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_第1页
6-1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_第2页
6-1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_第3页
6-1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_第4页
6-1第六章第1节平均利润的形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剩余价值的分割(分配)研究的对象

从分配的角度考察产业资本总体研究的目的

揭示了产业资本家集团参与了对m的瓜分和再瓜分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第四节资本主义地租第五节资本主义社会国民收入的分配2023/9/272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掌握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根本内容是四个转化: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本质到现象的转化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现象到现象的转化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本质到现象的转化第一个转化是难点、二三转化是重点2023/9/273〔一〕商品价值构成的本质W=c+v+m〔二〕生产费用的双重看法生产费用:生产商品的真实〔实际〕消耗工人:生产商品的实际劳动消耗v+m资本家:生产本钱c+v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按劳动消耗来计量的〔三〕资本主义的生产本钱〔本钱价格〕K含义:商品价值中所消耗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总和的转化形式。理解1:本钱价格是资本家的生产费用,不是生产商品时的实际生产费用商品价值:W=C+V+m资本消耗:(C+V)理解2:本钱价格是c和v的转化形式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是本质本钱价格是其表现形式

◎当C+V→K时,商品价值由W=C+V+m→W=k+m

一、所费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化为生产本钱〔本钱价格〕C+V→K2023/9/274〔四〕本钱价格的实质: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1、抹杀了cv间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不同作用。2、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3、造成流通中产生剩余价值的假象,剩余价值是超出商品售价的余额。〔五〕本钱价格的意义◎盈亏界限◎竞争根底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m→p〕资本家将利润理解为总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在观念上把剩余价值在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形态,叫做利润P〔二〕公式①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加额,表达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人与人的关系;②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表达投入资本的价值与增值局部的资本价值的关系,是物与物的关系。〔三〕关系①同一来源、数量、物质内容构成。②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区别:联系:〔一〕m如何转化为利润:2023/9/276〔四〕意义:进一步掩盖了m的真正来源,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①首先,m表现为本钱,即所费资本的产物,这掩盖了m的来源。理解:区分c和v是马克思的理论发现,它属于本质。但在现实中,并没有两者的区分,两者合二而一以本钱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现实中,w=c+v+m转化为w=k+m。在本钱范畴上,c和v的区分没有了,m表现为本钱价格〔所费资本〕的产物,这掩盖了m的源泉。②其次,m进一步表现为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的产物,这更加掩盖了m的来源。模糊理解:在资本家看来,其预付资本价值〔所用资本〕虽然只有一局部参加了本钱,但预付资本的物质形态却整个地参加了生产过程。因此,资本家进一步认为,m是他的全部预付资本,即所用资本带来的,这就进一步掩盖了m的源泉。在现实中,当m被看作是预付资本产物时,m就转化为p。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但在现实中并不如此

2023/9/277三、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m′→P′〕本质到现象的转化理解:①同时转化②在现实中,由于m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因此资本家在衡量盈利程度大小时,必然拿m同预付资本相比较,这样m′转化为p′〔一〕原因随着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产物这种观念在人们头脑中的固化,随着剩余价值转化利润,剩余价值率也转化为利润率。〔二〕利润率m与全部预付总资本的比率,是 m′的转化形式p′=m/〔C+V〕P′=M/C=〔m′·v·n〕/C=[〔m′·v〕/C]·n例:预付资本100万元,其中80万c,20万v,20万m,求m′和p′?

100%和20%1、利润率的变动决定和影响着资本主义生产开展的规模和方向。2、利润也决定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倾向和生命逻辑。〔三〕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联系:p′是m′的转化形式,同一m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比例◎表现关系不同p′: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m′:剥削程度◎量上不同p′<m′◎量上不同p′<m′遮蔽性解构性区别:联系:p′是m′的转化形式,同一m不同的计算方法与比例〔四〕利润率变动规律对资本主义生产的意义英国工会活动家、政治家登宁说:“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害怕真空一样。一旦资本有了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泼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甚至冒绞首的危险。〞2023/9/279M=m′·Vp′=M/〔C+V〕①其他条件一定,部门c:v同部门p′成反比例:甲乙两部门预付资本都是100,甲80c:20v、乙60c:40v,m′都为100%,其他条件也一样。p′=M/〔C+V〕M=m′·V甲〔高构成〕:p′=20/100=20%乙〔低构成〕:p′=40/100=40%②个别企业的c:v同其p′成正比超额利润1、m′的上下2、c:v的上下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c的节约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五〕影响利润率变动的要素1.m′的上下2.c:v的上下正比2023/9/2710资本周转速度快,可提高M′和增加M,这样年p′也高。年p′=M/预付资本在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节约能提高P′.p′=M/〔C+V〕①劳动过程的社会结合;②节省不变资本的开支;③尽量减少必要的劳动保护和改善劳动条件方面的开支。原材料价格上涨,本钱提高,利润率降低。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4.不变资本的节约5.原材料价格的变动反向正比正比2023/9/2711〔六〕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之间的区别1、数量不同。2、反映关系不同。⑴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⑵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与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值程度。⑶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反映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影响利润率下降,为什么资本家还努力提高资本有机构成?

