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9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1.gif)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9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2.gif)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9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3.gif)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9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4.gif)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9月)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f3b7a90146986b2ae5473b062f78544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9月)语文试题(含答案)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气韵雅致的中国古色,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语汇,承载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随着亮相兔年央视春晚的创意类节目《满庭芳国色》的“出圈",大美中国色点燃了时下的“色彩新潮流”,也体现出以悠远、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作为有力支撑的文化自信。
中国色的“出圈",近年来其实有迹可循。周杰伦流行歌曲《青花瓷》里唱出的一句“天青色等烟雨”,令多少人醉心于如诗如画又神秘非常的雨过天青色。爆款电视剧《延禧攻略》带火的“延禧色系"温柔又高级,那正是浓淡皆宜、美得让人挪不开眼的一整套中国传统色系。在全国多地巡演上百场的舞剧《只此青绿》,用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中那抹独特的青绿色,唤醒了中国人的审美体验。
大众对于中国色的追捧,甚至跨越千年,对接时下的日常生活。频频卖断货的国风口红,其郎窖红、胭脂红、美人霁等色号的灵感,无不来自中国色。修图App中备受年轻人青睐的“中国潮色”滤镜,离不开众多中国传统色彩贡献的智慧。兔年新春,“小红书"上热搜的去处,很多都指向雍容大气、年味满满的宫墙红,北京的故宫、杭州的德寿宫、上海的广富林、成都的武侯祠等皆如是。
在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胡建君看来,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正在到来。“一方面,一批高质量影视文艺作品、文博艺术展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它们无不塑造了以国色为基调的安宁典雅、蕴藉丰厚的审美,润物细无声地释放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身处快时代,越来越多善于内省的人们由衷感知到,历经岁月积淀的才是高级的,直入人心的。”审美基因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超越了色彩,成为中国色最耐人寻味之处。
追捧中国色时,我们应当追捧的究竟是什么?单从视觉上看,众多中国色都能在国际通用的潘通色卡里找到对应的参数。胡建君指出,中国色的独特性其实更在于色彩观念承载的文化内涵。只有置身于文化史上,中国色彩艺术方能获得完整的意义。原来,有别于西方三原色的分类法,中国古色遵循的是“五色观"。这种色彩观念结合“阴阳五行说”等要素逐渐整合发展而来,并非独立静观的存在,可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
“中国色"网站收录的中国色多达526种,丰富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其中很多颜色颇为微妙,呈现出含蓄而清雅的高级感。文化学者郭浩、李健明在《中国传统色:故宫里的色彩美学》一书中揭秘了384种中国古色的由来。例如,“苍莨”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窃蓝”是立秋之起色、秋天晴空的一点蓝,“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由此可见,中国色均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让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
古往今来,中国色也从流转的自然定格在器物、绘画和建筑中,让更多的人得以捕捉这样的美感。中国陶瓷的众多颜色就大有讲究,包含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意义,对此,马未都在《瓷之色》一书中有过详述。盛唐最神秘的瑰宝——秘色瓷,是唐朝皇亲贵戚专用瓷器,如美人罩上面纱,其工艺至今是谜。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秘色瓷中,就有“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秘色之青。
(摘编自范昕《大美中国色,绽放穿越千年的文化自信》)
材料二:
古代中国人从复杂的色彩自然现象当中,将色彩归为五种基本色:赤、黄、青、黑、白。在历史文献《周礼》记载中,第一次提出“五色"的概念。西周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哲学思想之一就是五行说,将宇宙万物归纳为五种元素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为支配宇宙的自然力。春秋时期,将五色与阴阳五行结合在一起,称为“五色观”,木青、火赤、土黄、金白、水黑,这就构成了中国最为古老的颜色搭配。
