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1【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真题题文】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兼并程度 B.经济发展水平C.人口自然增长 D.移民流入数量【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东汉(中国)。据本题图3材料信息可知,与公元2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所以能够解释材料差异的主要因素应为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土地兼并造成南方人口数量增加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发展到公元140年,湘江流域的户数、口数相较于公元2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是人口的非自然增长现象,排除C项;材料图片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并非推行移民政策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属于原因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图片材料为依托,正确地解释两汉时期影响江浙地区和湘江流域人口区域布局变化的主要因素。【得分要点】两汉之间的政局变动⒈西汉灭亡⑴原因: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不安。⑵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⒉王莽统治⑴王莽改革:王莽针对西汉后期的社会矛盾,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试图挽救社会危机,但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⑵政权覆亡: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绿林、赤眉等农民大起义爆发。23年,绿林军在昆阳击败王莽军队的主力。随后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⒊“光武中兴”⑴东汉建立: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⑵统治措施:①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②经济: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③思想:重视儒学。⑶结果: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2【真题来源】浙江省2023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真题题文】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护乌桓校尉②单于都护府州③伊犁将军B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C.①护乌桓校尉②北庭都元帅府③西宁办事大臣D.①安西都护府②单于都护府③西宁办事大臣【答案】B【试题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清朝设伊犁将军,B项正确;汉代护乌桓校尉,唐代设单于都护府州,排除AC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自汉朝开始的历代王朝对今天新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措施,属于正向思维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学科素养。【命题方向】以历代王朝加强对西域的管辖为切入点,历史地理解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形成。【得分要点】历代王朝加强对西域(今新疆)的管辖⒈西汉:⑴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⑵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⒉唐朝: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⒊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⒋清朝:⑴清朝前期先后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和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于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⑵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英国支持的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3【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全国乙卷【真题题文】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情感倾向的影响【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唐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司马迁“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刘知几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刘知几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关键在于,他未能理解,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所以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刘知几对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不同史家对项羽历史地位认识不同的原因,属于原因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命题方向】以不同史家对项羽历史地位认识不同言论为依托,考查历史学家的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得分要点】司马迁和刘知几的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司马迁设置本纪的主要着眼点不在身份名号,而在于以之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史事之总纲领,看其是否起到支配历史大局的作用;刘知几是太过拘泥于名号、等级,刻板地要求必须身为天子才能立为本纪,如果身为诸侯,就绝无设为本纪之理。体现了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4【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新课标卷(五省)【真题题文】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州里”“州闾”“州党”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A.推动了察举制度的形成 B.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C.