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楼梯安全设计_第1页
中小学校楼梯安全设计_第2页
中小学校楼梯安全设计_第3页
中小学校楼梯安全设计_第4页
中小学校楼梯安全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中小学校楼梯安全设计摘要中小学校踩踏事故的频繁出现,使中小学校建筑安全设计问题尤为突出。楼梯的安全设计自然也是重要的一方面。从中小学校建筑使用特点出发,分析现行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提出适合中小学学校楼梯设计的安全要求。关键词:中小学校安全设计楼梯AbstractInrecentyears,thefrequencyemergeoftrampleaccidentsinprimaryschoolandsecondaryschool,makesthesecuritydesignofschoolbuildingproblemparticularlyoutstanding.Thesafetyofthestairdesignisnaturallytheimportanthand.Fromthecharacteristicsofschoolbuildingtoanalysistherelevantcontentsofarchitecturaldesignstandard,thenputforwardthesuitablesafetyrequirementsonstairdesignforprimaryschoolandmiddleschool.KeyWord: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ecurityDesignStair近些年来,校园踩踏事故频频出现,给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些踩踏事故均发生在楼梯间,这无疑是给我们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警告,为何事故频繁出现。学生下课集中上下课是寻常之事,楼梯的安全设计至关重要,本文就中小学校的楼梯安全设计做简要论述。1因楼梯踏步而造成的意外伤害2009年12月7日晚10时许,湖南省湘潭市辖内的湘乡市私立学校育才中学发生一起伤亡惨重的校园踩踏事件,初步统计共造成8名学生遇难,26人受伤。这一惨剧发生在晚上9时许晚自习下课之际,学生们在下楼梯的过程中,一学生跌倒,骤然引发。2010年11月29日12时许,新疆阿克苏市第五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14名学生受伤,其中重伤7人轻伤34人。学生们下楼至楼梯口时发生拥挤,在教学楼二楼通往一楼狭窄的楼梯上,前面的学生摔倒后,后面的学生冲下楼梯引起踩踏。2009年11月3日,衡阳常宁西江小学在准备做课间操时,由于人多拥挤,学生下楼时发生严重的踩踏事故,6人受伤。2005年10月25日20时许,广纳镇中心小学学生下晚自习课后,在教学楼楼梯里发生拥挤踩踏,最终造成7名同学被踩死、5人重伤、13人轻伤的惨剧。2000年至今,国内中小学学校共发生12起,死亡近80人,受伤260多人,已引起教育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教育部于2002年10月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坚决遏制中小学校楼梯问拥挤伤亡事故的紧急通知》,2005年10月颁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工作预防学生拥挤踩踏事故的通知》。2建筑设计规范对楼梯踏步的要求当然,规范对楼梯设计有很明确的规定,在中小学校楼梯设计中要符合《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要求。2.1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8.7.2中小学教学用房的楼梯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整数倍。楼梯宽度不应小于1.2m,并应按0.6m的整数倍增加楼梯宽度。每个梯段可增加不超过0.15m的摆幅宽度。8.7.3中小学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不应少于3级,且不应多于18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小学楼梯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6m,高度不得大于0.15m;2各类中学楼梯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得大于0.15m;3楼梯的坡度不得大于30度。2.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6.7.1楼梯的数量、位置、宽度和楼梯间形式应满足使用方便和安全疏散的要求。6.7.2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楼梯梯段应符合防火规范的规定外,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宽度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按每股人流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0~0.15m为人流在行进中人体的摆幅,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值。6.7.8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6.7.10楼梯踏步的高宽比应符合表2.1的规定。表2.13楼梯各个方面的设计3.1踏步的宽度和高度楼梯的坡度在实际应用中均有踏步高宽比决定。