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码页码页/总共NUMPAGES总页数总页数页5.1 世界政治地理格局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地下水。5.1世界政治地理格局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通过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了解目前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过程、基本成因等,了解世界一些主要的区域性政治组织和一些地区性冲突。教学重点、难点:国际政治地理的总体格局,并用事例加以说明。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有关挂图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列表法、讲述法教学过程:一、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1.世界政治地图概念——表现全球政治区域划分和国际政治关系的地图,它着重表示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管辖范围、国界和领土轮廓。演变的主要原因——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冲突以及国际竞争。2.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交战方同盟国:德、奥、意(大战中意脱离同盟)协约国:英、法、俄(俄退出,美、日、中宣战)轴心国:德、日、意反法西斯同盟:苏联、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交战原因帝国主义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交战结果协约国胜反法西斯同盟胜对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影响德领土缩小,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崩溃,出现了匈牙利、波兰等国(教材86页图5.1)沙俄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英法大伤,美日兴起。德一分为二,日成为美国的附庸。欧洲东部依附苏联,中西部依附美国(教材87页图5.2)。美苏由合作走向对抗,两极格局形成。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新兴力量。读图练习:①阅读比较教材86页图5.1中的两幅图,指出一战结束后新出现了哪些国家?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②阅读教材87页图5.2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哪些国家疆界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成为苏联的一部分,挪威、芬兰、罗马尼亚等面积缩小,苏联面积扩大。波兰西部、北部面积扩大,而东部面积缩小等。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两极格局的分解1.社会主义阵营解体——50年代末出现分裂,到60年代末解体。2.西方阵营出现分化——西欧和日本重新崛起、独立自主的倾向增长,美国控制能力有所减弱。(二)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欧洲政治地图剧变:捷克斯洛伐克分裂、德国统一、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黑和南斯拉夫)、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中亚五国、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外高加索地区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俄罗斯)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上还形成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印度等多个政治力量中心。三、国际政治的地缘合作和冲突二战后世界总体的局势:维持着和平的局面,但是这种和平的局面是不稳定的,威胁世界安全和稳定的隐患依然存在。(一)区域性国际(政治)组织——例如:阿拉伯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统一组织等作用:维护区域安全、加强各国间的团结和合作、反对外来势力干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问题思考——日美同盟国、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哪些?作用?(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成员国有:中、俄、哈、吉、塔、乌六国)(二)地区性冲突和不安全因素增多,甚至爆发局部战争——例如:阿以冲突、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克什米尔争端等(三)阿以冲突原因内部:民族和宗教矛盾、领土和资源纠纷等外部:帝国主义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插手中东事务进入90年代,阿以冲突各方面由对抗走向对话,而以色列强硬派(沙龙政府)执政以来,对抗程度又加剧。影响阿以和平进程的因素主要有:①巴勒斯坦问题。读图:在教材88页图5.3中,找出巴勒斯坦地区面临的海域、主要河流和湖泊,指出其主要的气候类型。答案:地中海、亚喀巴湾、约旦河、死海、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巴勒斯坦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通要道,是联结东西部阿拉伯国家的纽带,地理位置非常重要。20世纪上半叶,在英美支持下,犹太复国运动组织大批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与阿拉伯人为争夺土地爆发了激烈冲突。1947年,联合国第181号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大致内容(见列表)阿拉伯国犹太国面积占43%占57%人口多于2/3少于1/3自然条件多为丘陵和贫瘠地区多为沿海肥沃地带双方态度反对同意分治计划结果阿拉伯国未成立以色列国成立②耶路撒冷问题。分为新、旧两个城区。旧城面积不到1平方千米,有5000多年的历史,凝聚着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数千年来产生、发展和纷争的历史。三大宗教都将耶路撒冷旧城尊为圣城。知识回顾: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世纪到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初的巴勒斯坦地区。③被占领土问题。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耶路撒冷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以上是历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先后占领的部分地区(教材88页图5.3)。以色列以国小狭长、需要足够的生存空间和战略缓冲地带为由,拒不归还部分被占领土,并且选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兴建居民点。④水源问题。以色列境内无大河,北部雨量较多,南部为大片沙漠。为解决水荒,以色列通过约旦河西岸和戈兰高地拦截约旦河及其支流河水,还在被占领土上抽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仓库现场管理》课件
- 《仓库库存管理系统》课件
- 《小学细节描写》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合并汇编【职员管理】
- 四川省南充市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合集职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人事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大全职工管理篇十篇
- 《运算律》教案(20篇)
- 物流仓储设备维护保养手册
- 农商银行小微企业续贷实施方案
- 2024年山西广播电视台招聘20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山西太原文化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30人历年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普通食物营养成分表(修正版)
- 2024年北京市第一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仿真模拟卷03(全解全析)
- 2024年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长期招聘高技能人才3人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应急救援员五级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导游服务技能大赛《导游综合知识测试》题库及答案
- 高中化学实验开展情况的调查问卷教师版
- 《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