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1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2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3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4页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关心食品安全,家家享受健康生活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展望——食品安全“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讲座

宣恩县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TEL/p>

2011.6.13摘

要食品安全目前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讲座简要介绍国际国内食品监管体制;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展望我国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等,确保我国公众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展望引言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成为衡量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性日益提高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和国际食品贸易的日益扩大,危及人类健康、生命安全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令人防不胜防,新技术影响食品品质,环境恶化导致农牧渔产品受到污染,以及境外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影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国际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体系

一)国外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疯牛病-1986年在英国发现,90年代流行达到高峰。2000年7月英国有34万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此病,已屠宰焚毁30多万头,流行趋势于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但发病率每年仍以23%的速度增加,并由英国向西欧,全欧和亚洲扩散,受累国家超过100个。1997年专家预计人类发病流行颠峰大约是在2015年,届时每年将有20万人死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雅克氏症”.英国自1986年公布发生疯牛病以来,仅禁止牛肉出口一项,每年就损失52亿美元。为彻底杜绝“疯牛病”而不得已采取的宰杀行动损失300亿美元。二恶英-1999年,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相继发生因二恶英污染导致畜禽类产品及乳制品含高浓度二恶英的事件。二恶英是一种有毒的含氯化合物,是目前世界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它的致癌性极强,还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病和伤及胎儿。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这一事件造成的直接损失达3.55亿欧元,如果加上与此关联的食品工业,据估计其经济损失达13亿欧元。

一)国外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O-157事件-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O-157”是一种长约千分之二毫米、宽约千分之一毫米的杆菌。“O”是德语对这种细菌称谓的第一个字母。“O-157”于1982年被美国科学家定为第157种而得名。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HUS)和脑炎,危及生命。日本美国以及欧洲、澳洲、非洲等地也发生过,“O-157”在美国每年可造成2万人生病,250至500人死亡。一)国外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丙烯酰胺-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发布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包括炸薯条在内的多种油炸淀粉类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丙烯酰胺。这份报告指出,1公斤炸薯片的聚丙烯酰胺含量是1000微克,炸薯条是400微克,而蛋糕和饼干中的含量则为280微克。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在诸如塑料和染料等许多材料中都有使用。动物试验证明它有致癌危险,但2002年以来的多项研究却又陆续证实,在对土豆等含有淀粉的食品进行烤、炸、煎的过程中也会自然产生丙烯酰胺,这就逐渐开始掀起了一场新的食品安全风波。

一)国外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此外,从2000年法国部分食品被李斯特杆菌污染到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出口蹄疫,从2008年法国婴幼儿乳品受沙门氏菌污染再到当年的爱尔兰“二恶英”猪肉事件,标榜拥有世界上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的欧盟,食品安全危机不断。近日,美国麦当劳麦乐鸡中含有“特丁基对苯二酚”(防腐剂)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化学消泡剂)事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并引发关于食品添加剂的争议。[根据疾病管制预防局(CDC)官方数据,美国食源性疾病损失达到每年1,520亿美元巨额,病患7千6百万人,因而住院的有37.5万人,死亡5000人]一)国外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美国、日本)1美国

美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很多,如《联邦食品、药物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和《公共卫生服务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覆盖了所有食品和相关产品,并且为食品安全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标准以及监管程序。美国涉及食品监督管理的机构非常复杂,主要的机构达20个之多,细分起来,卫生部有5个,农业部有9个,环保局有3个,还有商务部、国防部和海军各1个。而其中最主要的有美国联邦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HHS)所属的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所属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以及联邦环境保护署(EPA)。

