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案与解析一、积累与运用(共8题;共20分)1.(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差使(chāi)狼藉(jì)簌簌(sù)浦口(pǔ)B.迂腐(yū)蹒跚(shān)擦拭(shì)橘子(jú)C.颓唐(tuí)举箸(zhù)丧事(sāng)交卸(yù)D.游逛(guàng)搀扶(chān)赋闲(fù)嘱托(shǔ)【答案】B【解析】【分析】A狼藉(jí);B无误;C交卸(xiè);D嘱托(zhǔ)。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该题每一个选项中的字词都是常见易读错的字,有多音字,有形声字,有形近字,针对命题特点,只要平时多注意积累,勤查字典,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复习字音和字形字义结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效果会更好。2.(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繁殖星辰秀欣冰雪初融B.开垦倦怠踌躇不可遏制C.狼籍蹒跚篱笆张目结舌D.飓风辟邪勾留不能自己【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A.“秀欣”写作“秀颀”;B.正确;C.“狼籍”写作“狼藉”;D.“不能自己”写作“不能自已”;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主语是形似字的辨析。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分类整理,多从汉字的造字法、偏旁部首的角度去理解和识记。考试前可适当做一些强化训练,及时查漏补缺。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久看这些器物,潜滋暗长中,你会忽略它们的外形,真切地感受一种气韵。B.他真是祸不单行,小车被撞坏了,又丢了钱。C.小涵唱歌妙手偶得,因此,同学们都选她担任文艺委员的职务。D.被老师批评之后,他情郁于中,撕坏了自己的作业本还冲我大喊。【答案】B【解析】【分析】A.“潜滋暗长”,形容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语境是“久看这些器物”,不符合语境。B.“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语境是小车被撞坏,而且又丢了钱,符合语境。C.“妙手偶得”,指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语境用来修饰唱歌,使用对象不当。D.“情郁于中”指浓郁的情感,积聚于心里或文章里或图画里。不能用指被老师批评了内心不高兴。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使用的判断能力。要在平时积累词语的意思,还要善于结合语境从词语的使用范围、对象、褒贬色彩等角度分析和把握。4.(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众阅读作为社区文明程度,一直受到各方面关注。B.通过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社区居民的纸质阅读量和数字阅读量都呈现上升趋势。C.阅读的目的,不仅是长知识、增技能,而是让我们成为更加完美的人。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答案】B【解析】【分析】A.成分残缺,少宾语中心语,可以在“程度”后加“标志之一”;B.正确;C.关联词不搭配,根据语境应该选用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故应该将“而是”改为“而且”;D.两面对一面,逻辑不对应,应将“能否”删掉。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5.(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B.《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质朴坚强、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C.朱自清的《背影》通过对父亲艰难地越过月台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爱与“我”对父亲的同情。D.《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作者严文井,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对于课本上的课文,尤其是所收录的名作家的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作者、出处、作者的相关常识,还要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而且要懂得通过课内的文章学到相关的语文知识的道理。C项表述错误,《背影》没有表达对父亲的“同情”。故答案为:C【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关键在于熟悉作品内容,熟记文学常识,抓住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识记。6.(2分)小刚因为妈妈每天的叮嘱而心烦,与妈妈顶撞起来。作为小刚的好友,你知道后该怎样劝说?请选出下列语言表述不得体的一项()A.她这是唠叨,你全当没听见,走你的。B.你妈妈是为你好,做孩子的就应该体谅啊!C.你妈妈这样做,是对你的关爱,你要理解她。D.你有妈妈在身边叮嘱你,多幸福啊!哪像我,妈妈还不在身边呢!【答案】A【解析】【分析】语言是否得体,主要是考虑说话者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场合”“情景”“情感(语气)”方等方面的要求。A句表达不妥,这样说不仅对小刚的妈妈不尊重,而且没有起到劝导小刚的作用。故答案为:A【点评】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要思考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7.(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报道称,2月28日微信公众号、微博和社交圈论坛等,已有多家网友发起抵制乐天、抵制韩国代购、抵制韩货。B.近日,据媒体报道,“爱心妈妈”李利娟,21年来陆续收养了104名遗孤,创建了福利院。C.“慈善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已经进入了“开门立法、有法可依”的法制时代。D.“闲”字的古体字是“门”字里面加个“月”,这样的构想实在巧妙:门里望月,焉能不“闲”?【答案】C【解析】【分析】C项法规文件应用书名号而不是引号,应改为《慈善法》。故答案为:C【点评】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尤其是逗号、顿号、分号间的区别,另外不要将书名号和引号的用法弄混淆,引号的用法中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同时省略号不能和“等”连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6分)默写填空。(1)(2分)轻舟短棹西湖好,。芳草长堤,。(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2)(1分)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3)(1分),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4)(2分)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答案】(1)绿水逶迤;隐隐笙歌处处随(2)(2)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3)常记溪亭日暮(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解析】【分析】①—③属于一般型默写。