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1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2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3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4页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1)“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等十家。(2)“争鸣”:是指战国时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互相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形成百家争鸣局面。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1)经济:井田制被破坏,土地私有制出现生产工具的进步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2)政治: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3)阶级关系: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4)思想文化:3代表流派与代表人物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早期儒学的创立者——孔子(1)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曾先后担任过下级官吏和地方官,五十多岁时担任司寇,成为政府高官,后在55岁左右仕途失意,官闲居家。之后孔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十四年,旨在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然而屡遭冷遇。于是,孔子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活动。2、孔子学说:(1)哲学思想——“仁”(核心)子曰:“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2)政治思想——“德”治、恢复周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八佾舞全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为仁”《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A.维护周礼B.实行仁政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A(3)教育贡献:子曰:“有教无类。”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的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请思考(1)孟子生平: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山东邹城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相传师承子思。著有《孟子》,文章说理畅达,长于论辩。元代追封他为“亚圣”。2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者——孟子①孟子的“仁政”思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孟子的性善论。(2)思想主张(1)荀子生平:3早期儒学的继承和发扬者——荀子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时期赵国猗氏(今山西安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时人尊称“荀卿”。著有《荀子》。李斯与韩非都是他的入室弟子。①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②在君民关系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④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2)思想主张儒家自创立后不断发展。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仁政”的学说B.“以德服人”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D.“法不阿贵”的思想C孔子孟子荀子生平主张政治思想民本思想人性论其他地位影响继承发展儒家学说,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适应社会需要。但被统治者冷落。“仁政”性本善“仁义”“王道”“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性本恶“民贵君轻”“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性相近战国中期邹国人,著《孟子》,“亚圣”战国末期赵国人,著《荀子》春秋晚期鲁国人,言行载《论语》,“至圣”创立儒家学派但不被重用有教无类“制天命而用之”“养浩然之气”(1)老子生平:老子(传说约前600年—约前470年),春秋时期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三、道家和法家①“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②顺应自然,清静无为,知足寡欲;③无为而治,小国寡民;(2)主要思想④哲学方面:运动、对立与转化。“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无为而治”。“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要顺应自然②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③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庄子生平: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蒙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2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2)主要思想①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②一切事物都没有本质区别。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D(1)生平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多次上书韩王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秦王政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于狱中。3战国晚期法家学派的代表——韩非子(2)主要思想①主张以法治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历史是向前发展的;③要顺应时势进行改革。“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材料对“刑德”的释读说明 A儒家重视德治 B法家主张刑德并用C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D墨家反对君主专制B(1)生平墨子名翟,生卒年不可考。相传原为宋人,后长居鲁国。墨家学派创始人。与公输班同时代。出身贫寒,精通木工,官至宋大夫。4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墨子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平等与博爱,反对不义战争君主违背天意与鬼神将受天罚国家上下一心,选贤者为君抨击权贵的奢侈和儒家的厚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