1)卫生与人类服务部(DHHS)①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与应用营养中心(FDA/CFSAN)在食品监管方面,FDA负责美国州际贸易及进口食品,包括带壳的蛋类食品(不包括肉类和家禽)、瓶装水以及酒精含量低于7%的饮料的监督管理。FDA对食品的监管职责是通过CFSAN来实施的,目的是保证美国食品供应能够安全、卫生、有益(wholesome),标签、标示真实;保证化妆品的安全和正确标识,保护公众健康。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②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兽药中心(FDA/CVM)CVM主要管理动物食品的添加剂及药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动物既包括用于人类消费的食用动物,也包括作为人类伴侣的宠物。③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毒理学研究中(FDA/NCTR)作为研究机构,NCTR通过开展基础研究,为FDA的各中心提供所需的科学支持。NCTR以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来开展毒理学试验,并根据研究结果推断相关毒素对人类的影响。④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NIAID通过卫生与人类服务部支持的相关研究包括:食源性疾病的传播、发生、发展的病理学研究,治疗及预防等相关课题。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⑤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

CDC旨在通过预防与控制疾病来提高人类健康及生活质量,负责收集相关传染病信息、进行传染病检测,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CDC拥有一个全国性的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食品网(FoodNet),细菌基因图谱国家电子网络———脉动网(PulseNet),同时还建立了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快速反应与监控体系。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美国农业部(USDA)

①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APHIS负责监督和处理可能发生在农业方面的生物恐怖活动,外来物种入侵、外来动植物疫病传入、野生动物及家畜疾病监控等,从而保护公共健康和美国农业及自然资源的安全。②农业科学研究院(ARS)ARS是美国农业部主要的研究机构,负责一系列影响美国人民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研究项目,推广相关科学知识,并向APHIS及FSIS提供技术支持。③州际研究、教育和推广合作局(CSREES)CSREES是美国农业部主要的集资研究机构。该机构可以为从事食品安全等相关研究的学校、政府机构、专业组织及业界团体提供竞争性的集资补贴。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此外,经济研究所、食品安全检验局、农业营销局、谷物检验、批发及畜牧场管理局、海外农业局、首席经济师办公室等。同时,美国政府已于2009年12月成立了专门针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新管理机构:进口贸易对象分析中心(TheImportSafetyCommercialTargetingandAnalysisCenter:CTAC)。该部门直接隶属于管辖处理恐怖事件及犯罪事件的美国国土安全部(DepartmentofHomelandandSecurity:DHS),体现了美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美国农业部3月25日宣布一项食品安全新办法草案,征求公众意见。新办法内容主要针对农业部主管的肉类食品,要求:(1)相关企业遇到安全可疑状况应实时报告当局;(2)随时维持预做产品召回的准备程序;(3)各项产品评估程序的文件必须保存完善。尽管监管体制先进、法律体系完善、监管手段严厉等,但美国食品安全现状也堪忧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美国食品市场频曝“挂羊头卖狗肉”现象:昂贵的羊奶酪实为普通牛奶酪,所谓鲟鱼子酱竟由密西西比河白鲟鱼制成,“纯蜂蜜”其实掺杂玉米糖浆和甜菜,“高级番茄酱”原料是烂西红柿。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30日报道,食品欺诈已出现在美国市场上几乎各种食物、饮料和调料中,包括糖、醋、酒、果汁、蜂蜜、橄榄油等。受害者既有大型连锁零售商和知名餐厅,也有从超市和小贩手中购买食品的普通消费者。海产品造假现象尤为严重。1988年至1997年间,美国小贩出售的海产品中,34%乱贴标签或冒充其他种类产品。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日本1)日本保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由基本法律和一系列专业、专门法律法规组成。“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基本法”是两大基本法律。安全法确立了“消费者至上”、“科学的风险评估”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理念。2006年5月起正式实施《食品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在日本,涉及食品安全的专业、专门法律法规很多,包括食品质量卫生、农产品质量、投入品(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质量、动物防疫、植物保护等5个方面。主要有:“农药取缔法”、“肥料取缔法”、“家禽传染病预防法”、“牧场法”、“水道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法”、“土壤污染防止法”、“农林产品品质规格和正确标识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防治法”、“农药管理法”、“持续农业法”、“改正肥料取缔法”、“饲料添加剂安全管理法”、“转基因食品标识法”、“包装容器法”等一系列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此外,“有机农产品及特别栽培农产品标志标准”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要领”,“日本有机食品生产标准”等等。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日本厚生劳动省颁布了2000多个农产品质量标准和1000多个农药残留标准,农林水产省颁布了351种农产品品质规格。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2)日本保障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与制度

