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种花卉与两种樱花中日花文化比较桃花与樱花
无论是唐诗还是日本歌曲,“花”在以“雪、月、花”为主题的作品中占着越来越大的比例。有鉴于此,晓牧在《从“花”中看中日文化之异》一文中,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和日本小学馆出版的《古今和歌集》1为比较对象,对“花诗”、“花歌”作了一番统计。统计结果表明,唐诗中的前五朵花是:花(没有特定对象的花)、桃花、落花、梅花(杨花、杏花和梅花同列第四名)、菊花。而被日本人誉为国花的樱花在唐诗中属于最少吟咏的对象,在“花诗”中只占百分之零点二四。而《古今和歌集》中的前五朵花则是:花(没有特定对象的花)、樱花、梅花、女郎花(败酱花)、菊花。唐诗中如此脍炙人口的“桃花”在和歌中竟无影无踪。本文拟通过桃花与樱花文化的比较,探讨中日花文化之差异。一“桃花”—桃花与樱花桃树属落叶小乔木,树干灰褐,粗糙有孔。叶长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呈细锯齿。花单生,先于叶开。花呈裂片卵形,花色红、白、粉色、桃红不一,有重瓣或半重瓣。桃实卵球形,有沟,被细茸,果肉多汁丰美。桃核多皱,离核或粘核,不开裂,果熟6~9月。桃有果桃、花桃两大类,桃树原产我国,现国内国外均有栽培,桃的花叶、枝、根、仁均可药用。《岭南采药录》记载:桃花“带蒂入药,能凉血解毒”。现代医学证明,桃花中含有山柰酚、香豆精,白桃花还含有三叶豆甙。中医认为入药以白桃花为好。桃花的利尿效果尤佳,可用于治疗浮肿、腹水、脚气足肿、便秘、小便不利、闭经、积滞等症。《儒门事亲》记载了桃花的神奇作用。说有一妇女患滑泻症数年,百治无效,后用落地桃花数十萼,加入面粉制成饼,煨熟食之,米汤送下,过了两个时辰,“泻下如倾”而愈。桃花芳菲烂漫,妩媚动人,可植于路旁、园隅或成丛成片植于山坡、溪畔、可形成佳景,而有桃园、桃溪、桃花坞、桃花峰、桃花洞、桃花源等美景。桃花与柳树配植,形成桃红柳绿的春日佳景。桃花还宜作盆栽、催花、桩景等。中国的“桃花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先秦的《诗经·周南》中,就有一首关于桃花的诗。“桃之夭夭”,描写茂盛、火红的桃花,并用桃花来比喻年轻美貌的女子。春秋时代,息国的国君夫人息妫容貌美丽,被人称作“桃花夫人”。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灿烂的桃花作背景,构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桃花源”世界。唐代的孟綮住《本事诗·情感》中记载了一个美丽动人而感伤的桃花与少女的故事:“崔护京都郊游,邂逅一少女,次年再访,人去桃花在,崔护感伤不已,题诗慨叹。”他那首“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也成为千古名篇。清初孔尚任的《桃花扇》,把血染的“桃花”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同南明王朝的衰亡交织融为一剧,哀婉悲愤,成为中国著名的古典悲剧。《红楼梦》有一个十分凄婉的黛玉葬桃花的情节,并有两首关于桃花的长诗——《葬花辞》和歌行体的《桃花行》。在中国,“桃花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表现在:(1)在古代诗文中,写春景、写女子,大都离不开桃花的点缀、渲染和比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唐诗鉴赏辞典》和《唐宋诗词鉴赏辞典》,收入523位诗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2623首诗词,开卷触目,多是“桃花”点点。(2)“桃花源”作为中国的乌托邦,积淀在我们民族的集体元意识中,作为“原型”大量、反复地显现在古代和当今的诗文中。(3)以“桃花”(不含桃树和桃实)为词根组成了大量的“桃花族”词汇。(4)观桃花是“踏青”这一民俗的重要内容。早春二月,人们踩着踏青的脚步,采撷归来的,多是几枝早开的桃花。(5)我国有许多与桃花、桃树、桃实有关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的神话中,仙桃又是长寿的象征,中国有一种很受老百姓喜爱的年画就是寿星老人手捧仙桃。神话中的王母娘娘有“蟠桃宴”。人们又用“桃李满天下”比喻老师的学生之多。