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_第1页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_第2页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_第3页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_第4页
小学教育学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种对的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的出版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民主主义与教育》

C.《一般教育学》

D.《高等教育学》

2.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的教育理论知识重要包括()。

A.教育学和心理学

B.教育学、心理学和学校管理学

C.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

D.教育学、心理学、学校管理和各科教学法

3.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人则“大器晚成”,这阐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次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小朋友中心论的经典代表是()。

A.赫尔巴特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杜威

5.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人的片面发展的本源是()。

A.教育制度不合理

B.学生认识局限性

C.教育措施不合理

D.分工和私有制

6.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规定是()。

A.素质加专长

B.合格加专长

C.学习加专长

D.身体加成绩

7.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低级与高级

B.简朴与复杂

C.个体与整体

D.部分与整体

8.我国从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取代本来的“教学大纲”。

A.课程计划

B.课程原则

C.课程目的

D.培养目的

9.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学校教育

B.个别教育

C.集体教育

D.小组教育

10.少先队教育的主线原则是()。

A.教育性原则

B.趣味性原则

C.自主性原则

D.实践性原则11.下列不属于校园的物质文化的是()。

A.校舍

B.设备

C.生活设施

D.校风

12.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接触和理解研究对象,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措施是()。

A.教育观测法

B.教育调查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教育试验法

13.把掌握知识自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过程的教育是()。

A.现代教育

B.老式教育

C.素质教育

D.创新教育

14.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

A.必然成果

B.必要保证

C.必然规定

D.必然趋势

15.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的()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废科举,兴学校

C.北洋大学的创立

D.洋务运动的推行

16.小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是以()为根据。

A.知识的分类

B.技能的分类

C.目的的分类

D.科学的分类

17.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班集体的()。

A.正常秩序

B.共同目的

C.平等关系

D.严密的组织构造

18.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发明精神为主的课外活动是()。

A.学科活动

B.文学艺术活动

C.科技活动

D.社会活动

19.学校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

A.社会性

B.稳定性

C.持续性

D.共同性

20.在素质教育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的是()。

A.智育

B.学校德育

C.社会德育

D.家庭德育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2.教育的主线任务是________。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尤其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________决定的。

3.教师的职业道德,择其重要方面来说,可分为六个重要品质,即:坚定的职业信念;师爱;________;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团结协作精神;教师的言表风度。

4.________是教师法的关键部分。

5.小学生直接参与的活动环境首先是________。

6.________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主线所在。

7.________规定着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8.在各类学科中,工具学科是小学学科课程的重要部分,其中________又是重要的基础。

9.教科书也叫________,它是根据教学大纲、不一样年龄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学法的规定而编写的、供师生使用的教学用书。

10.________原则是指教学要有教育性,传授知识的同步,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1.小学常用的教学措施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测演示法、试验法、参观法、________、复习法以及指导小学生自学的多种措施。

12.17世纪后来,伴随各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________逐渐成为各国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13.到1862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开办的________才第一次采用班级上课制这种组织形式。

14.________是搞好考核工作的中心环节,考核能否发挥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考核的命题。

15.________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教育自己,养成良好思想品德的措施。

16.________是对学生突出的优良品德作出的较高评价。一般分如下几种:颁发奖状、发放奖品、授予称号。

17.通过课外活动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________。

18.班主任在自然状况下,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辅助工具去直接理解学生的言论和行为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怎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2.简述教学措施改革的内容。

3.简述课外活动的内容。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5.小学教师应具有什么条件?

四、论述题(10分)

试述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规范教育学的形成以德国赫尔巴特的代表作《一般教育学》的出版为标志。

2.C【解析】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教育学、心理学和各科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是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而有关的学习管理知识没有必然规定,由于教师重要工作是教学和学生管理。

3.D【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一样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一样。个别差异首先表目前不一样小朋友同首先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一样。如有的人“少年得志”,有人则“大器晚成”。

4.D【解析】杜威是小朋友中心论的经典代表。

5.D【解析】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本源。

6.B【解析】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规定是合格加专长。

7.D【解析】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种基本途径。

8.B【解析】我国从开始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课程原则”取代本来的“教学大纲”。与本来的教学大纲相比较,新的课程原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9.C【解析】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集体教育的力量实现的。