日本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主要有日本食品安全委员会、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是主要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协调职能的直属内阁的机构。主要职能包括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部门(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等)进行政策指导与监督,以及风险信息沟通与公开。该委员会的最高决策机构由7名委员组成,他们都是民间专家,由国会批准并由首相任命。委员会下辖“专门委员会”,分为三个评估专家组: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一是化学物质评估组,负责对食品添加剂、农药、动物用医药品、器具及容器包装、化学物质、污染物质等的风险评估。二是生物评估组,负责对微生物、病毒、霉菌及自然毒素等的风险评估。三是新食品评估组,负责对转基因食品、新开发食品等的风险评估。此外,委员会还设立“事务局”负责日常工作,其雇员多数来自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等部门。其主要职能与职权如下:①实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委员会可以自行或接受农林水产省、厚生省等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的咨询,通过科学分析手法,对食品安全实施检查和风险评估。②向内阁总理大臣提出修改或制定食品安全规范等基本事项的意见,供内阁法律提案参考。食品安全委员会有义务对为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证食品安全性而制定法规等重要事项进行调查审议,必要时向有关行政机构的领导陈述意见。③监督或指导食品安全政策具体执行或管理机构的活动。并且有权根据食品健康影响评价的结果要求相应的管理部门采取应对措施,并监督其实施情况。④有权要求各大臣听取委员会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意见,各大臣有义务将其根据相关法规进行的警示事项所采取的措施向委员会报告,其实现可通过内阁总理大臣催促各大臣的方式进行。⑤负责食品安全信息互通与沟通。由食品安全委员会为主,建立委员会、有关行政机构、食品营业者和消费者等机构和个人间的食品安全性信息沟通机制,实现信息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共享,同时负责对信息的沟通进行综合管理。⑥委托调查权。食品安全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委托独立行政法人、民间公益法人、企业或民间团体,都道府县的试验研究机关或有学识经验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调查。⑦食品安全紧急情势下采取措施请求权。委员会如认为对确保食品的安全性而产生灾难时,或认为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紧急事件进行处理时,可要求国家有关的行政监管的试验研究机关,立即着手实施对所要求的事项进行调查、分析或检查。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日本法律明确规定食品安全的管理部门是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随着风险评估职能的剥离而专职风险管理,两部门对内部机构进行了大幅调整。农林水产省成立了消费安全局。下设消费安全政策、农产安全管理、卫生管理、植物防疫、标识规格、总务等6个课,以及1名消费者信息官。厚生劳动省将原医药局改组为医药食品局,下辖的食品保健部改组为食品安全部。除增设食品药品健康影响对策官、食品风险信息官等职位外,为加强进口食品安全管理,

还增设进口食品安全对策室。日本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有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全国有48个道府(县)、市,共设有58个食品质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量检测机构,负责农产品和食品的监测、鉴定和评估,以及各政府委托的市场准人和市场监督检验。日本农林水产省消费技术服务中心有7个分中心,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分析,受理消费者投诉、办理有机食品认证及认证产品的监督管理。消费技术服务中心与地方农业服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搜集有关情报并接受监督指导,形成从农田到餐桌多层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督体系。日本对所有农产品实施可追溯管理模式:日本农业协同组合(农协)下属的各地农户,必须记录米面、果蔬、肉制品和乳制品等农产品的生产者、农田所在地、使用的农药和肥料、使用次数、收获和出售日期等信息。农协收集这些信息,为每种农产品分配一个“身份证”号码,整理成数据库并开设网页供消费者查询。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可追溯管理模式中,农产品生产者向食品生产厂家供货前要签订合同,承诺提供的农产品信息完全属实,并受法律保护和约束。如果厂家发现原料有问题,就可以追究生产者的责任。以此类推,经销商也可以追究厂家的责任。

日本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能看见面容的食品”