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 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至东汉后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刘焉上书认为天下无法安定,原因在于刺史权力太轻,朝廷于是改部分资深刺史为州牧,至此刺史(州牧)开始成为一州的军政长官,正式跃升为长吏、太守的上级,“州”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出现。东汉后期由于中央朝廷的持续衰弱,原本的“十三州”监察区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而其行政长官虽名义上仍由皇帝任免,但实际上已经脱离朝廷掌控,州刺史和州牧权力大增,对郡、县两级管理拥有绝对的管辖权。所以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B项正确;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排除A项;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排除C项;材料此举增强了地方州长官的权力,弱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汉朝“州”的变迁,属于本质、影响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方向】以汉朝“州”的变迁为依托,分析东汉后期州权力的膨胀产生的影响。【得分要点】汉朝“州”的变迁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前106)创部刺史制,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西汉的州只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的行政区域。真正的行政区域还只是郡、县两级,郡太守直接与中央政权联系,不必通过州一级。东汉末年,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形成州、郡、县三级制。东汉后期各州刺史、州牧开始正式划地自治,全面掌握辖区内军政财大权,而朝廷对此已经无能为力,不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5【真题来源】2023年高考湖南卷【真题题文】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说明(
)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 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 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北朝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互派使节,对使节的要求相近。北朝使节都是汉族士族。结合所学可知,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尤其是孝文帝改革,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南北政权都有利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北政权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而没有进行南北政权的比较,排除A项;南北政权处于对峙局面,而不是和好,排除C项;北朝政权仍然是鲜卑族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南北朝的分裂局面下孕育着同意的因素,属于本质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借助所学知识分析判断材料信息主旨的能力。【命题方向】以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挑选使节的标准为依托,辩证、客观地理解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得分要点】南北朝时期孕育的统一因素1.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2.南北方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3.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4.君主权力的强化趋势。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6.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终于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格局局面。两汉时期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频繁,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科学技术世界领先,文学艺术成就斐然。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两汉时期的历史特别是西汉时期的历史是全国卷和新课标卷以及自主命题省、市必考的知识点。2021年的山东卷、河北卷和北京卷、重庆卷分别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和强化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以及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角度命题。2022年的山东卷考查了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军事战争的需要;湖南卷考查了汉武帝重视农业发展;广东卷继续考查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一主题。2023年的全国甲卷考查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增长;浙江一月卷考查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全国乙卷考查史学原则的取向;新课标卷考查到了州的变迁。湖南卷给了南北朝一个题目,考查南北朝后期出现的统一趋势。1.(2022年山东卷)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并结合所学秦朝统一战争和秦末农民起义使国内战争频繁,汉代国家统一,但汉初用兵匈奴、景帝时又有七国之乱、汉武帝时三次大规模用兵匈奴等相关史实,可知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军事战争的需要。故选C。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2.(2022年湖南卷)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酷,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D.解决了财政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此举的直接原因是“府库告竭”,即国家财政危机,导致财政危机的又是“南征北伐”——军事,“东巡西幸”——政治、奢侈生活,因此采取了大量措施敛财,剥夺民间财富。这些措施虽涉及卖官、财产税、商业税等诸多方面,但唯独对农业税不敢加征,反映了政府对于农业的主体态度——以农为本,故A项正确。B项只涉及战事,且为汉初,不符合材料;C项与材料相背,排除;D项绝对化,排除。3.(2022年广东卷)“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可知东汉中期通过“明升暗降”的形式将王侯滞留京师,同时中央通过控制地方封国的国相得以掌控地方封国的实权,D项正确;地方封国势力与地方豪强势力不属于统一范畴,名义上地方封国代表的是中央的统治权威,而豪强属于地方的大地主,排除A项;“封国大权操于国相”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外戚干政更多体现在外戚对中央政权的控制,而材料主要强调中央对地方政权的控制,排除D项。4.(2021年山东卷)汉高祖时期,王国职官设置与朝廷基本一致。