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逸闻趣事①彭祖后裔,别称:太上老君②玄妙王之女理氏食李而孕③理氏怀胎八十一载,乃割左腋而生。④出而皓首白须,能言。其母名之“老子”,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四章1.了解老子的生平事迹及《老子》的主要思想,感受儒道思想对中国文人的影响;2.理解《老子》四章的含义,体会“有”和“无”、“胜人”和“自胜”、“知人”和“自知”的关系。教学目标走近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走近老子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几天。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据说,这篇著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然后,老子就骑着大青牛走了。作品简介《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共81章,5000余字,分《道经》、《德经》上下两篇,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多以政治为旨归,被誉为万经之王。老子思想道本思想《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本原,“道生万物”,“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及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都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的朴素辩证法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转化: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亭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思想修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政治思想: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也就是不妄为。万事万物顺着自然之性萌生、发展,人们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最终达到“相安无事”的自然状态。其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历史观:《老子》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思想背景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贪求无厌,无德无能却好大喜功,强作妄为。使百姓饥寒交迫,疲于奔命,造成人民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老子针对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读文正音(gǔ)(shānzhí)(yǒu)(jīn)(zhuì)(pàn)毂埏埴户牖矜赘强行者泮累土几成而败之(léi)(jī)(qiǎng)文本研读
选文中的第十一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老子的智慧:世俗只看到有而看不到无,要正视那些曾被你忽视的“无”,发掘其潜能和价值文本研讨
老子所说的“无”是指什么都没有吗?1.局限在思维和语言之中,把握到的只能是有;超越了思维和语言,就可以进入到无的境界。2.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3.在没有分别的境界里,有和无是没有差别的。4.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5.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感性上没有一个具体的形体,理性上没有一个名称、没有一个名字就是无。“无”是超越了思维、超越了语言、超越了感性的认知,没有办法通过概念去把握它。而“无”一旦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形体,或者形成了理性所可以认知的概念,“无”就已经不是“无”了,而是“有”了。文本研讨
你如何理解老子所说的“有”和“无”?1.一个玄破除有和无两边的执着,又怕修道人把这个玄当做一个概念来执着,所以又说一个玄来破除对于前面的那个玄的执着。2.有无相资俱不可废。故有之以为利,利在于体。无之以为用,用在于空。故体为外,利资空用以得成。空为内,用籍体利以得就。但利用相藉,咸不可亡也。无赖有为利,有藉无为用,二法相假。——钟会《老子钟氏注》3.非有,则无无以致其用;非无,则有无以施其利。知两者之为一而不可分,则至矣。——苏辙《老子解》拓展探究
证悟到“无”的圣人,和凡夫眼中的世界有何不同?换句话说:圣人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吗?圣人眼中的一朵花,就是一朵花。而凡夫眼中的花,附加了种种的念头(名)在上面。所有念头都发生在刹那之间,我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简简单单一朵花,已经被我们的妄心改造得面目全非了。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传习录》文本研讨老子列举了企立、跨行、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从这些行为中你读到了什么?请结合以下提示及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1.过于执着,往往因忽略了“无”,而只追求于“有”,不至道。2.万事万物的成就,本来就是多方面的因素所共同促成的,不可能是某个人一个的功劳。3.如果一个人眼中只有自己,那他就会被自我蒙蔽。4.有为和无为是现象和本质,招式和心法的关系。有为是各种因“有”而起的实践,无为是实践后不执着、不贪求的精神。企者觉得企才能立起来,那是忽略了“踏实地”在立起来中起到的作用;跨者觉得跨才能行得远,那是忽略了“小步走”在行得远中起到的作用。想表现自己会忽略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自以为是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而最终却什么都不知道,邀功的人忽略了一件事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因素所共同促成的,自我炫耀的人被自我优势所蒙蔽。文本研讨请结合苏辙《老子解》中的解读,谈谈我们应如何理解老子所说的“知人”“自知”“胜人”“自胜”?经: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解:分别为知,蔽尽为明。