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建构区活动开展现状研究9600字(论文)】_第1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开展现状研究9600字(论文)】_第2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开展现状研究9600字(论文)】_第3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开展现状研究9600字(论文)】_第4页
【中班建构区活动开展现状研究9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班建构区活动开展现状的观察研究目录TOC\o"1-3"\u一、引言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三)核心概念 11.中班建构区活动 12.材料投放 13.教师指导 1二、文献综述 1(一)国内研究现状 21.关于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相关研究 22.关于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教师指导的研究 2(二)国外研究现状 21.关于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相关研究 22.关于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教师指导的研究 2(三)现有文献综述 3三、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的原则 3(一)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 31.安全性和经济性 32.目的性和层次性 33.适宜性和丰富性 3(二)教师指导的原则 41.尊重原则 42.启发原则 43.个别原则 4四、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4(一)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 41.材料投放多为“多多益善”和“高投资” 42.材料的投放忽视幼儿的主体性 5(二)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 51.教师的观察能力欠佳 52.教师中班建构区活动指导不恰当 53.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 6五、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的策略 6(一)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 61.材料投放的动态性 62.材料投放的一物多玩策略 73.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投放材料 7(二)中班建构区活动教师指导的策略 81.中班建构区活动前的准备阶段 82.中班建构区活动中的操作阶段 83.中班建构区活动后的总结阶段 9参考文献 10一、引言(一)问题的提出现阶段,幼儿园的中班建构区活动越来越受到重视,日趋科学化。越来越多宝贵的价值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被人们所关注到。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指导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幼儿教师应该积极投放材料到区域中,并帮助幼儿拓展和深入游戏活动。本文将通过对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和教师指导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为幼儿园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和教师指导提出相应的策略。(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主要是针对所实习幼儿园的全部幼儿以及教师。2.研究方法(1)文献法:针对在观察中所发现的问题,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该方法为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2)观察法:幼儿中班建构区活动时,教师现场观察记录并分析。非参与式观察法是本次研究采取的主要方式,本研究运用了直接观察的方法,也就是笔者自己观察幼儿园活动区的材料投放情况,同时笔者采用的是一种自然观察方法,也就是并不参与到观察活动之中,仅仅作为旁观者观看活动。如从幼儿进入中班建构区活动开始活动,一直至活动结束停止。观察记录活动材料投放对幼儿发展是否起到积极支持作用,然后全面的整理观察记录,加强观察记录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活动资料搜集完毕后,又对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核心概念1.中班建构区活动所谓的中班建构区活动,指的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中班建构区活动的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2.材料投放华爱华教师将其界定为“被用于幼儿游戏的一切物品,包括为幼儿游戏而制作的玩具和任何日常物品或自然材料。”[1]3.教师指导中班建构区活动的实施有一些基本的环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组织和实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的原则中班建构区活动的开展能否发挥其重要作用,很大一部分需要看教师如何创设和指导中班建构区活动,教师要从幼儿的视角出发,都要以幼儿作为主体来考虑,促进幼儿的有效学习。(一)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1.安全性和经济性(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7]所以,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的安全性是教师材料投放要考虑的首要因素。由于学前阶段的孩子不能正确识别材料的安全性,在选择投放材料时,教师要考虑投放材料的质量,去辨别材料中是否含有有毒物质,有效保障材料的安全性。(2)价格高并不一定代表着教育价值就高,自制教具有时候教育价值更高,所以在选择活动材料时应考虑到幼儿园自身经济条件。大自然中丰富的材料也是很好的选择对象,像树叶、花、沙土和水等都是幼儿最好的玩伴。教师要去发现和挖掘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并善于发挥出其更多的功能,例如,用过的纸盒子、易拉罐等,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创造性地使用材料。2.目的性和层次性(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目标相一致。要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纲要》作为指引,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要与我们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每一个区域材料的投放都要遵循年龄阶段发展目标,教师要积极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不能随心所欲。(2)投放的材料要有“坡度”。教师在投放区域材料时,必须考虑材料与幼儿生理、心理成熟度之间的距离,即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的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同一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投放的材料不一样;对同一内容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幼儿能力水平的不同,投放材料时也要有水平上的层次性。