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提升训练第7讲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_第1页
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提升训练第7讲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_第2页
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提升训练第7讲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_第3页
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提升训练第7讲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_第4页
高考历史通史A版大一轮复习提升训练第7讲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宋元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与统一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宋元时期的政治宋代中央官制的特点1宋代地方政治2宋代监察制度3宋代科举制4宋代皇权理性认知5元代加强中央集权6综合7一、选择题1.(2019·辽宁抚顺模拟)宋代常出现“冲龄即位”的幼主,后妃垂帘听政成为权宜之计。一旦皇帝长大成人,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集体制造强大的舆论压力,迫使后妃撤帘归政,使政权交接顺利完成。这反映了宋代()A.舆论监督有效防止外戚干政B.集体统治有利于政权平稳过渡C.文官政治对皇权的有力维护D.分散相权适应了君主专制需要解析:C由材料可知:年幼即位的皇帝一旦具备亲政能力,士大夫便以舆论压力迫使后妃归政,使得皇权得以巩固,防止皇权被后妃及外戚所掌控,这一现象反映的便是士大夫集团为代表的文官政治对皇权的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利用舆论迫使后妃归政,不能等同于舆论监督,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下出现的问题,并非集体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分散相权的问题,故D项错误。2.(2019·湖南长郡中学适应性考试)北宋初年平定南方诸国后,在当地各州命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这一举措()A.缩减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B.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C.确保了中央对诸州的控制D.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解析:A由材料中“在当地各州命节度使只负责其驻节所在州的政事,其藩镇境内余州皆直隶朝廷,由朝廷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可知,北宋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这是对节度使行政权的缩减,故A项正确;规定各州郡的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其他由中央掌握的做法,铲除了藩镇割据的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节度使的限制可以加强中央对诸州的控制,但不能“确保”,故C项错误;材料中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行政效率的提高无关,故D项错误。3.(2019·广东江门模拟)北宋时,哲宗下诏:“初除转运判官、提举官须实历知县以上亲民人,提点刑狱以上须实历知州或通判人。”意即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出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该项措施()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各机构之间的制衡C.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有助于提升监察官员素质解析:D根据材料“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岀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可知宋朝的这项规定注重官员的基层工作经验,有利于提升监察官员的素质,故D项正确;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各机构之间的制衡,强调的是基层经验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要求监司的官员必须有岀任知县、知州或通判的经验,有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的目的,但“能遏制地方官员贪污腐化”的说法夸大了监司官员的作用,故C项错误。4.(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下表为唐宋时期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表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学校名称朝代入学资格国子学唐朝三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太学唐朝五品以上官员子孙宋朝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四门学唐朝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宋朝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A.知识分子参政规模不断扩大B.科举制度促进教育发展C.社会等级秩序日益走向瓦解D.理学正统地位渐趋确立解析:B由表格信息可知:对比唐朝,宋朝中央各级官办学校入学资格均有所放宽,即面向社会招生范围不断扩大,这是科举制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入学资格的放宽,与知识分子参政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变化有利于打破特权阶层对入学权的垄断,但并不意味着社会等级秩序走向瓦解,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理学地位确立的问题,故D项错误。5.(2019·全国名校联盟联考)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 B.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 D.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解析:A材料中“官家”这一称谓的出现和朝野中“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说明宋朝虽仍是君主专制制度,但在传统皇权至上的观念外不再完全将国家命运系于皇帝一人之身,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朝皇权观念有了一定理性发展,而这不足以对皇权专制形成有效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封建等级制度,且此时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材料意在强调宋朝皇权观念的变化,政治制度并未发生变化,故D项错误。6.(2019·江西上饶六校联考)元代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如下:其一,长官拟定所议之事;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三,长官综合所议做出裁决;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这一做法()A.便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 B.避免了官僚之间的内斗C.制约了行省长官的权力 D.提高了行省议事的效率解析:C根据材料中议事程序“其二,官员同堂议论”“其四,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可以看出,这一做法对行省长官的权力一定程度上有监督、制约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行省重大事务的议事程序”,不是“朝政”,而且材料反映的是对地方官员的权力制约,与制约中央无关,故A项错误;“所有议事官员联名签字画押”并不一定就能够避免官僚之间内斗,故B项错误;行省议事程序加强了行省官员间的制约,不利于提高行省议事的效率,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7.(2017·海南卷,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针对陈桥兵变,史书与后代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研究结论,本题以此现象为切入点,设置第(1)问,要求学生分别说明史书和后代的研究结论是如何表述此历史事件的。该问要求学生分别从宋太宗和今人两个角度来进行回答,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概括便可得出答案要点。第(2)问要求学生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这需要学生根据材料并调动所学知识,特别是儒家相关的治国思想进行作答。从后世研究者的分析来看,赵匡胤通过兵变获得政权,并不符合儒家所宣扬的仁政理念,也影响到了宋王朝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因此,赵匡义不得不通过篡改历史叙述的方式对陈桥兵变事件进行重新解释,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