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日本食品安全也不容乐观2008年10月,日本伊藤火腿公司26日宣布召回约270万份火腿肠和比萨。这家日本第二大火腿公司说,公司一处工厂的地下水中检出超标氰化物。日本伊藤火腿公司10月29日表示,该公司从被投诉产品中检测出了最高含量为29.64ppm的甲苯。此前,不断有消费者投诉该公司东京工厂(千叶县柏市)制造的腊肠发出恶臭、有异味。同年,日本知名方便面生产商日清食品公司宣布,在全国召回50万个桶装方便面。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现状

一)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1987年12月至1988年2月,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30万市民染上甲肝(毛蚶风暴)。1996年6月27日至7月21日,云南曲靖地区会泽县发生食和散装白酒甲醇严重超标的特大食物中毒事件,192人中毒,35人死亡,6人致残。1997年6月底至7月上旬,云南思茅地区发生群众自行采食蘑茹中毒事件,共有255人中毒,死亡73人。1998年2月,山西省朔州、忻州、大同等地区连续发生的多起重大的假酒中毒事件,有200多人中毒,夺去了27人生命。1999年1月,广东省46名学生食物中毒;同年6月,某省一医院接受了34人中毒事件,中毒原因都是食用带有甲胺磷农药残留的“蔬菜”。2001年1月,浙江省杭州市60多人到医院就诊,症状为心慌、心跳加快、手颤、头晕、头痛等,原因是食用了含有“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的猪肉。3月至9月,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2001年,江苏、安徽等地暴发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引起食物中毒,造成177人死亡,中毒人数超过2万人。2003年3月19日,辽宁省海城市部分小学生及教师饮用豆奶引发食物中毒,其中涉及2556名小学生(中毒人数达292人),豆奶食物中毒的原因是,活性豆粉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等抗营养因子未彻底灭活。一)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2004年3月13日,沈阳卫生监督所查处了满满7卡车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近200倍的黄花菜,共计24.5吨,来自祁东,部分来自陕西、福建等地。4月30日安徽省阜阳市,由于被喂食几乎完全没有营养的劣质奶粉,13名婴儿夭折,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有致癌成分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5月9日,四川成都新繁、彭州个别生产泡菜的企业使用了敌敌畏、工业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生产泡菜。一)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2005年2月,在英国最大的食品制造商第一食品公司生产的产品中发现了被欧盟禁用的苏丹红一号色素。不到1个月,苏丹红事件席卷中国。(8月,福建、江西及安徽等地出口的鳗鱼产品,被验出含有孔雀石绿,国家质检总局首次下令全面回收,数日后香港更发现多种淡水鱼含有孔雀石绿,中国因此禁止所有淡水鱼出口到香港。上海出现“人造奶”,破皮鞋竟拿来制“牛奶”。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查出含有苏丹红。11月17日,上海市公布了对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的抽检结果,30件一)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样品中全部被检出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2008年日本毒饺子事件。2008年初的日本“毒饺子”事件引发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危机。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人造“新鲜红枣”主要经过两道工序,着色和着味。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三聚氰胺奶粉自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石家庄三鹿集团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一)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2008-至今,地沟油和一次性筷子事件;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一直在蔓延…….甘肃、青海、吉林等省再现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在“潜伏”一段时间后又一次死灰复燃。这已不是“毒奶粉”首次回流。2009年以来,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山东“绿赛尔”纯牛奶……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时有发生。2010年3月以来,全国紧急查处“青海民和县东垣乳品厂生产的问题乳粉”。

7月27日我县要求:各乡镇人民政府、各食品监管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严查问题奶粉.每周二15:00时上报查处情况。8月12号将查处情况书面报告食安办,再由食安办统一上报县人民政府。

