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经济地位的演变
(续2005年第二版)。二、城市生产领域的新变化,使它由消费中心转为生产中心城市不仅是商品流通中心,更是生产中心,就世界城市化进程来看,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到来为城市近代化发展注入了最为强劲的核心动力。工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城市商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城市与区域间商品交换的扩大,城市的基本性质亦由原来的消费中心向生产中心转化。1.船舶铸造业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工业都是从简单协作、手工工场发展到机器大生产。中国近代工业出现一般不是由原来的手工工场直接发展起来,而是超越这一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机器生产阶段。当然这并不排斥中国近代工业中部分行业部门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的情况,但这一现象大多数发生在机器大工业出现之后,而不是它之前。近代中国新式工业产生于19纪纪中叶,从其发展规模、速度及历程来看,以1895年为限,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鸦片战争后至马关条约签订前,在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最耀眼的亮点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出现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成长与壮大。外国在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私人资本主义工业三种经济形态依次出现并在中国工业史上出现了第一次投资近代工业高潮,这些工业除部分矿场外,基本集中在沿海沿江开埠城市中。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不久,外国资本主义在未经中国政府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在口岸城市开设了与扩大贸易掠夺直接相关的各种工厂,主要投资集中在船舶修理业和原料出口加工业。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城市开埠后,随着进出通商港口外国船只逐年增多,它们的维护保养成为当时中外贸易能否顺利大规模展开的一个现实问题。为此,外商在这些城市开设了多家船舶修造厂。1845年英国人约翰·柯科在广州黄埔建立起一个船坞,承办修船和配置机械设备业务。这是外资在华开设的第一家企业。之后随着长江沿江商岸的增辟和中外贸易扩大,来往于各口岸城市间的远洋轮船不断增多,船舶修造业迅速发展起来。如1851年上海英商开办伯维公司,1854年福州英商开办道比公司,1859年英商在厦门开办厦门船坞等。(P317~331)上海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在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外商先后设立的船舶修造厂达12家之多。在出口贸易额不断增长的情况下,为满足长途运输和国际市场对产品要求考虑,外商在通商口岸还建立了一批出口加工工业,如缫丝工业、蛋品加工工业、制革工业,轧花工业、打包业等。(P18)生丝是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英国怡和洋行在上海设有上海纺丝局,有丝车100部,负责加工该行由内地收购来的蚕丝,结果“用中国蚕丝所缫成的丝品质优良,其售价在英国竟高过欧洲的产品。之后在上海又相继有美商旗昌缫丝局、英商怡和丝厂、公平丝厂相继设立。(P333)至1894年,上海仅怡和、宝昌、瑞伦等4家外资工厂,合计有丝车1500部,雇工3750人,年产丝总量1620担,资本120万两,在同期上海外资工业的总资本额中,该行业约占20%。汉口作为近代中国内地茶叶汇集转运出口基地,开埠之始,即有外资工厂设立。19世纪90年代汉口俄商经营顺丰等四大茶厂拥有资金400万元,蒸汽动力砖茶机15架,茶饼机7架,雇工数千人。(P171~172)至1894年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华设立了92个工业企业。其行业分布为船舶修造67家,进出口加工50家,水电气厂8家,其它67家。(P317~331)船舶修造与进出口加工两项合计占总数60%以上,工业投资总额将近2000万元,而船舶修造和进出口加工两项的投资额高达1500万元,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三。”