如表为此后西汉统治者对王国职官的调整概况,这些调整的出发点是时期调整概况汉景帝时期改丞相为相;裁撤御史大夫、廷尉等汉武帝时期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裁撤内史;令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A.精简地方行政机构 B.节约中央财政开支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 D.废除郡国并行体制【答案】C【详解】汉代裁撤王国机构,降低王国官员的品轶,这是打击诸侯国的举措,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正确;地方机构还有郡县,但是西汉主要针对的是王国机构,因此A不是出发点,排除;王国官员的俸禄由王国支出而非中央,排除B;D不符合史实,排除。5.(2021年河北卷)下图为中国古代某皇帝在位期间政令信息承转运行关系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尚书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B.分权造成了冗官现象C.决策权与执行权出现分离 D.王国问题得到了解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汉代中外朝制度”,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皇帝的诏令最终是由外朝的“三公”及其僚属去执行的,参与朝见和朝会的公卿百官以及中朝“尚书”协助皇帝进行决策,说明当时决策权和执行权出现分离的情况,C项正确;图示内容不能说明尚书是最高的行政机构,更不能说明造成了冗官现象,排除AB项;根据“郡国”可知当时王国还存在,无法判定其是否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6.(2021年北京卷)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由来已久,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体现对君主或长辈的敬意与美好期盼,体现了通过节庆礼仪进行教化和对伦理秩序的认同,B项正确;由材料中《诗经》的记述可知,该习俗在西周时就已经出现,排除A项;该习俗植根于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排除C项;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并不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在民间也有,排除D项。故选B项。7.(2021年重庆卷)如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 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 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在公元一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埃及以及大月氏和中国的洛阳都出土了古罗马的历史文物,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一时期丝绸之路已经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中尽管出现了大月氏的文物,但是并不能说明大月氏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排除A项;材料只能看出物品的转移,看不出技术的转移,排除C项;资料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官方直接往来,排除D项。故选B项。分析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两汉时期的历史是全国甲乙卷和自主命题省、市历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或者考政治,如2021年的山东卷考查维护国家统一、2021年的河北卷考查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022年广东卷考查了“奉朝请”;2023年新课标卷汉武帝设置十三州等。或者考经济,2022年湖南卷汉武帝以农为本;2023年全国甲卷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人口增长地区差异。或者考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2021年重庆卷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2023年浙江一月卷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或者考文化,2021年北京卷祝岁习俗,2023年全国乙卷司马迁的历史叙述原则取向等。还有一个新动向是2023年湖南卷考查了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据此推测,2024年高考题,两汉时期的历史仍然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需要同学们重点关注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等相关内容。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等相关史实也需要一定程度的关注。1.(2023·福建福州·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校考一模)田氏代齐后,齐国成为凌驾于周王室之上、与秦国分庭抗礼的王国。到汉高祖九年,“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汉高祖此举旨在()A.解除旧贵族对政权的威胁 B.强化对少数民族的管理C.促进关中地区的人口流动 D.实现对编户的有效控制【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政府将齐、楚大族迁到关中地区,起到了增加关中人口和加强对旧贵族势力控制的作用,有利于中央集权,A项正确;齐、楚大族不属于少数民族,排除B项;汉高祖此举增加了关中人口,但主要目的是解除旧贵族对政权的威胁,排除C项;汉高祖此举旨在解除旧贵族对政权的威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山西大同·统考三模)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汉武帝下诏曰“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次年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这些做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黄老无为思想的影响扩大 B.工商业发展影响了农业生产C.长期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 D.丞相权力过大威胁专制皇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时期的中国。材料“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做法出现的背景是,对匈奴的长期战争,消耗了汉王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赋税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汉武帝认识到国力急需恢复,人民需要休息,C项正确;尊崇黄老无为思想是在汉初,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力发展农业,没有“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封丞相为富民侯,是为了“以明休息,思富养民也”,不是因为相权过大而削弱相权,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安徽安庆·安庆一中校考三模)西汉早期,当灾异现象发生时,当权者往往下诏自责,主动承担灾异的相关责任。