利润的性质: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那么矛盾: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的各等量资本所生产的商品,如果按价值出售,各个生产部门所获得的利润就不一样;各个生产部门如果获得相等的利润,商品就不应按价值出售。1、追求超额利润;2、竞争规律的强制作用。差异利润率〔七〕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那么与价值规律的矛盾四、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p/→平均p)〔一〕利润平均化是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存在封建残余(封建行会制度和地方保护主义),国内未形成

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开放的市场体系(特别是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法规也不健全,不具备部门之间的充分竞争和资本(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因此,在当时还未出现利润(率)的平均化问题。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到了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二)利润平均化的条件:各部门p′不同影响部门利润率的因素五个因素在不同部门的作用程度和变化程度是不同,会引起各个部门的利润率不同,为利润的平均化提供了条件。(三)利润平均化的原因:资本本性所决定

资本的本性是追求最大限度的m.由于各个部门的p′不同,对于不同部门的资本家来说,等量资本不能带来等量利润,这违背资本的本性,势必引起部门间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其结果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四〕利润平均化的实现形式: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1、资本主义竞争的分类◎部门内部竞争:同一生产部门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在不同生产经营条件下为获得超额剩余价值以提高利润率,不断改进技术,加快资本周转,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使商品个别价值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而展开的相互争胜的经济行为。主体:企业;对象:超额m;目的:争夺有利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技术、管理、周转、效率效益、

一定的规模;手段: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有机构成提高,个别价值趋向社会均衡价值,进一步导致社会均衡价值降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商品价值量的下降。市价◎部门间竞争:平均利润形成机制主体:部门;对象:高利润目的:有利的投资场所手段:资本转移结果: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展开的剧烈竞争过程:导致资本在部门间的流动,包括转产、生产高利产品和新资本直接投入到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方向:资本从p′低的部门流向p′高的部门,即从供大于求的部门流向供小于求的部门;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这种流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包括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2023/9/27整个社会只有三个部门;c价值一次性转移;其他条件一样〔m′都为100﹪、资本周转速度、c的节约等一样〕;三部门c:v不同,p′不同;各部门都投入一定的预付资本100:(五)利润平均化的实现形式部门

资本有机构成

c:vM或Pp′(﹪)等量k不能获取等量利润食品70c:30v(7:3)低3030100k-30p纺织80c:20v(8:2)中2020100k-20p机械90c:10v(9:1)高1010100k-10pM=m′·Vp′=M/〔C+V〕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2023/9/27经过一段长时期的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最终使各个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这时,各个部门的资本家大体都按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那么获取利润,这个利润就是平均利润部门预付资本C+V(构成:c:v)m′(%)m平均p′(%)平均p平均p和m的差额食品纺织机械70c+30v80c+20v90c+10v100100100302010202020202020-100+10合计240c+60v社会平均构成1006020600部门资本m′m商品价值商品价格pp′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cvc+v低位构成食品7030100100%301301202030%20%20中位构成纺织8020100100%201201202020%20%20高位构成机械9010100100%101101202010%20%20合计24060300-6036036060--60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简单图示各部门的p′不同,会引起部门间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资本在各部门的分配比例发生变化

各部门的生产规模发生变化各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发生变化导致各部门的p或p′趋于平均化2023/9/2719◎本质: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总体看待时的利润率◎公式:社会m总量例:

60平均利润率=———————

——=20%

社会预付总资本300◎平均利润:

