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_第1页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_第2页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_第3页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_第4页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动态分析

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内容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在世界上的显著成就。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的收入差距却日益扩大。对于我国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理论上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林毅夫等(1994、1999)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源于政府实施赶超为目的的产业政策。陈宗胜(1994)认为,体制改革跳跃式地向市场经济趋近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李实(1998、1999)则认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制度转型所造成的;二是地区间收入差距,主要涉及地区间收入差距收敛性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分析。蔡昉等(2000、2001)证明1978~1998年我国省际之间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沈坤荣等(2002a、2002b)对1978~1999年三大地带各自内部的经济收敛性进行了回归,表明东部、中部均呈显著收敛,存在俱乐部收敛。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仅仅局限于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没有涉及到各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现有的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分析是以各地区人均GDP作为分析的对象,实质上研究的是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王小鲁、樊纲(2005)使用1996~2002年我国30个地区的年度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居民收入差距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该研究将居民收入分配的研究对象由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转变为各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是研究居民收入分配的一个突破。但由于没有城乡统一的各地区基尼系数,作者只能使用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替代各地区的城乡居民基尼系数。这两者显然有很大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收入分配趋势和影响因素分析显然是不够准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研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计算出各地区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以及对这些基尼系数进行动态分析,显得尤为重要。一、基尼系数的计算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差异的一个常用概念,它描述的是按人口分布所形成的收入平均差距对收入总体期望值偏离的相对程度。其计算方法是将人口分成若干等分组N,即每组人口占总体的比重相等,并得到相应等分组收入的均值yi,则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为:G=12μΝ2Ν∑i=1Ν∑j=1|yi-yj|G=12μN2∑i=1N∑j=1N|yi−yj|其中,G表示基尼系数,μ表示各等分组总体收入的期望值。基尼系数的直接测度公式(Deaton,1997)为:G=1μΝ(Ν-1)∑i>j∑j|yi-yj|G=1μN(N−1)∑i>j∑j|yi−yj|其中,G表示基尼系数,μ表示变量的平均值,N表示观察值数,yi表示个体i的收入水平。由于种种原因,数据并非按照等分组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非等分组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Thomas,Wang和Fan,2000)G=μ-1Ν∑i=2i-1∑j=1pi|yi-yj|pjG=μ−1∑i=2N∑j=1i−1pi|yi−yj|pj其中,G表示基尼系数,μ表示总体收入的期望值,N表示总分组数,yi和pi分别表示组i的平均水平和组i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基尼系数G=Ν∑i=1WiYi+2Ν-1∑i=1Wi(1-Vi)-1G=∑i=1NWiYi+2∑i=1N−1Wi(1−Vi)−1其中Wi是按收入分组后的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Yi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Vi是Yi从i=1到i的累计数,如Vi=Y1+Y2+Y3+…+Yi。钱敏泽(2002)根据我国统计年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数据的特点,利用等分组基尼系数公式推算出我国1982~2001年三种基尼系数。在计算基尼系数时,作者将非等分户组化成等分户组,并设定了一系列假定条件,这样推算出的结果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在计算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时,作者把《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对应收入组下的户分布比重误认为人口分布比重,按这样的错误计算出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和全国城乡基尼系数显然是不可靠的。在计算基尼系数时,实际上可以直接使用非等分组基尼系数公式。在计算农村基尼系数时,由相应年份《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公布的相应组户均人口数据,把农村调查数据按户比重转化为按人口数比重,再利用其他统计年鉴可计算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根据我国统计年鉴特点,利用非等分组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出全国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基尼系数,然后使用“分层加权法”计算出全国城乡基尼系数(陈宗胜,1991)。下面以安徽省2004年为例,说明各地区城镇、农村和城乡居民基尼系数的计算。