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第1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第2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第3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第4页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行政法与

行政诉讼法

柳建启(法学博士、律师、会计师)TEL-mail:liujianqi502@163.com前言为什么要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完善法律知识体系的需要七大部门法

(1)与政府打交道的需要(交通处罚案)(2)过司考的需要(3)考公务员的需要2、大有前途的“显学”

2、联系案例,比较记忆怎样学习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1、掌握理论,理解法条

参考文献及网站《行政法学》,罗豪才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方世荣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行政法论丛》(1-4卷),罗豪才主编,法律出版社《行政法学研究》、《宪法学行政法学》等期刊宪行天下中国宪政网

Southwest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第一编行政法概述第一章行政法概念第二章行政主体第三章行政职权第二编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第四章行政行为第五章行政程序第三编行政救济第六章行政赔偿第七章行政补偿第八章行政复议第四编行政诉讼第九章行政诉讼概述第十章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第十一章行政诉讼参加人第十二章行政诉讼程序、证据、法律适用

目录必读法律法规《宪法》《公务员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行政许可法》

《行政复议法》

《行政诉讼法》

《国家赔偿法》等2013年中国十大宪法事例1.唐慧案行政处罚(废除劳教)2.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3.甘肃初中生发帖被刑拘4.交通运输部强制安装车载导航行政强制

定位,如手机定位5.人大代表提案收回税收立法权行政立法6.广西武鸣错发二胎准生证行政许可7.司法公开破除“司法神秘主义”8.北京市门头沟区法院判决小产权房买卖合同有效案9.最高检检察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反贪腐专项报告10.“常回家看看”正式入法

强制?

门口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第一节

行政与行政法一、行政几种学说(公共行政)(一)国家意志执行说

古德诺(1859~1939)

美国政治学家教育家。1859年1月18日生于纽约。1914~1929年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校长,先后教授行政法、历史和政治学,是美国政治学会的主要创建人。

1913年曾到北京任袁世凯政府的法律顾问,古德诺在华两年期间,为帮助袁世凯实现皇帝梦不遗余力于。1915年发表《共和与君主论》,认为共和制度不适宜中国,为袁世凯的复辟制造舆论。

著作有《比较行政法》、《政治与行政》等。他在代表作《政治与行政》中,率先系统阐述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理论,认为政治是表示国家意志的领域,行政是实现国家意志的方法和技术,行政不应受政治权宜措施及政党因素的影响。对美国的行政实践和理论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排除说该观点认为行政是指国家立法、司法以外的一类职能。

三权分立?

(三)目的说该观点认为行政是指在法律规制之下,为实现国家目的而为的积极、连续、整体、统一的管理活动。(四)内容说该说认为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马克思:“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特点:1.行政是一种国家活动,而不是一般社会组织对事务的管理;2.行政不同于其他机关的活动。与立法、司法活动不同,是以组织、执行为其活动方式。二、行政的含义、特点指国家行政主体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进行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方式执行国家法律和权力(立法)机关意志的活动。这一概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1.行政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机构。2.公共行政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3.公共行政的手段方式多样。行政的特征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2、行政具有执行性。3、行政具有法律性。4、行政具有强制性。三、行政的类型行政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行政私行政公共行政国家行政社会公行政行政的分类

行政积极行政消极行政干预行政给付行政负担行政授益行政羁束行政裁量行政1.国家行政与社会行政。以实施公共行政的主体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分为国家行政和社会行政。国家行政是指国家设立行政机关,直接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又称为直接行政。社会行政是指社会公共机构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又称为间接行政。2.规制行政与给付行政。以公共行政的目的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分为规制行政和给付行政。规制行政是指以规范限制公民等一方的自由来实现某种公共秩序的行政活动,如交通规制、经济规制等。给付行政是指通过给公民等一方直接提供帮助或服务以实现某种公共目标的行政活动,如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3.授益行政与负担行政。以公共行政对公民等一方产生的不同影响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划分为授益行政和负担行政。授益行政是指给予公民等一方某种权利和利益的行为,如行政许可、减免税收。负担行政是指给公民等一方设定义务、增加负担的行为,如行政罚款、行政收费等。4.消极行政与积极行政。以实施公共行政的主动与否为标准,可将公共行政划分为消极行政和积极行政。消极行政主张无为而治,将公共行政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只有在危及个人安全自由和公共秩序时才被动采取相关措施。积极行政指主动采取各种手段管理公共事务以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生活中行政范围的扩大

我国行政法中的行政已不限于行政机关的组织和管理活动。而扩展到非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共组织。如一些公共团体,企业,单位的组织和管理活动。如公立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开除,律协吊销律师执业证等。四、行政法的概念特点关于行政法的定义有以下几种观点:

