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_第1页
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_第2页
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_第3页
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_第4页
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其他的舞种不同,它是从生活经验当中提炼出来的,是生活场景的一种再现,是一种将生活情景艺术化的体现,它是社会经验的传承,影响民族民间舞蹈的因素众多,从它身上能够看到的地域文化也就更多更全面。民族舞蹈能够全方位的将民族文化呈现出来。本文将试图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以藏族舞蹈为例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进行探究,在舞蹈表演中更好地把握其风格特点。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地域文化;藏族Abstract:Chinafolkdanceandotherdanceisdifferent,itisderivedfromlife,isareproductionofscenesoflife,isareflectionoftheartisticlifescene,itisasocialexperienceinheritance,manyfactorsaffectthefolkdance,fromitsbodycanseetheregionalculturemoreandmorecomprehensive,thispaperattemptstostartfromthepointofviewofregionalculture,theTibetandanceasanexampletoexploreChinesefolkdance,tobettergraspthestylecharacteristicsinthedance.Keywords:Folkdance;Regionalculture;The

Zang

or

Tibetan

people一绪言(一)研究背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经验并由后人去其糟粕的传承下来,形成了每个民族因为所处地域不同而特有的文化。当时正因为有了这些祖先留下来给后人的财富,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变化,使它不再是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而是经过整理加工的舞蹈教材流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个民族,了解这个民族。也因为国力的不断加强人民所需要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多,逐渐就形成了民间舞蹈艺术。不管是自娱性的舞蹈还是艺术性的舞蹈它都是祖先留给我们后世的精神财富,是闪耀着光芒的。(二)研究意义中国民间民族舞蹈作为肢体行为艺术,不仅承载着地域文化,同时又受到了宗教、文化、风俗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在不断的发展融合当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文化,这就是地域文化的含义。地域文化给他们的呈现提供了素材。通过对地域文化的了解能更熟悉的掌握风格,是动作与气息相结合,更加融会贯通。本文通过藏族地域文化的分析,地域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影响进行论述,更深一步的了解其舞蹈文化底蕴,更好的去挖掘、整理、修改创作舞蹈作品。还能够让人们通过民族民间的舞蹈从而对该民族有更多的认识真正实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意义与作用(二)民族民间舞蹈我们的少数民族大多都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可以有他们的民族舞蹈来展示他们的风格是从各个民族不同的特性里经过时间经验的磨合创造出来的,它在人们的生活里紧紧融合,是对生活经验和生活状态的纪录者,可以展现当地的生活环境,人民的生活状态。每个民族人民心理活动和审美情趣也不同,这是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决定的,他们通过这种自娱自乐的方式来真实的反应当时人民对生活的态度和愿望,是我们研究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宣扬中国民族艺术的重要资料。[1](二)民族民间舞蹈的功能与特性舞蹈原本是语言的肢体化表述,是人们用来发泄情感展现内心的喜怒哀乐的一种表达形式,人们可以用“手舞足蹈”来表现自己激动的情绪。而民族舞蹈是只是有着地方风情特点的舞蹈,因此也有着同样的功能,它常常同时被人们当作一种情绪的抒发,也被用作宗教的祭祀活动,它作为文化的特殊表达形式,会比枯燥无味的书本更容易让人接受,它不光可以使人从中得到文化的传承,还可以让人得到美的享受。通常这种方式的传承大家都普遍容易接受,这种非艺术化的行为动作语言,一旦形成稳定的风格程式,即会代代相传,奇迹般地保存并发展[2]。1传承性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很多,比如人们的口耳相传或书本的间接传授,舞蹈也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特殊的载体,他用自身特有的性质将文化传承下去。