④属于理解型默写,解答时,首先要弄懂全诗大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填写古诗易写错别字,原因是在背诵古诗时只注意读音,不仔细看字,结果在填写时就按音写成其它的同音字,学习时要注意这个问题。比如本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逶、迤、笙、倩、扬、溪、亭、暮。【点评】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5分)9.(15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论语>十二章》选段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2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念无与为乐者②饭疏食(2)(6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3分)下列句子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何处/无竹柏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C.饭疏/食,饮水 D.乐/亦在其中矣(4)(4分)《记承天寺夜游》和《<论语>十二章》选段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答案】(1)享受;吃(2)①(此时)月光(悄然)照进门里,我不由得来了兴致。②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那些富与贵)像浮云一样。(3)C(4)《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遭贬后悠闲、闲适的情感;《<论语>十二章》选段中表达的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感。【解析】【分析】(1)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注意“为”“饭”的意思,注意积累。(2)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户”、“欣然”、“起”、“义”、“于”的意思。(3)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此题C.应为饭/疏食,饮水。(4)此题属于信息筛选题,基本是对人物的某种品质,物象的特征,事情的原因,说明的道理,得出的启示,作者的情感的分析,注意找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语句回答,还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此题从原文意思可以概括出《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是遭贬后悠闲、闲适的情感;《<论语>十二章》选段中表达的是一种以苦为乐的情感。【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三、现代文阅读(共8题;共35分)阅读是谁爱着你的背影邓迎雷这个周末回家,临走时,母亲将我送到门口。我走了一段,即将拐进小巷时,发现母亲竟然在身后跟了过来。我催她回去:“妈,快回吧,大门敞着呢。”她说:“没事,我就站在这路口。”我知道,母亲是要站在路口看我远去的背影。带着一种温暖的滋味,我走进小巷,再回头看母亲,只见她站在原地,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的方向。因为隔着一段距离,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我能感觉到她殷殷期望的眼神里满是留恋不舍。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不止一次地感叹:“还是你们小时候最好,天天在一起,现在你们姊妹几个天南海北四下分散,团聚一回可真不容易。”每听见她这样说,我总不以为然,没品味出她话里面的孤单和失落。直到有一天,我猝不及防地发现,在我远去的身后,母亲追随的目光是那样爱意深沉。那是个夏天,母亲住在弟弟家。有次我去看她,告别时,她又送到门外。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我出了楼,绕过一片绿地,走过小区院子。快走到小区门口时,我偶然间向后望去,忽然被身后的一幕惊呆了——只见弟弟家那个小小的窗框里,母亲正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看见我回头,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那一刻,我心里酸酸的,眼泪不由得落了下来。如果不是我偶然回头,我哪里知道,就在我一路走去的时候,身后会有母亲浓得化不开的目光。也是从那时起,我才发现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去年秋天,母亲患病住院。我在医院陪她,午后下起了雨,天色阴暗,母亲催我回去。她说:“我好好的,没有什么事,你妹妹也快来了,你快回去吧,别等雨下大了。”我收拾东西回去,母亲送我上电梯。很快,电梯从八楼下到一楼。我穿过病房楼大厅,走到院子里,看雨下得不大,我没有打伞。就在这时,电话忽然响了。只听母亲在电话里说:“你怎么不打伞呢,快把伞打起来,别冻感冒了。”病房楼的电梯间没有窗户,想望向我出门的这个方向,需要出了电梯间,穿过病房长长的走廊。我能想象到,当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刹那,母亲是怎样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我连忙撑起了伞,在连绵不断的冷雨里一步步走得很稳。我知道身后有双爱我的眼睛,而母亲不知道的是,伞下的我,眼泪早己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选自《特别关注》,有改动)10.(4分)本文叙述了母亲注视着“我”背影的三个事件,请根据文章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另外两件事。①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②。③。11.(6分)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①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此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12.(4分)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13.(4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答案】10.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1.①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②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12.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13.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2)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象征等)、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指作者对某具体事物的主观倾向,或赞同或反对,或喜爱或憎恶,带有鲜明的个人主观色彩。其表述因文体而有差异,有的直接说出,有的则分散在字里行间,若隐若现。在具体的分析概括时,首先要抓住文体特点,其次,要抓住一些标志性词句。(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来整体感知。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10.本文以倒叙的方式,叙述了有关母亲送我离去的三件事,表达母亲对我的不舍与关爱.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写周末从母亲那里离去,她满眼不舍的送我走到很远;第二部分(4﹣9),回忆那年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送我离开小区,让我明白了母亲对我的万般不舍;第三部分(10﹣15),回忆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母爱的深重。