10.A【解析】教育性原则是少先队教育的主线原则。

11.D【解析】校风属于校园的精神文化。

12.B【解析】教育调查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接触和理解研究对象,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科学结论的一种教育研究措施。

13.B【解析】现代社会知识发明更新的速度加紧,教育不能再以掌握和积累知识为目的。故此题干所指的是老式教育。

14.B【解析】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将无法顺利进行。

15.B【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因此是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16.D【解析】科学的分类是小学教学科目设置的根据。

17.A【解析】正常的秩序是维持和控制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的基本条件,学生同样如此。

18.C【解析】科技活动的目的就是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爱好,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发明精神。

19.A【解析】不一样的社会都要对学生进行不一样内容的德育,因此,学校德育具有社会性。

20.B【解析】学校的教育中,德育是灵魂,对其他教育具有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二、填空题

1.主导积极2.培养人政治经济制度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教师的权利和义务5.家庭6.创新能力

7.教育目的8.语文9.书本

10.教育性11.练习法12.班级上课制

13.京师同文馆14.出好考题15.自我教育法

16.奖励17.创新精神18.观测法三、简答题

1.怎样建立良好师生关系?

答:(1)树立对的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2)对的处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积极作用的辩证关系。

(3)对的处理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4)建立教师威信。

2.简述教学措施改革的内容。

答:(1)课堂教学的纵向构造(环节、程序、次序)方面,变教师平铺直叙地讲解、简介知识的程序为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习的程序,即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或引导学生从感知的教材中提出问题一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问题,探求理性认识一引导学生用获得的理性认识去处理问题,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2)在课堂教学的横向构造方面,变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一学生答、众学生听的集体同步学习的组织形式为“学生独立学习”、“学生成对活动”、“学生小组研讨”、“全班集体同步学习”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增长信息的交流量,增长每个学生在一节课内体现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3)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指导学法,培养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

(4)在引导学生认识活动的每一环节,一直重视调控学生的意向活动,激发情趣,陶冶情操。

3.简述课外活动的内容。

答: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小学教育的培养目的和课外活动的任务,以及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确定的。

(1)思想教育活动,这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所组织的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这是为小学生学习科学技术而组织的教育活动。

(3)文学艺术活动,这是为培养学生文艺爱好和发展学生才艺才能而组织的活动。

(4)体育活动,这是为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而组织的活动。

(5)社会公益劳动,它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免费的义务劳动,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4.班主任工作的内容有哪些?

答:(1)全面理解和研究学生;(2)在集体中依托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提高思想品德;(3)在集体中依托集体、通过集体教育学生学好功课,提高思想品德;(4)在集体教育的同步,做好个别教育工作;(5)做好班级平常管理工作;(6)协调本班各方面的教育影响;(7)学生操行评估与三好生评比;(8)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5.小学教师应具有什么条件?

答:(1)对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熟悉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懂得科学和教育、教学业务;具有对的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开拓前进的精神;(3)亲密联络群众,可以同社会有关方面、学生家长保持联络,依托社会力量办好学校;(4)有崇高的道德和良好的作风,到处以身作则,成为全校人员的表率;(5)具有一定的筹划决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行为自控能力、审时度势的应变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四、论述题

试述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们将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原因分为如下两个层次:

(1)第一层次,作为客观原因的遗传、环境(包括外界的教育影响在内)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内部基础和外部条件。遗传,这里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即先天的素质,包括从父母那里遗传下来的生理机体和生理器官的心理功能所构成的物质基础。它们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人的机体和心理潜能的展开、生长和成熟,是遵照着与生俱来的生理和心理的机制的。环境的影响对人的个性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这个存在,就是指围绕人周围的客观世界,这首先是指人所处的大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大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即社会的整个物质生活条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一切条件在内,它们构成人的发展的大前提,是人的发展的主线条件,归根究竟,人的发展是受社会大环境所控制的。直接影响人的个性发展的环境是指在社会大环境的背景下个人直接接触到的周围的详细环境。

(2)第二层次,作为主观原因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付诸于客观的人的实践活动,把人的个性发展的也许性转化为现实。人的个性发展不是遗传素质的自在的展开和发展,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的成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