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外国新闻传播史第二章18世纪:启蒙时代的新闻事业2一、时代精神: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18世纪是一个理性高扬的时代,以卢梭、狄德罗、孟德斯鸠等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成为这个时代的象征。启蒙就是将人们从蒙昧状态中唤醒,为整个世界祛魅,使一切事物都服从科学规律或人类理性。3启蒙运动的一个基本特点是“进步”的观念,通过利用人类的理性力量使得这种观念得以维持。人们相信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4与此同时,还有一股同样强劲的社会思潮对历史和文明影响巨大,这就是标举感性精神的浪漫主义。十八世纪的艺术、文学和哲学甚至于政治都受到了浪漫主义的影响。浪漫主义在思想上的代表是卢梭,精神上的代表是贝多芬。法国大革命的领袖差不多都是浪漫主义的信徒。5浪漫主义运动在艺术上、在文学上乃至在政治上都是和主观主义的判断方式相联系着的,也就是不把人看做集体的一个成员而是作为美感上愉悦的观照对象。6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共同构成现代性的两个方面,它们都将人的“个性”置于首位,相信人的智力、能力能驾驭一切。从启蒙运动以来,世界历史的总体趋势就源于一种人为的设计意识,即按照个人认为是真、善、美的构想对社会进行改造。在这样一个观念变迁的时代,新兴的新闻事业也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传播力量和突出的舆论功能。18世纪的西方报业的崛起既可以说是启蒙的需要,也可以说是启蒙的成果。7英国议会曾于1662年制定约束新闻事业的《许可证法》,这项法令几经反复,终于在“光荣革命”后的1694年终止。一时间,英国报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另外,作为公共领域之一的咖啡馆开始逐渐增多,18世纪初,仅伦敦就有2000家咖啡馆。这些场所成为当时各种社会信息的集散地。818世纪最初的20年,英国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到1704年,英国报刊的发行量已经达到了4.4万份。其中绝大多数是周报,但也出现了日报,到1760年,仅伦敦就有89种报纸。1775年,英国报纸的年消费量达到了1200万份。918世纪初的英国报纸主要是通过邮递信件的方式发行到全国的,因此很多报纸的名字里都有“邮”(post)字。报纸由信差负责投递给个人或咖啡馆,及其它消遣场所。人们通常可以在书商和咖啡馆里买到报纸。也有许多报纸零散售卖,到18世纪末,由报贩在街头叫卖的发行方式才逐渐固定下来。101702年《每日新闻》(DailyCourant)在伦敦创刊,该报创刊初期只有一页纸,并且只印一面。报道都译自国外报刊,没有本国的消息。创刊号上写明:本报创办的目的在于迅速、准确和公正的报道国外新闻,不加评论。并且我们也相信,读者的智慧对于本报刊登消息的准确含义,一定会有正确判断。11除了日报,18世纪初的英国杂志也获得了迅猛发展,其规模和影响超过了报纸。根据统计,1711年英国杂志的每周销量是4.4万份,全年达到225万份,差不多每十个人就有一份杂志。这些杂志既有商业性质,也有政治性质的,其中也不乏专门刊物,如女性刊物。在这些刊物中,比较著名的是《评论》、《旁观者》、《闲谈者》等等。■12二、资产阶级报刊:新闻事业的新导向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政治界逐渐分化为两大对立派别,即托利党和辉格党。托利党倾向于保守,代表高级教士和土地贵族的利益,辉格党倾向于激进,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此时的英国报刊拉开了政党报刊时期的帷幕,两党经常论战,互相攻击,利用报刊作为武器。政党报刊的主要特点是鲜明的党派色彩,强烈的论战气味,呼朋引类,党同伐异。当时辉格党的喉舌是1704年创办的《评论》,托利党的阵地则是1710年创刊的杂志《考察者》(Examiner)。131704年,英国小说家笛福为辉格党创办了一份杂志《评论》(Review),这份杂志是辉格党的喉舌。笛福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代表作是《鲁宾逊漂流记》,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报刊连载小说。