因为舞蹈文化有它存在的理论依据和文化价值,也因为它的丰富多彩绚烂多姿,人们乐于用这种可供欣赏的文化载体去传承和传播文化,因此他无论经历多少年多少次民族融合都经久不衰。它可以通过舞蹈的交流让全国人民认识到该民族的特性,还可以将民族风推向全世界。其中包括民间舞蹈文化在内的民间文化也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3]。2群众性民族舞蹈是人们通过劳作、狩猎、祭拜等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它们与舞蹈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劳作的空闲时间表演歌舞放松心情舒缓疲劳;跳狩猎舞蹈来模仿狩猎时反映狩猎生活;跳祭拜性的舞蹈驱神赶鬼、祈求平安。这些都是通过广大群众和民间艺人创造和发展的。这是他们他们通过放松心情,寄托心灵的殷切表达。它表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习俗和相似的审美能力。如杨丽萍谈到一段表现彝族男女爱情的《烟盒舞》:“性爱己经上升到了一种游戏,一点都不色。其实文明人直在追求这种爱的美好。其实很多民族一直在遵循木民族的习俗,他们没有改变这种东西”[4]。三地理环境与民间舞蹈的生成地理环境包括两点: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指的是气候、地形和地理位置等。人文环境有服饰、音乐和宗教文化、思想观念等。由于舞蹈是从人民生活中提取出来的,与人民的生活习惯不可分割,所以舞蹈也受着地理文化的影响。我国领土较大、地势复杂,人民地处不同的地理位置,导致形成的舞蹈文化也各不相同。这就形成了民族之间风格迥异的舞蹈。“地域性”是人类文化所共有的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舞蹈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分支,自然也要受到地域性的影响,特别是民族民间舞蹈,它不光受着地势地形的影响,还有气候和因气候问题而有所不同的服装的影响等等,而这个特征则主要取决于该民族所处的自然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诸多元素[5]。(一)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地形地貌、绿地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他是人们对于舞蹈创造的来源和灵感。不同的地理地貌会衍生出不同的人文。例如:北方身处平原广袤无垠、一望无际,形成了北方大气、豪迈、粗犷的性格;而南方少平原、多河流,地方狭小,就造成了南方人精打细算、小心谨慎。纵观人类文明发展,最初的发源地都是在一些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的大江大河的中下游地区,可见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条件是密不可分的[7]。(二)气候的影响气候主要影响人的有气温和降水。他对民族服饰的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南方经常降雨,他们的服饰就会有斗笠、蓑衣;北方气温偏低,它们通常会穿一些保暖性强的皮袍来抵御寒冷。还有身材方面,南方较为炎热,人的身材就会较为矮小;北方寒冷身材就会较为高大。他对人的性格也会有较为重要的影响,比如北方寒冷、多风沙,使得北方人性格更为冷静、纯洁;南方气候湿润、多雨,造成南方人的感情更加细腻、温婉。由于这样的条件,北方民族的舞蹈中更多的是给人一种大气磅礴、有气势的感觉,南方则是有着含蓄、委婉。内敛的特点。(三)自然景观的影响自然景观往往会给人以美的体验,就像就像大兴安岭郁郁葱葱的象征着蓬勃生命力的森林,山涧中源源不断流淌的小溪、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叫,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舞蹈也可以从中受到启发,由于舞者心境、感受不同,也会舞蹈有不同的理解的不同,不同的地势地貌会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很多民族因为长期和动物接触对它们的习性非常清楚,所以都会模仿他们,例如在西双版纳,人们通过观察孔雀的一举一动,饮水、开屏、觅食进行模仿并经过主观意识的想象来对它加工美化形成孔雀舞。四地势地貌对藏族舞蹈的影响(一)对藏族舞蹈内容及服装的影响地理分布及自然环境属于地域文化领域的范畴,不同地区的环境会影响该地区民族的艺术风格、舞蹈动作特点、舞蹈服饰、舞蹈音乐等。藏族地势高气压低,加上交通不便,没有与外界沟通的媒介,文化艺术在自身的环境中发展较为缓慢,加上藏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宗教信仰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艺术风格的形成,所以一些完整的、古老、传统的舞蹈文化形式被继承与保留了下来[9]。相比较而言那些城市较大,交通也比较便利,方便与外界进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能够学习到外界文化并与自身文化相融合,便于学习其他外界文化,所以舞蹈艺术形式复杂多样。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空气稀薄,服饰较为笨重,加之藏族人民劳作方式以及受到宗教压迫的影响,藏族舞蹈形成了懈跨、含胸、垂肩,背部松弛向前倾斜这一体态特征。