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教材分析《秋天的怀念》位于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该单元所选文章从不同角度叙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教学时,要注意通过朗读、分析等细细品味字里行间的深情,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笔触讲述了身患重病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自己,鼓励自己要好好活下去的感人故事。作者回忆了母亲在身患绝症时,忍受着病体和心灵的双重痛苦,用深沉的爱支撑着他能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站”起来。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表现了母亲对作者无私与伟大的爱。同时,平静克制的文字背后,饱含了对母亲深沉的忏悔和思念之情。语言朴实、深沉含蓄,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感染力。学情分析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情感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出感恩情怀,并产生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这是有难度的。学生对于这些人文内涵的领悟,必须要与工具性相统一,在揣摩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加以实现。为此,教学中设计时需要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披文入情,感受深沉博大的母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教学目标1.品析人物描写,感受母爱,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2.继续学习朗读,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节奏传递情感。3.品析关键词句,领悟身处生存困境时要“好好儿活”的深意。教学重点1.品析人物描写,感受母爱,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2.继续学习朗读,注意用恰当的语气、节奏传递情感。教学难点品析关键词句,领悟身处生存困境时要“好好儿活”的深意。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1、出示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却笑容满面的照片,让学生谈谈感受。
预设:身残志坚,坚强乐观。
过渡:那史铁生在瘫痪之初是不是也如此地坚强乐观,笑对苦难呢?我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史铁生瘫痪的背景。
补充:1972年,一场大病导致史铁生的双腿瘫痪,回到北京也治疗无效。在21岁生日这一天,他住进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
瘫痪以前的史铁生身高1米80,典型的北方壮汉。在清华附中读书时,他曾获过北京市中学生运动会短跑冠军。史铁生在《我的梦想》这篇文章中提到过:“我第一喜欢田径,第二喜欢足球……”风华正茂,能跑能跳的年纪突然瘫痪了双腿,这种打击是相当沉重的。
2、分析史铁生在瘫痪之初的表现,感受他当时的心情与状态,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视情况补充。
提问:他在瘫痪之初状态是怎么样的?你从哪里感受出来的?怎样朗读才能表现出作者当时的状态?
预设1:他的脾气十分暴躁。我从“突然、猛地”这两个词可以感受出来。这两个词是出人意料的意思,写出了我的暴怒无常。可见作者无法接受残疾的事实。能够自由飞翔的大雁和甜美的歌声,或者说一切美好的事物对他来说都会刺激到他敏感脆弱的神经。
引导:“望着望着、听着听着”这两处重复说明有一个过程,我不是一开始就砸玻璃,摔东西的,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情绪突然暴发,也能看出他的脾气暴怒无常。
预设2:他对生活充满了绝望。我从对作者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出来。“我可活什么劲儿!”就是“我活着没什么劲”的意思,表明作者对未来没有一点信心,甚至可能已经出现轻生的念头。“狠命地捶打两条可恨的腿”也表明作者对能站立行走已经不怀希望,对自己的双腿痛恨至极。
引导:“突然、猛地”“砸、摔”“狠命、捶打、可恨”应该重读,两句语言描写语速要快,语气要强烈,以体现出作者悲观绝望时歇斯底里呼喊的状态。
过渡:当史铁生的母亲看到儿子这种状态,她是怎么做的呢?