樱树属落叶乔木,叶子椭圆形,总状花序或伞房花序,花白色或粉红色,略有芳香,果实球形,黑色。原产日本,供观赏。日本是樱花之国,樱花种类之多,人工培植的樱花之美,闻名于世。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天然樱花在日本各地到处可见。从南部的冲绳岛到北部的北海道的山野村落都有野生樱花,从南到北,前后有5个月的花期。在712年撰成的日本史书《古事记》中,记载了日本古代流传的许多神话故事,其中有一则描写一位明朗、美丽的姑娘,名叫木花开耶姬。木花就是指的樱花,开耶的字音也是樱花。木花开耶姬这种樱花自古以来就生长在富士山、箱根和伊豆半岛一带,人们叫它富士樱,直至今日这个名字没有变。日本人把那庄严、肃穆、宏伟的富士山峰当成伟大的日本民族的象征,把千姿百态无比瑰丽的樱花赞美成日本的国花,以后又把樱花作为日本的民族象征。它对日本民族的文化、思想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日本的文学、诗歌、散文往往把樱花作为描写、歌咏的重要对象。如日本著名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和最古老的诗歌集《万叶集》中,都有赞美樱花的故事和诗句。象这样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志贺都城,已成废墟。旧日宫殿,付之一炬。昔日山樱,依然如故,峰峦叠翠,五彩缤纷。”樱花是日本人民普遍喜爱的花。早在奈良和京都时代,人们就有观赏樱花的活动,如花节、花会、花宴、花舞,京都还有夜间观樱的习俗。而且,它的观赏,并不是将眼贴近,一个个仔细观赏花形花瓣,而是稍稍离开一段距离,从整体上来看,来观赏它那充斥空间的如云如雾的集合体。起初是在贵族中间,以后逐渐传到平民百姓当中,形成一种风气。每到春天人们就聚集在一起,在樱花树下狂欢游乐。直至今日,日本政府每年都在八重樱盛开的东京新宿公园举办观樱会,招待外国使节、日本官员、社会名流。在别的地方也有各式各样的观樱活动。据《樱大鉴》说,日本的樱花相传最早是从中国的喜马拉雅山脉传过去的。在日本不断增加品种,形成了今天的日本樱花。日本成了“樱花之国”、“樱花的故乡”。但是现在仍有几种原来生长在喜马拉雅的樱花在日本生长,如乔木樱、绯寒樱等。二和歌中的“花歌”作为特定对象的花朵,“桃花”在唐诗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大凡学过几天唐诗的中国人恐怕都知道崔护的《七绝·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灼灼桃花下那倩笑着的窈窕少女,那似无却有淡然无迹而又排遣不去的春情,那风光依旧倩人杳无时的惆怅失落……笔墨难穷的意境把这首诗推上了千古绝唱的宝座。而唐代诗人、政治改革派刘禹锡曾借“桃花”写下过一首批判京城高官的七绝《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不料,此诗惊动了皇上,结果又遭左迁。十四年后,刘禹锡重访旧地写下了一首硬骨铮铮的新七绝《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桃花”在唐诗中的这种吟咏方法,恐怕在和歌中是无例可觅的吧。正由于“桃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其独特的地位,因此在汉语中也拥有发达的派生词汇群。如:桃印、桃梗、桃弓、桃橛、桃板、桃符、桃腮、桃唇、桃花脸、桃花妆、桃花酒、桃花粥、桃花汛、桃月……这些词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桃花和中国文化的关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和歌中没有特定对象的“花歌”,其实多指樱花。下面几例便是佐证。驹めていざ见にゆかむふるさとは雪とのみこそ花はちるらめ作者不明(春歌下·百十一)并辔相驰逐,悠然来古都,古都如雪掩,花落满平芜。——杨烈译山たかみ常にあらしのふく里はにほひもあへず花ぞちりける纪利贞(物名·四百四十六)地与高山近,山风忍草吹,草花香未发,花已落无遗。——杨烈译象这样单提一个?花?就可知指的是樱花,这种现象是从平安时代开始的。在奈良时代,花=?这一式子还没有成立。现代日本人把樱花说成是?花见?而不说?见?,一提起?花便り?便知道指的是报告樱花开花状况的消息。日本人的这种直觉,是平安时代以后形成的。辞典中翻到?国花?