基本的藏族舞蹈步伐可以分为七种,平步、拖步、单靠步、连靠步、长靠步、三步撩和两步踢撩,从手势上来说,藏族可以简单总结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这些动作有的来源于农牧生活,有的来源于鲜明的宗教文化。单纯的从舞蹈角度来看,这些动作凸显了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是一种大开大合的美感存在[10]。具体到藏族舞的下半身特征主要是动作的律动性,腿部的动作没有上肢动作那么复杂,更像是一种节拍器的存在。腿部的动作是连续不断的,跟上身相比没有较大的幅度但是节奏感要求特别高,上半身的静,下半身的动,相互结合构成了静与动的鲜明对比。藏民大多数都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地势,四周环山,地理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气压低,温度低,早晚温差大,受这种气候的影响,藏民们也得穿适合这种天气的衣服,羊皮较为防寒,人们外出劳作时需穿着羊皮袄、羊皮裤、穿着皮毛制的长靴用来御寒,由于昼夜温差大,中午天热时需解下一只袖子系在腰上,所以重量多集中在腰上,又由于皮毛较为厚重又穿着大长靴,使得藏民们的小腿及脚的部位不是很灵活,而宽松肥大的裤子让人们的骸关节、膝关节更为放松,相对灵活自如,这种穿着影响了舞蹈的动作体态“无屈不成动、欲动必先屈”,在这一体态的影响下,形成了藏民下身灵活自由,又由于地势偏高,气压偏低导致呼吸不顺畅,加之长期劳作,上身沉重被动弯曲的特点,造就了藏族舞蹈柔美又不失稳重的艺术形象。山路陡峭难行,藏民们经常爬坡,甚至有时需要侧着身子前行,从而形成了另一种藏族舞蹈艺术风格“一顺边”。(二)对藏族舞蹈创作风格的影响藏民主要居住在地势较高的青藏高原地区以及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这四大地区,这里最重要的特征是高原占据主要地位,周围遍布了荒漠、盆地以及河谷,著名的山脉包含了祁连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西藏占地面积广阔、地形多样,大致分为东、南、北三大区域,东部地区多山林,峡谷纵横,半山腰上森林四季常青,郁郁葱葱,这里的人们以放牧业为主,通常把牧场设在山顶上,南部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河谷众多,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富饶,自然工农业发展迅速,农耕、牧业是本地区的主要产业,北部地区多高原,地形地貌主要以盆地与湖泊为主,这里的人们依水而居,以牧业为主。由于人民居住的分散,又融合多个地区的特点,将藏族文化加以修改,使得该民族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它重新焕发着生机。“颤、顺、左、绕”是不同地区藏舞的共同特点,这些动作的形成都与地势地貌、劳动生活、宗教礼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藏族舞蹈非常强调身体各个部位的灵活运用与统一结合,这些身体部位的灵活运用我们可以在“锅庄舞”中看得一清二楚,舞者腰部基本都迎合节奏配合气息进行有规律的起伏颤抖,膝部松弛,双臂进行有规律的大摆动。对于藏族舞蹈,气息显得尤为重要,动作要与气息相结合,相比于其他舞蹈藏族舞蹈对气息的要求非常高,这主要是因为藏族舞蹈的律动与风韵,都要求舞者熟练并且合理地调整气息,再加上本身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更增加了本身藏族舞蹈的难度。藏族舞蹈另外一个特点便是节奏的变化,感情的奔放、含蓄、热情、沉稳都需要在舞蹈中表现出来,这就要求舞者对肢体的控制有较高的能力。五结论地域文化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论是气候还地势或者人文,它都是民间舞蹈创造的源泉。由此说来中国民族民间舞是由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当地的人民通过劳动而形成创造的,他们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宗教信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更容易使舞者掌握藏族舞蹈的风格、体态和气息的结合,通过学习他们的舞蹈就能从中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从而能让其他民族的人也能感受到它的魅力,喜欢上这个民族文献综述[1]王莉.湖北民间舞蹈课程体系的建构[J].戏剧之家,2016,(22):183-185.[2]王赛.地域文化融入湖南民族民间舞创作之路径探析[J].艺海,2016,(07):65-67.[3]郭莹,葛宗男.地域生态文化在民间舞课堂中的教学意义[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08):126-127.[4]宋媛.民族民间舞蹈编创中“现代模式”元素的融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4):234-235.[5]吴梓铭.试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和发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4,(1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