分别之心未除,故止于知人而不能自知。蔽尽则无复分别,故能自知,而又可以及人也。经: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解:力能及人而不能及我,能克己复性则非力之所及,故可谓强矣。一味执着于知人,那是因为对人对己心中有别,所以没想过剖析自己。唯有没有分别之心,知人与知自的心态和标准才会一样。一个人能自知,自然也就可以有能力知人了。想胜人,就会由内而外地生发出施予他人的力;想自胜,却不能依靠由外而内的力量,要依靠宇宙的道,遵循道,成为道,既可以是自我处于至善的境界,活出自己我最真最善最美的状态。文本研讨请结合苏辙《老子解》中的解读,谈谈我们应如何理解老子所说的“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经:知足者富。解:知足者所遇而足,则未尝不富矣。虽有天下而常挟不足之心以处之,则是终身不能富也。经:强行者有志。解:不与物争而自强不息,物莫能夺其志也。文本研讨请结合苏辙《老子解》中的解读,谈谈我们应如何理解老子所说的“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经:不失其所者久。解:物变无穷,而心未尝失,则久矣。经:死而不亡者寿。解:死生之变亦大矣;而其性湛然不亡,此古之至人能不生不死者也。有为是各种因“有”而起的实践,无为是实践后不执着、不贪求的精神。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天地所做的一切全都在成就万物,而从来没有标榜自己。圣人对万物的态度就是生而不有的态度。圣人的态度同天地一样,所以圣人也是长久的。文本研讨老子在六十四章讲到了“微”,“微”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常人和圣人对待“微”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看法。经: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解:治乱祸福之来,皆如彼三者。积小以成大,圣人持之以无为,守之以无执,秘能使根自生,使祸自亡。世人不知物之自然,以为非为不成,非执不留,故常与祸争胜,与福争赘,是以祸至于不救,福至于不成,盖其理然也。有为利,无为用;有为即为利而为,无为乃为用而为。有为随心而动,无为循道而动。无为而无不为,无为遵循于道,无不为即顺应于道,是顺应了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的。故无为的结果即万事万物自然发展的结果,是万事万物发展的一部分,所以展现给世人的就是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合作探究再读文本,你认为《老子》重视的是什么?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有没有道理?小结老子所说的“道“,有三大特征:第一,从发生论的角度,突出一个”生“字,指出道乃是万物生命的总源泉。第二,从本体论的角度,突出一个”通“字,指出宇宙万物相联系而存在。第三,从价值论的角度突出一个”德“字,指出道兼具真善美的品格,是社会人生的正路。——中国著名哲学家牟钟鉴不读《老子》不足以谈论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已成为国际学界的共识。老子建立了一座道的丰碑,诸子百家环绕而敬仰之,得大道之滋润,用大道而生辉。——中国著名哲学家牟钟鉴“无为”正如水之所为:它缺乏意识不能有“行为”,但其然而然地流淌而不需任何人为的努力……其是“无为“的一个侧面,由于”道“也是基于水的意向,故”无为“亦是”道“的体现。——美国汉学家艾兰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它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预见并批判今天人类文明缺陷的先知。老子似乎用惊人的洞察力看透个体的人和整体人类的最终命运。——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1907~1981)国内名家评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晋代道教大师葛洪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鲁迅《道德经》是一部兵书。——毛泽东无为和有为的关系,不对企业,对所有部门都一样,其实是非常关键的。所谓无为,就是企业的价值观,它是无形的,但非常重要。如果把企业当成一个人的话,它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船的话,它就是罗盘。在这个无形价值观的指导下,可以产生有形的成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海尔老总张瑞敏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打倒了神,就剩下自然界了。”老子是中国打倒神的第一人。——悉尼老子学院院长王者悦国外名家评道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道是门。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854)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自动化设备快速运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家电回收与翻新销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茶叶种植基地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矿山洞采矿施工环保责任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工程款抵顶工业地产使用权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LNG运输及船舶维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企业股份回购合同协议书6篇
- 二零二五年高铁站广告牌施工与商业合作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深圳物业管理合同规定2篇
- 二零二五年度防雷安全风险评估与整改合同3篇
- 农民工工资表格
- 【寒假预习】专题04 阅读理解 20篇 集训-2025年人教版(PEP)六年级英语下册寒假提前学(含答案)
- 2024年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合同
- 地方政府信访人员稳控实施方案
- 小红书推广合同范例
- 商业咨询报告范文模板
- 2024年智能监狱安防监控工程合同3篇
- 幼儿园篮球课培训
- AQ 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知识培训
- 老干工作业务培训
- 基底节脑出血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