例:食品、纺织、机械部门:100×20﹪=20〔五〕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又叫一般利润率,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比,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增殖程度。2023/9/2720◎本质: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总体看待时的利润率◎公式:社会m总量例:

60平均利润率=———————

——=20%

社会预付总资本300〔五〕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又叫一般利润率,指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资本总额之比,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增殖程度。⑴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高低与平均利润率正相关。⑵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与平均利润率正相关。⑶各部门的利润水平与平均利润率正相关。⑷社会预付总资本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影响因素1、全社会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2、从不同部门看,由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各部门资本家所得到的剩余价值就不一定与本部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3、从整个社会总体看,利润总量与剩余价值总量是完全相等的。〔六〕平均利润一定量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取得的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七〕平均利润率形成过程的实质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部门 利润>剩余价值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 利润=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部门 利润<剩余价值(八)利润率的平均化是一种动态发展趋势①不排斥各部门内部的利润率存在差别②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③各部门内部的资本家之间存在追逐超额利润的激烈竞争2023/9/2722〔九〕意义: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被进一步掩盖和歪曲。当m→p时,m表现为预付资本的产物,这已掩盖了m的来源。但这时各部门的m=p,人们可感到p与m之间还存在着某种联系。当p→平均p时,各部门的m和各部门资本家实得的p往往不相等了,这时m或p的来源进一步被掩盖了。

〔十〕部门内部竞争和部门之间竞争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⑴范围不同。⑷结果不同。⑶手段不同。⑵目的不同。2、联系部门内部竞争使不同部门生产的商品具有不同的社会价值和不同的利润率,成为部门之间竞争的基础。2023/9/2723解答: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它反映了社会资本的增殖程度。用公式表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其中,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各部门的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①甲部门资本为2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0∶10,剩余价值总额为200万元;乙部门资本为5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80∶20,剩余价值总额为1000万元;丙部门资本为3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70∶30,剩余价值总额为900万元。②平均利润率=(200万元+1000万元+900万元)÷(2000万元+5000万元+3000万元)×100%=21%21社会生产由甲乙丙三个部门构成,甲部门资本2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0∶10;乙部门资本5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80∶20;丙部门资本3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70∶30。三个部门的剩余价值率均为100%,问平均利润率是多少?21练习:五、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本质到现象的转化〕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在平均利润形成之前,商品是按价值出售。随着p→平均p,商品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这时商品再不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等于商品的本钱价格加平均利润之和生产价格F=k+p1、生产价格含义及公式生产价格是指社会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是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决定的一般生产价格。个别生产价格=个别本钱价格+平均利润社会生产价格=社会本钱价格+平均利润社会生产价格本身不可能抹煞个别生产价格的差异,差异仍然存在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关系部门预付资本C+V成本价格m(m′=100%)平均利润p商品价值W=c+v+m生产价格F=K+p生产价格与价值差额F-W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食品70c+30v3020130120120-10纺织80c+20v20201201201200机械90c+10v1020110120120+10合计240c+60v社会平均有机构成6060360360360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2、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3、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关系⑴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⑵前者是后者的前提。⑴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4、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②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①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同资本有联系,同活劳动没有直接联系资本有机构成预付资本C+V(成本价格)m(m′=100%)平均利润商品价值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额F-W低70c+30v3020130120-10中80c+20v20201201200高90c+10v1020110120+10合计240c+60v60603603600⑵二者差异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生产价格以价值为前提,由价值转化而来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根底上形成的。②从生产价格的变动来看,它虽然与决定价值变动的因素不同,但最终是以价值的变动为根底的。③从全社会角度看,商品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二〕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形式:市场价格以生产价格为根底,随供求变化而波动价值的决定和根底作用被掩盖了起来,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影响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并未否认价值规律⑴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是商品按价值出售在资本主义阶段的特殊形式,也是生产价格在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特殊形态。⑵从个别部门看,价值与生产价格在量上是不一致的,但价值的变化对生产价格的变化仍然起决定作用。⑶从全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商品价值总额;全社会平均利润总额=剩余价值总额。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后,不意味着企业间差异的消失,行业利润平均化并不意味着企业利润差异消失,并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获得超额利润。〔三〕生产价格形成后的超额利润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关系,是超额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关系超额利润反映的是部门内企业间的竞争关系社会生产价格=部门平均本钱价格+平均利润个别生产价格=个别本钱价格+平均利润生产条件好的企业〔少数〕:由于个别本钱价格<部门平均本钱价格,使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商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时,该企业可获得平均利润+超额利润。生产条件中等的企业〔多数〕:由于个别本钱价格=部门平均本钱价格,使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商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时,可获得平均利润。因此,工业中具有中等或平均生产条件的企业决定单位商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生产条件不好的企业〔少数〕:由于个别本钱价格﹥部门平均本钱价格,使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商品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时,获得的利润低于平均利润,甚至亏损。〔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从理论上开展了劳动价值理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要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现象。〔二〕为进一步说明商业利润、银行利润和资本主义地租等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奠定了理论根底。〔三〕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的对抗性矛盾,对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揭露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说明了这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揭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四〕揭示了人与资本异化的悲哀--人格化的资本和劳动者物质化六、马克思关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1.辨析生产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及其原因?2.如果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生产价格,资本家是由于其产品中的企业劳动〔私人劳动〕低于社会劳动〔市场评价—需求旺盛〕而获得额外收益〔利润〕的吗?3.企业利润趋向平均化是不是意味着该产品的行业平均本钱也趋于平均化,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4.企业利润趋向平均化以后,剩余价值的占有水平是否也趋向平均化,如果企业利润平均化是一个事实的话,那么剩余价值及其平均化是否真实存在?如果它存在那么资本家的剥削又是如何存在的?如果他不存在那么又如何理解劳动者阶级的贫困化。5.革命以来,我们的贫困现状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变?我们消灭了私有制以后,为什么贫困的梦魇一直伴随着我们?6.如果以上的疑虑全部真实存在的话,那么我们究竟揭示了什么?我们揭示的意义在哪里呢?〔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剩余价值总额=全社会平均利润总额〕【讨论问题】2023/9/2732七、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和资本主义矛盾的锋利化〔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1、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比重提高,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可变资本比重下降反映着生产中使用的活劳动相对减少。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情况下,社会总利润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值会下降,即平均利润率下降。数字举例:

假定剩余价值率m’=100%。

如果c:v为1:1,那么利润率p’=50%;

如果c:v为2:1,那么利润率p’=33%;

如果c:v为3:1,那么利润率p‘=25%;

如果c:v为4:1,那么利润率p’=20%;

如果c:v为5:1,那么利润率p’=17%;

2023/9/2733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与利润量的增加可以同时发生,而且必然同时发生

例如,原来社会总资本为100,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60:40,剩余价值率为100%,利润量为40,平均利润率为40%,如果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上升为80:20,总资本增大为500,剩余价值率仍为100%,这时,虽然平均利润率下降为20%,但是,利润量却增大为100。2023/9/27333、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代表工人受剥削程度减轻例如,社会资本为100,原来平均资本有机构成为60:40,剩余价值率为100%,平均利润率为40%;如果剩余价值率提高到200%,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到90:10,那么平均利润率下降为20%。〔二〕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在平均利润率下降的总趋势下,经济中还存在着假设干起反作用的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提高:特别是生产率提高形成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使剩余价值率提高;2、生产率提高引起的生产资料价值下降;3、相对过剩人口存在延缓了资本有机构成提高;2023/9/2734〔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引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的绝对量增加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内部一系列矛盾锋利化:1、剩余价值生产与剩余价值实现的矛盾2、生产扩大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3、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4、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资产阶级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列强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开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289页第278页2023/9/2736理论前沿

平均利润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之一,是市场机制能有效的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它表现在,生产要素或资本可以在部门、地区间合理自由流动,从p′低的部门流向p′高的部门,从供大于求的部门流向供小于求的部门,从效益低的部门流向效益高的部门。这种流动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即有利于产业重组。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由于存在种种问题:①在国内,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开放的市场体系还未形成;②市场法规不健全;③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和行政垄断;④企业的产权关系未理顺,经营机制未真正转换;⑤政府的职能有待进一步转换等。这些问题影响了部门间的的平等竞争和生产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动,影响了资源的优化组合和产业重组。要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市场体系、培育市场机制、健全市场法规、转换政府职能和规范政府行为等。2023/9/2737马克思的利润平均化理论与我国产业重组问题利润平均化理论揭示了资本在不同产业和部门间流动和重组的规律,这一理论对认识我国产业重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一、对利润平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