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中华民族的创新专题解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当今中国的崛起更离不开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本专题从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思想创新、科技创新方面展现中华民族勇于创新的成就。专题梳理知识清单考点一制度创新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时任商鞅进行改革。(1)内容:①编制户口,加强刑罚(体现了法家的思想)。②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和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体现出政府重农抑商政策)。③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制,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体现了公平原则)。④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的封建性质)⑤推行县制(影响后世的行政管理制度)。⑥统一度量衡(度:计算长度的单位;量:计算体积的器具;衡:计算轻重的器具)。(2)影响:使秦国富兵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2.中央集权制3.科举制☆发展历程:(1)诞生于隋朝: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吏;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2)完善于唐朝:唐朝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明经科、进士科最重要。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③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3)僵化于明朝。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科举制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统治者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4)废除于清朝末年(1905年)。☆评价:前期选拔了人才,体现了公平的原则,巩固了封建统治。但明清时期成为了钳制思想的工具。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含义:我国在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内蒙少数民族聚居地建立自治机关,由本民族管理自身内部地方性事务的制度。(2)意义:①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②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③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5.“一国两制”(1)目的: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首先针对台湾问题提出。(3)内容:“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留资本主义制度。(港澳台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不变,改变是主权)。(4)成功实践:①中国于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②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5)意义:①“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②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特色”之一。③有利于祖国统一,有利于港澳台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公有制基础上,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农民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即:“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最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作用: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农村开始富裕起来。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背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南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2)建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宣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考点二政策创新1.三大改造(1)概况:1953~1956年。我国在农业、手工业推行合作化道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公私合营形式,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评价(三大改造的完成):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②标志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③后期存在速度过快、工作粗糙等缺点。2.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1953年周恩来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2)“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3.改革开放(1)时间:1978年至今。(2)重要人物: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3)开始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内容:①对内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②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西部大开发,以及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考点三思想创新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各学派对当时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局面。(性质:思想解放运动)(2)主要学派、代表人及主要思想2.新文化运动(1)时间:1915年。(2)代表人物: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②李大钊: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③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④鲁迅:发表第一编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3)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4)口号:“民主”(Demecracy)和“科学”(Science)。(5)作用(地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性质)。②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作思想准备。④有利于文化普及和繁荣(提倡白话文)。3.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1927年毛泽东结合我国革命的实际情况,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提出这一理论,并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体现。4.1978年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5.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旗帜)(2)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十五大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考点四科技、文化创新1.四大发明(1)造纸术:①西汉前期,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发明了质优价廉的“蔡侯纸”。③意义:促进了文化、教育,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比欧洲早约四百多年。③意义: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发展了世界文明。(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②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③南宋时,广泛用于航海事业,并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④意义:为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4)火药:①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③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④意义: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推动了军事科技的发展。2.中医学(1)东汉华佗制成了麻醉剂“麻沸散”,还编制了“五禽戏”,他被誉为“神医”。(2)东汉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被称为“医圣”。(3)明朝李时珍写的一部《本草纲目》,是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3.《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1)农学:北朝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2)技术:明朝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4.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人物及其成就(1)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建京张铁路。该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侯德榜:20世纪20年代,侯德榜制出纯碱,并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欧美各国的垄断。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5.“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中国掌握了空间技术。6.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他本人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成果,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专题启示1.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2.我们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3.我们要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创新能力。一、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为种种之创新。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在许多方面,宋朝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
——美国学者罗兹•墨菲《亚洲史》材料三: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阀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材料五: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请回答:(1)材料一中“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是指战国时期的哪场变法?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该变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①商鞅变法。②使秦国国富兵强,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创新成果(至少两个)。并分别指出其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①北宋时指南针,为中外航海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发现;②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发展了世界文明。(3)材料三中“中国的文艺复兴”是指什么运动?概括材料中反映该运动的时代背景有哪些?该运动蕴含着怎样的时代精神?这些“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是谁?①新文化运动。②道德沦落、军阀割据。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③民主、科学。④陈独秀、李大钊等。(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5)根据材料五,这一变革的总设计师是谁?举出这一时期“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的一项具体事例。①邓小平。②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深圳等经济特区。(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等)(6)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创新能力的认识。①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②我们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③我们要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创新能力。二、(2015•广西柳州)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数学加法知识
-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国外社会学理论(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三省三校贵阳一中云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手术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 散置砾石施工方案
- 平潭大桥施工方案
- 仪容仪表管理制度
- 体育热身活动课件
- 幼教培训课件:《幼儿园晨午晚检流程》
- 急诊外科护理系统学习
- 废旧综合材料手工(幼儿园)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班数学:蔬菜宝宝送回家 课件
- 07J902-3 医疗建筑(卫生间、淋浴间、洗池)
- 基于BIM的莆田第25中教学楼项目招标造价管理
- 建设工程项目法律风险防控培训稿PPT讲座
- 焊接机械手说明书
- 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制度(完整版)资料
- 体育-足球脚背内侧传球教学设计
- GB/T 14689-2008技术制图图纸幅面和格式
- 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导学案(1、2课时无解析)
- 《数学教育概论》张奠宙-宋乃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