春秋战国,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入启蒙阶段,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地推动着“目观为美"简单朴素的低层次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色彩审美认识的发展。
儒家哲学赋予了色彩更多的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儒家哲学在色彩理论上沿用五色为正色,其他色为间色的理论,在象征意义上表示尊卑贵贱等级,儒家还认为色彩可以暗示人的性格和德行。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色彩理论在不同的阶层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民间色彩和宫廷色彩。民间色彩鲜明强烈,大胆夸张;宫廷色彩奢侈豪华,以富贵为美;士大夫色彩相对单一,追求闲情雅趣,清高脱俗,以典雅为美。
道家哲学追求自然色彩的平淡素净之美。老子曾提出“五色令人目盲”,庄子也提出了“五色乱目,使人目不明"。道家的哲学思想在绘画从一贯的重色彩到重水墨的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将黑色推崇到了极致。这种色彩观对中国绘画,特别是宋代兴起的文人画的色彩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墨画的出现与完善并不代表着中国人对色彩的放弃,而是艺术家对色彩理解的一种深化与提炼。它是哲学的选择,同时也符合科学色彩学的精神。
在古代中国,色彩不仅仅是一个颜色,一个符号那么简单,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如“赤”,即红色。红色象征喜庆吉祥、权势富贵、性格张扬。人逢喜庆,都要用红色来装饰,新春过年用大红纸写对联:新娘穿红色礼服,新郎佩带红花,人走运了,称为“红运",古代称美丽女子为“红颜”;朝廷命官住朱门,坐朱轩,穿朱衣,表示地位身份,等等。
(节选自崔向英《浅析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色彩内涵》,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色的分类结合中国古代哲学观念“阴阳五行说"等要素提出了“五色观”,与西方提出的“三原色"分类之说不同。
B.中国色多达526种,其中很多颜色含蓄而微妙,但从视觉上来看,这些颜色都能在国际通用的潘通色卡里找到对应的参数。
C.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已进入启蒙阶段,并推动着“目观为美”的色彩美感认识向高层次发展。
D.中国水墨画的出现是中国哲学的一次选择,是对色彩理解的一种深化与提炼,它对部分色彩放弃是符合科学色彩学精神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中国色的出圈来谈文化自信,主要从文艺作品的火爆、日常生活的对接、顺应天地万物的智慧等角度来论证,让人信服。
B.文化学者郭浩、李健明著书揭秘中国古色的由来,以大量例证充分反映出古人对大自然中的颜色有着敏锐的感知和丰富的想象。
C.材料二中通过对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进行对比论证,揭示出古人对色彩内涵有完全不同的理解,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形成。
D.两则材料均提到了中国色的“五色观",材料一以此强调中国色与西方色分类的不同,材料二以此来强调中国古色的哲学内涵。
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材料二中“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的一项是()
A.京剧中的“唱白脸"“白脸奸雄”等,说明“白"这种颜色可以象征奸邪、阴险。
B.古人认为黄色为土,是农耕文明的载体,象征中央,故将黄色确定为天子的服色。
C.黑色代表庄重肃穆,还能给人威严、高贵之感,在古代常成为祭祀大典的主色调。
D.“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将美人脸色与桃花色比较,相映成趣,成为千古绝唱。
4.马未都《瓷之色》一书中曾描述过景德镇的一种瓷器,在洁白如玉的高岭土上施以透明釉,让其白里透白,对此,马未都评论道,“声名远播的永乐甜白釉,妙在一个‘甜’字"。请结合材料一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评论的理解。
5.在《红楼梦》第四十回中,贾母见黛玉潇湘馆的窗纱颜色旧了,便张罗着让王熙凤为她换窗纱:“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贾母在“雨过天青,秋香色,松绿色,银红色"四样颜色的“软烟罗”窗纱中选择了银红色给换上了。你认为,黛玉心里会接受这种新换的窗纱吗?请根据你对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的了解,结合两则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石投江①
曹尧德
这一夜,对屈原来说是多么短暂,时光的流逝如闪电,似流星,若瞬目,不觉东方已经泛白,雄鸡已经啼鸣。
白马咴咴嘶鸣,并不断地用前蹄刨那栏厩,发出一阵阵单调而枯燥的“嘣嘣"声。这声音提醒了屈原,该给白马添些草料了。然而当屈原来到马厩一看,槽里的草料满满的,昨夜所喂之草料竟然一点未少。这情景使屈原大吃一惊,他认为白马突然患了什么重病,才一夜不饮不食。屈原并未掌灯,借着从木窗棂透进来的微弱晨曦,依稀可见那白马扇着两耳,喷着响鼻,双目半睁半闭,焦躁不安地拽着缰绳走来走去。屈原又在草中多撒了些麸皮,加少许水,用料权搅拌均匀,亲切地拍着白马的黄脑袋说:“吃吧,我的老伙计,吃饱了好有力气赶路……”白马摇摇头,嗅也不嗅、闻也不闻,伸出长舌舔着主人的手背,两眼挂着混浊的泪水……
回到房中,屈原满脸泪痕地坐在窗前,整理着他那一大堆写满了诗文的简牍。响动将小媭从梦中惊醒,她迷迷糊糊地问道:“爹,天亮了吗?"