1、行政法即“管理法”,建立在管理论学说基础之上,流行于原苏联、东欧各国和早期的我国。

2、行政法即“控权法”,建立在控权论学说基础之上,流行于英美法系国家。

3、行政法即“平衡法”,平衡公益和私益。建立在罗豪才教授提出的“平衡论”学说基础之上。4、行政法即“服务法”,其价值取向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增进社会福利,实现法治社会。其建立在“服务论”学说基础之上。5.行政法是有关公共行政的法。6.行政法是有关公共行政的法律规范之总称。7.行政法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方面:①配置、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权。②确认、保障公民等行政相对人一方在公共行政中的权益。8.行政法的目的是要将公共行政纳入法治的轨道,实现公共行政的民主、公正、理性和高效的价值追求。行政法的特点(一)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实体法典。2.行政法由效力层次不同的法律规范构成。3.行政法中融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于一体。(二)内容上的特点1.行政法调整领域宽泛、内容丰富。2.行政法具有很强的命令性、服从性3.行政法富有变动性。行政法学内容框架基本范畴行政行为行政救济行政法主体概念、特征、渊源地位、作用、原则法律关系、基本原则行政主体受委托的组织公务员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行政补偿五、行政法的分类行政法内容行政政治法行政行为法行政法制监督法行政法的性质程序行政法实体行政法有无隶属关系内部行政法外部行政法调整范围一般行政法特别行政法

行政实体法(事前控权)(五)行政法(控权法)行政程序法(事中控权)行政复议、诉讼法(事后控权)行政组织法(行政主体)总则行政行为法(抽象行为、具体行为)(六)行政法行政监督法(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分则(部门行政法)

第二节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行政法的渊源包括基本渊源和其他渊源两部分。其中,基本渊源的适用范围最广。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渊源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法律解释一、行政法的基本渊源在我国,行政法的基本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规章等。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法律和权力机关的特别授权,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规章。规章分为部委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二、行政法的其他渊源行政法的其他渊源包括国际条约与协定、法律解释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与执政党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1.国际条约与协定。2.法律解释。3.国家行政机关与执政党等联合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老外最怕行政法的渊源成文法渊源非成文法渊源

宪法

法律国际条约和协定习惯法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

地方性法规自条例单行条例

行政先例

法律解释

行政判例

行政法的渊源以是否成文为标准分为成文法渊源和不成文法渊源。

第三节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

行政法的地位可从其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以及在法律部门中的地位两方面予以分析。(一)行政法在依法治国中的地位

在依法治国这一方略的推进过程中,行政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行政法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2.行政法的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心所在。3.行政法的发展将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二)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在现代国家的法律体系中,行政法具有重要地位。①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十分密切。②行政法是重要的公法部门之一。③在所有的法律规范中,行政法规范所占的比例最大,行政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宽泛。二、行政法的作用关于行政法的作用不同观点有四种:1.保权。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在于保障行政权,即赋予行政机关行政权和有效的管理手段,确保行政相对人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2.控权。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在于控权,即规范和控制行政权,并通过控权来保障公民等一方的合法权益。3.平衡。认为行政法具有平衡作用。行政法既能保障行政管理的有效实施,又能保护公民等一方的合法权益。4.服务。认为行政法的主要作用是为个人提供服务。除上述第一种观点视相对人为客体,视行政法为工具,需要彻底批判外,其他三种观点都有相当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我们认为行政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一)支持和保障公共行政的有效开展(二)规范和控制行政权(三)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四)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第四节行政法基本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设立和运用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包括了实体合法与程序合法两方面的内容。违反实体法与违反程序法均构成对合法性原则的破坏。行政权的来源

行政机关(行政权)

公民代表代表机关司法机关(司法权)公民权利立法机关权力机关民意机关选举组成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1、公民权利是行政权得以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源于公民权利),行政权是公民权利得以保障的手段。

行政权存在的目的是维持和保障公民权利,而不是侵犯公民权利,但最易侵犯和危险公民权利的则是行政权。

二者即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

2、“法无明文规定不得有权”与“法不禁止皆自由”即“法无明文规定便不可为”与“法无明文规定便可为”行政主体法无明文规定便不可为行政相对人法无明文规定便可为

行政法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围绕行政权而展开)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取得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行使行政主体的行政权的监督依法行政原则

1、权自法出。2、法律保留。?3、法律优位。?4、行为有据。5、司法审查。法律创制指法律对行政权的产生、运作具有绝对有效的拘束力,行政权不可逾越法律而行为。

法律优越(位)指法律的位阶高于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一切行政法规、规制和命令皆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法律保留指宪法关于人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必须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任何行政行为皆必须有法律授权,否则,其合法性将受到质疑。合法行政

职权法定

依法的规定行政

法律优先

法律保留

76.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重要原则。下列哪些做法违反了合法行政要求?()2013司考多

A.某规章规定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时,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B.行政机关要求行政处罚听证申请人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