踏步的高宽比根据人流行走的舒适、安全和楼梯间的尺度、面积等因素综合权衡。常用的踏步高宽比是1:2左右。人流量大、安全要求高的楼梯坡度应该平缓一些。楼梯踏步高宽比是根据楼梯坡度要求和不同类型人体自然跨步(步距)要求确定的,符合安全和方便舒适的要求。步距是按2r+g:水平跨步距离公式,式中r为踏步高度,g为踏步宽度,成人和儿童、男性和女性、青壮年和老年人均有所不同,一般在560~630mm范围内,少年儿童在560mm左右,成人平均在600mm左右。对于踏步尺寸的确定,我国建筑界长期以来一直是根据上述说明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踏步高度和宽度的:2r+g=S式中S即是步距。600mm为女子及儿童平均跨步长度(步距),所以式中s采用600mm。这是确定踏步尺寸的既科学又方便运用的公式,符合这一公式的楼梯最便于使用。按上面公式可求得适宜的踏步尺寸为:踏步高/踏步宽=130/340、140/320、150/300、160/280、170/260等。对决定踏步高度的因素主要是人每抬腿走上一步所费力气的大小。对于健康的人来说,按一般体形的人做标准,踏步高≤220毫米是可取的。超过这个高度会使人感到过于吃力。如每级踏步的高度过低,在层高相同情况下,则级数增加很多,不必要地扩大了楼梯占用的建筑面积。而且,在使用时过于频繁地倒换双脚,上楼太慢,令人烦躁。所以踏步高以不小于150毫米为好。在供老人、儿童及病人使用的建筑物中,在重要的或人流大量集中的大型公共建筑中,还可以低10一20毫米。对于踏步宽度,决定的因素是人的脚掌长度。能使人的脚掌全部踩上最为适宜。上楼时脚后跟悬在外面,下楼时前脚掌一部分不能踏上,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不安全,极易发生踩踏事故,最佳宽度是280一300毫米,这个数略大于一般男子的脚长。根据以上阐述,踏步高宽比能反映楼梯坡度和步距,表3.1即为所各种建筑的最低要求。表3.1当踏面尺寸较小时,可以采取加做踏口或使踢面倾斜的方法加宽踏面,踏面的出挑尺寸为20mm—30mm,使踏面的实际宽度大于其水平投影宽度,但是这个宽度若过大时行走也不方便。如图3.1所示。图3.1图3.2和图3.3为调研的郑州市两所学校的楼梯,踏步的高度和宽度均为150mm和300mm,使用舒适。图3.2郑州九中图3.3郑大一附中3.2踏步长度(梯段宽度)梯段宽度是指墙面至扶手中心线或扶手中心线之间的水平距离,不是指墙面至楼梯井边缘的水平距离。梯段宽度应根据紧急疏散时要求通过的人流股数多少确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的一条强制性条文即:“供日常主要交通用的楼梯的梯段净宽应根据建筑物使用特征,一般按每股人流宽为0.55+(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每一部楼梯宽度的合理设计是竖向通行能力的有力保证。根据当今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取每股0.6m的人流宽度较合理。如楼梯宽度大约为2250mm,按3股人流计算,每股人流宽度750mm,按四股人流计算,每股人流宽度563mm。结果显示:通行能力介于3~4股人流之间。4股流较拥挤而3股人流又很宽松,因此实际使用的情况为楼梯上行3股人流,并且常会出现有人游走于人流的空隙中。对于中小学校这种情况十分危险,极易引起交通拥堵现象。所以楼梯梯段宽度应为0.6m的整数倍,尽可能的防止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按使用要求中小学校建筑楼梯宽度应远大于百人疏散指标,由于目前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楼梯宽度设计依据不明确,百人疏散指标成为楼梯宽度确定的依据之一,所以规范所规定的标准明显偏低,校园踩踏事件时有发生,反应出现行标准不能与该类建筑使用要求相适应,应作适当调整。3.3平台宽度平台宽度分为中间平台宽度和楼层平台宽度,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中小学的人流量大,且集中,因此教学楼疏散楼梯在中间层的楼层平台与梯段接口处宜设置缓冲空间,缓冲空间的宽度不宜小于梯段宽度。3.4踏步防护现象:楼梯踏步阳角处有缺棱掉角等现象。如图3.4所示。图3.4原因分析:①施工操作不规范。如操作顺序不当,采取先抹平面后抹立面的方法。②踏步抹面后养护不够或开放交通过早,造成缺棱掉角等现象。防治措施:①严格按照规范及施工工艺标准操作,踏步抹面前,将基层表面的浮土、砂浆等杂物清除干净,提前一天浇水湿润基层,在已湿润的基层表面涂刷水泥浆,并严格做到随刷随抹;砂浆稠度应控制在35mm左右;一次抹面厚度应控制在10mm左右,过厚的抹面应分次进行操作;踏步平立面施工顺序应抹立面后抹平面、接缝在水平方向并将砂浆接缝压紧。②抹面或底糙完成后应加强养护,养护天数7d~14d,养护期间禁止行人上下。③踏步粉刷面层时,在阳角处增设护角钢筋或铜条。3.5踏步防滑条在踏步上设置防滑条的目的在于避免行人滑倒,并起到保护踏步阳角的作用。在人流量较大的楼梯中均应设置。其设置位置靠近踏步阳角处。常用的防滑材料有金刚砂、金属条及防滑条缸砖等。楼梯踏步不设防滑条或防滑条高出踏面太多、翘起等现象,都是安全隐患,如滑倒,极易造成踩踏事故。防滑条高出踏步面3mm为宜,钢屑防滑条宽宜20mm-25mm.高出踏步面3mm为宜。防滑条施工完成后不宜过早上人踩踏,防止松动、翘起甚至脱落。图3.5为防滑条常用做法图3.5图3.6和图3.7为郑州两所中学的踏步防滑条设置情况。图3.6图3.74结语中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好动,自我防护意识差,不能预料危险因此在中小学校的设计中应特别注重安全问题,减少安全隐患,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参考文献[1]徐春锦.楼梯设计若干问题分析和建议[J].钢铁技术,2004,(05):36~39

[2]陈冰俐.中小学建筑设计安全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