屈原信口答道:“早着呢,尚可睡一大觉。”
小媭低声催促道:“爹,您好几夜不曾合眼了,还是上床睡一会儿吧。"
“这就睡,这就睡。”屈原这样应着,重返马厩,深情地望一眼那耳断头低的白马,然后到角落的乱草堆里取出那对硕大的石锁,这是他请石匠毛老爹专门加工的,一个足有三十余斤重,已经在这里掩藏了多日。他将石锁装进了被套里,一头一个,不偏不倚,放在马的鞍背上。一切准备停当,屈原返回堂屋,走到小媭床前。其时小媭睡得正香,她身体微胖,肌肉松弛,脸皮浮肿,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大约正在做着什么美梦。见了女儿的这一美滋滋的睡态,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
此时,天光已经大亮,太阳快要出山了。屈原先吹熄了屋内的灯盏,然后走到外间舀一盆清水再次洗脸,为的是洗净满面泪痕,不让女儿生疑。盥洗之后,他又在正间静静地站了一会,想想还有些什么未尽之事或处理得不甚周到之处,然后返回西间,踱至女儿床前轻声唤道:“儿呀,快快起来,今天是端午节,华夏大地处处皆祭图腾,爹应友人之邀,欲到遥远的地方去主祭。你给我缝的那件长袍置于何处?快些拿来我穿。"
小媭闻听爹爹喊她,一个骨碌爬了起来,翻身下床。她知道爹爹要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袍子过节,还要出远门去做客,主祭,甭提心里有多高兴啦,急忙打开木箱,将折叠得规规整整的长袍,双手捧着交给父亲。
屈原接过长袍,抖开,穿好,又把切云高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头上,然后将那柄陆离长剑挂在腰间,似欲出征的将军。
屈原打马跑了一段路程,然后缓缰而前,沿着罗江堤向西南方向走去。一路之上,百姓们看到屈原憔悴的面容,枯槁的形体,没有一个不感到痛心的,大家不断地和他打着招呼,询长问短,但今日屈原的话却特别少,很令众人吃惊纳闷儿。
一位渔翁手拿渔网,站在江边问道:“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屈原点了点头。
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剜野菜,见了屈原,硬是要拉他进屋去歇一歇,屈原摇了摇手。
正在这时,曾经将屈原安置到桃花园去避暑养病的那位老渔父从湘江打鱼归来,见了屈原连忙迎上前去,心急火燎地说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
屈原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
屈原骑着马走了一阵,翻身下马,攀上悬崖的顶峰,面对巨谷深渊而立,上顶天,下柱地,岿然崛耸,似巨峰,若山崖,类石雕。
屈原踱至崖边,面向西北,仿佛见到秦兵已渡过扬子江,长驱直入,往南方奔来,遍地烽火,四处狼烟,尸骨狼藉,血迹斑斑;洞庭湖上浊浪排空,玉筒山头乌云滚滚,脚下则是山摇地动,泥沙软绵;举首环顾,天是昏濛濛的,地是黑沉沉的……
屈原依然是面向西北——那是郢都的方向,也是秭归与乐平里的方向,他伫立许久,然后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这一切,他做得是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恬然自如。
拜过之后,屈原用尽平生之力将被套从马背上掀了下来,从中取出石锁和麻绳,用麻绳系紧了石锁,一头又系紧了自己的一只腿,然后抱起那对硕大而沉重的石锁,纵身跃入罗渊。这是何等惊心动魄的一跃啊!就在这纵身一跃的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转瞬即逝,炸雷落地,只震得山崩地裂,峰峦坍塌。正当这风暴雨狂之际,一颗明星划破铅灰色的苍穹,流向西北——她陨落了!