(P242~274)这种投资结构表明外商对华投资主要是为了扩大进出口贸易。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当时国内上层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士发起了一场求强求富为主旨的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和发展新式工业。洋务运动前期主要以开办军事工业为主,从1861年曾国藩设立国内第一家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始至1894年的30年间,洋务派先后在上海、苏州、南京、天津、西安、福州、兰州、广州、济南、长沙、成都、北京等城市共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和汉阳枪炮厂等20个军事工厂。这些军事工业大多资金雄厚,其中尤为江南制造总局和天津机器局规模最大。江南制造总局由1865年李鸿章买下上海虹口“洋泾浜外国厂中机器之最大者”美商旗记铁厂扩建而成,该局不仅能制造枪炮弹药,到后期还能生产钢铁、制船。天津机器局于1866年由崇厚创办,之后不断扩充,分为东局和西局。东局“厂数百亩,屋守机器设备,规模宏大,井井有条。”“巨栋层楼,广场列厅,迤丽相属,参错相望,东则帆樯沓来,水栅启闭;西则轮车轮运,铁辙纵横,与天津群域遥相对峙,陡然海疆一镇焉。”可见近代大工业对天津城市的发展,特别是作为华北地区工业生产中心的刺激是不容忽视的。天津机器局的建立,如同在天津传统城市之外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天津已经不单是一个府治所在地,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以近代大工业为主的工业港口城市。洋务运动后期,因财政、原料、燃料方面的问题,迫使洋务派认识到要想使军事工业长期办下去必须发展采煤、炼铁等工业。李鸿章曾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计,无非取资于炼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厂口等税。酌质时势,若不早图变计,释其至要者逐渐仿行,以贫交富,以弱敌强,未有不终受其敝者。”(P25)所以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开始大规模举办民用企业,至甲午战争前共开办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电报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27个民用工业,主要集中在上海、天津、武汉等大中城市,其中上海占4家,投资总额共约756.4万元,占总额25.5%;武汉占7家,投资总额为784.8万元,约占总额的26.5%,两城市合计占上述27家民用企业投资总额的50%以上。企业的创办,初步确立了这些开埠大城市工矿企业发展的基础,洋务派以军事工业近代化为旨趣并推动民用工业的早期工业化运动,其举办工矿企业,数目虽不多,但大多规模庞大,设备先进,投入资金较多,对所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使这些城市经历了由封建城邑的农业文明到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型,它们所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生产力使这些城市成为所在区域的生产中心。受外资和官僚资本创办企业利润丰厚刺激,民族资本工业亦纷纷设立。受制于进出口贸易影响,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大多集中在船舶机器修造业和出口加工工业,如纺纱业和缫丝业等。上海作为当时民族资本最为集中的城市,截至1894年,华商投资在万元以上企业达35家,涉及纺纱、缫丝、造纸、轨花、机器、印刷、制药、火柴、制革等10个行业,资本总额达1220.5万元。民族资本投资额居第二位的城市是武汉,1894年武汉投资1万元以上民用工业有7家,涉及纺纱、缫丝、冶炼、轮船、采掘等7个行业资本合计860.9元。就全国范围看,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工矿企业(资本额在万元以上)共计20个行业,153家,包括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其中纺纱厂4家,缫丝厂54家,燃料12家,金属厂14家,火柴厂6家,榨油厂5家,其它(58家)。从数量上看,民族资本企业似乎多于外资和官办企业,但它大多投资少,规模小,设备落后,其资本总额比同时期洋务官办企业、外资企业少得多。另据统计,民族资本从其诞生到1894年资本总额只有722.5万元,而同一时期洋务民用企业就有资本2796.6万元,外国在华资本有54335万元。