3.适宜性和丰富性(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个体差异投放活动材料,活动材料应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相一致,要能够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活动目标明确后,教师就可以依据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以及个体差异,投放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点挑战性的材料。(2)在教育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需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对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及亲身体验的需求。所以教师要提供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相符的活动材料。例如,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色彩鲜艳、种类少和数量多的材料;为中班幼儿提供多种多样角色类材料;为大班提供适合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材料。(二)教师指导的原则1.尊重原则教师要尊重和认同幼儿的感受。对幼儿的表现要进行及时的反馈,要坚持尊重的原则。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在制定计划和总结环节时,对表述遇到困难的幼儿,教师应多运用非言语给予幼儿鼓励。提供各种机会和条件,使幼儿敢于、愿意并善于表达意见和想法。2.启发原则教师要对幼儿采用启发式的指导。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对幼儿提出“你的想法是什么呢?”、“你有何发现?”等开放的问题,耐心帮助幼儿寻找答案。幼儿出现问题时,用启发式指导的方式,适时介入。幼儿不需要教师的参与时,教师要及时退出。活动后,引导幼儿进行总结讨论,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要多启发幼儿去思考,去表达。采用启发式指导可以让幼儿获得相关经验,还能提升幼儿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8]3.个别原则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的教师指导和别的活动有所不同。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每个幼儿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个别指导是非常重要的。有些幼儿不用指导也能很好的达到目标要求,而有些幼儿在操作中会遇到非常多问题。例如,有特别活泼甚至打扰其他小朋友的幼儿;还有部分性格内向的幼儿,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要耐心鼓励这部分幼儿,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还要着重指导一些操作能力较差的幼儿,对于这类幼儿所提出的要求要适当放低,积极鼓励,认真地指导,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同时也可以在游戏中有所发展。[9]三、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一)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1.材料投放多为“多多益善”和“高投资”教师要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并不是提供丰富的材料越多越好。在幼儿园里的好多物质材料太过花哨,幼儿只被外表所吸引了,其实不适用于幼儿的发展。有些“高投资”的材料高端大气上档次,幼儿玩玩随后就厌弃了,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例如,为娃娃家区购买了灶台以及各种以假乱真的水果蔬菜等食品,使娃娃家看起来很逼真。但事实上幼儿的活动内容变窄了,也不利于幼儿的想象和自由活动。而且,过于夺人眼球的材料往往对幼儿来说是快餐式的体验,只能维持短暂的注意和兴趣。2.材料的投放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中班建构区活动具有自由、自选、独立而协作的优势。但几乎在幼儿园里都是教师负责每个区域的设计,而幼儿根本不参与其中,进而忽视了幼儿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成人的角度去代替幼儿的想法,这就使得中班建构区活动的教育价值大大降低。不把幼儿的心理需求考虑其中,长此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听从教师的分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失去兴趣。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对所实习幼儿园各班中班建构区活动进行了现场观察,并及时做了观察记录。记录如下:1.教师的观察能力欠佳新课改中强调教师不仅要有积极的观察意识,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一些幼儿园还是有大量的非师范专业的的教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以至于他们的观察意识和能力较差。还有些工作了几年的教师忽视了对自身能力的提高,观察不细致,流于表面而不能深入多角度分析问题。观察能力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影响了中班建构区活动效果。观察记录1:老师为幼儿新创设了活动区“漂亮理发店”。有一天,“理发师”小西在为一位“顾客”进行理发。由于只有一个“客人”,“理发师”小西显得非常地无聊,坐在椅子上发呆。老师看了一会儿就走了,突然小西跑过来对老师说:“没有吹风机为客人吹头发。”老师回答:“没有吹风机你们可以干别的事情啊。”一段时间过后,因为“理发师”只能“剪头发”,最后沦落到没有“顾客”光顾,老师见状将该活动区撤掉了。老师通过观察才能了解幼儿的问题,进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措施。但该观察记录中的老师很明显缺乏观察的能力,老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方式以及是否需要介入。小西拿着“剪刀”呆呆坐在椅子上发愣,老师在旁边看了一会儿就走了,说明老师没有有效观察并及时的介入支持和指导幼儿的游戏。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老师没有满足幼儿游戏的物质需求。最后“理发店”只好关门,老师也没有满足幼儿游戏的心理需求。2.教师中班建构区活动指导不恰当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教师指导的两种典型类型是“强制型”和“放任型”。典型之一的“强制型”指导表现为给幼儿规定了死板的活动规则,教师是权威。教师介入的时机不适宜,干预的方式方法不正确,过分干预幼儿活动且不退出,使得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意愿不能满足。另一种典型指导“放任型”则表现为让幼儿享受绝对的自由,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教师是冷冷的旁观者。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非常少,一般来说活动中只有一个教师在维持秩序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不能仔细地观察幼儿活动,也就不能给幼儿提供有效指导。