(有删改)【注】①节选自《屈原传》第36章,题目为临时所加。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马不饮不食、焦躁不安甚至两眼含泪的表现,既折射出它与屈原的深厚感情,也暗示着屈原的一场悲剧即将到来。
B.面对熟睡的女儿,“屈原不觉一阵酸楚,热泪把抓般地涌出,滚落”,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示了他刚强背后也有一片柔情。
C.文中用“接"“抖”“戴"“挂”等一系列动词描述了屈原出行前的装扮过程,仪式感很强,表现其对过往政治生涯的眷恋。
D.在屈原投江的刹那,“一道耀眼的闪电蜿蜒长空"“山崩地裂”,作者极尽浪漫的笔法,昭示了屈原投江的象征意义。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对石锁在乱草堆里已掩藏多日,说明屈原早就萌生了以死明志的想法。
B.屈原对女儿编织了自己受友人之邀去远方做主祭的谎言,实属无奈之举。
C.屈原攀上悬崖面对深渊而立,一个刚正不阿、顶天立地的形象跃然纸上。
D.屈原最后的一跳,既是对当权者的警示,也是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8.文中两次写到屈原“面向西北"的内容,分别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心理?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
9.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在屈原投江之前,围绕屈原“何故而至此”的问题,重点描写了渔父和屈原的对话,突出了屈原刚正不阿、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但是,在本文中“渔翁"“老渔父”和屈原的表现却与之有很大不同,这样处理有何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质于齐。怀王薨,太子辞于齐王而归。齐王隘之:“予我东地五百里,乃归子。子不予我,不得归。"太子曰:“臣有傅,请追而问傅。”傅慎子曰:“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太子归,即位为王。齐使车五十乘,来取东地于楚。楚王告慎子曰:“齐使来求东地,为之奈何?"慎子曰:“王明日朝群臣,皆令其献计。”上柱国子良入见。子良曰:“王不可不与也。王身出玉声,许强万乘之齐而不与,则不信。后不可以约结诸侯。请与而复攻之。与之,信;攻之,武。臣故曰与之。"子良出,昭常入见。昭常曰:“不可与也。万乘者,以地大为万乘。今去东地五百里,是去东国之半也,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不可。臣故曰勿与。常请守之。”昭常出,景鲤入见。景鲤曰:“不可与也。虽然,楚不能独守。臣请西索救于秦。"景鲤出,慎子入。王以三大夫计告慎子曰:“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慎子曰:“臣请效其说,而王且见其诚然也。王发上柱国子良车五十乘,而北献地五百里于齐。发子良之明日,遣昭常为大司马,令往守东地。遣昭常之明日,遣景鲤车五十乘,西索救于秦。”王曰:“善。"子良至齐,齐使人以甲受东地。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齐王谓子良曰:“大夫来献地,今常守之,何如?"子良曰:“臣身受弊邑之王,是常矫也。王攻之。”齐王大兴兵,攻东地,伐昭常。未涉疆,秦以五十万临齐右壤,曰:“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又欲夺之东地五百里,不义。"齐王恐焉,乃请子良南道楚,西使秦,解齐患。士卒不用,东地复全。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B.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C.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D.献之地/所以为身也/爱地不送死父/不义/臣故曰献之便/太子入/致命齐王曰/敬献地五百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古代派往敌国或他国做人质,质子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外交策略之一。
B.薨,是古人对死的一种讳称,《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
C.上柱国,保卫国都之官,自春秋起为军事武装高级统帅,后引申为一种荣誉称号。
D.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千乘"“万乘”是军事实力的象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襄王欲返回楚国,齐王阻挠并且趁机索取楚国东部五百里土地。楚襄王向慎子问计,慎子建议楚襄王割地回国,这也是无奈之下做出的暂时让步。
B.齐国派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五百里东地。子良认为楚襄王作为国君,割让承诺的土地是诚信,再攻打齐国体现楚国的不示弱。
C.昭常不同意楚襄王割地与秦,他认为土地广大辽阔的国家才可以称得上万乘之国;景鲤认为楚国力量过于单薄,需要借助秦国军事力量威胁齐国。
D.子良向齐国表明楚国信守承诺的态度,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加上秦军压境并指责齐国行为不当,齐王心生畏惧,最终无功而返,楚国保全东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慎子对曰:“王皆用之!”
