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基础等级内容之二-中心突出_第1页
作文-基础等级内容之二-中心突出_第2页
作文-基础等级内容之二-中心突出_第3页
作文-基础等级内容之二-中心突出_第4页
作文-基础等级内容之二-中心突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明确中心突出一、“中心突出”的内涵“中心突出”就是文章要有旗帜鲜明的观点和见解,内容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要做到不枝不蔓,形乱神象。主题必须鲜明、突出。讨论:如何做到中心突出?二、“中心突出”的技法1.文章中心要单一集中中心主题要单一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必须受中心的管束和统帅

2.表达中心的语句要突出显豁表达中心的语句放在突出、显豁的位置可以开门见山,揭示题旨结尾照应标题,画龙点睛议论文:遍布论点,每段段首显示,反复强调。记叙文:故事后增加抒情、议论性的语句,使之不断重复出现,揭示或点化写人记事的意义或感悟。一、高考真题

(2009·四川高考)作文请以“熟悉”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

自定,文体自选。[写作提示]这是一道命题作文。所给的是一个大家熟悉的词语——“熟悉”。“熟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知道得清楚”。碰到这类独词题,考生在审题时要将题目进行适当的扩展,将其变成一个主谓宾齐全的句子,这样内涵就会丰富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就不至于空泛无物。对于本作文题,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但相对而言,一个让考生都有话可说的作文题,要写得出彩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考生在构思立意、行文结构、素材运用、遣词造句等方面有所突破。考生应多加留意考场作文中的亮点,如贴切的题目、引人入胜的开头、点明主旨的话、优美顺畅的语言、耐人寻味的结尾、整洁的卷面等。在作文时,估计大多数考生会选择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这就需要在人或事的选择上下功夫——如果写父母、老师或者生活小事等,就需要以情动人;如果写一个熟悉的场景、一种熟悉的声音、一本熟悉的书等,就需要选择独特的切入点。当然,考生也可以“实题虚写”,写熟悉的感觉、熟悉的爱等,只要能写出真情实感即可。二、佳作解读熟悉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信心铭》(僧璨大法师)我们惊叹太白清新飘逸的诗句,那是因为他熟悉中华的经典;我们欣赏郎朗(编者注:郎郎)悠扬婉转的琴声,那是因为他熟悉黑白的键盘;我们感叹哥白尼的发现,那是因为他熟悉浩瀚的宇宙。

题记似有神秘色彩,吸引阅卷者眼球。且往下看。同样是段首排比,但读来觉着不做作。那是因为作者从熟悉的素材中提炼出了既扣题,又自然的句子。真正的智者不是博而不精的涉猎,那样只会庸人自扰。当心无旁骛地对一个领域深入研究,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在熟悉中,万物法度便清晰简单。中国自古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的训诫。当百遍的“咀嚼”之后,才会熟悉文中意旨;当百遍的“消化”之后,熟悉才会让其义自现。解释题记的含义。上段扣标题,本段扣题记,足见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先释中国古代的名言警句,同样扣“熟悉”。西方哲学家也说过“知道的越多,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越多”。熟悉会让人明白很多道理,熟悉才会让人了解万物的法度。当司马迁熟悉中华历史,才有了《史记》的不朽;当李时珍熟悉百草千方,才有了《本草纲目》的伟大;当纪晓岚熟悉经史子集,才有了《四库全书》的浩瀚。熟悉造就了华夏的辉煌,缔造了民族的昌盛,成就了伟人的不朽。再引西方哲学家之言,说明“熟悉”的作用。排比,集中几个中国古代事例,再言“熟悉”之意义。心无旁骛地研究,才有了无人能及的熟悉,才造就了千古流传的功绩。冷僻枯燥的文字没有阻止住他钻研的脚步,孤独凄凉的大漠没有停止住他探访的脚步,冷嘲热讽的眼光没有动摇他追寻的心灵。当对西域一种即将失传的文字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时,人们毫不吝惜地把“国学大师”的称号赠予了季羡林先生。由古而今。叙述“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事例很见功底。如果没有对文字的熟悉,他不会有巨大的成就;如果没有对汗牛充栋的经典的熟悉,他不会有深刻的认知;如果没有对华夏典籍的熟悉,他不会有真知灼见的眼光;如果没有……没有那么多如果,熟悉成就了这位伟大的国学大师。而他熟悉的秘诀,就在于心无旁骛地钻研。心无异,行才正,思才深。既是众人熟悉的人和事,再语气强烈地假设论证一番,强化一下主题,又有何妨?小结事例。点明“熟悉的秘诀”,仍扣题记。成功其实很简单,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熟悉,一把通向成功的钥匙,一块登上成功的阶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的心无异,才成就了佛祖的大彻大悟。僧璨大师对佛法的熟悉,才有了“智者无为,庸人自缚。心若无异,万法一如”的劝世良言。熟悉,万法一如。尾句节奏感强,有哲理味儿。总结上述事例,阐明成功与熟悉的关系。说明标题与题记的关系。独句段,醒目,题文照应,结构严谨。写作借鉴

这是一篇被评为一类上的标杆佳作,借鉴之处有二:一是立意新颖,中心突出。当众多考生把熟悉作为一种日常生活场景进行写作时,本文作者另辟蹊径,巧妙地把成功和熟悉结合起来,提出了“成功就是达到无人能及的熟悉”观点,新颖而不失自然。二是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作者在行文时精心选择了古今中外的多个素材,并以夹叙夹议的方式将其串联起来,充分反映出作者阅读涉猎甚广的视野。同时,结尾的“熟悉,万法一如”和标题及题记相照应,彰显了作者谋篇布局的技巧;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又使文章飞扬文采,被评为一类标杆文,是当之无愧的。文章中心不突出,主要表现有两种形式:一是中心不明确。高考作文要在话题限定的范围内立意,即确立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无论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抒情,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但从历年高考评卷的情况来看,总有一些考生的文章因为中心不明而失分。二是中心不集中。一篇文章的中心应该是集中的、单一的,但有的考生却企图在一篇短文中表达出多种意思,或者由于选材不当而出现多个中心。