1.按户本数据表型,按农户总数占调查户的比重,可将其文由200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可得到2004年安徽省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收入分布的数据,其数据是按户数占抽样调查户的比重分布给出的,由相应组的平均每户人口数可得到相应组的人口数比重。城镇居民按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以分成7组,利用非等分组的基尼系数公式计算可得到2004年安徽省城镇居民基尼系数为0.2681。2.调查的均年2月中的农户人口由2005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可得到2004年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收入分布的数据,其数据是按纯收入分组的,但该年鉴没有给出相应组的户均人口数。由2005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可得到2004年相应组的全国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收入分布户均人口数和相应组的人均纯收入数据,用2004年的全国相应组的户均人口数替代安徽省的相应组的户均人口数。这样,农村居民按年人均纯收入可分成20组,可相应地计算出相应组的人口比重。利用非等分组的基尼系数公式可计算出2004年安徽省的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2765。3.地的基尼系数计算由安徽省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收入分布数据所得到的分组人均纯收入及相应组人口数比重,和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收入分布数据所得到分组人均纯收入及相应组人口数比重,全省城乡居民的抽样数据可分成24组,可得到相应组的收入比重和人口比重。在计算人口比重时,利用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进行调整。利用非等分组的基尼系数公式,可计算出2004年全省的城乡居民基尼系数为0.4045。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安徽省1995~2003年的城镇、农村和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具体结果见表1~表3。利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其他地区从1995~2004年的三种基尼系数。由于各地区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收入分布的数据和农村居民抽样调查收入分布的数据形式各不相同,根据上述方法无法计算,这样,我们只能计算出21个省、市及自治区的城镇、农村和城乡基尼系数,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表3。(续)二、密度函数的比较本部分利用非参数法中的核估计方法,估计出基尼系数的密度函数,以揭示基尼系数的动态变化特征。为了分析上的简便,我们仅取1995、1999和2003三个年份进行估计1,分析其动态变动趋势。使用s-plus2000软件,取高斯核函数对20个地区的基尼系数密度函数进行估计。图1为20个地区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的估计。由该图可知,1995~2003年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由双峰分布向单峰分布转变,并且峰值由小增大,然后下降,同时基尼系数变化区间由大到小,然后又不断增大,且密度函数的中心不断向右移动。1995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意味着各地区的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向大小两类收敛。1999年与1995年相比,1999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的双峰特征并不明显,基尼系数变化区间明显减小,峰值明显增大,密度分布函数中心向右移动。这意味着1999年各地区城镇基尼系数密度分布更加集中,其均值比1995年的数值要大,具有明显的收敛性。由图1可以得到1995~1999年期间,各地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均值增大,在更大数值下收敛。2003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类似于正态分布,具有对称性。同1999年相比,基尼系数变化区间明显增大,峰值减小,同时,密度函数的中心向右移动。1999~2003年间,各地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均值增大,在更大数值下发散;各地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由双峰收敛向单峰收敛,再向更大数值下的单峰发散变动。图2为20个地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的估计。由该图可知,1995~2003年间,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由单峰分布向双峰分布转变,峰值由大到小,同时基尼系数变化区间由大到小,密度分布越来越集中,且密度函数中心不断向右移动。1995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具有正态分布形状,基尼系数变化的区间较大、峰值较大,具有明显的收敛性。1999年与1995年相比,1999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分布函数中心向右移动,基尼系数变化区间变化不大,但峰值明显减小。这意味着1999年各地区城镇基尼系数密度分布更加分散,其均值比1995年更大。1995~1999年期间,各地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均值增大,分布更加分散。同1999年相比,2003年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有所下降,变化区间明显减小,且密度分布函数中心向右移动。由图2可以得到1999~2003年间,各地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函数由单峰收敛向单峰发散,再向更大数值下的双峰收敛变动。图3为全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的估计,由图可知1995~2003年间,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由单峰发散分布向单峰收敛分布,然向更大数值下的单峰发散分布变动。峰值由小增大,然后下降,基尼系数变化区间没有大的变化,同时,密度函数的中心不断向右移动。1995年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近似于正态分布,基尼系数变化的区间较大,峰值较小,具有明显的发散特征。同1995年相比,1999年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具有单峰收敛特征,基尼系数变化区间明显减小,峰值明显增大,密度分布中心没有移动。这意味着1999年各地区城乡基尼系数密度分布更加集中,其均值比1995年的数值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具有明显的收敛性。