(2)昭常应齐使曰:“我典主东地,且与死生。"
14.慎子建议楚襄王采用三子建议,子良、昭常和景鲤三人职责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②,况是蔡家亲③。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儒学名家,和司空曙都在大历十才子中。②分(fèn):情谊。③蔡家亲:表亲。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景物描写为主,交代境况,秋夜寂静,闲居荒野,左右无邻,学业困顿,开篇具有冷寂悲凉味。
B.颔联中的写景比、兴兼用,不单纯是比喻,而是进一步利用作比的形象来烘托气氛,特别富有诗味。
C.颈联“独沉久”写诗人长期离群索居、处境困窘,“愧"字流露出对卢纶既感激又无以为报的心情。
D.尾联可以看出诗人与外弟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不仅仅因为是表亲,更是因为相互欣赏,情趣相投。
16.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的情感是以“悲”为主还是以“喜"为主?请说出你的理由。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
②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话是:___,___。
③高适《燕歌行》中“,”两句,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
每年的三月下旬至五月上旬,亚洲太平洋迁徙路线上的候鸟,便从越冬地澳洲,经崇明东滩、饱餐美食、梳理羽毛后,飞往繁殖地西伯利亚。九月中旬至十一月上旬,飞回澳洲时再回崇明岛休整,虽然,但最终会留下一串鸣声,展翅而去。春季的候鸟大多是以鸻鹬类为主,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补充盐分。它们漫步东滩时,悠闲惬意,偶尔也会进入芦苇带,稍事观光,便回到自己的区域。大芦荡的茂密、高大以及幽暗,也许不为它们喜欢,或者知道那是别的种群的地盘。秋天飞抵东滩的是雁鸭类群,有的路过,有的越冬,。在这一类群中,口味也不尽相同,小天鹅喜食海三棱草的地下球茎或根茎,野鸭好吃丝草籽,小坚果也行。这些鸟类的作息规律是白天游走于藻类盐渍带,乡人说的光泥滩,傍晚飞回歇息处,享用各自的食物,然后进入梦乡。雁群类的鸟喜食芦根,(),从潮沟中掘食芦根要方便很多。散步的区域也在光海滩,各种类别的鸟,走着各自的道,享受着海风和阳光,没有明争暗斗,只是罢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养精蓄锐流连忘返触目皆是和而不同
B.休养生息依依不舍触目皆是求同存异
C.养精蓄锐依依不舍数以万计和而不同
D.休养生息流连忘返数以万计求同存异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食源地在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的潮沟
B.潮沟在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是食源地
C.在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的潮沟是食源地
D.食源地是潮沟,即芦苇带外沿与别的野草连接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季候鸟大多以鸻鹬类为主,它们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补充盐分。
B.春季的候鸟以鸻鹬类为主,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进行盐分补充。
C.春季的候鸟大多是鸻鹬类,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进行盐分补充。
D.春季的候鸟以鸻鹬类为主,它们喜欢在海三棱草区域的藻类盐渍带进食,补充盐分。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研究发现,人们所受压力会增加血液中糖皮质激素的含量,而糖皮质激素可将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所以①____,但人们过去不清楚,为什么白天压力大不一定会变胖,而上夜班之类的压力则常与肥胖相联系。最近一项研究揭开了谜底:健康人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呈节律性涨落,早8点最高,凌晨3点最低。如果打破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②____,糖皮质激素的增加就会导致更多前体细胞变为脂肪细胞。如果顺应节律,在糖皮质激素水平本来就是峰值时,即使增加很多糖皮质激素,也不易引起脂肪细胞增加。可见,③____非常重要,夜间长期经历持续性压力体重会明显增加。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2020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于4月24日在国家航天局网站举行。备受关注的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在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将依次编号。据介绍,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体现了探索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文化传承,寓意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而象征“揽星九天”的任务标识,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与态度。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楚辞·渔父》:“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②1935年“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中,领导者之一的蒋南翔受上级党组织委派,起草《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呼喊。
