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复习指导_第1页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复习指导_第2页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复习指导_第3页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复习指导_第4页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复习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考场作文注意事项:必须使用黑色0.5mm中性笔答卷,蓝色笔扣分。最后至少计划60分钟写作文,字数必须850~900。字迹清晰整齐,卷面整洁(不乱涂乱画,胶带适当使用,不要涂黑圈圈等)PS:字丑也要尽力写得很整齐。标点符号规范正确使用(、,。!:“”……?——)感叹号省略号不要多用。标题必须居中,检查不许有错别字出现,尤其是题目和首尾段。段落以6~8段为主,特殊除外,不要频繁分段,也不要一篇文章就三段。前后段之间注意语句或情感的衔接。题记、后记、小标题慎重写,不熟练就不用。审清题意及写作要求。注意看清楚是命题、半命题,还是自拟标题。审清文体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或者其他文体。记叙文重在以小见大、艺术的真实、主旨深刻(事件一两则足矣,学会使用修辞、成语等给美文润色,写人学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即环境描写和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细节描写)记叙文:人写活,事写详略突出重点,主旨要在首尾段出现,中间适当点题。后附高考记叙文写作技法

。记叙文范文示例:最美的时光你们的左右手,紧握着我的双手,一起走过、度过那美好的时光。——题记幼时的我因父母加班工作,常被送到爷爷奶奶那简陋的老屋中照顾。那鹅的声声叫唤,鸡的声声鸣叫,爷爷的阵阵歌声,奶奶的声声呼唤,都使我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左手•温暖(二级副标题可省略)儿时的我不懂事,依赖于父母亲,刚送到那老屋时,害怕极了,直至那一个夜晚。夜晚山上清凉的风习习吹拂着,一切都是宁静的样子,一声声啼哭却打破了那份宁静。我在被子里中无情地哭闹着,脑子只有一个想法:见爸爸妈妈。我声嘶力竭的哭闹着,耳旁是奶奶温柔似水的安慰:“不怕,不怕,奶奶在……”可我却并不领情,大声地叫着跳着,好似要将父母喊出来。奶奶抱起了我,我伤心的抓着奶奶的衣服,却发现手里触到的不是那滑丝丝的睡衣,而是一件厚厚的外套,耳边仍是那带着丝丝睡意却仍温柔的声音“不怕,奶奶带你玩玩具……”儿时的记忆已有些模糊,只记得当时24小时营业的超市在镇上有,那天很冷,奶奶后来说了什么、买了什么我早已忘记,可铭刻在我心中的是那远处超市的微微光亮,和奶奶的粗糙,紧握着我的左手的那份温暖。右手•深沉(二级副标题可省略)爷爷爱唱歌,会拉二胡。他总是在庭院对幼时的我摇头晃脑地唱着那首首闽南老歌。爷爷说话总是低声浑浊,好几时连奶奶的都听不清他在说什么,可当他拉起那二胡,唱起老歌,声音却比何时都要来清晰,响亮。爷爷拉琴不用谱,也看不懂谱,甚至连那do,re,mi都认不全,但他就是能拉出曲,唱出调来,用他的话说就是因为谱在他的心中。有一天,他仍在庭院里唱着,见我来了,竟把我抱在了腿上。将我的右手放在握都握不紧的马尾弓上。他的大手握着我的右手,又唱起曲来。他却不唱闽南老歌了。“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那句句歌声从我头顶传来,我抬头不解的望着爷爷,只记得那阳光下,爷爷如同被刀刻过的树皮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竟比七月的阳光还要耀眼。多年以后,我知道那首歌,叫《我的中国心》。爷爷不知,当年他那右手的一握,使如今一个女孩在老师问及为什么要学二胡时,坚定地说出了:“因为我爷爷爱拉二胡。”时光匆匆,岁月流逝。曾几时,我发现他们二老发丛中不着调的白发。我怀念老屋前的花开花落,我怀念老屋下的清粥小菜,我怀念老屋里一老一小声声不着调的歌唱,我怀念老屋中,爷爷奶奶对我的爱。愿在未来,我继续能同你们共度好时光。情景式默写预测:《关雎》《蒹葭》《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赤壁赋》三、文化常识预测:明清科举简表科别/内容/项目院试乡试(秋闱)会试(春闱)殿试考场学政巡回案临考场(府县)京城和各省贡院(省城)京城贡院(礼部)皇宫(宫殿)主考人各省学政中央政府特派官员钦差大臣皇帝参加者童生(儒生)生员及监生举人贡士中者名称生员(秀才)举人贡士(取300名左右)进士(分为进士出身以及同进士出身,贡士考进士,正常情况不会落榜)日期三年之内两次子、卯、午、酉年八月桂榜乡试次年三月杏榜会试同年四月金榜第一名案首解元会元状元第二名/2-10名为亚元/榜眼第三名///探花古代变官职变动词语集锦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

