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检测卷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初读选段,你一共花了分钟。在阅读过程中,你一开始对“"(词语)不理解,后来通过(方法)明白了词语的意思。
2.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可以推断词语“相背而行”的意思是:;“理所当然"的意思是:。从“理所当然”一词可以看出在家乡人的心中,背老人过搭石是
的事情,展现了山里人的美德。
3.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第1自然段,可知本段依次描写了、两个情景。其中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情景是哪个?说说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在文中起()的作用。
A.呼应开头
B.总结全文
C.承接上文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将相和(节选)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5.圈出画“"句子中的动词,从这些动词中你体会到蔺相如的。
6.用“”画出表现秦王喜爱和氏璧的句子。
7.画横线的句子写的是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言行,对他的做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秦王不讲道理在先,而如今璧在蔺相如手中。
B.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C.一个“撞"字,把蔺相如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
D.他想,璧碎了,秦王就得不到这块璧了。
8.下面对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和氏璧是无价之宝,只有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显示秦国换取和氏璧的诚意。
B.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C.和氏璧涉及两国的外交,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秦赵两国的友好关系。
阅读课文片段。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您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强见他,一定要让他个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9.我一眼就看出蔺相如的话是在说
10.廉颇的话主要表明
11.从这两段话中,我看出蔺相如是一个的人。
12.通过本期学习,你知道了要提高阅读的速度有哪些方法?
_________________
13.《将相和》这个故事发生在
A.春秋B.战国C.秦朝
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4.语段以为例,按、、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15.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
A.非常的大,不气闷,不暗。
B.不是很大,不气闷,很亮。
C.非常的大,有点闷,不暗。
16.本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等。
请运用这两种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某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爸爸错怪了我
①语文课上,王老师正在有感情地朗读《冬眠》。她的语调十分动人,我们班上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欢听,我还常常模仿她的语调朗读课文呢!忽然,我听到王老师把惊蛰(zhé)的“蛰"读成了第四声。
②“老师,您读错了。”我站起来说道。
③王老师先是愣了愣,看了看我,随即让我坐下。这时,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向我瞪眼睛,歪鼻子……//
④放学回家,我把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告诉了爸爸,没想道爸爸发火了,他冲着我说:“你还懂不懂礼貌?你这是对老师不遵重的行为。老师是你的长背,乱提意见这还了得?"
⑤“这是你的看法,我们老师可从来没这样说过。”我嘟着嘴,只是轻轻地说了一句。
⑥谁知爸爸听见了,走过来,朝我就是一巴掌,我委屈地哭了。//
⑦第二天,王老师知道了,就到我家来家访,她对爸爸说:“昨天,刘刚同学向我指出了读错的字音,下课后,我查了查字典,刘刚的意见是正确的。"
⑧王老师又回过身来对我说:“谢谢你向我指出了错误,希望你今后再向我提出更多的意见。”
⑨我低着头,激动地说:“我不该不举手发言……"
⑩王老师走后,爸爸抚摸着我的头说:“是爸爸不好,爸爸错怪了你。”//
17.本文第4自然段中有三个错别字,把错别字写在括号内,并依次写上正确的字:
()()()
18.根据短文解释词语并选择其中一个词语造句。
(1)随即:______________
(2)委屈: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__
19.把划直线的句子改为转述:
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地点转换的顺序将短文分成了三段,并写出第二段大意。
第二段(第④-⑥自然段)大意:______________
21.在生活中,你一定也有被人错怪的经历吧,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请具体描述一下。(不少于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分析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包括内电,()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瞑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非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22.下列对雷声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雷声最高可以达到210分贝。
B.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人们可以承受,对身体没有损害。
C.正常人可以在100至120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没有任何问题。
D.人们通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
23.判断题。
(1)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
(2)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
(3)因为雷电的速度快,所以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
24.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关联词造句。
25.文章主要是从()和()两个方面介绍了雷电这一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
26.文中说“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声的成语呢?把它们写下来吧。(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理所当然查字典2.分别往相反的方向走从道理上讲应该这样很自然很合乎常理尊老爱老3.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让我感受到山里人互相谦让的美好品质。4.B
【解析】1.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和策略。
首先选择浏览一遍文章选段,200字左右,小学五年级要求一分钟阅读字数在300字左右,因此阅读选段差不多是一分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等方式理解。
2.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理解。
相背而行:意思是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文中指过桥时人们互相让步后的情形。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该这样。文中指年轻人背老人过桥是一件合乎常理的事情。
从“理所当然”可以看出乡亲们觉得背老人过搭石是合乎常理,理所应当的事情,展现了山里人尊老爱老的美德。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这个场景主要描绘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
“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这个场景描绘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理所当然。
通过这两个场景描写,让我感受到山里人互相谦让帮助的美好品质。
4.本题主要考查文段的作用。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通过概括走搭石的情景,总结全文,突出文章中心。
5.动词:捧、退、靠、撞、举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6.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7.D8.B