这一条,会看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和菊花。菊花是皇室的象征,因此称为国花,而樱花则是自平安时代以来几乎所有的日本人所钟爱的,因此也被称为国花,尽管法律中还没有规定。提起樱花,人们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它视为“日本的花”,而且这种看法是在江户时代就已很普遍了。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在“樱花歌”中,吟咏“落樱”的和歌竟占一半之多,而赞美盛开的樱花的和歌仅占百分之十三,前者具有压倒优势。晓牧认为,从这里可以窥见日本人的思维特点和美学意识。残りなくちるぞめでたき花有りて世の中はての忧ければ作者不明(春歌下·七十一)樱花飘落尽,造化竟全功,一切人间事,临头总是空。——杨烈译这首和歌明确无误地把“毫无眷恋地一气飘落散净”的樱花视为人世间最高美德的象征。和桃花一样,在日本文化中占有特别地位的樱花,也拥有一个规模可观的词汇群。樱雨、樱乌贼、樱煎、樱鱼、樱会、樱插头、樱狩、樱川、樱衣、樱酒、樱前线、樱吹雪、樱鲷、樱月、樱干、樱鳟、樱蒸、樱饼、樱山、樱汤、樱肉、樱麻……作为一个词汇群,其发达程度和桃花相比,可以用“分庭抗礼”、“平分秋色”、“相映成辉”来形容。《古今和歌集》中纪友则有首咏樱花凋谢和歌:久方の光のどけさ春の日にしづ心なく花の散るらむ它大意是说阳光悠闲而恬静,在春天里,略无静心,花将要凋谢了吧。杨烈译作“大地天光照,春时乐事隆,此心何不静,花落太匆匆。”三日本的百合艺术日本人民还常以樱花作图案,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茶具、用具、陶瓷器等;以樱花为题材绘制许多优美动人的图画、雕刻等。有不少已成为国宝,收藏在国家博物馆里。至于描绘樱花品种的画谱,更是不知其数,著名的有:《樱谱》、《怡颜斋樱谱》、《樱花贴》、《长者丸樱谱》、《樱花图谱》、《樱大鉴》等等,搜集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樱花品种,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十分美丽,观赏起来,不忍释卷。樱花何时成为画家的题材,已无法考证。从日本现存的文献记载看,最早的是公元891年,日本宇多天皇宽平三年阳成母后五十寿辰时,贞保亲王献上三尺屏风一块,上面画有坐在樱花树下赏花的人们。自此以后,以樱花为题材的画逐渐多了起来,成了大和画的重要部分。一般的画法是把各种各样景色的樱花各种各样的人物结合起来。有重峦叠翠的樱花,绿波涟漪的樱花,清幽雅致的樱花。在这些樱花树旁都有或站或坐或在摘折枝条的各种形态的人物在观赏樱花。到了现代绘画中以樱花为题材的就更多了。如日本著名画家川合玉堂的《春图》,描绘的是山峡中的流溪,春雨戏弄着散落的樱花的美丽景色。日本著名的画家横山大观的《夜樱》,描绘的是一团团篝火映照的樱花,十分美丽,壮观。陶瓷器上的图案,以樱花为题材的也很多。如《色绘吉野山图茶壶》,描绘了吉野山上漫山遍野的樱花景色。重峦叠嶂的吉野山上盛开着望不到尽头的樱花。日本江户时代瓷器技术达到高峰的锅岛烧,以雪白的瓷衬底配着鲜艳的边线,烘托出鲜红欲滴的樱花,晶莹有光,分外动人。伊万里的《彩绘元禄美人图大皿》,画有樱花和元禄式的美女,反映了江户时期的时代面貌,精美地刻画出一般市民的绚丽多姿。日本人民喜爱以樱花为题材的艺术品,樱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和艺术鉴赏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了。在许多日本朋友家中,都可看到悬挂和摆设的各式各样的樱花绘画和手工艺品。随着日本人民喜爱樱花的兴趣日益浓烈,人们就更加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歌颂樱花,表现樱花,樱花也就成了各种艺术品的主要题材之一了。日本人如此喜爱樱花,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符合日本人的审美意识。樱花匆匆开放,又匆匆凋谢,古代日本人常将之与英勇武士的人生观相联系。2.体现了日本人的集体意识。一朵樱花微不足道,满树樱花就蔚为壮观,反映出“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的集体主义精神。3.暗合农时令节。自古以来,日本人认为樱花开放时播种稻子能保证丰收,因为樱花盛开时平均气温达到12度左右,水温升高,不必担心冷空气的袭击。