一)国内主要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食品安全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包括食品卫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营养安全、食品可持续性安全等。同时,还强调个体差异,关注正确的食用方法等)。二)食品安全的涵义及相关概念食品卫生——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食品质量——指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是一个度的概念,有优劣之分。保质期——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二)食品安全的涵义及相关概念食物中毒——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品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此外,重点了解以下概念: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二)食品安全的涵义及相关概念质。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指包装、盛放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用的纸、竹、木、金属、搪瓷、陶瓷、塑料、橡胶、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玻璃等制品和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涂料。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指在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直接接触食品或者食品添加剂的机械、管道、传送带、容器、用具、餐具等。用于食品的洗涤剂、消毒剂,指直接用于洗涤或者消毒食品、餐饮具以及直接接触食品的工具、设备或者食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物质。二)食品安全的涵义及相关概念1)行政体系: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实行“分段监管,统一协调”的监管体制,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即“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体系。具体讲:一是国务院建立一个高层级的协调机制;二是实行分段监管体制;三是地方政府负总责;四是企业为第一责任人。即使是垂直管理的部门也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做好监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各个部门的监管职责,确立了分段监管体制,主要是卫生、农业、质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检、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各司其职,分别负责对食品安全风险的评估、食品标准的制定,对初期农产品,对食品生产环节、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服务方面的监管,即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流通、餐饮的全程监管。在此基础上,设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发挥协调、组织、惩治、监督等职能作用。

2)法律法规体系:从1949年至今,我国部级以上机关所颁布的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各类规范性文件等多达840篇。特别是1995年10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行政法规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货物原产地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包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等等。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3)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工作职责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食品安全信息公布、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的制定,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国务院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别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国务院综合监督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和主管药品监管的直属机构,负责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负责保健品的审批。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卫生部主要负责国内市场的食品卫生政策和食品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负责拟定食品卫生安全标准;牵头制定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制度,并对地方执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监督;负责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报告;研究建立食品卫生安全控制信息系统。农业部主管种植养殖过程的安全,负责农田和屠宰场的监控以及相关法规的起草和实施工作,负责食用动植物产品中使用的农业化学物质(农药、兽药、鱼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审查、批准和控制工作,负责境内动植物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国家质检总局主要负责食品生产加工和出口领域内的食品安全控制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的抽查、监管,并从企业保证食品安全的必备条件抓起,采取生产许可、出厂强制检验等监管措施对食品加工业进行监管,建立与食品有关的认证认可和产品标识制度。特别是出口食品加工厂的注册、出口动物和植物性食品检查、活体动物的进出口检疫、出口检验检疫证书的发放等。商务部侧重于食品流通管理,主要职责是通过积极开展争创绿色市场活动,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监管上市销售食品和出口农产品的卫生安全质量。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市场交易秩序的规范管理和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检查,审核其主体资格,执行卫生许可审批规定。同时,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无证无照加工经营农副产品与食品等违法行为。除上述部门外,还有一些政府机构也参与食品检验和控制。如,科技部负责食品安全科研工作,环保局参与产地环境、养殖场和食品加工流通企业污染物排放的监测与控制工作等。这样,中国就形成了按照食品链环节进行部门分工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框架。三)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1食品监管的现状1)食品监管的各类法律、法规不断出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2009,6,1施行;主要特点:一是建立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二是统一了食品国家标准;三是取消食品“免检制度”;四是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五是“问题食品”代言者承担连带责任;六是民事赔偿优先;七是加重了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八是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九是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十是规范食品添加剂使用;十一是强化责任追究)《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学生集体用餐食品安全监督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等等;

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在不断清理、完善和与国际接轨;市场准入、各类认证、各种评价体系已逐步建立。

2)食品监测与标准化体系建设走向完善检测体系:全国范围内承担食品检测的职能单位共176家,按食品检测机构性质可分为四类:国家级检测、地区级检测、农业部监测、商业联合检测。据统计,国家级检测机构28家,地区级检测机构131家,农业部检测机构8家,商业联合检测机构9家。(《食品安全监管检测手册》)实际上,我国食品相关检测的技术机构5630家,从业总人数达到15.04万人,其中直接从事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食品检测的为3.74万人。《TBT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标准体系:中国食品工业目前已形成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四级标准构成的标准化体系;中国已制定了1050项食品国家标准,1145项食品行业标准和近万项食品地方标准和几十万项食品企业标准。

认证认可制度:良好生产规范(GM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卫生标准操作规(SSOP);良好农业规范(GAP);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2000)等。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