即民族资本总额占洋务民用企业1/4强,占外国资本1/8强。可见,甲午战争前中国近代机器工业已经在部分沿江沿海开埠城市发展起来,由于投资主体中官办企业和外资企业占据了主导优势地位,导致这一阶段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与进口贸易相关的船舶修造、加工业以及军工产业,城市作为区域生产中心地位得以初步奠定。由于他们生产产品主要用于出口或军事用途,与区域内广大民众生产生活联系并不密切,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作为区域生产中心作用的发挥。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华经济侵略转入了资本输出阶段,他们开始大规模对华进行直接投资和资源掠夺。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内经济政策的松动和民族意识的觉醒,民族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些有利于私人资本发展的机会,民资商办工业企业因此得以迅速发展。自1894年到191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前的近20年里,外商在华投资10万元以上工厂共计91家,投资总额比1894年的975.2万元增加了5.5倍。(P333)进入20世纪20年代其投资额又有大幅度攀升。以上海为例,1920年~1927年在沪开设大规模外资工厂就有20家之多,平均每年开设2.5家。(P8)较1913年~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增加4倍。1928年据上海市社会局调查,当年上海实有外资工业企业共计130家,(P956~957)主要集中在棉纺织业、卷烟工业以及饮食、制药、火柴等轻工业上。我们从1950年7月统计中可获得一个外资在华发展的大致轮廊。上海市解放初期共有外资企业684家,其中1911年以前设立的105家,1911年~1930年151家,1931年~1945年234家,1945年~1949年171家。1950年上海684家外资企业共雇佣职工50470人,除2378名外籍人员外,其余48092名全是中国人。可以说外资的大量涌入繁荣了上海城市的经济,推动了上海由近代流通型中心城市向生产型中心城市的渐变。德国于1897年占领青岛之后,便开始大规模进行经济开发和掠夺。1897年~1914年德国共在青岛开办企业20家,资本总额2.09亿马克。1914年日德青岛之战后获胜的日本更把“实业利益置于对华方针的首要地位。”1922年,日本在青岛的企业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已有80家,资本总额2.5亿日元,其中尤以纱织业资金最为雄厚,6家纱厂资本总额合计高达1.55亿日元,占日本在青岛全部工业资本62%,(P56)青岛逐渐由一个近代贸易港口城市演变成为轻纺工业为主体的近代工业城市。另据吴承明先生研究,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总额为21370万元,至1914年增加到184608万元,1920年增至239000万元,1936年更高达253878万元。这些工业均开办于上海、天津、青岛、汉口、哈尔滨、大连等沿江沿海城市,从而大大增加了这些城市的工业生产能力。《马关条约》签订后,由于部分封建束缚解除,在社会舆论要求“设厂自救”的激励下,民间商办工矿企业成为投资设厂潮流中的主流,并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形成了第一次发展高潮。1895年民资投资总额为2421.4万元,至1911年已增至13200多万元,增长330.9%。(P50)民国成立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7年全国新办万元以上民族工业2767家,涉及行业由甲午战争前20个增至44个。其中商办企业占90%以上,1929年~1935年据农商部公司注册统计,共开办公司1966家,资本额560394万元,平均每家28.5万元。(P59)投资领域除一些煤矿、电厂外,主要集中于轻工业领域,包括酿酒、缫丝、烟草、火柴、粮油加工、机械加工等行业。上海民族资本在1895年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895年~1911年上海先后开办的华资民营工厂至少已有112家,开办资本2799万元,1912年~1928年在民族资本发展黄金一时期,上海新开设的民族资本工厂总数在1000家以上,并由此形成了以轻纺为主较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以及较具规模的杨树浦、闸北、沪南、沪西四大工业区。1928年上海工业已形成以纺织、化学、日用品、机器、食品等8大类54行业,各类工厂1781家。工业的发展逐步使上海由原先的一个流通型城市基础上一举成为生产与流通并重的现代化工商业城市。