也就是说,樱花开放时节是水稻种植的开始,所以日本人民才这样酷爱樱花。樱花和樱花艺术品,早就成为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例如日本风俗画的杰出画师安藤广重在1843年至1858年间创作的《江户观樱图》,很早传入中国,至今仍保存在我国故宫博物院里。同时,随着中日友好的日益发展,樱花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中国艺术作品的题材。四和歌中的色香意境《万叶集》中的花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总是含有某种意义。卷十九的《天平胜宝二年三月一日暮眺瞩春苑桃花作歌二首》就是很好的例子。它们是天平胜宝二年(公元750)阴历3月1日(阳历4月15日)大伴家持在越中的庭园里所作的两首和歌。第一首是:春の苑红にほふ桃の花下照る道に出で立つ少女这首和歌钱稻孙译作“春苑娇颜色,灼灼桃花红,少女立树下,窈窕映和风”,颇得神韵。李芒译作“春苑桃花红,香风拂蹊径,玉娘步出立亭亭”,亦称佳作。杨烈译作“春苑红鲜艳,桃花开满枝,桃红花下路,出立美人姿。”歌中红艳(红にほふ)不仅是形容桃花,而是春苑的第一印象。先说春苑是红艳的,以下才开始具体描写。也就是说上来先告诉我们,整体一片红艳,而不是以此来作细微事物的描摹。“红艳”给整体赋予一种色调以创造意象。我们知道,红不是用日本自古以来就使用的染料染成的,红色染料是从海外传来的,它给人以华艳的感觉;也正是因为华艳,所以很容易染上。“艳”(にほふ)一般认为古代不是指香气,而是指“丹秀ふ”,即红艳艳的色彩,而中西进却认为这个词并不是从指颜色变成了形容香气,而是一个含有色香两种意义的词。和歌作者第一印象是“春苑”的红艳,仔细一看,色香一体,即是香气馥郁的色泽。红色屡屡出现在大伴家持的幻想中。如在他的《桔歌》(卷18四一一一)看到秋天枯黄的叶子,就产生了它染上了红色的幻想:秋づけば时雨の雨降りあしひきの山の木末は红ににほひ散れども橘の成れるそのは直照りにいや见が欲しく入秋时雨山谷,红叶辞条各飞舞,独有金黄桔实垂,引人仰目不遑俯。——钱稻孙译秋来时雨零,山树叶红透,红叶散飘飞,橘实却如斗,红橘照光辉,愈望愈人诱。——杨烈译不仅是大伴家持,高桥虫麻吕也同样具有红色的幻想。那梦境的景物,如同华丽的莲花,在他们的幻视中,常常浮现红色的风景。春苑红艳,而那华美的红色,逐渐溶解到黄昏的浅墨色中去了。大伴家持对花独坐,他的目光离开了现实,创造了一个由幻想领入的世界里的新意象。“下照百道”是光的世界,在那里突然出现了一位少女。不是说“少女站出来”或者“少女走过来”,而是“伫立着一位少女”,是一种绘画式的、静止的表现。因为这是现实中没有的幻想,所以采用了省略过程而予以提示的方式。“少女”原文写作“”,与整体华丽的风景十分吻合。她一定就是家持知道的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经中国来到日本的《树下美人图》所描绘的那位少女吧?一定不愧是丰满俏丽的天平风格的女性。和歌开始便以鲜明的色调给人强烈的印象。钱钟书先生曾谈到:“观物之时,眼乍见,得其大体之风致,所谓‘感觉情调’或第三种性质(moodofperceptiontertiaryqualities);注目熟视,逐得其细节之实像,如形模色泽,所谓‘第一、二种性质’(primaryandsecondaryqualities)。”“红艳”(红にほふ)不唯是指色泽而言,而且创造火热鲜活的氛围,使我们感受到春天明丽阳光的照射和暖融融的肌肤感觉。所谓“春苑娇颜色,灼灼桃花红”,这里还有一个色彩观的问题。《万叶集》中以红为美的表现是极为罕见的,秋天美丽的红叶,也写作“黄叶”,这说明古代日本人不仅对颜色的爱好不同于中国人,而且对色彩的感觉、捕捉方式又自有特点。例如,万叶早期美丽的女歌人额田王,大海人皇子用紫草来比喻她。紫茜同妹艳能无钟此心奈何他人妇思幕难自禁——钱稻孙译这是大海人皇子在生长着紫草的原野上,回答额田王和歌咏唱的一首:紫草のにほへる妹を憎くあらば人妻ゆゑに我恋ひめやも额田王的和歌里也咏到了“紫野”。这首和歌描绘了当时的景物,同时也是把额田王比喻为紫草。紫草的花是簇生的,既无香味,又乏情趣,但却是值得珍爱的,因为它的根可用于染色,而且染色方法是从朝鲜传来的,带有先进文化的味道。那时候在各地栽培紫草,而后上贡给朝廷。还有,当时的官位是由服色来表现的,紫色是最高的服色。大海人皇子咏到“紫草一般的女性”,有这样一个背景。由于额田王继承了外来入籍者的血脉,这更是恰切的形容。五桃下美女图大伴家持歌中的“桃花”,以下可以说是咏唱想象中的景象。