C.行政机关将行政强制措施权委托给另一行政机关行使

D.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的重要设备存在安全隐患,责令停止使用和立即改正【答案】BC【解析】本题考核合法行政的要求。选项A不违反。《行政许可法》第63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监督检查,不得妨碍被许可人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被许可人的财物,不得谋取其他利益。选项B违反。根据《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不承担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费用。选项C违反。《行政强制法》第17条第1款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选项D不违反。《行政许可法》第68条第2款规定,行政机关在监督检查时,发现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责令停止建造、安装和使用,并责令设计、建造、安装和使用单位立即改正。

78.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对政府行政活动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合法行政则是依法行政的根本。下列哪些做法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2011年卷二多选第78题)

A.因蔬菜价格上涨销路看好,某镇政府要求村民拔掉麦子改种蔬菜

B.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难,某市政府发布《促进残疾人就业指导意见》,对录用残疾人达一定数量的企业予以奖励

C.孙某受他人胁迫而殴打他人致轻微伤,某公安局决定对孙某从轻处罚

D.某市政府发布文件规定,外地物流公司到本地运输货物,应事前得到当地交通管理部门的准许,并缴纳道路特别通行费【答案】ACD【考点】合法行政原则

选项A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该项违反了合法行政原则中的“行政机关应当依照法律授权活动”的规定,侵犯了农民的经营自主权。选项B不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市政府的规定对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有利,而且不违反国家的法律规定,因此,不违反合法行政原则的要求。选项C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九条(三)规定,出于他人胁迫或者诱骗而违反治安管理的,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据此可知,对于受胁迫而伤害他人的情况,法律明确规定应当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公安局决定对孙某从轻处罚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违反合法行政原则的要求。

选项D违反合法行政的要求。《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地方性法规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据此可知,市政府发布的文件中关于“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的内容违反合法行政法原则的要求。孙志刚葬礼在湖北举行白发人送黑发人

灵车前挂着“孙志刚永垂不朽”的挽词,车身两侧还挂有挽联,左侧挂“推进中国社会法治进程的人———孙志刚千古”,右侧挂“以生命为代价改革法制弊端的人——孙志刚永生”

案件回放1976年7月29日:出生于湖北黄冈;

2001年:武汉科技学院染美本科毕业;

2003年2月,就职于广州某公司任美术平面设计师;3月17日:在广州街头被带至黄村街派出所

3月18日:被派出所送往广州收容遣送中转站

3月18日:被收容站送往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

3月20日:救治站宣布事主不治

4月18日:尸检结果表明,事主死前72小时曾遭毒打

4月25日:《南方都市报》发表《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

4月26日:孙志刚的悲剧引起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通过互联网及报刊杂志各媒体,民众呼吁严惩凶手、要求违宪审查;至5月12日止,先后抓获李文星、李海英等8名涉嫌殴打孙志刚的犯罪嫌疑人;涉嫌指使殴打孙志刚的救治站护工乔艳清、吕鹏、乔志军、胡金艳、刘全有也已抓捕归案6月5日:广州当地法院开庭审理孙志刚案;

6月20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公布;8月1日:一九八二年《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废止。二、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行政适当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其行政决定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其具体要求有:

(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采取的手段和措施应当必要、适当,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3)行政行为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私、不歧视;(4)不得任意迟延或不作为;(5)行政合理性原则还包含实施紧急行为、以实现社会稳定协调发展目标的要求。(行政应急性原则)行政合理性(教材P21)1.行政主体的设立应当合理2.行政职权的拥有应当合理3.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合理4.对违法行政行为的追究和救济应当合理合理标准:不当性、客观性、适度性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合法性原则共同构成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合法性原则着重解决合法与否的问题,合理性原则解决适当与否的问题。合法性原则适用于一切行政领域,而合理性原则主要适用于自由裁量领域。探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行政机关享有的自由裁量权也随之增加。不论在哪个国家,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是存在的,只是范围和监督制约的方式不同而已。

现代行政的特点是行政权力的迅速扩张,行政权力扩张的表现是行政机关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它的存在是提高行政效率之必需。

但要实现行政法治,又必须对行政自由载量权加以一定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概念

在我国,行政裁量权,是指行政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具体的事实和依据,选择自己认为最为适当的方式、范围、幅度、种类去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自由裁量权分为以下几种情况:P21-22

1.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在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必要的措施。这种自由裁量权很大,只要该行政机关具有相应的职权,它采取的措施,当属合理。

2.法律只规定了模糊的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范围和方式。行政机关根据实际情况和对标准的合理解释,采取具体措施,行使自由裁量权。

3.法律规定了具体明确的范围和方式,由行政机关选择裁量。

4.在紧急情况下,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行政机关可超越法律的限制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这种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应急性原则。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控制的必要性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也有被滥用的可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曾说:“权力有腐败的趋势,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从古到今,腐败发生在所有的国家,而且形式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它是权力的专利,自由裁量权并不例外。

香港廉洁度全球第15我们既应当承认和保护自由裁量权的作用,又应当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加以控制。自由裁量给予了行政更多的权力,因此也应受到更多的限制。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控制