但在当时人们看来,笛福是一个政治家和报人,他甚至被称为“英国报业之父”。14笛福早年曾在欧洲经商,后来经商失败,欠债累累,不得不通过别的方式谋生。他曾经为英国政府当过间谍。1703年笛福发表了一份反对宗教迫害的小册子,结果被戴枷示众三天。过往行人没有肆意羞辱,相反人们纷纷向他献花祝酒,还当众售卖他的诗集,正因为笛福的小册子反映了人们内心的想法。在辉格党的帮助下,他才得以释放。出狱后,1704年笛福为辉格党创办了《评论》(Review),一连办了10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该杂志的影响,现在西方报刊杂志还用Review一词标示评论栏目。15除了笛福之外,斯威夫特也是一位从事杂志编撰工作的作家,其代表作是享誉世界的《格列佛游记》。英国作家奥威尔曾经说过,如果人类的一切都将毁灭,而允许他列出六部可以保留的书籍,那么他将毫不迟疑的将《格列佛游记》列入其中。在英国文学史上,斯威夫特与笛福齐名,但政治倾向截然相反,斯威夫特依附于保守的托利党。16托利党的阵地则是1710年创刊的杂志《考察者》(Examiner),斯威夫特担任第一任主编,直到1714年。在此期间,斯威夫写过许多篇政论,揭露当时政治上的腐败。1714年,斯威夫特被排挤出伦敦,任爱尔兰圣帕特里克大教堂教长。斯威夫特积极参加爱尔兰人为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斗争,写了一系列政论文章,批判英国政府对爱尔兰的残酷统治。1762年,斯威夫特发表了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其文笔清新,成为英语的典范。17笛福的《评论》和斯威夫特的《检查者》都属于新闻时政类杂志,而《闲谈者》和《旁观者》属于文化生活类杂志,它们的发行人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散文家艾迪生(Addison)和斯蒂尔(Steele)。艾迪生的文学成就高于斯蒂尔,至今他的文章都是研习英美文学的范文,在新闻史上,斯蒂尔的成就高过艾迪生,但在政治见解上,他们同倾向于辉格党。18斯蒂尔于1709年创办了《闲谈者》(Tatler),斯蒂尔说本刊的目的在于揭穿生活中的骗术,扯下狡诈、虚荣和矫情的伪装,在衣着、谈话和行为中提倡一种质朴无华的作风。杂志发行到18期的时候,艾迪生开始参与杂志编辑,艾迪生的文章别具一格、优美动人,杂志成为俱乐部和咖啡馆不可缺少的读物。19《闲谈者》因为政治原因于1711年停刊,两个月后,他们俩又合办了《旁观者》(TheSpectator),这份杂志每天出刊,从1711年3月1日创刊,到1712年12月停刊。其中艾迪生和斯蒂尔各写了二百多篇文章,杂志号称是一位“旁观者”先生和他的俱乐部主办的。20这个俱乐部成员包括一个爱好戏剧的见习律师、一个牧师、一个军人、一个城市交际场老手,另有一个老乡绅,还有一个伦敦富商。这些虚拟的角色实际上组成了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艾迪生曾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我自不量力,愿意让人说我把哲学从私室、书库、课堂、学府带进了俱乐部、会议厅、茶桌和咖啡馆中”。他们谈天说地、纵论古今,把世间万象娓娓道出,社会影响巨大。杂志的常年订户有3000多,最高时达到了20000。美国的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曾在自传中说,自己是从一卷残缺不全的《旁观者》杂志中反复学习揣摩如何写作的。2118世纪上半叶,一些专门性刊物也开始大行其道。1693年创办的《淑女信使报》(LadiesMercury)就是一例。该报可以成为最早直接面向女性读者的专门刊物。在创刊号中,该报宣称“回答所有关于爱情、婚姻、行为举止、着装和各种有趣、令人好奇的问题,无论你是少女,还是妇人,抑或是寡妇”。刊物的内容五花八门,比如如何能使你牙齿变白,再如一位女士讲述自己的道德困境,在婚前曾被一个“无耻的声名狼藉的强盗诱惑过”,后来又嫁给了一个富有而值得信赖的男子。她应该告诉丈夫这一切么?《淑女信使报》做出了清楚的回答:不!22到了1719年,一份报纸已经抱怨:现在,无论是城市、小镇还是乡村,每天都充斥着洪水般袭来的报纸。越来越多的阅读需求使得报纸成为有利可图的生意,因此竞争开始加剧。这个时侯的报纸竞争还是低水平的竞争,许多报纸从第一天开始就模仿和照搬其它报纸的版式和内容。伦敦的报纸新闻来自国外的报纸,地方各郡的报纸内容来自伦敦的报纸。