观察记录2:两个幼儿正在积木区玩小车,一辆接着一辆排了很长。老师发现幼儿的排列没有规律,就立即让幼儿按照车的颜色和大小摆成一个停车场,想让幼儿练习分类。实际上幼儿正在布置马路上的堵车情景,被老师干预后只好根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排列,刚排了几辆,随着老师的离开,幼儿也离开了。观察记录中孩子们正饶有兴致地布置堵车场景,说明幼儿已能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活动中,有一定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老师没有仔细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主观地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中,破坏了幼儿的想象。虽然老师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一举动没有关注幼儿的兴趣,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也违背了活动指导的启发性原则。老师应把握合适的介入时机,注重指导艺术,避免直接介入到幼儿正常的游戏中。观察记录3:老师在语言活动“小狐狸的书店”的基础上,组织了一次表演游戏。活动过程中,该老师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该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该老师提问:“谁愿意上来表演?”“哗!”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且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幼儿对话、做动作。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做得好的幼儿”上来表演,五个幼儿表演同一个角色。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幼儿的动作。好多幼儿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本观察中,老师就是权威,没有很好地关心幼儿的游戏意愿和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游戏场景的布置和游戏的进程都是由老师“一手打造”的,“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老师在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按照成人的标准纠正幼儿动作,老师的指导对于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负担。可见,幼儿无法开展积极有趣的探索,幼儿也没有任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3.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在活动结束评价环节中,大多教师采用的是问答法的方式评价,多以封闭性的问题为主,幼儿是被动地参与评价。评价的方式单一,教师对活动中幼儿的行为问题不能很好地给予反馈,评价过程只是教师在用三言两语完成。极少有教师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教师有针对的对幼儿进行评价。[10]观察记录4:老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分组玩沙。幼儿用筛子、小桶、铲子、漏斗等工具装沙,发现沙子流动的特征。其中东东用小桶装了一会儿沙子,就开始做起了“蛋糕”。这时老师过来了,让他继续装沙。在集中交流环节,教师问:“刚才你们玩沙子时发现了什么?”欣欣说:“我用那个白色的东西(不知漏斗的名称)装沙,发现沙子都跑掉了。”兰兰说:“我用筛子装沙,发现沙子很快就流走了。”这时,清清说:“摇一摇,沙子流得更快。”在她言犹未尽还想说什么时,老师请其他幼儿发言……在集体交流环节,老师的权威地位十分明显,评价以老师为主导,而幼儿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所占据的位置只是被评价的角色,其不允许挑战老师的权威地位。当清清没有表达完自己的观点时就被老师打断讲话,幼儿也没有参与评价的机会,老师未能充分了解幼儿存在的问题以及获得的经验,从而使评价效果不佳,只是流于形式罢了。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探索周围的事物,老师却没有很好地关心幼儿的游戏意愿。当东东装完沙做“蛋糕”时,老师却制止,让他继续装沙子,老师也没有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四、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和教师指导的策略(一)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投放的策略1.材料投放的动态性(1)材料本身是物化和静态的,但如果教师能细致地考虑材料的呈现方式,就能使静态的材料呈现动态性。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不管多么有趣的中班建构区活动材料,如果一直不变,幼儿渐渐对这些材料就失去了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策略性地添加材料,重新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而当某种材料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性,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删减,并不是将原有的材料全部更换,以此提升材料对幼儿的挑战。例如在数学区的图形拼搭材料中,起初教师投放了各种颜色的图形,以及一个用各种图形拼好的作品展示图。如高楼、树木、雪人等,幼儿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展示图进行创造。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幼儿已经基本掌握了图形拼搭方法,那这些展示图对幼儿来说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教师就要及时地对材料进行删减,这样幼儿可以大胆地发挥想象力。(2)教师要考虑各区域之间的相容性和转换性,让幼儿玩得富有创造性。教师经常发现,总有幼儿想将材料搬运到不同的区域去玩,教师应该让各区域中的物品互动起来,以此拓展幼儿创造的空间。例如手工区制造的各类美食被送到了超市,而娃娃家的小朋友可以从超市购买美工区加工的美食,这样手工区、超市和娃娃家就联系起来了。而且这条生产线会一直流下去,也使得三个区的小朋友都有成就感,活动中变得更积极主动。2.材料投放的一物多玩策略幼儿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操作材料,激发活动的兴趣,从而获取新的知识经验。中班建构区活动并不是简单的操作练习,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的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自主的操作来获得宝贵的直接经验。教师可以投放废旧材料和半成品材料供幼儿操作,各类废旧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想法任意搭配组合,创作出反映自然生活常态的作品,为环境和游戏增添了绚丽的色彩,教师则可以根据幼儿需要及时的给予材料补充和帮助。[11]此外,教师还应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低结构材料,如树枝、易拉罐、包装盒等,鼓励幼儿一物多用,有助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陶行知的六大解放中就说到要解放孩子的头脑中的思想,让他们能够去想、去思考。