③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广大青年要肩负时代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个人与时代紧密相连,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唐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
语文答案
1.AB.“中国色多达526种"属于缩小了范围,原文中的表达是“中国色”网站收录的颜色有526种,不一定只有这个数字。C.进入启蒙阶段的是“中国古典美学思想",其标志是“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古典美学思想已经形成”。D.“对部分色彩放弃"错,文中表述为“并不代表着中国人对色彩放弃”。
2.C“对比论证"错,材料二写到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不是在进行对比论证,而是举例论证中国传统文化中色彩的哲学内涵,“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形成”更是张冠李戴,材料二是说“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色彩理论在不同的阶层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
3.DD.诗句出自唐朝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春天桃花开时)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用的就是本义而非象征义。
4.①“甜白釉”中的“甜"字是对瓷器颜色的一种形容,颜色属于视觉,而“甜”是一种味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命名颜色,包含了文学、美学等方面的意义,命名显得精妙;②“甜"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感觉,减去一切可能影响颜色的杂质,充分体现出古人对颜色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命名显得很巧妙。
解析:材料一“中国陶瓷的众多颜色就大有讲究,包含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意义”可知,“甜白釉"中的“甜”字是对瓷器颜色的一种形容,颜色属于视觉,而“甜"是一种味觉,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来命名颜色,包含了文学、美学等方面的意义,命名显得精妙;结合材料一“中国色均从天地万物的造化中衍生而来,让人不禁佩服古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可知,“甜"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感觉,减去一切可能影响颜色的杂质,充分体现出古人对颜色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命名显得很巧妙。
5.示例1:不会接受。①材料一说到,“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林黛玉生活习惯好静,这种红色过于热闹,不适合;②材料二说到,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其中“红色象征性格张扬",对于林黛玉来说,性格显得娴静而细腻,红色的张扬与之完全不合。
示例2:会接受。①材料一说到,“小到个人生活习惯与喜好,大到国家典礼仪式,古人都提倡在不同时节用不同颜色来顺应天地万物之气象”。正如贾母所说,潇湘馆环境是绿色,再用绿窗纱明显与潇湘馆的这片天地万物不配,林黛玉心思玲珑剔透,应该能想到贾母这是为她着想;②材料二说到,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其中“红色象征喜庆吉祥",对于林黛玉来说,寄居外祖母家本来就让敏感的她有点自卑,旧窗纱更显寒酸,换成新的窗纱,会有新的心情;红色传递出来的喜庆吉祥更能冲淡寄人篱下的清冷。
6.C“表现其对过往政治生涯的眷恋”错误。屈原整理装束是要以有尊严的形式赴死,意在昭告世人、警示统治者。
7.D“对其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错误。屈原只是在无力挽救国运的情况下,无奈做出投江的选择,并非是对生命价值的完美诠释。
8.①第一次面向西北,想象秦兵入侵下的楚国,战火不断,生灵涂炭,国破家亡的悲惨景象,为无力挽救国家的命运而感到痛心不已。②第二次面向西北,他行三拜九叩大礼,对国都与故土,既有对国都与故土的依依不舍,更有以死报国的决绝之情。
9.①从“渔翁”“老渔父"的角度看,他们的问询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和百姓的前途命运,这样就能更好地将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②从屈原的角度看,面对“渔翁”“老渔父"的问询,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渔翁问“大夫,近日身体可好?您可千万莫太伤心了啊!”,他关心的是屈原的健康状况,老渔父见到屈原问道:“听说秦军要过扬子江了,我们可往哪儿逃啊!…",他关心的是百姓的前途命运,从内容上看,本文把屈原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侧面凸显屈原的爱国情怀。屈原面对渔翁的问询,“屈原点了点头”;面对老渔父的问询,“望着老渔父满脸忧伤的表情,嘴唇动了几动,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他咬了咬牙,猛然把缰绳一勒,在马屁股上狠狠地抽了一鞭,那马腾起四蹄,一眨眼就跑出了很远,很远……",他无力倾诉,只是将满腔的悲愤表现在动作神情上,面对国破家亡的现状,他已将个人的荣辱生死置之度外,其忧国忧民的形象也因此而愈显高大。
10.D句意: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