(一)司法控制

司法控制的出发点是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自由裁量权不是凭空产生的,说到底是法律授予的,是法定的;法定的权力必须根据并符合法律的要求去行使。行政合理性原则既是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正确适用的要求,又是对不正确适用甚至是违法适用的判断依据。

(二)行政程序的控制

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运行态势表明,行政自由裁量权出现负效应是因为它的逆向运行或越轨运行,即不按预先设置的方式、方法、步骤运行。从这个角度讲,“行政程序是为行政权力运行设置的一种安全装置。”

(三)立法控制

应当从立法技术上对自由裁量的腐化和控制,包括:

1.加强立法解释,抽象行政行为规范化。

2.完善程序立法,促进行政行为程序化。

3.扩展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加强司法权力,全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

(四)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

自由裁量权的控制除了立法权、司法权以及未及论述的权利、公意对行政权力的制衡外,内部的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行政机关自身理性认识的提高在任何时候都是自由裁量权良好控制的组成部分。

78.合理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哪些做法体现了合理行政的要求?()

2012司考多A.行政机关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B.行政机关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

C.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所采取的措施符合法律目的

D.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销已生效的行政决定【答案】BC三、权责一致原则权责统一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在享有法定职权时,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体而论,权责统一原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有权必有责。第二,权责必须对称统一第三,用权受监督。第四,违法要追究。除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仲裁、行政监察等相对熟悉的制度外,还应:

1.合理分工。对权力运行进行合理分工,对权力与利益进行分离,可以有效阻止“部门权力利益化”和“利益法制化”,去除谋求部门利益不正当动机的原因。

2.责任追究。(2011年司考多)

76.权责一致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也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些做法是权责一致的直接体现?()(2011年卷二多选第76题)

A.某建设局发现所作出的行政决定违法后,主动纠正错误并赔偿当事人损失

B.某镇政府定期向公众公布本镇公款接待费用情况

C.某国土资源局局长因违规征地受到行政记过处分

D.某政府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对政府的意见【答案】AC【考点】权责一致原则【解析】权责一致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行政效能原则;二是行政责任原则,即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选项A正确。该项属于权责一致中的行政责任原则的表现。选项B错误。该项属于程序正当原则中的行政公开原则。该原则的含义为: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活动应当公开,以实现公民的知情权。镇政府定期向公众公开本镇公款接待费用正是政务公开,实现公民知情权的表现。选项C正确。该项也属于权责统一原则中的行政责任原则。选项D错误。该项属于程序正当原则中的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作出重要规定或决定,应当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特别是作出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利的决定,要听取他们的陈述和申辩。四、越权无效原则

1、无权限2、级别越权3、事务越权4、地域越权五比例原则一)比例原则的沿革与含义比例原则来自德国行政法,最早主要适用于警察行政领域。比例原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德国法中,广义的比例原则包含适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和狭义比例原则。适当性原则,又称适合性原则、妥当性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执行职务时,面对多种选择,仅得择取可达到所欲求之行政目的之方法而为之。必要性原则,又称最温和方式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执行职务时,面对多数可选方法,应尽可能选择最少不良作用者。狭义比例原则要求行政机关执行职务时,面对多数可能选择之处置,应就方法与目的关系权衡更有利者而为之。二)比例原则的内容

总体来说,比例原则是合理原则的一个分支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应平衡和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如果行政目标的实现可能对相对人的权益造成不利影响,则这种不利影响应被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二者应有适当的比例。一般认为,比例原则包括以下三个具体原则:

1.适当性原则。这一原则又称适应性原则、适合性原则、妥当性原则,是指行政主体所采取的手段必须能够实现行政目的或至少应有助于达成其所追求的目的。

2.必要性原则。该原则又称最小损害原则、不可替代原则、最温和之手段原则等,要求在对众多能同样达成行政目的的手段进行选择时,行政主体应选择对相对人权利限制或侵害最小的手段,即该手段对行政目的的达成是必要的。

3.狭义比例原则。该原则又称均衡性原则或法益相称性原则等,是指行政主体所采取的为达到行政目的所必要的手段给相对人造成的侵害,应与行政主体欲实现之行政目的合比例或相称,即行政主体追求之公益与相对人被侵害之私益之间符合比例。三)在我国确立比例原则的意义在我国,引进比例原则并将其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推动我国法治的发展。2.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3.促使政府行为理性、经济和效益。案例

某市规划局为华达公司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意华达公司将其临沿江大道的二层楼房改建为三层楼房。

其后华达公司又申请增建两层,但未获批准。一年后,华达公司建成五层楼房一栋,命名为华达商厦。

规划局察知,即向华达公司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认定:华达公司超出批准范围建成华达商厦,属违法建设;商厦所在沿江大道是历史名街,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沿江大道景观之保护规定要求“从整体环境出发,使新旧建筑互相协调,保证完美的风貌,而商厦第4

-5层遮挡了沿江大道的典型景观武陵阁,严重影响了沿江大道的完美风貌。根据《城市规划法》第40条规定,限华达商厦60日内整体拆除商厦的第4-5层。华达公司复议请求减少拆除面积,遭到拒绝后,遂诉至法院。争议焦点1.华达公司超出批准范围建成华达商厦,是否属违法建设?2.对华达商厦的处置是整体拆除,还是拆除华达商厦4-5层的遮挡武陵阁的部分?