然而到了汉宣帝、汉元帝以后,面对灾异频发,皇帝往往将责任推给大臣乃至三公。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谶纬迷信十分盛行 B.君主不受天人感应约束C.汉朝统治受到冲击 D.民本思想得到普遍认可【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汉代灾异责任的承担者从君主转为大臣的重要背景是西汉中后期社会危机的加深,这表明西汉统治受到冲击,C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汉代灾异责任的承担者从君主转为大臣,谶纬迷信盛行不符合材料主题,排除A项;当有灾异现象发生时君臣承担责任,反映了君主受天人感应思想的约束,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民本思想,更不能看出民本思想得到普遍认可,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河北衡水·衡水市第二中学校考三模)相比西汉的很多平民皇后,东汉十四帝的皇后们几乎都是贵族出身,多是大豪强之家或光武帝时的功臣后裔。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A.外戚专权现象的普遍性 B.开国功臣具有政治特权C.官僚贵族掌控皇室婚姻 D.君主统治借助豪强势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根据材料“东汉十四帝的皇后们几乎都是贵族出身,多是大豪强之家或光武帝时的功臣后裔。”可知,东汉皇后基本都是出身豪强贵族,其家族力量是皇帝加强皇权的重要保障,D项正确;外戚专权现象的普遍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开国功臣具有政治特权,排除B项;官僚贵族掌控皇室婚姻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2023·广东·统考模拟预测)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光武帝刘秀“罢州牧置刺史”,刺史基本恢复了监察官职能;中平五年(188年),为镇压人民反抗,汉灵帝“罢刺史置州牧”,刺史又转变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州牧。刺史职能的转变表明(
)A.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B.监察制度趋于军事化C.国家行政结构不断完善 D.官吏设置注重实用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据题意可知,光武帝刘秀使此时恢复了监察职能,这样有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汉灵帝为了镇压人民反抗,又把此时转变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地方官员。说明东汉时期刺史职能的转变是服务于当时的现实需要的,即官吏的设置注重实用性,D项正确;根据刺史职能的变化不能体现当时地方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项;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并没有趋向军事化,排除B项;刺史职能的变化无法体现国家行政结构是否不断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6.(2023·海南·统考模拟预测)汉武帝开创两汉诏令引用儒家经典之先河;东汉明帝所发布的27条诏令中有9条引用了儒家经典;汉章帝在位十三年,在诏令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高达31次;到了桓帝、灵帝时期,诏令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次数却趋近于零。这一现象(
)A.折射出两汉儒学地位的变迁 B.表明汉代君主文化素养增强C.反映出儒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D.说明儒学对社会影响的衰退【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汉武帝开创两汉诏令引用儒家经典之先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改变了汉初“无为而治”的国策,推崇儒术,在诏令中引用儒家经典以提高儒学地位。东汉前期,诏令中对儒家经典的引用经历了逐渐增多从而达到极致的过程,这反映出东汉前期儒学地位的日益巩固。但到东汉末年,皇帝诏令不再引用儒家经典,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儒学地位受到冲击,所以诏令引用儒家经典的频率的变迁体现了两汉儒学地位的变迁,A项正确。材料只从儒学角度无法反映君主文化素养,排除B项;儒学地位没有动摇,排除C项;材料未反映儒学对社会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7.(2023·山东·校联考模拟预测)西汉实行陵邑制度,即在皇帝的陵墓旁边建立居民点安置移民,等皇帝死后安葬,这个居民点就升格为县,称为陵县,由朝廷直接管辖。迁入陵县的主要对象是现职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宠臣、公主、外戚及其他特殊人物,地方上的“豪杰”和资产在一定数额以上的富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首都政治经济地位 B.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强化C.导致了地方经济文化衰落 D.削弱了外戚政治影响力【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结合所学可知,西汉时期的陵邑制度设计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增加关中一带核心统治区域的实力,有效地管理各地贵族富豪,陵邑制度担负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两大任务,历来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巨大作用,B项正确;陵邑制度是在皇帝陵墓附近,与首都无关,排除A项;这一制度有效地管理各地贵族富豪,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C项;迁入陵县的主要对象是高级官员,宠臣、公主、外戚及其他特殊人物,并不只会削弱外戚政治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B项。8.(2023·江苏扬州·扬州中学校考模拟预测)“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订货合同的履行要点
- 设备品质保证书案例
- 设备采购合同的交货方式
- 设计项目招标文件招标
- 诚信担保书状
- 财务审计与合规性评估
- 购销合同回款期法律规定
- 购销合同的仲裁与诉讼
- 购销资产合同书范本
- 赠送运营服务合同模板
- 高考倒计时 二百天大有可为-高三冲刺班会
- 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和君咨询
- 常见职业病危害和预防基础知识
- 2025年九省联考新高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商务数据分析赛项)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学习强国)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大学体育与体质健康(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期末考试-公共财政概论-章节习题
- 中班语言《雪人不见了》课件
- 运动与身体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温州大学
- 中烟电子商务系统烟草物资交易平台会员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