据此理解和分析答题即可。故答案为: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11.①才:方,始。结合语境分析,我每次去看母亲告别时,母亲不仅仅把我送到门外,而是一直看着我离去的身影,直到她看不见我的身影,方回屋里关上门,说明母亲目送的时间很长,这样能真切的表现母亲对我的不舍,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意思是说,雨天里我被淋湿了,但是比淋湿更难受的是母亲,因为她会为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而自责,作者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说明,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深。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分析,突出母爱即可。故答案为:①示例一:“才”字细致表明母亲是在一直目送“我”走下楼梯,直到看不见“我”的身影才返家关门,如果把它删除,则不够具体细致,没有了“一字传情”的表达效果。示例二:“才”准确传达出“我”对母亲的关注、期待,“我”告别母亲是,一面下楼倾听母亲的动静,期待他赶快回家,听到关门声才放下心来,如果删去,则少了细节上的强调,不能表达出母女间微妙真切的感情。②示例一:这是用特殊的说法来表达特别的感情,心被“淋湿”,看似不合常理,却能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母亲对儿女的关怀和怜惜,表明她对“我”的被淋感同身受,心疼不已。示例二:这句话虽不合理,但是不合理的表达却有很好的表达效果,真实地表现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时的心情。示例三:此句运用了拈连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又巧妙自然地写出了母亲看到“我”被雨淋湿的疼爱和牵挂之情。12.结合语境分析,第一处,结合语境分析,在我离去后“母亲趴在窗口,向我望着,就像一只守在巢里的老鸟,眼巴巴地看着小鸟的远去”,在我回头时,她向我不停地挥手,依稀又在说着什么这样的情景下流下眼泪的。结合“近些年,母亲越来越显老了。孩子们像小鸟一样,离开她温暖的羽翼,有了自己的家,也有了各自的事业,陪伴她的日子少了许多”“母亲是多么痴恋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哪怕只是渐渐远去的背影,她也想多看几眼,不愿错过”可以看出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第二处,结合语境分析,我在医院陪伴母亲,母亲怕我淋雨,让我早点离开,我离开后,母亲不放心,拖着行动迟缓的腿,努力加快脚步,快速占领那个窗口。然后,老眼昏花地她透过蒙蒙细雨,努力向外望着,只为了看女儿在院子里经过的那一分钟。因此我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据此分析答题即可。故答案为:这些泪水中蕴含着“我”复杂多样的思想感情,既有知晓母亲的殷切凝视之后,为母亲的孤独失落而心酸难过的心情,也有感受到爱的目光在身后追随,为母爱的细致深沉而感怀激动的心情。13.文中的三件事:那个夏天,母亲趴在弟弟家的窗口里望着我离开小区;去年秋天,母亲在医院病房的窗口望着我在雨中离开;这个周末,母亲跟我来到路口,站着看我远去都写了母亲对孩子离去的不舍,表现母亲是一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母亲;母亲虽然对孩子的离去很是不舍,但她并没有向孩子提出留下或是同居的要求,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明事理,懂得替孩子着想的母亲.据此整理出答案.故答案为:①这是一位关注儿女、爱意深沉的母亲,她依恋与儿女在一起的时光,连儿女离去的背影也不想错过,还要多看一眼。②这是一位通情达理含蓄深沉的母亲,她虽然因儿女成家立业,缺少陪伴而孤单失落,但并不提出特别要求,只是在儿女离别时默默关注他们的背影。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老海棠树史铁生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枝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意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来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14.(4分)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15.(5分)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人物的心理状态。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16.(4分)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17.(4分)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答案】14.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15.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有一份有尊严的工作的渴望和对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不满。16.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做铺垫。17.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2)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及作用的能力。人物的描写方法有: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语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及作用。(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某个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把握文章内容、人物形象及主旨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①这一内容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②这一内容与文章其它内容有什么关系;③这一内容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起到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透露出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标题有独特之处(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的,可以从寓意含蓄深刻、制造悬念、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去分析。14.二段所写为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第三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糊纸袋;第五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第六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扫院子;第七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学习。故答案为: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15.“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