【解析】5.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句子“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中的动词有:“捧着、退、靠、撞、举”,从这些词中,可以体现出蔺相如胆识过人、不畏强暴。
6.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通过对秦王的动作描写,写了秦王对和氏璧的喜爱。
7.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蔺相如说的话“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可知,他为了国家利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一个“撞"字,把他的勇敢无畏体现得淋漓尽致。但是他并不是真的想把璧弄碎,让秦王得不到这块璧,只是想吓唬他。故选项D说法错误。
8.考查了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完成本题要结合对整个故事的阅读完成。通过阅读可知,当蔺相如与秦王约定好典礼的时间后,就偷偷地带着璧逃回赵国了。所以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原因是: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璧送回赵国的时间。
9.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不会拿出来了,除非用城池来交换。10.自己的能力比蔺相如强。11.以国为重、机智勇敢12.带着问题阅读;集中注意力,尽量连词成句地读。13.B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结合选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可知,蔺相如知道秦王向来不守信用,故早已让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除非秦王兑现诺言用城池交换,不然不会把和氏璧交出。据此整理作答。
10.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结合选文中廉颇说的话“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可知,廉颇认为自己立下了很多战功,不是那个靠一张嘴就爬到自己头上的蔺相如可比的。说明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认为自己强多了。据此整理作答。
1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结合文中内容,当蔺相如发现秦王没有以城换璧的诚意后,就以命相搏,迫使秦王约定时间举行典礼,从而赢得逃走的时间。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勇敢无畏、能随机应变的人;当蔺相如听到廉颇对他的不服后,就请病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人。据此整理作答,
12.本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能力。
结合学过的课文知识可知,提高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阅读时,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不要重读页面上的词语,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注意抓住关键字进行阅读,避免内心独白,扩大视距提高阅读速度等。
13.本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
本篇选文选自课文《将相和》,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讲述了战国时期,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宗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故选:B。
14.任丘尺寸材料用途15.A16.列数字举例子奶奶家门口有一棵大榕树,不但长得很高,而且还很粗,直径约有3米。要4个人手拉手才能抱住它。
【分析】1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仔细读句子分析作答。
从“就拿任丘的来说吧"可知,是拿任丘来举例子。从“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可知这是从尺寸来讲;从“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可知是从材料来讲;从“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可知这是从用途来讲。
1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信息,注意仔细读句子分析。
从“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及“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可知“洞"的特点是非常的大,不气闷,不暗。故选A。
16.本题考查说明方法,注意仔细读文章找出关键词句分析。
从“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中的“一百"“二百”可知是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从“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中的“就拿……来说”可知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任丘为例子。
运用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如:公园中心的人工湖很大,东西长8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比两个足球场还要大,像一块绿色的镜子。
17.道到遵尊背辈18.马上。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同学冤枉了我,我感到很委屈。19.王老师又回过身来对我说,谢谢我向她指出了错误,希望我今后再向她提出更多的意见。20.放学回家,我把语文课上发生的事告诉了爸爸,爸爸发火骂了我,我顶嘴,他打了我一巴掌,我委屈地哭了。21.一次,妹妹错怪我拿了她的彩色笔。我感到十分委屈,又生气又烦恼,认为妹妹不讲理,爷爷偏相信她。因此很不服气,越想越激动,准备放学后要与妹妹分清是非,弄个水落石出。后来,我想到老师平时教导我们遇事要冷静沉着,不能粗鲁。我又慢慢地冷静下来,还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妹妹为什么会一囗咬定我拿的呢?想来想去,是前天晚饭前要求她把彩色笔送给我,当时她不答应,我就把它丢在客厅的凳子上。
【解析】17.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第4自然段中“想道"应改为“想到”,指产生的想法;“遵重"应改为“尊重”,指尊敬、重视;“长背"应改为“长辈”,指辈分高的人。
1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以及词语造句的能力。
(1)随即:立刻;即刻。在文中指老师立刻让“我"坐下。可造句为:她瞟了一眼睡着的孩子,随即匆匆离开了。
(2)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而心里难过。在文中指爸爸听了“我”说的话,打了“我"一巴掌,“我”感到很难过。可造句为:丽丽哭着向妈妈诉说满肚子的委屈。
19.本题考查的是引述句改为转述句。
首先要改标点符号,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再改人称。本题要把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她”。
20.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文章第④-⑥自然段写了放学回家,“我"把语文课上发生的事(我指出老师读错了字音,老师让我坐下,同学都向我瞪眼睛,歪鼻子……)告诉了爸爸,爸爸没有理解“我”,反而指责“我"不尊重老师,不能对长辈乱提意见。“我”说这是爸爸的看法,不是老师的看法,爸爸感到非常的生气,他打了“我"一巴掌,“我”委屈地哭了。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本题要将自己在生活中被人错怪的经历写出来,要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将自己当时的想法写出来,将自己最后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做法写出来,写的过程中可加入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将过程具体的描写出来即可。
22.D23.√×√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199-2025家禽遗传资源濒危等级评定
- 包车旅游有合同范本
- 出售店铺合同范本
- 农村护栏转让合同范本
- 买卖协议车子合同范本
- 冰品购销合同范本
- 区块链认证合同范本
- 修建电站合同范本
- 企业合同范本清单
- 单位保密合同范本
- 桥梁钢筋制作安装施工方案
- 2025年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 金融类竞聘主管
- 2024年3月天津第一次高考英语试卷真题答案解析(精校打印)
- 《国防动员准备》课件
- 2024年688个高考英语高频词汇
- 商标合资经营合同
- 第六讲当前就业形势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2024年形势与政策
- 2024-2030年中国家政服务行业经营策略及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 2025年护士资格证考核题库及答案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