一份地方报纸曾特别请求读者不要过于苛责,因为“当我们从伦敦的报纸中选取这些材料时,已经有很多谎言在其中了”。2318世纪的英国报业的发展属于短时期的爆发式增长,报纸甚至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由于没有记者和通讯员,很多报纸只好依靠那些道听途说的消息,包括咖啡馆和小酒馆的传言,私人的秘密消息,从战斗前线回来的士兵或航行归来的水手,都成为报纸重要的消息来源。许多报纸都直接将这些编为消息。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府,仍然由贵族、王室和大土地所有者掌控,新兴的资产阶级被排斥在国家政治生活之外。政府主要采用三种手段来制约报业,即印花税、津贴制和法律制裁。1712年,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印花税法》,开始征收印花税,征税对象主要是报刊和纸张,由于纳税的报刊和纸张都要贴一枚印花,故有印花税之称。印花税和广告税、纸张税统称为知识税。政府通过不断完善这种税收政策,既增加了财政收入,又限制了报刊的发展。251712年至1815年,知识税增加了7倍,报纸的销售额开始下降,一些报纸被迫关闭。政府通过知识税将报纸读者有效的限定在社会中上阶层。报纸的绝大多数钱被用于出版发行,而不是去收集消息,或者与政府斗争。这样,几乎所有报纸都依靠政府的《伦敦公报》获取消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政治敏感话题。有限的经济实力也迫使记者和出版商开始接受贿赂和政府津贴,笛福每年从辉格党领取400磅津贴,艾迪生和斯蒂尔也每人每年从辉格党领取300磅津贴。26对于报业来说,印花税是一项沉重的负担,许多报刊承受不起不得不停刊。艾迪生曾说:“印花税实行的日子,就是作家发表作品的末日了”。知识税政策几经调整,直到1853年广告税被废除,1855年印花税才被废除,1861年最后一项纸张税被废除,这期间英国报业一直蹒跚不前,19世纪中叶之后才开始了大规模的发展。27法律制裁的手段也沉重的压在出版事业上,恩格斯曾说,英国出版自由100年来的苟延残喘,完全靠当局的恩典。对出版进行法律控制的目的是让人们接受事实上排斥大众的政治秩序。对议会报道的限制(包括禁止报道议会辩论和投票情况)就是要证明这些行为不利于议会商讨问题。它们的目的与知识税一样,就是严格限制那些可能危机寡头统治的人们参与政治。总之,通过将贿赂、津贴、提供独家新闻和法律制裁等方法,英国政府在18世纪的报纸出版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818世纪50年代,约翰·威克斯和他的报纸《北不列颠人报》掀起了一场反抗压迫出版自由的斗争。威克斯在报纸第一期上宣称:出版自由是不列颠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威克斯利用报纸批评议会,并将自己遭受监禁的经历写成文章抨击政府。他利用自己地方官的身份释放了那些出版了未经许可的议会辩论记录的印刷者们。29威克斯的行为触怒了议会,议会在威克斯接连赢得选举的情况下,阻止他进入下议院。为此伦敦的民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整个运动波及全国。1771年英国解除了对议会报道的禁令,政府限制出版的许可令也被宣布为非法。威克斯事件不但使出版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引领了英国资产阶级更广泛的参与政治,并且依靠报刊来维持自身的发展。■30三、美洲殖民地新闻事业发端美国作为主权独立国家,是在18世纪的独立战争中诞生的。在此之前,美国只是13个互不相属的英国殖民地。美国版图的东北角,有块地区叫做“新英格兰”,这个地区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摇篮,也是孕育美国文明的温床。31正如汤因比所说,北美洲的所有殖民地都遇到了极其严重的自然环境方面的挑战,然而,考虑到土壤、气候、运输条件等等,新英格兰人原来居住的地方是最困难的。北美洲的历史证明这样一种说法:困难愈大,刺激就愈大,人的潜能就激发的越多,文明就发展的越快。32通过应对各种自然环境的挑战,美国文明即所谓的工商业文明在新英格兰地区孕育生成,最终席卷美洲大陆。与此同时,一个独立自主、精明果敢的工商阶层也崛起于新英格兰地区。他们比其他阶层与人群更渴望报纸和新闻。他们通过报纸一方面沟通各种信息,一方面刊登工商业广告。早期美国报纸常以“广告报”冠名,且多在工商业中心出版。