1995~1999年期间,各地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均值变化不大,密度函数由发散向收敛变动。2003年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具有不明显的双峰特征,同1999年相比,基尼系数变化区间明显增大,峰值减小,同时,密度函数的中心向右移动。由图3可以得到1995~2003年间,各地区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函数由单峰发散向单峰收敛,再向更大数值下的单峰发散变动。由以上20个地区三种基尼系数的密度函数分析可得到1995~2003年间,三种基尼系数的密度函数中心随时间不断地向右移动,从整体上而言,它们的数值是不断增大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但是动态表现的形式各不相同,各地区城镇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由双峰收敛向单峰收敛,再向更大数值下的单峰发散变动;各地区农村居民基尼系数密度函数由单峰收敛向单峰发散,再向更大数值下的双峰收敛变动;各地区城乡居民基尼系数函数由单峰发散向单峰收敛,再向更大数值下的单峰发散变动。三、要划分各地区的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同一个区域判定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反映的是收入分配差异性,而收入水平则从整体上反映了居民收入的大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实际检验结果同预期是一致的,它们之间不相关。下面把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结合起来,考察各地区的收入水平及分配的公平程度;同时利用时间序列考察各地区收入水平和分配的公平程度动态变化特征。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比其他两个基尼系数更能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用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衡量各地区的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由于数据的原因,我们只能分析全国20个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为了分析上的简便,我们考察1995、1999和2003年的居民收入和分配的公平程度,以分析1995~2003年间的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程度的动态变化特征。对1995年各地区的人均收入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将各地区的人均收入除以总的人均收入2,记为I(i)(见表4)。然后将各地区的I(i)作为纵轴,以同年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G(i)作为横轴,绘在同一个图中。这样就能反映各地区相对于总的人均收入的收入水平,和各地区内部收入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在图4中,我们用一纵一横两条线把分布图分成A、B、C、D四个区域。其中的横线为I(i)=1,总的人均收入水平线。如果高于这条线,就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比总的人均收入水平高;相反,如果低于这条线,就意味着人均收入水平比总的人均收入水平低。纵线为G(i)=0.3434,即1995年各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平均值。在其右边表示各地区内部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差于总的公平水平,在其左边表示各地区内部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好于总的公平水平。根据这两条线的含义,所分成的四个区域所具有的意义分别为:A区域属于“高收入公平型”,表示该地区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总的平均水平,同时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好于总的公平程度,是最为理想的收入水平及其分配区域。B区域属于“高收入不公平型”,表示该地区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总的平均水平,但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差于总的公平程度。该地区的平均收入水平高,但内部收入分配不公平。C区域属于“低收入公平型”,表示该地区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低于总的平均水平,但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好于总的公平程度。该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低,分配公平。D区域属于“低收入不公平型”,表示该地区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低于总的平均水平,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差于总的公平程度。该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低,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平。根据上述划分的四个区域,对1995年19个地区进行区域判定,利用同样的方法,对1999年和2003年进行区域判定,结果见表4。这样,可以对各地区平均收入水平和分配公平程度进行动态分析,以评定各地区平均收入水平及分配公平程度发展趋势。江西三年的判定都是C,表示该地区相对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分配较公平。有两个地区三年的判定都是B,它们是湖南和广东,表示这些地区平均收入水平高于总平均水平,但是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差于总的公平程度。尤其是广东,它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高于辽宁和江苏,但它的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一直都很大,属于典型的高收入不公平型地区。有两个地区1995年的判定是B或C,但后两年的判定都是A,它们分别是浙江和福建,表示这两个地区向收入水平和分配最佳方向发展。有三个地区三年的判定都是A,它们分别是辽宁、上海和江苏,表示这三个地区的收入水平及分配是最佳的。有三个地区由1995年判定C向2003年的判定D变化,它们分别是内蒙古、安徽和河南,表示这些地区在低收入水平下向收入不公平方向变化。有三个地区1995年的判定分别为A、D、B,然后都向2003年的判定C变化,它们分别是黑龙江、湖北和新疆。黑龙江由A向C变化,表示该地区由高收入水平向低收入水平变动,但收入分配还是较公平的。湖北由D向C变化,表示该地区相对的平均收入水平没有大的变化,但它的相对收入分配差异缩小,向公平方向发展。新疆这三年判定变化比较复杂,由1995年的B到1999年的D,再到2003年的C,表示该地区由相对收入水平较好到相对收入水平较差,再在相对收入水平较差下向收入分配相对公平方向发展。有六个地区三年的判定都是D,它们是山西、广西、重庆、云南、陕西和青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