法院经现场勘查确认:华达商厦第4-5层只有一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法院认为:华达商厦第4-5屋确属违法建设,市规划局有权责令华达公司采取补救措施,但由于华达商厦第4-5层只有一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故市规划局要求华达公司整体拆除第4-5层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从而可能给华达公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是不合理的,所以处罚决定显失公正,依法应予变更。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54条(4)项、《城市规划法》第40条的规定,法院判决将处罚决定变更为:

拆除华达商厦4-5层的遮挡武陵阁的部分,对违法建设的其余部分处以罚款。

宣判后,双方均服。评判:本案在实体处理(即判决结果)方面是很妥当的,争讼双方均服判息诉就是明证。然而,本案判决理由的论证上尚存在不足之处,案中,法院认为:华达商厦小部分遮挡了武陵阁,规划局却要求整体拆除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可能给华达公司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是不合理的,所以依法应予变更。

然而,该判决理由中使用的一个相当模糊的表述——“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却使判案理由显得不够缜密、周详。

“限度”在本案中意指什么,何为“必要的”限度?如何判断明显超出了必要的限度?规划局的行政处罚应把握什么样的限度?有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等等。在本案的判决理由中并未给予明确的阐释和解答。要使理由更充分,还需要寻找更有说明力的理论依据。我们认为,真正的理由在于法院对行政法上的比例原则的自觉感受和不自觉的运用。

分析:本案应当适用比例原则

行政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行使除了有法律依据这一前提外,行政主体还必须选择对相对人侵害最小的方式来进行。

溯源比例原则始于德国,它由司法判例所确立,后被明文规定于法律条文,并为现时的葡萄牙、西班牙以及我国台湾地区所接受,在其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适用。

比例原则强调行政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均衡关系。比例原则包含有三个次级原则:第一,适当性原则。即行政机关采取的措施及方法应有助于行政目的之实现,否则即违反适当性原则。

如某公司长期假冒他人专利产品,当地工商部门只定期收取罚款,而不禁止假冒专利产品的行为,工商部门采取的罚款方式实已沦为变相收费,无助于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目的之实现。

第二,必要性原则(亦称最小损害原则)。意指在有多种同样可达成行政目标之方法可供选择时,行政机关应选择对相对人权益侵害最小者,不能超出必要的限度,否则即违反必要性原则。如税务部门有权扣押欠税者财产,若其可在扣押产品与扣押设备之间选择,则一般应选择前者,因为这对欠税者的损害相对较小。第三,相当性原则。行政权关采取的方法对相对人权益造成的侵害不得与欲实现之目的显失均衡,两者之间应保持相对均衡的关系,否则即违反相当性原则。

如警察使用枪支的目的在于制服犯人,若警察鸣枪示警后,犯人已畏服,则行政目的即已达到。此时,若警察仍向犯人射击致其伤亡,则该侵害与行政目的不存在均衡关系,从而违背相当性原则。

从法律期望的角度看,在行政执法中,行政机关应严格遵循比例原则,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使具体行政行为不仅合法,而且合理。在行政诉讼中,法院在充分尊重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基础上,适用比例原则来解决争讼,兼顾衡平行政目标和相对人权益,在确保行政目标前提下,使相对人权益受到最小的损害。

上述案例本是司法审查中适用比例原则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结论:

该案中,市规划局采取的手段:是责令拆除华达商厦第4-5层;行政目的是保护沿江大道的整体景观,维护城市规划;华达公司受到的损害是商厦的第4

-5层被拆除。若以比例原则衡量该案,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市规划局的处罚决定符合适当性原则

市规划局决定将华达商厦第4-5层全部拆除,无疑能充分满足沿江大道景观和维护城市规划之目的,即采取的手段有助于行政目标之实现。因此该处罚决定符合适当性原则。

2.市规划局的处罚决定违反必要性原则

市规划局只需要求华达公司拆除华达商厦第4-5层的一小部分就可避免遮挡武陵阁,满足行政目的,但规划局却要求将第4-5层整体拆除。规划局在给华达公司造成较小损害就可以达到执法目的的情况下,却非要选择给华达公司造成较大损害的方法。故该处罚决定违反了必要性原则。

3.市规划局的处罚决定违反了相当性原则

本案中,相对人损害与行政目的之间的比例关系是:拆除华达商厦第4-5层一小部分与行政目的之间的均衡关系。规划局决定将华达商厦第4-5层整体拆除则打破了这种均衡的比例关系,因此该处罚决定违反了相当性原则。