33《海内外公共事件报》是美国最早的印刷报纸,1690年9月25日创刊于波士顿,波士顿位于新英格兰地区,是北美殖民地时期最大的工商城市和文化中心,至今仍然被誉为美国的“雅典”,著名的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就位于此地。34这份报纸共有四版,但只印了三版,第四版空白让人们在传阅中将自己知道的事情写上去。该报的创办者本杰明·哈里斯是英国书商,因为违禁印刷,举家逃到美洲。这份报纸只出版了一期,原因是该报私自出版,因此被当局查封。351704年创办的《波士顿新闻信》是美国第一份连续出版的报纸,这份报纸的创办者是波士顿邮局局长约翰·坎贝尔,他可以利用职务之便投递报刊,这在当时的殖民地司空见惯。该报是份官报,内容枯燥,公众对其兴趣不大,是一份免受官方检查但无人阅读的报纸,它的发行量几乎从来没有超过300份,也从未赚过钱。36该报的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英国以及欧洲大陆的新闻,这些新闻来到美洲,基本上都已经时隔数月,甚至拖延一年才能登上报纸。但是当时读者并没有新闻时效性的概念,社会生活节奏缓慢,人们普遍没有时间观念。这些新闻中有一些都是道听途说,但在早期的观念中,报纸刊登胡编乱造的东西被视为理所当然。37在美国殖民地时期,有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弟是著名报人,哥哥叫詹姆斯·富兰克林,弟弟叫本杰明·富兰克林。1721年,詹姆斯在波士顿创办了《新英格兰报》,本杰明是哥哥印刷作坊的一名学徒工。詹姆斯仿效英国《闲谈者》、《旁观者》的风格,文章妙语连珠,深受读者喜爱。但是这份报纸并未得到当局许可,并且时常抨击殖民地当局。1722年詹姆斯遭法庭传讯,最后被判有罪,同时还被禁止出版报纸。38本杰明一生的成就比詹姆斯要大得多,他是历史上少见的全知全能的人物,也是美国开国元勋中最杰出的人物之一。他的《自传》流传甚广,美国学者曾说:如果有人要知道美国人是什么样子,他们的民族抱负是什么,他只消读富兰克林的《自传》就够了。他提出的夏时制设想、发明的避雷针等被广泛应用。富兰克林从天空抓到雷电,从专制统治者手中夺回权力,他被誉为美国“伟大的公民”。39除此之外,富兰克林还是一位杰出的报人,就是他使得新闻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行业。在波士顿期间,富兰克林12岁就进入哥哥的印刷作坊当学徒,他从一份《旁观者》杂志上学习写一些随笔小品。有一次,他将自己写的文章署上笔名“无名好汉”塞到哥哥印刷所的门下,詹姆斯一见欣赏不已,立刻发表,此时的本杰明只有16岁。40这些随笔小品连载了半年多,詹姆斯才发现这些作品都出自弟弟之手,不由气急败坏,从此停止刊登本杰明的文章。詹姆斯与12岁的弟弟签署了师徒合同,规定弟弟要为哥哥工作到21岁,本杰明才能拿到工资。本杰明在自传中回忆说:“我想,我哥哥对我的粗暴专横的态度,也许是使我在以后一生中对独断专横的权力起强烈反感的原因之一”。1722年,16岁的本杰明辞别哥哥的印刷厂,哥哥唆使波士顿的所有印刷商不要雇用他。本杰明被迫背井离乡,1723年本杰明辗转来到了费城,费城是宾夕法尼亚州的首府,是当时美国仅次于波士顿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411729年,本杰明接办了费城一家即将倒闭的报纸《宾夕法尼亚公报》。富兰克林的工作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了赢得一个商人的信誉和品格,我小心翼翼地注意不仅在生活上勤勉、节俭,还注意不能在外表上给人们留下相反的印象。我衣着朴素,不去那些百无聊赖的娱乐场所。我也不出去钓鱼或者打猎。为了表明自己从事生意是脚踏实地的,我有时把从商店里购进的纸张用手推车运回家。就这样我受到了人们的尊重,人们认为我买货付款从不拖欠,是一个勤勤恳恳、事业兴旺的年轻人。所以,我的事业十分繁荣发达。但与此同时,凯莫的信誉和业务却日渐衰落,最终被迫盘出了印刷所以偿还债权人的债务。”42凯莫的印刷所失败后,费城只有布雷德福德和富兰克林两家印刷所,布雷德福德作为邮政局长,禁止邮局发送富兰克林的报纸。富兰克林说:“我是贿赂了邮差后,让他们偷偷发送报纸的。”《宾夕法尼亚公报》反映出富兰克林广泛的兴趣爱好,他撰写有关天气、血液循环和有关地震原因的文章,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论怎样使河流适合于航行”。报纸大受欢迎,这份报纸很快成为当时发行量最大、广告收入最高、影响最广的一份报纸,本杰明也积蓄了大量的财富。