3)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形成了长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国食品消费环境得到大力改善,食物中毒事件逐步减少,食品安全总体形势在不断提高。2006年,我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96起,中毒18063人,死亡196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7起。与2005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4.03%,中毒人数减少0.86%,死亡人数减少48.56%;

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2007年,卫生部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506起,中毒13280人,死亡258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1起。与2006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15.10%,中毒人数减少26.48%,死亡人数增加31.63%;2008年卫生部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报告431起,中毒13095人,死亡154人,涉及100人以上的食物中毒13起。与2007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减少14.82%,中毒人数减少1.39%,死亡人数减少40.31%。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

4)食品安全知识得到广泛普及通过多种宣传形式,普及了农民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鱼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方面的知识.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得到推广运用。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依然严峻:①食品抽样检测合格率依然较低;②产地环境污染时有发生;③农业投入品形势严峻(农药、兽药残留,饲料加违药);④食品生产加工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⑤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⑥检测体系、技术、方法、标准存在差距;⑦违法行为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⑧消费者自我保护知识和意识不足。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

2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上市食品安全状况逐年好转,但食品安仍存在超标、法律法规缺失、检测及环保体系不健全、食品在养殖种植环节的污染严重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食品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随着食品生产新技术、新原料的广泛使用,一些新的食品原料和包装材料由于检测成本高没有经过足够的、科学的跟踪测试,食品安全的可靠性大大降低。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1)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方面的差距法律、法规和标准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法规与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如美国政府每年有7亿美元的经费支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日本1999年6月至2001年9月投资数亿日元,历时2年3个月完成了日本标准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任务。中国虽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但许多食品法律法规存在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差、条款笼统操作性差、罚则较轻法律效力不够等问题;标准标龄过长,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在技术内容方面WTO与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国家标准有90%.以上采用国际标准,发达国家目前采用某些标准甚至高于现行的CAC标准水平。而中国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等同采用或等效采用了国际标准,食品行业国家标准的采标率只14.63%。目前,我国还未广泛、全面地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在采用HACCP方面,食品企业才刚刚开始,尚缺少覆盖各行业HACCP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

2)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

一方面,我国食品行业标准门槛过低,食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度差;另一方面,标准体系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此外,检测机构过于繁杂庞大但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少。我国食品相关标准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等级构成,而各类食品标准又分散于农业、质监、卫生等六七个部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QS”质量安全等制度繁多,多种标准在市场上往来冲突,缺乏协调机制。有的产品有几个标准并且检验方法不同、含量限度不同,致使某些标准难以执行。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

还有不少标准标龄过长,而且标准中关于卫生质量要素的技术要求与指标规定都不同程度地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也亟待提高。3)监管体系存在许多执法空隙和隐患

目前的管理体系无法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存在“谁都管不好”的局面,容易出现一些监管的“真空地带”。对于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及时处理,而且该处理的不处理,或以罚代管,这样并不能触及违法者的根本利益,监管和处罚不力,使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和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

当前国家有5000多家食品检测机构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具有法律效应的却仅仅只有176家,相当于其他的4000多家检测机构根本没有协助政府部门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监管的资格。在食品流通领域,2006年国家公布的检测机构仅仅176家,这些食品检测机构的地域分布不平衡:发达地区对食品的检验检测水平较为完善,仅一地区就有十几个检测机构,重复投资现象严重,而且检验项目单一,缺乏互补。而一些地区检测机构过少,而且检测项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的食品检测需求。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繁杂庞大的检测机构,一方面存在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资源匮乏,同时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容易产生互相推脱责任的问题。这些暴露出食品安全保障面临着重大的危机和隐患。4)农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不容乐观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由于农村技术水平整体较低,在单纯追求高产量、低成本的观念趋使下,违规使用农药和违禁药物现象较常见。主要表现为经营者违法使用高毒农药如剧毒鼠药、高毒高残留农药;违法使用四)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与问题抗生素、激素等兽药;违法使用瘦肉精等饲料添加剂;贸易范围扩大和人口流动使动物疫病的防治面临新问题等。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一些地方在种植中滥用激素类农药以保收成,在养殖中乱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却使农畜品受到污染;重金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