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咏物诗指导课件35张_第1页
高考专题复习咏物诗指导课件35张_第2页
高考专题复习咏物诗指导课件35张_第3页
高考专题复习咏物诗指导课件35张_第4页
高考专题复习咏物诗指导课件35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咏物诗

世间万物纷繁芜杂,各具形态,各有性情,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一花一草,一树一木,因此成为古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咏物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是诗歌园地中独树一帜的一枝奇葩,它导源于《诗经》,产生于魏晋,繁茂于南朝,而极盛于唐代。其数量之多和质量之佳,实在令人惊叹。翻开历代诗集,几乎没有一位名诗人不曾留下过几首咏物诗,有的甚至专意于咏物,为物情、物美所陶醉;有的于咏物之中寄托情理,抒发无限感慨。

咏物诗在我国的起源可追溯到《诗经》,其描写物态的“赋”“比”“兴”手法,为咏物提供了借鉴,如《桃夭》《硕鼠》等诗,是为其萌芽。屈原的《橘颂》,更是为咏物诗的兴发开启了源头。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橘颂屈原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到六朝时期,咏物诗正式确立起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大规模出现是在南朝。这时,其歌咏的对象除自然景物外,增加了人工器物。这一时期,咏物诗的写作对象大致可分为自然天象、动植物以及人工制品。

到了唐朝,咏物诗进一步发受到展,内容上更加注重所歌咏对象的特征和所寄托的情理。两宋、元、明延续这一传统,将咏物诗继续发扬光大。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

所谓咏物诗,可以界定为:以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以及人工物品以及物化的人等物类为吟咏对象,它们或为诗歌题目,或为诗歌创作的主体,在诗中作者或就物论物,或借物咏怀、寄寓深意。由此,咏物诗必须以一物为吟咏之对象。表现方法为“穷物之情,尽物之态”,即咏物诗必须尽全力描写物象,以期穷尽其情态。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我们从咏物诗的描述对象、一般特点、与写景诗的区别三个方面了解咏物诗的特征。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可概括为自然天象、动植物、人工制品等。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如以下著名咏物诗:元·王冕《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明·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清·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唐·李贺《马诗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唐·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第一,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第二,形似--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所处环境等。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例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第三,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质。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了解咏物诗的内涵和特征(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他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他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诗的鉴赏《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分析这首诗的形象特点。(2)这首诗托物言志所言的志是什么?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寒冷荒凉。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芳香如故。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却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咏物诗的鉴赏《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的石灰有何比喻或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怀?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表达了洁身自好、清白自守的高风亮节,展示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和坦荡的胸襟。咏物诗的鉴赏《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这首诗中描写的蝉有什么特点?(2)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是什么?(3)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是什么?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唱的夏蝉。只要品性高洁,名声自然远扬,无须外在凭借。托物言志咏物诗的鉴赏《画眉鸟》欧阳修百转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前两句描绘了林间画眉自由自在的美好形象。运用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咏物诗的内容分类因“寄托”不同,咏物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将咏梅与抒怀不着痕迹地结合在一起,梅花同人的情操、理想互为表里,融为一体,抒写了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表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纯洁操守。那枝不着色的淡墨梅花,正是王冕画梅生涯和自我性情的写照。咏物诗的内容分类因“寄托”不同,咏物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2.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巨石辛弃疾巨石亭亭缺啮多,悬知千古也消磨。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巨石“亭亭”,本是“擎天”之材,而它却“缺啮多”,这正是千古风雨的消磨、被摧残的结果。诗人感叹巨石“无奈风吹雨打何!”实际上是为自己、为南宋的爱国志士们感叹。咏物诗的内容分类因“寄托”不同,咏物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官仓鼠唐·曹邺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人君口。

官仓之鼠不仅体大--“如斗”,而且胆亦大--“见人开仓亦不走”,但前方守边的将士和终年辛劳的百姓却仍在挨饿!是谁把官仓的粮食日复一日地供奉到你的嘴里去的?作者质问的是官仓鼠,实际上谴责的却是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咏物诗的内容分类因“寄托”不同,咏物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探索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艺作品创作的道理。在创作过程中,题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像弹琴一样,只有将“琴(题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咏物诗的内容分类因“寄托”不同,咏物诗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二月的杨柳,在诗人笔下化身为美人而出现,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的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装,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的美的启示。咏物诗的常用艺术手法整首诗的角度: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咏物诗的常用艺术手法诗歌局部:(1)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绦“垂绥引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缨,故比作“垂绥”(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咏物诗的常用艺术手法诗歌局部:(2)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身碎骨全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咏物诗的常用艺术手法诗歌局部:(3)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对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寒菊/画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将独立疏离的菊花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菊花自甘寂寞。咏物诗的常用艺术手法诗歌局部:(4)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烘托物的特征。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用大雪来烘托青松咏物诗的鉴赏方法: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1.诵读解意2.形象分析3.作者处境4.所言之志5.手法分析梅花:环境特点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环境烘托)自身特点:不与群芳争春,虽然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正面描写)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以物喻人,隐喻了作者虽遭不幸,前途坎坷,但决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以及虽粉身碎骨而此志不渝的斗争精神。①托物言志,以物喻人。②环境烘托。咏物诗以动植物名称作为标题,如《小松》《葡萄》《子规》《赏牡丹》。从标题中我们明确了作者所描述的对象,理解作者所选取事物的特性和寓意。咏物诗的鉴赏方法:鉴赏步骤咏物诗的整体解读--“五读一赏”。“知人论世”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认为要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知人”就是要了解作者其人以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了解他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东西写作,也就是把诗作与写作的时代背景联系起来考察。“知人论世”还应充分了解作者的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趣味,这就形成不同的风格;而思想观点、艺术见解、艺术风格相同或相近的作家所形成的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体就是流派。咏物诗的鉴赏方法:鉴赏步骤咏物诗的整体解读--“五读一赏”。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虽短短几字,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所以,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咏物诗的鉴赏方法:鉴赏步骤咏物诗的整体解读--“五读一赏”。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