正如海关十年报告所言:“与20世纪前相比,现今上海的特征有了相当大的变化,以前它几乎是一贸易场所,现在它成了一个大的制造中心。”与外资企业主要开设于沿海沿江地区不同,民资企业除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外,还在中西部城市中获得广泛发展。重庆在甲午战争后工业逐步兴起,1936年已有近代工矿企业88家,818万元资本。济南在1924年已有较大华商企业48家,分布于火柴、面粉、纺织等行业。可见,进入20世纪后,中国城市工业以前所未有之速度获得发展,它在繁荣城市经济的同时也极大推动了城市生产力的进步。随着城市投资领域的扩展和规模的扩大,其产品消费对象也由甲午战争前的国际市场为主转入以国内市场为主,由原来的主要为军队服务,转向为国内民众服务,这些均有助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中心作用的发挥。2.促进国内工商的发展近代城市成为区域生产中心地位的确立,除主要得益于机器工业的创立与发展外,手工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亦功不可没,正是城市机器工业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互相促进,互为援手,使城市区域生产中心的职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有学者研究认为:“即使是完全从外国引进的企业,他们在建厂时需要手工场(厂)进行营造、装置和制造零配件。投产后,也需要手工业进行原料整理、机械修配、成品包装等工作;为节约资本,又常将一些辅助工序转包给手工厂或家庭户承担。原来手工业生产多是并联的而非串联的,近代化工业专业化较细,对于传统生产有了联进作用,这就促进了工场手工业的发展。”(P168)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民族工业大多资金弱小,发展有限,社会化生产不能遍及各行各业,需要中小型工场和作坊作为近代工业的补充,满足城市社会生活和腹地商品流通需求。另一方面,机器大工业不可能在自由竞争中形成垄断集团以全面排挤和兼并工场手工业,也不可能充分发挥机器工业催毁手工业的历史作用,全面剥夺工场手工业和个体手工业的市场,相反还要以手工业作为补充,为其生存和发展创造条件,固而在城市中就形成了一种近代化机器工业与工场手工业同时并存,机器生产与手工操作同时并举的“二元结构”现象。在此我们主要以近代城市机器工业如何带动手工业并与之协同发展,共同推动城市生产力进步和区域生产中心地位确立这一角度探讨工业生产力在城市发展壮大过程。(1)城市工业向城市集中,需求近代城市内部机器工业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机器工业通过市场竞争和生产示范效应,带动城市手工业向机器工业转化,二是机器工业将部分手工业纳入生产环节,利用手工劳动和技术实现对机器工业生产的补充。这两种方式相结合是近代城市生产中心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保证。19世纪末,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乡村手工业因为燃料、运输、销售和生产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影响出现进一步向城市集中趋势。与出口贸易相关的手工业:如榨油、缫丝、发网业、花边业,原先大都十分分散,集中在城市的并不多,出口贸易的迅速发展推动着这些手工行业向城市集中。烟台商埠内原来没有榨油作坊和缫丝作坊,后来随着豆油、豆饼和蚕丝业出口的增多,原先分散在农村的这两种手工业纷纷向烟台集中,到1900年烟台的榨油作坊发展到了40家,且有的规模甚大,能自产6000公斤豆饼和850公斤豆油,全行职工总数约1000人。缫丝工业也有类似情况。到1911年,烟台缫丝作坊发展到40家,多数作坊都有缫车300架,工人350人以上,其中最大的永记号作坊有缫车679架,工人879名,年出丝679担的生产规模。近代由于组织发网和花边生产公司多设于城市,也推动了这些手工业向城市的集中,(P641~648)仅烟台一地1920年前后就有编织发网的工场多达百余家,从事发网业员工2万余人。此外,根据资料显示,其它城市如上海、天津、无锡、苏州、济南、汉口、重庆等均出现手工业向城市集中并一度发展壮大的趋势。手工业大规模向城市集中为其开拓市场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接受机器大工业的辐射影响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在市场消费增多、商品竞争加强、特别是外货倾销的压迫环境下,这些集中于城市手工业通过生产过程中与机器工厂的较量,耳濡目染,亲身感受到了机器工业的生产规模和效率,进而刺激他们开始改进生产工具,采用新工艺扩充机器设备,向近代机器工厂过渡发展。第一次世界大前战后,中国各地城市中的工场手工业均有一大批开始采用近代机器生产设备,逐渐由工场手工业转化为近代机器工业企业。