■43四、美洲殖民地新闻事业的反抗此时,在纽约发生了一桩著名的报案——曾格案。曾格创办的《纽约周报》于1733午11月5日出版。12月3日,曾格的报纸刊登一则消息,攻击纽约州的科斯比总督听任法国军舰侦察南部海湾的防御工事。同期还有一名愤怒的新泽西移民谴责殖民地官僚当局的无能。44总督指控曾格是“对政府进行无耻中伤和恶毒谩骂,试图煽动反政府情绪”,他命令自己一手提拔的法官德兰西对曾格提出起诉。1734年11月17日曾格以“煽动闹事”“诽谤官员”的罪名被拘捕。当时的惯例是只要发表有损于当局的言论,就构成诽谤,至于这些言论是否事实并不重要,法庭甚至认为“越是事实,越构成诽谤”。曾格案直到1735年8月4日才开始审理。此案吸引了费城一位60岁高龄的律师,他不顾年老体弱,赶到纽约为曾格辩护,此人就是以当庭辩护而著称的安德鲁•汉密尔顿。45汉密尔顿在开场白中:“我不能认为剥夺人们发表控诉的权利是正当行为,我认为发表控诉是每一位生来自由的人都享有的权利。因而,我想,不需劳烦检察官先生为这一点去讯问证人;我承认,他不但印刷而且发表了那两篇文章——正如起诉书中所陈述的那样。但我的确希望,他这样做没有罪”。检察长布雷德利说,既然被告一方已经承认发表了违法的文章,那么陪审团无需做别的事,只需做出有罪的裁决就是了。汉密尔顿回答:“检察官先生,不对,在宣布我的当事人是一个诽谤者之前,你还得再做一些工作,你须得证明那些言论本身是诽谤性的,也就是说虚假的、恶意的和煽动性的,否则我们就是无罪的。”46汉密尔顿援引了英国1215年的《大宪章》,追溯了星法院之被取缔,以此证明他的观点(即陈述无可非议的事实真相的自由)早已被过去的法庭所接受,而殖民地纽约是落后于时代的。汉密尔顿坚持说“只有谎言才构成中伤,才构成诽谤”。47当法官表示不允许“将明显的诽谤证明是事实”,并正告不许与法庭抗争时,汉密尔顿直接面对陪审员吁请他们作为自由人,根据自己的良心行动,不要怕官方的报复。汉密尔顿说:“我虽已老迈,然而一旦有必要,哪怕到天涯海角我当在所不辞,只要我能为扑灭检查官提出起诉的火焰起一点微薄的作用;这种做法是由政府实行的、旨在剥夺人民对那些当权者独断专行的企图提出抗议(还有控诉)的权利。正是那些人伤害和压迫在他们统治下的人民,激起人民呐喊和控诉;然后再将人民的控诉作为新的压迫和起诉的根据。”48汉密尔顿对陪审员说:“你们在此审理的,并不是那位可怜的印刷商的事业,也不仅仅是纽约的事业。不是的,它的后果会影响到美洲大陆上生活在一个英国政府统治下的每一个自由人。这是最重要的事业,是自由的事业。”他呼吁陪审员们以公正廉直的裁决来保证“大自然和我们国家的法律赋予我们应享有的权利——自由——这就是把事实真相讲出来,写出来以揭露和反抗(至少在世界的这些地区)专断权力的自由。”49汉密尔顿的答辩胜诉,陪审团作出了“无罪”判决。曾格获释,和汉密尔顿一样,成了美国新闻界的英雄。当时的《宾夕法尼亚公报》发表了一封伦敦读者来信。该信引述一位法律与政治学家的意见,谓汉密尔顿所述之原则,“虽不是法律,实优于法律,实应成为法律,而且在任何正义伸张之处,一定永为法律。”直到今天,美国人仍然习惯用“精明的像费城律师”这句成语夸赞人,它就出自曾格案件。50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报业也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启蒙作用。它宣传观念、鼓舞人心,充分显示了其引导舆论的强大威力。可以说,没有报业就没有独立战争,亚当斯曾说,重要的美国革命——人民心中的革命——实际上发生在英军和革命军交战之前。511765年,英国为解决财政危机,在美洲殖民地颁布《印花税条例》,开征印花税。但是此举立即引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不满,抗议风潮四处蔓延。人们捣毁税务局,焚毁印花税券,将英王任命的税务官员身上粘上羽毛游街示众。52没有几家报刊缴纳印花税,《印花税条例》只实施了四个月就终结了。印花税风潮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之后,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意识愈演愈烈,终于演化成为一场彻底的革命。经济原因只是导致即将到来的革命的原因之一。新的思想也正在激励着人民。战争只不过是为了捍卫这些新思想,抵御那此不能接受新思想的人。■53五、独立战争前的政党报刊伴随着革命进程,美国出现了各种互相冲突的思想,通过研究三位代表人物的新闻活动,可以清楚的了解这一点:托利党人的代言人——詹姆斯·里文顿;“革命的笔杆子”——代表辉格党观点的约翰·迪金森;民主的传道士、“煽动家”——激进派领袖塞缪尔·亚当斯54美国人习惯把托利党人看做是叛国者,因为他们在独立战争中拒绝拿起武器与英国人作战。