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稻菽千重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喜看稻菽千重浪》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巩固:标题含义:1、表层:解释概括基本含义。2、深层:形象和主题题目作用:1、是否修饰或者点明写作对象2、是否有利于塑造人物、表达情感或者态度3、是否作为线索4、是否揭示主旨细节描写:作品中对人物某些典型的举止动作、典型的细微事情或现象的具体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1、表达主题;2、塑造形象(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导入: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1.了解袁隆平的优秀事迹,感受他的人生情怀。2.学习新闻通讯的语言特色及行文布局的特点。(重点)3.关注身边或媒体中的普通劳动者,学会撰写劳动人物的先进事迹文章。(难点)学习目标:整体感知用自己的话概述一下本篇新闻的内容(200字以内)本文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超级稻”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也表达了对袁隆平的崇敬之情。小练笔(5min):再次阅读课文,找出本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自学指导1(10min)(小组讨论)1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科研事业231961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敢于创新04

1992年袁隆平给《人民日报》寄信,用事实来回应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05

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并将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目标远大,不断进取第一部分“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是怎样来写袁隆平的?怎样表现他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提示:“袁隆平眯起双眼……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这样的描写分别有什么效果作用?自学指导2(5min)

第1自然段用几个动词突出表现袁隆平认真细心的工作态度,描写了一个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细解:“跨”“迈”“蹲”“翻”“挽”等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袁隆平在试验田工作的情形,表现了他工作时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把讲义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写出了他观察心情之迫切。“屏气静神”“激动”写出了袁隆平有所发现的欣喜之情。自学检测2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的?这一过程说明了袁隆平怎样的精神?

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

(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发起了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并在记叙的同时不断地穿插议论。自学指导3(5min)倒叙: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发展顺序进行叙述。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高考考点衔接: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有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认为:杂交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自学指导4(5min)第二部分“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袁隆平在研究杂交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小标题的作用:高考考点衔接: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他有两个梦:(话题:实干与创新,梦想与追求)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为了让大家都吃饱饭不再受制于土地的反复无常袁隆平把自己放逐在杂交水稻田“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他向乡亲们许下承诺这一诺就是千千万万次的稻田实验

给每一株稻苗取名字、醉心水稻把相亲对象吓跑、习惯性挠头、拉小提琴、拿滚烫的暖瓶塞烫皮肤止痒……剧中这些生动鲜活的情节和细节,给观众还原了一个真实立体的袁隆平院士形象。“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2018年,当时年逾88岁的袁隆平讲述了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梦想。“为了这个梦,袁隆平爷爷奋斗了一生。”结语当堂检测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故选A。2.答案:D【解析】A.誉满天下:誉:名誉,声誉。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形容在全天下享有盛名。语境形容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天下皆知,使用正确。B.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语境是说袁隆平申请科研经费时坦率直言,使用正确。C.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语境形容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上的担当精神,使用正确。D.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使人不敢接近。是一个贬义词。此处是说袁隆平受欢迎,感情色彩使用不当。当堂检测答案:3.答案:①把袁隆平“乡村教师”的平凡身份和“颠覆世界权威”的超凡胆识进行对比,突出他敢于挑战权威,富于创新精神。②把袁隆平“名满天下”的伟大成就与“专注于田畴”的平凡小事进行对比,突出他的淡泊名利,专注科研事业。③把袁隆平“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与“名满天下的时候”的行为进行对比,突出其即使平凡普通,也具有挑战权威的胆识,即使功成名就,也仍专注研究杂交水稻。【解析】画横线句有三层对比。第一层对比,“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这是身份与胆识的对比。“乡村教师”身份平凡,而“颠覆世界权威”则需要超凡的胆识。这个对比突出了袁隆平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的精神。第二层对比,“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他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名满天下”表明他此时已经功成名就;而“专注于田畴”则说明他仍然在做着以前做的平凡小事,还是亲自在试验田里辛勤劳作。这个对比突出他对科研事业的专注与热爱,并不在意名利。第三层对比,“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