4.综上,规划局的处罚决定严重违反比例原则,法院依法应予变更。

市规划局的处罚决定带给华达公司的损失将远远超出最小损害,该处罚决定违反必要性原则和相当性原则达到了非常明显的程度,严重违反了比例原则,构成了《行政诉讼法》第5

4条(4)项规定的“显失公正”,根据该规定,法院对此应当予以变更。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运用比例原则,本案的推理不能圆满完成。本案中,若在判决理由中加上“规划局有权责令华达公司采取补救措施,但必须同时兼顾行政目标与相对人权益,在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前提下,应使相对人权益遭受最小的损害”这样一句话,本案判决理由的因果逻辑就清晰明了而且论证充分了。

探讨:为什么要适用比例原则?

首先,比例原则来自权利的基本性质。现代法治以人民权利为本位,人民谋求生存、自由以及幸福的权利应当得到国家最大限度的尊重,这是权利的基本性质。这种性质对于行政权的运作具有内在的支配作用,这种支配作用就体现为行政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均衡比例关系。其次,比例原则是公平正义的具体化。正如古希腊先哲所言,“公正,就是合比例;不公正,就是破坏比例。”行政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均衡比例实际上就是公平正义观念的量化体现。再次,依比例行政是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依法行政不仅限于依“法律条文”行政,还包括依“法律原则和精神”行政。比例原则源自权利的基本性质,体现公平正义的观念,属于行政法原则和精神的基本内容之一,域外学界甚至将比例原则称之为是“行政法中的‘帝王条款”六行政公开原则1、立法公开2、执法公开3、救济公开4、信息、情报公开45.田某为在校大学生,以从事研究为由向某工商局提出申请,要求公开该局2012年度作出的所有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局拒绝公开。田某不服,向法院起诉。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3司考单

A.因田某不具有申请人资格,拒绝公开合法

B.因行政处罚决定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拒绝公开违法

C.田某应先申请复议再向法院起诉

D.田某的起诉期限为3个月

【答案】D【解析】本题考核信息公开制度。选项A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3条规定,除本条例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行政机关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国务院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部门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据此可知,公民田某具备申请人资格。

选项B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0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十一)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据此可知,本案中涉及的信息不属于政府重点公开的信息。

选项C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政府信息公开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其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政府信息,行政机关拒绝提供或者逾期不予答复的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据此可知,本案不属于复议前置的情况。

选项D正确。《行政诉讼法》第3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据此可知,田某直接起诉的,起诉期限是3个月。

78.某县政府发布通知,对直接介绍外地企业到本县投资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金额的千分之一奖励。经张某引荐,某外地企业到该县投资500万元,但县政府拒绝支付奖励金。县政府的行为不违反下列哪些原则或要求?()

2013司考多A.比例原则

B.行政公开

C.程序正当

D.权责一致【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核诚实守信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公开、程序正当原则与权责统一原则。行政机关向社会发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且要对其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保护公民对该信息的信赖利益。本案中,县政府发信息称“对直接介绍外地企业到本县投资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金额的千分之一奖励”,后又反悔,属于对公民信赖利益的侵犯。因此,违反的是诚实守信原则,而不违反比例原则、行政公开、程序正当原则与权责统一原则。39.关于行政法的比例原则,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0年卷二单选第39题)

A.是权责统一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

B.主要适用于羁束行政行为

C.是合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D.属于实质行政法治范畴「答案」D「考点」行政法基本原则「解析」选项A错误。比例原则是合理行政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不是权责统一原则的基本内容之一。选项B错误。合法行政原则主要适用于羁束行政行为,而不是比例原则。选项C错误。比例原则是合理行政的要求,不是合法行政的必然要求。选项D正确。合理行政原则的主要含义是行政决定应当具有理性,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比例原则作为合理行为原则的具体表现之一,当然属于实质行政法治的范畴。七、高效便民原则高效便民是指行政机关能够依法高效率、高效益地行使职权,最大程度地方便人民群众。效率针对行政管理的过程,是办事速度方面的要求;效益则针对行政管理结果,要求以较少的行政资源投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并且取得好的效果。

高效便民,是衡量行政机关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决定行政机关能否真正落实服务于民宗旨的重要环节。给相对人程序上的最大便利。要以“流程最优、环节最少、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给相对人提供程序便利77.高效便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要求,也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关于高效便民,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1年卷二多选第77题)