[原题回放](2009·湖南高考)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60分)[写作提示]这是一道虚实结合的作文题。从“踮起脚尖……”可联想到《劝学》中“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这句话,这样题目的含义就容易理解了。“踮起脚尖”是为克服某种视觉障碍,看到更广、更远的地方,是为了能摘到正常站立时不能摘到的果实,是为了能借此攀上一个高一级的台阶。当然,“踮起脚尖”还可以理解为人的一种力所能及的努力。人的许多成功都源于“力所能及的努力”。“泰山不避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避细流,故能成其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不期望人们都能登上泰山“一览众山小”,但我们希望通过无数次的“力所能及的努力”成就事业,向更高目标攀登。本文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记叙文,写议论文时要注意论点突出、论据充分及论证合理,语言要有说服力,写记叙文则要叙述详略得当,能够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病例剖析踮起脚尖踮起脚尖,脚尖的钝痛令人皱眉,(提及钝痛,表面上起对比反衬作用,实际表达效果不理想。)但踮起脚尖,却可以成就美,却可以看得更高、更远。芭蕾舞演员是痛苦的。(表述不准确。)日复一日踮起脚尖舞动,只为了有朝一日化为白天鹅在舞台上的蹁跹起舞。(句子不通顺,表述不准确。)众人皆知,芭蕾舞演员那变形的脚趾——那时(错别字)脚尖的痛苦所留下的明证。待到汗水和泪水流过后,我们看到舞台上那踮着脚尖的舞者优雅一如月下的精灵,那一刻我们所有人都为这舞蹈所倾倒。踮起脚尖可以成就美。(说法不是很令人信服)滔滔历史长河,总有人站在波涛潮头,去看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内容突如其来,缺乏过渡,上下两部分有割断的感觉。)邓小平,这个时代的伟人,却是身高上的矮子。(缺乏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把握能力,用词不恰当。)他踮起脚尖来,眼光却看过了东方明珠,看过了数万里重洋。(语言不干练,缺乏感染力)他三起三落,坎坷的路途中,他踮起脚尖来,那痛苦岂是常人可以想见的。(“想见”表述不够准确)走过动乱,终于窥见曙光,他的眼光使一个动荡的中国终于平定,一切秩序逐渐恢复。(这段话层次混乱,“窥见曙光”“终于平定”“逐渐恢复”应该有个内在的逻辑顺序,而且将中国这些伟大的变化简单归结于“眼光”,不够严谨。)而他又毅然吹起了改革开放的号角,终于使中华民族今天可以自信地立于世界,并且可以向未来看见一幅光明的图景。踮起脚尖,向远处张望。世界上有多少人,被眼前的挫折所迷惑,一蹶不振,再没有拼搏的勇气。(内容和上下文缺乏紧密联系和过渡。)踮起脚尖来吧,向过去看见邓小平的不折不挠,向未来可憧憬一个前程万里。(句子不通顺。)当踮起脚尖来看的时候,那希望才会浮出地平线,如太阳一般放射光芒。(“希望”应该是该文的核心词,上面有关“邓小平”例子的阐述对此不够突出。)莫泊桑说:“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希望里,旧的希望实现了,或者泯灭,新的希望的烈焰随之燃烧。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希望,他的生活实际上也就停止了。”在困境里,不要让那恰恰高过我们眼睛的障碍的围墙使我们希望烈焰的火光进入不了我们的眼帘,而使我们的生命静止。(语言不顺畅,比喻不够确切,“生命静止”的说法言过其实。)所以,踮起脚尖来吧,让我们看过围墙,永远使希望的烈焰跃入眼帘,而让生命永远鲜活,如春之万木,蓬勃向上;如天之苍鹰,有搏击蓝天的万丈豪情;如万流奔腾的大海,激情澎湃。生命有许多痛苦,可“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忍受生命的痛苦,而成就生命的美丽是应有的追求。(“生命的痛苦”应该紧密结合“希望”一词进行论述。)踮起脚尖,哪怕忍受疼痛也要如芭蕾舞演员一般成就美丽,一个国家也要有邓小平一般看见未来的人使国家繁盛。人世间每一个人,都要看过生命的迷障而永远看见希望。踮起脚尖,让生命精彩。(生命的痛苦、希望、精彩之间,论述不够严谨、清楚。)考场得分:基础等级36分+发展能力等级7分=43分专家诊断文章开篇明确提出“踮起脚尖,可以成就美,可以看得更高更远”的观点,入题正确,但论证过程有部分游离,可视为“较符合题意”;阐述的两个方面:成就美、看得出两者逻辑联系不够严谨,可视为“中心不明确”;所用邓小平例证,

有不妥帖的地方,

内容只能算“比较充实”。文章符合议论文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但部分语句未能紧扣中心。升格作文踮起脚尖踮起脚尖,虽然需要在疼痛中努力,但可以看得更高、更远。滔滔历史长河,总有人甘愿忍受苦痛,踮起脚尖,站在历史潮头,去看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邓小平,我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踮起脚尖”的人。他踮起脚尖,立足中国社会现实,透过复杂的历史与现实,放眼世界,举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旗。他三起三落,在坎坷的人生历程里,他总不忘为了祖国和人民踮起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