然而,正是这些托利党人,在其他人叛变的时候仍然能够忠于自己的国家,只是由于战争的失败才使托利党人成为叛国者。在18世纪中叶,许多正直、诚实的美国人是信奉托利党的事业的。1776年,大约有20%的人是托利党人。55托利党人的目标是为了保持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结构。他们希望凭借财产、门第、地位及传统——这些看起来是贵族的属性——来继续实行统治。按民主的标淮,这是令人无法接受的诉求,但却有其能言善辩的倡导者,詹姆斯·里文顿便是其中之一。里文顿在美洲颇有影响力,他是美洲第一个连锁书店的业主。该连锁书店在波士顿、纽约和费城都设有分店,经营十分成功,于是他决定出版一份报纸。561773年,里文顿创办了《里文顿纽约公报》。这份报纸编辑认真,印刷精良,盈利颇丰,约有55%的版面用于刊登广告。里文顿愿意讨论政治问题的两面——但正是这种客观性使他受到了“爱国派”对手们的憎恨。他们对公正、准确的报道不感兴趣,他们认为这样做根本无益于政治事业。57里文顿在1775年4月20日一期报纸上抱怨道:
本报印制商斗胆断言,他的报纸一向对所有党派的出版物开放……他始终把办报当作是承担一项公职,任何人都有权求助于他的报纸。但是当他以很大的勇气发表了与某些蛊惑家的危险观点与阴谋格格不入的观点之后,他发现,自己被人当作是国家的敌人而遭到斥责。58在战争前10年里,权力逐渐地从英国当局手中落入殖民地议会的手中。在这些议会的眼里,批评王权已经不再是煽动性诽谤罪。但是,对这些议会或爱国派进行批评,可能完全是煽动性的和蔑视性的,言论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自己一方的自由——而托利党人则处在不利的一方。59托利党人印刷商的麻烦主要是来自塞缪尔·亚当斯等激进派“煽动家”所产生的公众压力,而不是来自官方采取的举动,暴民常常袭击那些没有全力以赴支持激进派的印刷商。针对印刷商的有组织的威胁及经济制裁运动进而变本加厉,托利党人——亲英分子印刷商几乎全部被迫歇业,企图保持中立的人要么被迫加入到了激进派的阵营,要么索性停刊。60战争中第一个伤亡者便是客观性。战争打响之后,里文顿就不再客观了,报纸更名为《保皇公报》,凭空捏造给美国领袖们抹黑。暴民们曾经焚烧他的模拟像,印刷所两度遭人袭击,铅字也被砸毁。他还被迫在一份侮辱性的公开道歉信上签字,在1776年被驱逐回英国,直到1777年才以国王印刷商的身份再度回到美国。611781年,当约克敦战役胜利、英军投降的新闻出现在《保皇公报》上时,里文顿开始采取妥协立场,他客观地报道了英军撤离之后华盛顿在纽约城向他的军官们告别的情景。但是激进派仍然不依不饶,1783年新年除夕,曾在1775年焚烧他模拟像的暴民又找上门来,封了他的报社。62美国托利党人受到了一个新兴的资本家派别的反对——该派别还称不上党派,其成员通常被称为殖民地辉格党人。宾夕法尼亚的约翰·迪金森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辉格党人,人们常常称他为“革命的笔杆子”。63迪金森并不希望为争取独立而发动战争。然而,在为革命进行的舆论准备方面,他的作用无与伦比,他提出了殖民地辉格党人最终感到他们必须起来捍卫的那些基本原则。迪金森起草了《反印花税大会权利宣言》和两份《致国王的请愿书》,并且还与人联合起草了《邦联条例》(1783年由第二届大陆会议拟订的宪法,为当时反叛英国的13州提供了基本宪章,1789年为现行合众国宪法所取代)。64与托利党人一样,迪金森并不认同那些“煽动闹事者”。辉格党人关于自由的观念是相当狭隘的。辉格党人的战斗口号是“无代表,不纳税”,他们的斗争局限于经济方面。辉格党人对于提高平民的地位没有太大兴趣。对于社会改革中的“天赋人权”学说,他们的认识也极其模糊,他们更多地是从财产,而不是从人权角度来考虑问题。65美洲辉格党人最大的敌人正是英国的辉格党人。英国的辉格党人实行了被认为有损于美洲商业利益的限制措施。美洲人认为,在英国议会没有殖民地代表的情况下,英国政府随心所欲地对殖民地征税,美洲殖民地的生意对手就只能束手待毙了。66美洲辉格党人不得不作出选择:英国政府提供了法律与秩序,而当地政府有望带来不受限制的财税政策:辉格党人在战争打响后要么成为亲英派,要么成为爱国派。迪金森自己也必须作出选择。他不愿支持人们从独立的立场,于是拒绝了在《独立宣言》上签名,但他却拿起枪保卫自己的家园。67迪金森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受到有产阶级的尊敬,这个阶级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头脑冷静、务实的集团。