在桃树下站着一位美丽的少女。也就是说,大伴家持并不是真的看到了有一位女子站在那里。他这样写,是他由桃花联想到少女,在和歌中构成了一个绚丽的画面。这显然出于大伴家持中国文学的修养。追溯一下大伴家持想象的路径,我们首先想到《诗经》里的《桃夭》,桃花夭夭、灼灼被用来形容美丽的女性。大伴家持由桃花联想到少女,这里面就有《诗经》在起作用。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第一册中说:“窃谓诗文风景物色,有得之当时目验者,有出于一时兴到者。出于兴到,固属凭空向壁,未宜缘木求鱼;得之目验,或因世变事迁,亦不可守株待兔。”这些诗中的桃花美女已经结成了“联想链”,咏桃花即咏美女,咏美女即咏桃花。桃花的火热,在《诗经》中有“灼灼其华”之唱,而徐悱称它为“映日花”,沈约诗“红英已照灼,况复含日光”,在诗人的联想链中,它是一位情感热烈、含情脉脉、充满活力的美人。而在曹植、阮籍的诗中,这位美人唯其处于生命旺盛的顶峰,又面临着瞬息间为凝霜摧折的危险。另外,桃树下站着少女的构图,也源于有名的《树下美女图》。在正仓院的御物之中,有亚西利亚的箜篌、东罗马的雕花玻璃、波斯的漆胡瓶、印度的五色龙齿等许许多多的文物。那里的一幅屏风画——《树下美人图》,其构图表现出波斯、印度以及中亚细亚诸国共同的特点。所以有的学者认为,在这个意义上,正仓院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终点,也是七、八世纪全亚洲的世界性文化的缩影。那屏风画是从波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日本来的。在画中描绘的女性丰腴艳丽,与桃李相互辉映,两者的美协调一致,而且整体的情调,具有使人感受到长安风格的华丽特色,与唐诗接近。前人已经指出《树下美女图》与某些诗歌的联系。举一个初唐诗里的例子来说,燕国公张说的《桃花园马上应制》中有这样的诗句:“林间艳色骄天马,苑里华伴丽人。”崔护著名的《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桃花之喻,甚至演为一篇因爱而死因爱而生的哀婉动人的传奇故事,那桃树下美人的幻影,给了小说戏剧家丰富的想象力。李白《古风五十九首》第四十七首综合了桃李意象的全部特征,来概括杰出之士的不遇之运:“桃李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春风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申报参考:近代上海国立音乐院-国立音专学刊的历史叙事及其文化意义阐释研究
- 2025年度个人二手房交易安全保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罗马柱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药店营业员药品配送及聘用合同4篇
- 2025版投资经理借贷双方合作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际艺术品拍卖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差工作成果评估与奖励合同3篇
- 2025年度户外景观设计施工与后期养护合同4篇
- 2025版投标文件制作及审核服务合同模板3篇
- 2025年度苹果种植基地水资源利用合同4篇
- 中央202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直属事业单位招聘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9月北京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社会招考(917)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外呼合作协议
- 小学二年级100以内进退位加减法800道题
- 保险公司2025年工作总结与2025年工作计划
- 2024年公司领导在新年动员会上的讲话样本(3篇)
- 眼科护理进修专题汇报
- GB/T 33629-2024风能发电系统雷电防护
- 深静脉血栓(DVT)课件
- 2023年四川省广元市中考数学试卷
- GB/T 19885-2005声学隔声间的隔声性能测定实验室和现场测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