A.是依法行政的重要补充

B.要求行政机关积极履行法定职责

C.要求行政机关提高办事效率

D.要求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管理时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答案】BC【考点】高效便民原则【解析】高效便民原则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行政效率原则。基本内容有二:首先是积极履行法定职责,禁止不作为或者不完全作为;其次是遵守法定时限,禁止超越法定时限或不合理延迟。第二是便利当事人原则。在行政活动中增加当事人程序负担,是法律禁止的行政侵权行为。选项A错误。依法行政原则是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公务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在理论上往往作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来看待。关于依法行政原则的内容,我国行政法学界一般又将其分解为两项原则,即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合法行政是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其他原则可以理解为该原则的延伸。因此,高效便民原则可以理解为合法行政原则的延伸,也就可以理解为是依法行政的延伸,而非重要补充。选项B正确。该项是高效便民中行政效率原则的体现。选项C正确。该项也是高效便民中行政效率原则的体现。选项D错误。该项属于合理行政原则中考虑相关因素原则的体现。合理行政原则包括三个原则,即:公平公正原则、考虑相关因素原则和比例原则。第五节行政法律关系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1、行政关系广义:行政机关在实现行政职能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狭义:行政机关(授权的主体)在实现行政职能的过程中与被管理者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2、行政法律关系广义: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产生的行政机关(授权的主体)在权力组织、管理、监督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狭义:行政机关(授权的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实现行政职能的过程中,与被管理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根据行政法律规范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行政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之间的联系行政关系—法律化—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世俗化—行政关系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

又被称作行政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或规章授权的组织行政相对人:公民、法人、其他组织(非法人社团)、外国组织和个人2、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权力:制定行政规范权行政处理决权

行政强制权等

义务:依法行政

适当行政

行政赔偿

行政主体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

权利:自由平等权检举权行政相对人控告权隐私权等义务:遵守法律接受管理协助管理3、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物行为精神财富(1)物是指人们能够控制和支配的物质实体和智力成果。

(2)行为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作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3)智力成果是指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所取得的非物质财富,包括著作、专利、商标和其他智力成果如非专利技术。

(4)人身权人身权是法律关系主体最重要的权利。教材P27客体:人身、行为、财物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至少有一方主体是行政机关权利义务具有不对等性权利义务具有预设性和统一性四、行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在法定事由出现后,在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产生的条件:

1、确认或者设定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已经存在。这是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和基础。

2、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法律事实是指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其中,法律事件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

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已经存在的行政法律关系,因为一定的法律事实出现而发生部分变化的情形。它包括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内容的变更、行政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

行政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存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行政法律关系优位主体消灭而消灭;

2、行政法律关系因客体消灭而消灭;

3、行政法律关系因权利义务消灭而消灭;

4、已发生的法律关系因权利人放弃权利而消灭;

5、行政法律关系由于没有存在的必要,或者权利义务没有实现条件而消灭。第二章行政主体案例:2012年8月21日,徐州市泉山区城市管理局执法人员以陈某擅自占用道路经营冷饮并影响市容为由,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的名义,扣押了陈经营用的冰柜等物品。陈不服,认为城市管理局和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政府扣押财产的行政强制措施违法,于2013年1月6日向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本案的焦点之一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是否具有行政诉讼的被告资格?泉山区人民政府是否应该作为本案的被告?第一节行政主体概念类型一、行政主体概述(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享有国家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独立进行行政管理并独立参加行政诉讼的组织。教材定义P32这一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观点一观点二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2.行政主体是依法拥有国家行政职权的组织。3.行政主体有权代表国家独立行使行政权力。4.行政主体能够独立参加行政诉讼。5.独立承担法律责任教材上的理解P335点(二)行政主体的地位P42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在行政法上,行政主体的地位包括两部分:1.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组织中的地位。2.行政主体在对外管理中的法律地位。行政主体在对外管理中的法律地位是其权利义务的综合体现。教材P421.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2.取决于其行政职权与职责3.地位通过权利义务来表现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1)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行政职权分为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2)行政优益权

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履行职责,赋予行政主体职务上或物质上的许多优益条件,行政主体享受这些优益条件的资格和可选择性便是行政优益权,行政优益权由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构成:

A.行政优先权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时依法所享有的种种优惠条件。主要包括: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和推定有效权。

B.行政受益权是国家为保证行政主体有物质能力行使行政职权而向其提供物质条件,行政主体具有享受这些条件的资格和可选择性。行政职权一、行政立法权二、行政命令权三、行政处理权四、行政监督权五、行政裁决权六、行政强制权七、行政处罚权行政职责

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履行职责。行政职责是义务,不能抛弃或违反,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二、行政主体的范围和种类(一)行政主体的范围P34在实践中,行政主体的范围十分广泛。具体地说,行政主体包含以下十类:①国务院。②国务院组成部门(各部委)。③国务院直属机构。④经国务院授权的办事机构。⑤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⑧经法律、法规授权的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⑨经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⑩法律、法规授权的其他组织。(二)行政主体的种类P34-35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行政主体作不同的分类。1.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2.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3.地域性行政主体和公务性行政主体。行政主体的分类(人大莫于川)