迪金森的书信体文章文采飞扬,说理透彻,读起来趣味盎然,并因此被广为刊载。当时的几乎所有报纸都全部刊登了他的“宾夕法尼亚一农夫”系列文章。68激进派报刊,具有鲜明的宣传色彩、论战精神和强烈鼓动气势。《波士顿公报》和《马萨诸塞侦探报》最为突出,两家报纸都在革命策源地波士顿出版。这两份报纸还与两位爱国激进派作者有关:塞缪尔·亚当斯、艾赛亚·托马斯。69塞缪尔·亚当斯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的堂兄,兄弟俩都生长于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塞缪尔·亚当斯被公认为当时最有创造力、最雄辩的新闻记者,他为《波士顿公报》写了大量的战斗檄文,被誉为“宣传的先驱”。70亚当斯认为,美洲殖民地有正当的理由与母国断绝关系,因为英国国会继续无视各殖民地的基本权利,是英国人违反了契约,因此殖民地的义务便自动解除(依据契约法理论,任一订约方违背契约即构成对其他所有签约方义务的解除)。从法理上讲,反叛的是英国人——而殖民地居民则是传统方式的维护者。71塞缪尔·亚当斯的敌人给他起了外号:“木偶操纵大师”。亚当斯经常参加波士顿激进派创建的“核心俱乐部”的聚会。该俱乐部办了一家名叫《独立广告报》的报纸。1748年,26岁的塞缪尔·亚当斯成为主编。后来,他又定期为《波士顿公报》撰稿。72亚当斯组建了通信委员会,1772年其它一些城市相继成立“通信委员会”。这个组织对促进各殖民地联合以及召集第一届大陆会议,都起了重要作用。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和新闻通讯社很相似,它从各地搜集新闻,然后经过选择、甄别、加工、处理,再发往各地。73艾赛亚·托马斯与本杰明·富兰克林一样,从小做印刷学徒,通过自学开始了办报历程。1770年,托马斯在波士顿创办了《马萨诸塞侦探报》,该报不久就成为殖民地最受欢迎的报纸之一。1775年5月3日,托马斯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美国独立战争报道的开山名篇《列克星敦的战斗》,其中“震撼世界的枪声”成为响彻整个独立战争的名言。74六、独立战争期间的宣传列克星敦之战是艾赛亚·托马斯以随军记者的身份目睹的独立战争第一仗,他随即在《马萨诸塞侦探报》上发表了一篇具有十分浓郁宣传色彩的《列克星敦之战》。这篇声讨英军暴行的战斗檄文,成为独立战争的宣言。75美国独立战争还有一位以撰写宣传小册子著称的政论家和宣传家托马斯·潘恩。人们常把华盛顿称为“独立战争的剑”,将潘恩称为“独立战争的笔”。小册子是早期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潘恩就是独立战争中最著名的小册子作者,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美国人醉心于报纸和小册子,以至于没有时间来看书。761737年1月,潘恩生于英国的一个穷苦人家,13岁辍学,曾做过店员、裁缝、税吏。1772年他以“Pain”(痛苦)为笔名,写了小册子《税吏事件》,因为“反政府”思想而被革职。1774年,他怀揣着当时任北美驻英代表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推荐信,来到美洲大陆,在《宾夕法尼亚杂志》担任编辑。771775年4月19日,列克星敦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但是北美殖民地究竟能不能获得独立,甚至应不应脱离“母国”而独立,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时,各殖民地还都把英国当成自己的母国。虽然大陆军宣布对英军使用武力,但是也不曾提出独立的主张,也不曾想到和母国脱离关系。1775年5月10日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对英“必须采取武力宣言”,委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着手创建大陆军,同时展开争取外援的外交活动。78尽管如此,“独立”的口号仍是不少人所忌讳的,连华盛顿、富兰克林等政治家一度也曾视“独立”为畏途。亲英的托利党人更是继续鼓吹效忠英王。虽然有人喊出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但是“国王仁慈、议会暴虐”的观念依然盛行。