做“埃尔金石雕”,在展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埃尔金石雕”的写生图。此外,我们还能看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画、拉斐尔的画、米开朗基罗的画、贝里尼的画等等,它们都是艺术珍品。其实,英国国内还珍藏着许多更珍贵的文艺复兴作品,它们具有更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18世纪英国绘画本身也是非常出色的,而在此之前英国绘画并不能进入欧洲主流。这也能反映18世纪英国的进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发展。艺术的赞助人多是乡绅和贵族,他们是18世纪英国社会的主宰,他们热爱乡村,因此在自己赞助的艺术品中赞美乡村。英国绘画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宁静的田园风光,这既反映了18世纪英国社会的平静和贵族的优势,也反映英国文化对自然的爱。展览中出现的透纳(J.MW.Turner)和格尔丁(ThomasGirtin)都是卓越的英国画家;当然英国还有其他画家,比如18世纪非常著名的庚斯博罗(ThomasGainsborough)。展览中的其他展品就与英帝国的扩张紧密相关了。当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它的帝国时,它也从各地搜罗了许多文物和器具,其中包括非洲的牙雕和金银饰品;美洲土著的武器与用具;太平洋岛屿的工具,新西兰毛利人的用品等。此外,我们还能看到阿卡德的古代印章、巴比伦的宫殿墙砖、古埃及的石刻雕像、土耳其的中世纪瓷器等等。这些藏品都是殖民主义扩张的见证,英国殖民者把它们带回国内,与其说是欣赏它们的艺术含量,不如说是夸耀自己的殖民功业。说实话,在英国,特别是在大英博物馆,还收藏着无数类似的宝贝,而正是这些藏品给大英博物馆带来了无比的辉煌。尽管英国也收藏了许多中国的珍贵文物,但这个展览却不包含这些内容。与中国相关的展品中有一些中国出口的瓷器,还有一些英国人仿制的中国式样的器具和艺术品,对此,可以做一些背景说明。中国瓷器从来就受到外国的欢迎,宋元以来,大量的中国瓷器远销海外,是一个很大的贸易项目。但在很长的时期里中国和欧洲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直到西欧完成“地理大发现”以后(16世纪),西欧人才直接从中国购买商品,其中瓷器是一个大宗。为适合欧洲人的口味,中国商人会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