依取得资格的法律依据:职权性行政主体、授权性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依行政主体的组织构成:行政机关、行政机构、公务组织、社会组织依所实施行为的性质:单独行政主体、共同行政主体种类一:职权行政主体与授权行政主体比较P351.职权性质2.职权来源3.取得时间4.主体性质我国现行的行政主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职权性行政主体,即行政机关;一类是授权性行政主体,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种类二:中央行政主体与地方行政主体

中央行政机关P34-35P48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办事机构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第一级★国务院第二级★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办公机构办事机构

(只有组成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批准,其他国务院可自主决定)第三级★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机构☆某些国务院下属单位的内设机构说明:★表示有行政主体资格;☆表示经授权可能有行政主体资格;未标注者表示无行政主体资格。地方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派出机关行政公署区公所街道办事处第一级★地方各级政府★中央主体派驻地方的机构第二级★派出机关★工作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办公机构办事机构(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下属部门与机构,乡镇人民政府无下设部门与机构)第三级☆某些第二级主体的内设机构☆某些第二级主体的派出机构说明:★表示有行政主体资格;☆表示经授权可能有行政主体资格;未标注者表示无行政主体资格。我国行政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一般地方国家行政机关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特别行政区行政机关国务院国务院的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各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派出机关派出机构其他办事办公机构我国行政机关结构体系P48

(以政府为分类基础)派出所的法律地位

在我国行政序列中,派出所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即公安部门的派出机构,是市公安机关派出具体负责一地治安管理工作的基层机构,行使公安机关的部分权力。派出机构一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只有法律、法规授权时才能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行政职权。

《治安管理处罚法》授予了派出所有对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处以警告、500元以下罚款的权力。也就是说,它只对其在治安管理领域内作出的警告、500元以下罚款行为独立承担责任,它所作出的其他行为,由于没有法律的明确授权,仍应视为其派出的公安机关的行为,由公安机关承担法律后果。一旦引起争议,由公安机关应诉,作为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91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

98.甲市为乙省政府所在地的市。关于甲市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11年不定项第98题)

A.在一届政府任期内,甲市政府的工作部门应保持相对稳定

B.乙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与甲市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为上下级领导关系

C.甲市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甲市政府提出,报乙省政府批准

D.甲市政府根据调整职责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编制【答案】AD【考点】地方行政机构设置【解析】选项A正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简称《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条例》,下同)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行政机构应当根据履行职责的需要,适时调整。但是,在一届政府任期内,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应当保持相对稳定。选项B错误。《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条例》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履行管理职责,并对下级机构编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选项C错误。《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行政编制总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经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选项D正确。《地方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调整职责的需要,可以在行政编制总额内调整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行政编制。但是,在同一个行政区域不同层级之间调配使用行政编制的,应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报国务院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批。第二节行政主体的资格P36一、行政主体的资格条件(特点)观点1:1.拥有行政权力。2.能以自己的名义开展行政活动。3.能独立承担法律后果或法律责任。观点2:

行政主体的资格要件包括组织要件和法律要件两类:1.组织要件。行政机关的组织要件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行政机关的设立有法律依据,属于国务院行政组织序列。②行政机关的成立经有权机关批准。③行政机关已被正式对外公告其成立。④行政机关已有法定编制和人员。⑤行政机关已有独立的行政经费预算。⑥行政机关已具备必要的办公条件。法律、法规授权组织作为行政主体应具备两个组织要件:①该组织应具有法人资格。②该组织一般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2.法律要件。从目前的行政主体理论看,行政主体的法律要件只有一项,即必须具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这里既包括宪法和行政组织法对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授权,也包括法律、法规对其他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的授权。二、

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P371.职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

依法成立、拥有法定职权、有机构编制和人员编制、有独立的行政经费、办公条件2.授权行政主体资格的取得P37特别授权如,消协,护照有相应的组织形式符合法定程序三、行政主体资格的变更P39原主体合并与分解法律效果承担原则:原行政主体的行为依然有效,产生的权利义务由继承其行政主体资格的新行政体承受。四、行政主体资格的消灭P401.消灭的条件2.法律效果承担原则五、行政主体资格的确认

在行政法上,对行政主体资格的确认具有直接、重要的意义:①对行政主体资格的确认,有助于明确一个组织的法律地位。一个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组织才能对外管理。②对行政主体资格的确认,有助于确定行政行为的效力。③对行政主体资格的确认,有助于确认行政诉讼的被告。在大多数情况下,行政主体为依法享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比较容易确认。但在以下几种特殊情况下,行政主体的确认较为复杂,有待明确。

1.行政授权中的行政主体。在实践中,行政授权不够规范。有法律、法规授权,也有规章授权。按照行政主体理论,行政机关外的组织经法律、法规和规章授权后成为行政主体。

2.委托行政中的行政主体。行政委托是指一个行政主体因工作需要等原因委托其他组织或个人以其名义进行管理活动,其行为后果归属于委托行政主体的法律制度。在行政委托关系中,委托人是行政主体,受委托的组织或个人是行政主体的代理人,但其不因委托而享有行政主体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