“死父”为“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便”是“有利"“适宜”的意思,是“献之"的谓语,“太子入”是主谓结构,“便"后断开,排除B。
11.B12.D“而昭常假托王命守卫东地”错误,昭常是奉楚襄王之命驻守东地,子良说昭常假托王命只是托辞。
13.(1)“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用。”
(2)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掌管守卫东地,将会与东地共存亡。"
(1)“寡人”,我;“计",计策;“皆”,都。
(2)“应",回应;“典主”,掌管;“且",将。
14.子良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昭常率兵驻守东地;景鲤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
参考译文:
楚襄王为太子的时候,在齐国做人质。楚怀王去世,太子向齐王辞行,请求回国即位。齐王阻止说:“给我楚国东部土地五百里,我就放你回去。你不给我,你就不能回去。”太子说:“我有一位老师,我回去问问他。"太子师傅慎子说:“献给他土地,这是为了安身啊。因为吝啬土地而不为死去的父亲送葬,这是不义的行为。所以我说献给他土地对你更有利。”太子到齐国宫中,告诉齐王说:“敬献土地五百里。"齐王这才放楚太子回国。楚太子归国后,即位为楚王。齐国派出兵车五十乘,来楚国索取东地。楚王告诉慎子说:“齐国使者来索取东地,怎么办?”慎子说:“大王明天召见群臣,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上柱国子良进宫拜见楚王。子良说:“大王不能不给他。大王说话一言九鼎,许诺了万乘大国齐国而又不给,这是言而无信,以后也没法跟诸侯订立盟约。我认为先割让东地,然后再攻打下来。割让土地,这是讲诚信;攻打齐国,这是不示弱。所以我说把东地给齐国。”子良出来,昭常进宫拜见楚王。昭常说:“不能给(东地)啊!所谓万乘之国,是因为土地广阔才被称为万乘之国。现在失去了五百里东部土地,是丢失了东部一半的土地。这样楚国就只有万乘之名,却没有千乘兵车的实力,这样不行。所以我说不能给它。我请求去守卫那里。"昭常出来,景鲤进宫去见楚王。景鲤说:“不能给(东地)啊。即使这样,楚国不能独自守住东地,我请求西行向秦国求取救援。”景鲤出来,慎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把三个大臣出的主意都告诉了慎子,说:“我用他们三人谁的计策呢?"慎子回答说:“大王都用。”慎子说:“请您听我解释,而大王将会看到确实应该这样做。大王派上柱国子良率领兵车五十乘,向北到齐国进献五百里土地。在派出子良的第二天,派昭常为大司马,命令他去守卫东地。在派出昭常的第二天,派景鲤率领五十乘兵车,向西到秦国求救。"楚王说:“这方法很好。”子良到齐国去,齐国派使者率领军队去接收东地。昭常回应齐国使者说:“我的职责是守卫东地,将会与东地共存亡。"齐王对子良说:“您来献地,昭常却守卫东地,这是怎么回事呢?”子良说:“我是亲自从我们大王那里接受命令,来向您进献东地。昭常守卫东地,这一定是昭常伪造我们大王的命令,请您攻打他。"齐王大举兴兵攻打东地,讨伐昭常。还没有到达东地的疆域,秦国已经派了五十万大军到了齐国西部边境,说:“你们阻止楚国太子不让他归国,这是不仁;现在又想夺取楚国五百里东地,这是不义。”齐王对秦国的举动十分害怕。于是就请子良向南返回楚国讲和,向西派使者到秦国和解,以此来解除齐国的祸患。楚国不费一兵一卒,却保全了东地。
A“学业困顿"错,卢纶、司空曙同属于大历十才子,“荒居旧业贫”应指原来的家业丧失殆尽,家徒四壁,独居荒野的悲凉。
16.以悲为主。前四句描写静夜荒村,家境清寒、秋叶飘零、白发孤灯之景,抒发了诗人处境困顿、孤独落寞之悲凉;后四句尽管写出了诗人在落魄失意时,对朋友来访的喜出望外。但喜中含悲,感激与喜悦之中仍然包含生活境遇的悲凉。所以诗歌情感以悲为主。
【分析】“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表达了作者仕途坎坷、独居荒野、家境清寒、孤苦悲凉的愁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借景抒情,雨中凄清、秋叶飘零,风烛残年、清冷孤灯,意境凄凉,不着一“悲"字,但悲情自现;“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因我长久地孤独沉沦,有愧于君的多次看望。照应标题的“喜",“愧”字既写出了对朋友来访的感激和喜出望外之情,又体现无以报答的悲凉心情;“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可以看出两人的亲密关系和真挚情谊,尽管有表弟来访的喜悦,但仍然能够感受到作者落魄失意时生活境遇的悲凉。
由上可见,全诗情感以悲为主。
17.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②.忧劳可以兴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社交平台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
- 基本公共卫生个人工作计划
- 知识产权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及挑战
- 现代都市人居心理学在单身公寓设计中的应用
- 高低压配电系统维保合同范本
- 装饰装修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磁性材料市场发展趋势及其在智能交通的潜力
- 校校战略合作协议书范本
- 磁头技能提升课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网络服务协议书范本(2篇)
- 《证券法培训》课件
- 心律失常介入并发症及预防
- 2024年铁岭卫生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大班美术活动:传统的节日
- 口腔医院市场营销新入职员工培训
- 鞋类代理合作协议
- 防滑防摔倒安全教育
- 乳腺癌课件教学课件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抗菌药物剂量调整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脑梗死临床表现护理
- 新高考英语|语法专项之括号法突破长难句 讲解课件-2025届高三英语上学期一轮复习专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