如上海的纺织业在辛亥革命前“厂户多用木机、铁机制造绸货,到民国四年,物华厂装置电力织机,出口精良,营业扩大,是继之者如雨后春笋。”(P689)无锡的一些榨油工场在城市大机器商品生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纷纷向机器工业过渡。恒德油厂由原来创办万余元资本,到民国16年发展到拥有25万元资本150匹马力的蒸汽车,年产豆油饼价值百万元,产品行销苏、浙两省的中型机器工厂。据统计,1911年~1919年无锡共创办12家榨油厂,其中3家由手工油坊改造而成。(P72~73)抗战前夕,无锡共有15家榨油厂中,其中5家为油坊发展而成。(P125~126)汉口周恒顺机器厂的发展史生动地反映了城市手工业面对市场上机器工业竞争,不断采用新设备、引进新工艺发展壮大的历程。周恒顺机器厂原名周天顺炉坊,是一家从明末开业,有近300年以生产香炉鼎锅等铸件为业的作坊。面对同行竞争,1898年,它自制两部土钻床、一部土创床,并以400两银子购买两部英国旧车床,开始了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不久又购买20匹马力蒸汽原动机锅炉和蒸锅。1914年,该厂又扩大,易名为周恒顺农工路船机器制造厂,到1937年资产达100多万元,制造蒸汽起重机、造布机、煤汽车。近代城市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转化,成为推动城市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近代上海经济中心地位的确立与为数众多的手工工场不断采用新机器进行技术革新壮大生产规模向机器工厂转化密不可分。据1922年~1931年上海十年海关报告中说:“中国的实业家渴望获得最新工艺技术,这可从多数工厂不断采用国外机器设备的事得到佐证。”20世纪30年代上海海关曾对270家经营较好的工厂进行过一系列调查,其中146家有国外进口机器,8家有上海仿制的进口机器,77家兼有中外机器,只有39家工厂仍用旧式设备。(P280)近代工厂以其高度生产率拉动着手工工场不断向机器工厂过渡,但是由于近代城市手工业大多基础较为薄弱,资金有限,相当一部分仍保留在手工作坊和工场状态。这就为一些规模较小的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协作伙伴,形成了近代民族工业中手工劳动、手工技术对机器工业的补充,进而实现双方联进发展的局面。近代城市火柴、烟草、制革、机器制造业大量存在着手工劳动状况。如火柴业中,工人可分为常工和散工两种,常工在厂内工作为正式工人。散工在厂外工作,大多为手工业作坊或手工业者,它们承担排杆、制火柴盒、贴牌标等工作。著名火柴大王刘鸿生的苏州鸿生火柴厂创办时,全厂工人约600人,工人之中,以女工居多,约占为2/3,其工作大多系辅助工,如齐梗、刷边、理片、装盒等。(P32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机器卷烟企业,该厂在机器制好烟叶后剩下包烟、制盒等工作均以手工劳动补充,“烤焙后,即交包烟部,该部分罐装纸包两种,女工约2000人,包成后烟制盒等工作均以手工劳动补充”。(P169)近代民族机器厂大多规模小,设备简陋,工种不够齐全,不少工序不得不依靠手工业者协作。即使是机器工业较为集中的上海也存在这种情况。“如木模作,木模为机器制造所必不可少,有了它翻砂才能依模铸成坯件,再予加工。木模制造为手工生产,大多由木模作承包,于是制模作为机器工业的一个协作行业发展起来。即便是以制造缫丝机为主要业务的上海钧昌机器厂“年产缫丝机千台以上,为了增加产量,适应缫丝厂生产需求,许多配件都外包协作。如缫丝机的生台铁面由翻砂厂代铸,铜盒由铜锡店协作,水箱锅炉水,管分包于冷作。”(P167)由此可见,近代城市工业领域存在大量新式工业与手工业相互协作的现象。如果没有传统手工业力量的补充,我国早期民族机器工业的发展将会步履维艰。正是缘于双方的协同发展,近代城市中民族工业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城市在区域中的经济地位才得以不断抬升。(2)手织业的发展历程如前所述,从地域类型上看,区域是由城市地域和农村地域所构成的,从而形成了区域的空间二元结构,因而在探讨城市机器工业与区域内手工业协同发展时可从城市机器工业与乡村手工业这一角度加以阐释。近代城市区域生产中心逐渐形成与乡村手工业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关联,两者间关系可用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来概括。第一,城市机器工业为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所需的设备、技术、原料、资金,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则为城市机器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产品销售市场。