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竞赛试题_第1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_第2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_第3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_第4页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语文竞赛试题班级:姓名:分数:一、知识积累(38分)1、填入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婉约,粗犷,细腻,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若大江东去、若大江东去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似风拂杨柳若大江东去如旭日喷薄、似风拂杨柳如小桥流水如旭日喷薄若大江东去2、请标明下列诗句所反映的季节。(4分)TOC\o"1-5"\h\z(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自然美有两种,一种是刚性美,一种是柔性美。古人的哪两句诗,分别体现了这两种美。( )(4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的达丈夫。(6分)5《醉翁亭记》一文中直抒胸臆之句是,在乎山水之间也。现多表示。(分)6、请默写古诗词中内容涉及花的诗句并著名其出处,如:(8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7、如果用“为中花之崛起而读书”作为论点写一篇议论文,请你为文章选择一个名人事例作事实论据、一句名言作道理论据。(语言简练)(8分)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26分)我国古代的文人,大都把秋天看作是感伤的季节。从宋玉“悲秋”开始,多数文人都对西风而感喟,见落叶而伤情。“悲哉,秋之为气!”“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千载之下,都是同感。()自然界的景象固然增人愁绪,但真正使人伤神的还是人世间的烦恼哀愁。()当然,即使在古代,也不是所有文人、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对秋天唉声叹气的。高唱“天良好个秋”的也不乏其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世人的笔下,秋天毕竟有很可爱的一面,枫林霜叶甚至比二月里盛开的春花还要红火呢。三十年代新代诗人梁得所先生也写道:“唱个秋,唱个秋来欢乐歌,命运虽凶可奈何?”在乐观主义者的眼中,红叶和黄叶,只不过是装点秋山和原野的盛装,就是“草木零落”也有一种庄严的旷达的美,犯不着为他们伤感。佛家说,“景为心造”,这句话显然带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偏见,但也未尝没有一定的道理。()人世间的悲欢悠乐是不能随着外界景物而转移的。相反,在感受者方面来说,他的情绪不是由外界景观而是他受自己的内心状态所影响。不但秋天如此,春天也是一样。姹紫嫣红开遍,这是多么迷人的春色,可是心里充满着孤独和寂寞感,渴望着爱情而得到满足的杜丽娘小姐,却又能“却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她空自嗟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目谁家院”?但,“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是何等闲适恬淡的情怀?至于“春和景明,波澜不惊。……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则更是把洞庭湖的春光写的淋漓尽致,可爱极了。无论“伤春”也好,“悲秋”也好,歌唱春光和秋色的迷人美景也好,其实都与春天和秋天无关,只不过是人们内心情绪的反应。()、下面一段文字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放入、、、哪一处最恰当?()(4分)所谓“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采其精”,无论对什么良辰美景大概都愉快不起来。2(4分)2文中划横线引文的作者依是:、、、。3、下列四个短语从结构上分析,与其他三个不完全相同的是()、草木零落、姹紫嫣红、良辰美景、断井残垣(分)4、对文中划曲线的句子分析正确的是的一项是()(4分)、这是个单句,主语是并列复句构成的、这是个单重复句,是条件关系、这是个二重复句,第一层在“其实”前面,是条件关系、V“无论”相照应的关联词语是“只不过。5文中的“杜丽娘”是的《 》的人物。分6本文的中心是分三、请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36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1“甲,,“乙,,两段同出朝文学家之作,都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2、甲选自《醉翁亭记》,乙段选自《丰乐亭记》4分“醉翁亭,,得名的原因(原文回答)是乙段“丰乐亭”得名的原因(原文回答)3甲段中道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分4、从写作内容的角度看《醉翁亭记》中与乙段“摄幽芳而荫乔木”相对应的句子是分5、下面与“太守归而宾客从”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已而夕阳在山 、游人去而禽鸟乐分、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