二、走近母亲1、结合对母亲的描写,感受母亲的坚强、隐忍、无私、伟大。边分析边朗读。请学生选择最感动的描写语句,谈谈感受。再有感情地朗读一遍。预设1:“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悄悄地躲出去”我把东西砸碎,母亲不制止,反而躲出去,任凭儿子摔砸,是因为母亲知道儿子的腿瘫痪了,心情不好,他需要宣泄,于是让儿子尽情发泄心中的痛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体谅、包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还是不放心我,怕我做出不理智、冲动的行为,所以就在外面关注着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对儿子的牵挂、担忧。“悄悄地进来”是因为母亲怕引起我的暴怒脾气。在儿子面前母亲的一言一行都特别的注意,就怕惊扰了绝望的儿子。你看,她是多么的小心翼翼啊。“眼边儿红红的”说明母亲躲在外面,一边听,一边偷偷地抹眼泪,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暴怒,心里也很痛苦,她也跟着偷偷地伤心流泪。她很心疼她的儿子。但又不想让儿子看到自己的伤心,把眼泪擦干了再悄悄地进来。引导:“悄悄地”“偷偷地”“红红的”这些修饰词宜轻读,突出母亲因理解、疼爱儿子而小心翼翼。预设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扑”“抓”强烈的动作表明母亲想急切地阻止“我”“自残”,这和之前的小心翼翼,隐忍克制的行为截然相反。“我”喊了句,“我可活什么劲”,这是一句母亲最不希望“我”说并付之行动的话。“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这句语言描写中的“好好儿活”反复出现,是母亲既迫切希望儿子不要失去生存的勇气,同时也希望自己身体能够坚持,能有更多时间陪同儿子战胜苦难的意思。引导:此处朗读,应一改常态,非常地用力,来突出母亲阻止我的心情非常的急切。“忍住哭声”后说的话语最好带着哭腔。预设3:“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北归的雁阵”意味着美好春天的到来。母亲总是提议去看花,是希望‘我’看到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驱散心中的阴云,重新唤起生活的热情和信心。预设4:“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爱花的人热爱生活,但是儿子病了,母亲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倾注在“我”身上了,连她喜欢的花都没心思照料死去了。预设5:“挡在窗前”母亲不想让落叶影响儿子的情绪,于是设法不让儿子看到窗前的落叶,便“挡在窗前”,这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细腻的爱。预设6:“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的“憔悴”是因为病痛对身体的折磨,也是因为儿子瘫痪后绝望情绪对她的折磨;“现出央求般的神色”,这一表现与他之前刻意隐藏的情绪不同,也有违常理。母亲自知身患重病,她只恐无法长久照顾陪伴儿子。然而儿子自瘫痪后始终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母亲既焦虑又心疼,为了让儿子能逐步找回生活的勇气,她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希望儿子能看到她内心强烈的愿望。预设7:“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当听到儿子的应答后,母亲又一反平时隐忍的表现,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即便就到近在咫尺的北海,也要赶紧去“准备准备”,还“絮絮叨叨”地回忆我小时候的事,这是超出一般的喜悦,是喜出望外,是狂喜而不能自已。其实在一般的母子之间,这仅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而母亲竟然高兴到这种程度,足见儿子在他心中的地位之重,对儿子病的牵挂之深,可见儿子厌世轻生的念头对她折磨有多深。预设8: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母亲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但一旦发现提到某些触发儿子的禁忌的事时,便“忽然”停下美好的回忆,然后悄悄地出去了。这也体现了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小心翼翼地顾及儿子的感受。过渡:我们再来看看母亲所处的境况怎样?2、结合文章分析母亲所处的境况。预设1:“整宿整宿”是一个叠词,凸显母亲长期因为肝病一直痛的整个晚上都无法入睡,持续性疼痛,直到去世。预设2:“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这个动作,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夜晚躺在床上极力地想要入睡,却疼得睡不了,这该有多痛苦。预设3:“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吐:tǔ可以控制tù不可控制说明病情已经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补充:“就再也没有回来,她正艰难地呼吸着”都说明母亲病情的严重。小结:这样一位身患绝症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疾病和儿子的痛苦时,她选择一直瞒着儿子,她宁愿独自默默忍受身体上的病痛,也不愿瘫痪的儿子为她担心,不愿再增添儿子的痛苦。我们从中可以读出母爱的无私与坚强。总结:母亲始终耐心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隐忍自己的病痛担忧伤心,无微不至地呵护儿子脆弱敏感的内心,不断地尝试鼓励儿子能够振作坚强起来,这是母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常态。她的心中唯独没有的是她自己。她昏迷前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比起她自己的生命,她更放心不下的是一双儿女。过渡:母亲如此的呵护、鼓励,那作者后来还是沉浸在悲痛和绝望中无法自拔吗?