在建构区投放废旧纸盒,幼儿可以搭建出高楼大厦;投放在美工区,幼儿用它们制作出美丽的手工。幼儿会依据头脑中原有的生活经验去创造性地使用材料,教师则是要对幼儿的活动给予支持和推进。3.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不仅考虑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也引导孩子们在同一内容活动中逐渐地加深认知和提升经验。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具有的心理特点不一样,动作发展能力也不一样。既要注重幼儿的普遍兴趣需要和结合生活经验,还要兼顾到幼儿心理发展的特殊需要和愿望。兴趣是幼儿发挥想象翅膀的基础,只有有兴趣,幼儿才会由愿意学、玩向主动学、玩跨越。所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教师应该投放不同的材料。幼儿初期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思维,动作技能简单。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容易受外界环境和周围人的感染。模仿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动作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小班幼儿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就想有什么。游戏过程基本都在和材料打交道,不喜欢与同伴交流,所以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但同种类的玩具要多准备几套。幼儿中期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但其思维过程还必须依靠具体实物的形象作支柱,动作明显比小班要灵活。4岁左右是游戏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幼儿不但爱玩,而且会玩,开始接受任务并自己组织游戏,游戏内容、情节丰富多了。也开始有了初步的社会性游戏,不只关注游戏材料,更多时间同其他小朋友游戏。学前晚期的幼儿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动作技能也有很大的进步。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经常追在教师屁股后面问“十万个为什么”。这一时期幼儿出现了有意的控制和调节能力,认识方面有了方法,能够采取各种方法使自己不分散注意。大班的游戏出现了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能够围绕一个主题,准确表现构思和内容,且主动反映多种生活经验。处于合作游戏阶段的幼儿,会有一两个游戏的领头人,能自主选择并有计划的游戏,为了共同的目标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同一年龄段的孩子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学得快,简单的材料可能对他们来说没有挑战性;有些孩子学得慢,同样的材料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正好或者已经很有挑战性了。面对不同的情况,老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投放材料,让发展水平不同的幼儿选择适合他的材料,这样既能照顾到幼儿充分游戏的意愿,又可以体现“跳一跳,摘石榴”的原则。(二)中班建构区活动教师指导的策略1.中班建构区活动前的准备阶段(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知识经验是游戏的源泉,幼儿游戏是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的。教师要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帮助幼儿顺利游戏。比如在玩“娃娃家”前,有必要让幼儿了解关于照顾娃娃的一些生活经验。有些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体会到的,而有些则是幼儿体会不到的,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去丰富他们的经验,保证幼儿活动的正常进行,不然幼儿根本不会去玩或者只是浅浅的玩,活动经验自然也得不到提高。(2)提示活动规则材料的投放一定要有教师提前的指导说明,只有将材料的使用和注意事项提前讲给幼儿,幼儿在中班建构区活动中操作材料时才能自主顺利地进行。2.中班建构区活动中的操作阶段中班建构区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和组织者。教师自身水平是影响中班建构区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才能在活动中引导幼儿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教育目标。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既能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意愿,又能获得知识经验。[12](1)指导以观察为依据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对当前活动的兴趣或问题,方能准确地作出是否介人以及如何指导的判断。观察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观察游戏主题、观察游戏内容、观察游戏需求、观察游戏行为。(2)确定指导的方法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游戏的语言、行为进行幼儿游戏指导,可采取平行游戏(教师通过模仿幼儿的游戏来对游戏施加影响)和共同游戏(教师直接参与幼儿的游戏中与其共同玩耍)两种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影响幼儿游戏,可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指导方法。言语指导可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方式,即教师对幼儿的明确指导,直接教授,具体指挥;另一种就是间接指导方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除了言语的指导方法,教师也可充分利用自己的表情、眼神、手势等非言语的手段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学习。(3)把握介入的时机教师对活动干预时机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幼儿客观需要;二是教师主观心态和状况。出现以下情况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当幼儿主动寻求帮助时;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时;当游戏中出现游戏内容消极时;当幼儿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发生困难时。3.中班建构区活动后的总结阶段教师的及时反馈是活动后提升幼儿经验水平的关键环节,对幼儿讨论和交流起到引导、总结、提升的重要作用,能有效促进积极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活动中每位幼儿的表现都有其独特性,教师应按照个体差异采取不同评价方法。教师应当重视分享交流环节,在分享交流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3]教师也要多提供生生分享交流的机会,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及时改进,在分享交流中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合作意识。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