正是在这样一个十字路口,潘恩吹起了“独立”的号角,为殖民地武装斗争指明了方向。1776年1月,他以“一个英国人”的署名发表了题为《常识》的政论小册子。79《常识》的矛头首先指向英国的君主政体:“君主政治体制里有一些极端可笑的东西”,“在英国,一个国王所做的事情,往往不外是挑起战争和卖官鬻爵……使国家陷于贫穷和制造战争”,君主世袭制“只是为愚人、恶人和下三滥的人大开方便之门”。80潘思在《常识》中谈到了“对北美形势的意见”,他指出:“作为最后手段的武力决定着这场争执;诉诸武力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经接受了这个挑战”。最后他以充满激情的语言写道:
“美洲人民被暴虐统治者惨杀的已经够多了,他们殷红的鲜血洒遍在大自然里,发出呜咽的声调,仿佛在控诉、在号召:现在应该是采取独立行动的时候了!热爱人类的人们,敢于反对暴政和暴君的人们,请站到前面来”!81这本小册子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潘恩认为,这场战争的目标是独立,而独立的目标是共和。君主制下,国王是法律,共和制下,法律是国王。潘恩的著作使得华盛顿、富兰克林等人读后都深受鼓舞,富兰克林称之为“天才之作”。三个月间,《常识》销出20万册,后来又几次再版,累计售出50万册,当时北美殖民地的民众从前线到后方,无不争相传阅《常识》,大陆军官兵更是几乎人手一册。英军统帅深为嫉恨,命人将潘恩的名字钉在自己的鞋跟上。82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公布之前起草者杰弗逊曾对潘恩说有些文字是从《常识》中引用来的,甚至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名也是《常识》首创的。曾任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的罗伯特•唐斯将《常识》列入16部“影响世界历史的书”,同马克思的《资本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马基雅弗利的《君主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名著相提并论。83独立战争爆发后,潘恩于1776年8月应征入伍。他参加了大陆军宾夕法尼亚联队。1776年底,华盛顿败走长岛向新泽西撤退,大陆军连连失利,缺衣少食,士兵士气低落,战争陷入了困境,危急关头,潘恩受华盛顿委托,又写下了一本荡气回肠的小册子《危机》。84潘恩把小鼓支在膝盖上奋笔疾书,写下《危机》的系列文章,开头的文字激情洋溢的写道:
此时此刻,正是考验人的灵魂的时候。在夏天的时候来当兵,在阳光明媚的时候才爱国的人,在这场危机中固然会把为国效忠视为畏途;但是在现在面对危机、挺身而出的人,却值得同胞的敬爱和感激。暴政,像地狱一样,是不会轻易的被征服的;然而我们有一点可以使自己感到欣慰:战斗愈是艰苦,胜利就愈是辉煌。我们得来太便宜的东西,我们就会等闲视之——任何事物惟其昂贵,才有价值。85《危机》写成后一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月考学习总结(3篇)
- 让小学生热爱英语的策略分享
- 设计小学数学作业的四大误区
- 语文大专解读卷
- 语文课件婴宁的学习
- 豪华别墅装修协议示范
- 质量保证投标
- 购买牛只协议书
- 购销合同中的价格管理与调整
- 购销合同协议书编写要点
-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解读课件
- 2023年uniapp教程讲解模板
- 2023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 五保户照料协议书
- 战略投资部操作手册(模板)
- 学校教代会章程
- 少先队历史教育
- 河道施工导流
- 【上海市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社区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 水运规划及建设项目管理课件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Advanc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ch5 wavel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