三、感受作者的变化1、学生齐读最后一段,分析我后来去北海看菊花的表现,感受其心态的变化。预设1:与开头面对美好的事物暴怒无常不同,我现在能够积极地欣赏每种花的美,能看出我变得积极和乐观了。预设2:主动去看花,懂得母亲说的话,这些也表明我终于实现了母亲的心愿,要好好儿活,也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在母爱的激励下改变了先前暴怒无常、悲观绝望的状态,正以积极乐观、振奋昂扬的姿态面对苦难,面对生活。预设3:要和妹妹在一起好好活,也表明走出自我为中心,懂得关心妹妹了。小结:菊花的美也许在淡雅的情趣,也许在高洁的品质,也许在热烈而深沉的感情,无论何种美丽,都展现了生命存在的独特意义。结合全文来看,作者明白了,无论遭受了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他和妹妹在一块要互相扶持,勇敢坚强的活下去,像这片迎着寒风肆意绽放的秋菊,活出生命的个性和美丽。2、交流对“好好儿活”的理解。预设1:面对困境,要正视、面对,要积极乐观面对预设2:一个人活着,并不单单为自己,还要为自己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考虑。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借助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来传递自己对作者此时状态的理解。引导:第一句叙述,可以读得缓慢深沉些,表达出对母亲的缅怀。第二句对菊花的描写,朗读的节奏应该稍快一些,语气轻松些,表达出作者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最后一句,节奏再次放慢,可以用下降的语调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小结:正是母亲细心地理解呵护、正是母亲不断地鼓励、正是母亲在生命困境中给我做出的榜样,正是母亲无私深沉的爱支撑着双腿瘫痪的我从绝望走向振作,走向积极乐观,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站”起来,完成了对生命困境的突围。4、补充史铁生其他著作中关于苦难的话语,加深对作者后来的变化的了解,并树立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补充1:“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剩下的就是怎么活的问题了。”——《我与地坛》补充2:“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病隙碎笔》过渡:我们所能见到的照片中,史铁生始终是笑着的。在报纸上看到坐着轮椅的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补充:史铁生的文学创作成就及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在用笔代替双腿书写着“好好儿活”的含义。而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怀念他的母亲。母亲去世七年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除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你还读出了什么情感?
四、把握中心题目是“秋天的怀念”,除了怀念你还读出了什么情感?预设:愧疚、自责追问:哪些词句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现在的“我”的情感?预设1:“可我却一直不知道”“我没想到”作者双腿瘫痪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病已经严重到了那步田地。事后想来,作者为自己对母亲毫不关心甚至抵触抗拒,感到无比悔恨。“一直”体现出作者强烈的自责与愧疚。预设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再也”表示永远,从这个词中也能读出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预设3:“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竟”表示出乎意料,体现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完全没有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补充:这种悔恨、自责在他其他作品里也有流露。出示相关材料。过渡:“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最大悲痛莫过于此。多年以后,作者幡然醒悟,只有“我们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怀念,对母爱最好的回馈。五、结合实际交流感受提问:学完了本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预设1:珍惜亲情,感恩身边亲人预设2:面对任何苦难,都要乐观坚强地活预设3: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关心身边的人,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总结:同学们,人生的长度我们无法控制,人生路上的挫折我们无法预料,但是怎样面对的选择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可以用乐观积极地态度,真真切切地活着,好好活,扩充人生的宽度和广度。在成长路上无论有怎样的坎坷,记得我们的家人会陪伴在我们左右。我们也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关心身边的人,回报他们对我们的爱。六、布置作业1、结合所学课文和你的生活,写下你的领悟。(随笔本)2、阅读史铁生的文章《我与地坛》。
附板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揣摩合适的朗读语气,在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2.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体悟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沉与无私的母爱。3.理解本文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母爱和生命。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自古以来,无数人吟诵、赞颂它。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就曾写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样的诗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今天,我们将学习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来看看他对母亲有着怎样复杂的情感。教学开展1.目标任务一:搜集资料,扫清障碍可参见《创优作业·背记手册》本课字词部分。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他的早期创作富有想象力、精致绵密,中后期创作偏重于精神探索。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史铁生二十一岁时,突然得了一场重病,导致双腿瘫痪。他的母亲在精心照顾他的第六个年头因肝病去世,当时年仅四十九岁。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可以说,他的成长之路,是母亲以生命为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2.目标任务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母亲为了让“我”散心,想带“我”去北海看菊花。“我”因双腿瘫痪不愿去,后来想去了,母亲却已离世。最后妹妹推“我”去看了北海的菊花。第一部分(1、2):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忍着病痛关怀“我”。第二部分(3—6):“我”同意母亲的央求,准备去看菊花时,母亲却突然因病离世了。第三部分(7):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明白了母亲的心意,决心“好好儿活”。