近代城市机器工业发展起来以后,推动了乡村传统手工业生产工具的革新。以轧花车为例,随着城市机器棉纺织工厂的出现,棉花出口的增加,产棉区农村中旧式手工或木机剥削棉花的生产方式陆续被工厂提供的铁制轧花车所替代。20世纪沙市附近农村已普遍使用进口的和上海制造的铁制轧花车,它与传统的手工剥绒相比,产量高质量优,更适合国外市场的需要。(P269)上海宝山县一带,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式轧花多用小车,每日多者十余斤,少或七八斤,近年多用外国轧车,每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新式棉纺织工具以其更高的生产效率受到乡村手工业者的久之注目。近代城市机制工业的发展,直接带动了乡村手工业的技术革新,业是20世纪初从国外传入的新兴手工业,其中以袜类为主要产品,1914年以后民族机器制造业开始大批仿造外国手摇袜机。上海邓顺昌机器厂“生产袜机,每月经常在500台以上,统由姚福康包销,以湖南长沙所购者为多。一年后……乃由硖石郭有川分包一部分袜机,专销硖石弄湖、嘉兴一带。”(P185)20世纪20年代中期,城乡手工业者大多使用新式袜袜。硖石地区大小袜厂共有30余家,名厂所用袜机以上海华厂的出之蝴蝶、牡丹两牌为最多。“全镇现有袜机四千余部。”除机器设备外,城市机器工业还为乡村部分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最典型的即是乡村手工、织布业对机纱的需求。据统计,1930年,机纱量的78.4%为手织机消费。高阳作为近代华北手工织布业发展最快的地区,1933年,该地制造土布使用棉纱48%以上是天津出产,其余的出产地还有青岛、榆次、卫辉、济南、唐山及上海。就是说大部分均为华北铁路沿线城市纱厂的产品。机器纺纱业与手工织布业的密切联系在南通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张謇大生纱厂的创办,加速了南通手织业原料用机纱取代土纱的过程,使南通手织土布质地更好,销量大增,促进了手织业的迅速发展,大生开办不到4年,南通地区仅销往东北的关庄布年销量就突破了15万件大关。手织业的发展在扩大纱产品销售市场的同时,也拉动大生纱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时人在总结大生纱厂成功经验时认为:“大生纱厂的诞生及其发展是适应了农村家庭手工纺织业对于机纱的日益增长需要。当地农民之所以接受机纱,最初并非是作为廉价的消费品,而是作为价廉质优的原料。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大生纱厂简直可以说是与农村家庭手工纺织共存共荣。”(P65)可见正是缘于双方在生产销售过程中的相互需求,从而形成了纱厂与手工织业两者间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第二,城市机器工业利用乡村手工业廉价劳动力为其生产进行原料初加工或产品再加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举办竞走比赛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太阳能收集器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单比基尼式泳装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宝石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影碟播放机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通信网络套管预埋施工方案
- 弹簧用皮套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伺服电机用电子控制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伽倻琴朝鲜弦琴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健身房及游泳池清洁服务方案
- 中石油-细节管理手册 03
- 柿子品种介绍PPT课件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安防消防防雷计划书
- 内镜清洁消毒登记表格模板
- 护士对预防患者跌倒的问卷调查表
- 道路开口施工方案
- 天然气脱硫(课堂运用)
-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表(共2页)
-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运行中的问题分析及措施
- 静物构图(课堂PPT)
-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复习课课件 青岛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