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好吧,就明天。”“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参考答案]①无比抗拒②悔恨、怀念③积极面对3.目标任务三:练习朗读,理解情感变化教师:正确、流利是朗读的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要有感情。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不断打磨朗读技巧。注意将上一个单元学习的外部技巧(主要是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巩固。本单元重在练习内部技巧,学会把握“情景再现”与“感情基调”。1段,感受人物当时的心情与状态,并总结朗读方法。(1)重读的词语:突然、砸碎、猛地、摔。(再现“我”暴怒无常的情景)(2)轻读:悄悄地躲、偷偷地听、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再现母亲揪心与小心翼翼的情景)(3)通过节奏感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语句“望着望着……(缓)我会……(急)”与“听着听着……(缓)我会……(急)”;对话时母亲劝说的话(缓),朗读“我”痛苦时的语言、动作的词语时一气呵成(急),面对“我”的暴躁绝望的言行时,母亲的行动、话语(急)。(4)用“我”和母亲的对话语气、语调的强烈反差表现人物:母亲的语言轻柔,重读“总”(表现母亲的苦心);“我”的语言急促,重读“狠命”“捶打”“可恨”“喊”(突出“我”的绝望痛苦);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的三个连续动作“扑”“抓”“忍”要快读(突出母亲的苦痛),而“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应停连,读出伤痛和乞求(表现母亲的坚忍、心痛)。教师小结:第1段应抓住重点词句,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的把握,再现情景,读出感情,读出“我”与母亲对话时的暴躁绝望和母亲的慈爱、包容和坚忍。第2段:写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语气陡然低沉,应读出“我”内心的沉重与愧疚。第3段:写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母亲因“我”的答应而喜出望外,语气略有点轻松愉快。第4段:独句成段,母亲骤然离去,语气又陡然低沉,要读得缓慢、沉重,表现“我”的愧疚、悲痛之情。第5、6段:写母亲临终前对“我”和妹妹的牵挂,要读得沉重、痛心,强调“我”与母亲天人永隔的巨大悲痛和深深的自责。第7段:写又一年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要读得沉着、淡定,而且在读之前要停顿较长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突出“我们”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心要好好地活下去。教师小结:文章记叙了身患重病的母亲精心照顾下肢瘫痪的儿子直至生命最后一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忧伤的,叙述的语气平静内敛,但情感在行文中是起伏变化的。朗读时要揣摩语气、语调,读出人物感情的变化。第二课时1.目标任务一:品读细节,感受母爱教师:读过课文后,我们知道文中的母亲是一个直到临终前还牵挂自己的孩子的人,这种伟大的母爱令人动容。文中有哪些细节体现了母爱呢?文中的母亲具体是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思考一下。_________的人,这体现在________”的句式说说自己的理解,感受细节中深沉细腻、毫不张扬的母爱。(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细心的人,这体现在三个“悄悄地”的细节上,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耐心和小心,更是让人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苦口婆心。(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坚强的人,这体现在她面对“我”痛苦地捶打自己的腿绝望地喊时,忍住哭声劝“我”。“扑”“抓”两个动词形象地再现了母亲的痛心焦急。(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慈爱的人,这体现在她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她想方设法宽慰儿子,多次央求儿子出去散散心,到北海看菊花,盼望儿子早日走出内心的绝望。(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乐观慈爱的人,这体现在她兴奋的动作语言中表现出的喜出望外。(5)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理解:文中的母亲是个敏感细心的人,这体现在“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的细节描写中。2.目标任务二:品味词语,理解标题含义:第1段中母亲说的两次“好好儿活”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鼓励与爱,告诫儿子对生活中的艰苦要有坚强积极的态度。第7段中“我”说“好好儿活”表现出儿女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告诉读者儿女已经读懂了母亲的一言一行。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从内容上看,前者是母亲劝慰“我”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放弃生活,坚强地活着;后者是“我”读懂母亲此话的含义,勇敢地面对苦难生活,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感受:是佩服,是敬重,也是敬仰——他活出了境界,活出了生命的高贵。我在报纸上看到史铁生和世界长跑冠军刘易斯的合影,身体衰弱的史铁生虽然连站也站不起来,但他的灵魂却在无羁地奔跑着,跑得跟刘易斯一样快,甚至比刘易斯还快。启发:世界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有缺憾有痛苦。史铁生在无法弥补的身体缺憾中依然能找到生命的价值,我们也应该对生活、对克服困难抱有信心,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题目的表层意义: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意义:“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属学院战略讲义》课件
- 企业融资借款合同模板
- 个人建房安全合同
- 《管理咨询培训》课件
- 电子劳动合同编写指南
- 心态如何培训
- 腰椎手术配合
- 《电阻电压电压教学》课件
- 17《孤独之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
-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学校食堂厨房规范化操作程序
- 第5课互联网接入课件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审计学(第5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审计抽样练习题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手册
- 车辆工程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 英语拓展模块 课件 Unit 4 Beauty Is About How You Feel
- 低蛋白血症的护理查房
- 【建筑学课件】建筑设计的基本要素与设计流程
- GB/T 43370-2023民用无人机地理围栏数据技术规范
- pecvd工艺原理及操作
- Unit10You'resupposedtoshakehandsSectionA(3a-4c)大单元教学课时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