如: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授:授给、给予官职。:“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官于台阁。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四、文本阅读预测示例:【文本训练】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更新刘大先现实主义的复归是近年来一个显豁的文学现象,如贾平凹的《老生》《极花》,金宇澄的《繁花》,陈彦的《装台》等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在严肃文学界都引起较大反响,早先的先锋小说作者格非、苏童、余华也通过“江南三部曲”、《黄雀记》《第七天》等,由形式探索转向更广深的现实关怀,70后、80后作家如张楚、刘玉栋、李俊虎、徐则臣、石一枫、双雪涛、郑小驴、张悦然等也多显示出日益将个体经验与直面历史相结合的趋向。尽管有着现实的底质,但如果仔细观察,这些作品无论在观念还是技法上,与19世纪经典的现实主义笔法都有所不同,它们或者吸收了先锋小说在结构与语言上的遗产,比如王安忆的最新长篇小说《匿名》就改造了类型悬疑小说的形式,并有机地将之融入到叙事之中;或者从传统叙事与民间说部中寻找返本开新的资源,如金宇澄、格非的小说对于传统小说与地方性话语扬弃后的继承;而历史与现实的双线交织,或者蒙太奇式的拼贴与并置,几乎已经成为晚生代作家习以为常的无意识技法。也就是说,当下的现实主义已经发展了典范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从而构成了以现实精神为旨归的多种变体。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最重要的一脉,现实主义也体现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次潮流之中,无论从早期的“为人生”、左翼文学、革命英雄传奇、社会主义创业史,还是到20世纪80年代具有启蒙精神和试验色彩的各种文学思潮,以及90年代的新写实、新历史甚至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它们可能在形式、语言、风格、技法上各有不同,但总是贯穿与现实对话的精神。作为被文学理论界定了本质的“现实主义”,如今在小说创作中可能难以为继,很难再生产出让人耳目一新的范例了。那种“现实主义”强调理想,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主人公是个英雄,通过性格与情节的进展,我们可以看到小说想要表达的历史规律和必然性,而作者则是他创造的文学世界的全知全能的上帝般的所在,并且作品会被赋予超功利的审美价值。然而,如今的文学在经历了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理论与技巧的洗礼之后,已经日益多元化,我们的作家再像他们的18、19世纪前辈一样摹写现实、成为反映社会的镜子已经显得不合时宜。那么,“现实主义”在当下如何延续传统的遗产?我想问题在于将“现实主义”解释为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即真正的现实主义可能并不是特定历史阶段性的“现实主义”美学模式所规定的那种套路,而是应对现实本身所采取的不断变化创作方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实主义是个极富弹性、具有极大涵括性的表述,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表现中有着不同的变体。我这种简单的描述并不是说这些现实主义化身之间有着某种线性时间链条,事实上各种现实主义变体在产生之后并没有因为后来者的产生而消亡,它们共生在整个文学生态体系之中。所有的现实主义及其变体,其根本的关切在于“现实”,这种现实既包含了媒体呈现出来的编辑与整合过的新闻现实,也包括个体无时无刻不在经历与体验着的心理与情感现实,更主要的是隐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与人物事象背后的社会结构性现实。我们可以看到,现实在当下文学的书写当中的不同变体呈现出的既值得珍视又有待改进的面貌:它们或者竭力平视等同于现实,这是对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现实主义经典律令的转移,却有可能在技术性的精确中放逐了目的和伦理旨归,从而使得价值判断远离,而让文学成为一种平面的反映之镜;或者低于现实,而刻意谋求某种巨细无遗的“真实”,但是在追影摹踪上,书写永远跟不上外在世界的流动嬗变。如此种种,会带来片段化的现实书写。诚然文学中的现实从来都是片面的,但在它的片面之中一定要有种现实感,这种现实感使得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大千,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2022年04月04日

《光明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贾平凹、金宇澄、陈彦的作品,还有早先的先锋小说作者以及70后、80后作家看出,现实主义的复归是近年来一个显豁的文学现象。 B.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都体现了对现实的关怀,但它们无论在观念还是技法上,与19世纪经典的现实主义笔法都有所不同。 C.这些现实主义作品或者吸收了先锋小说在结构与语言上的遗产,或者从传统叙事与民间说部中寻找返本开新的资源。 D.由于一些作家无意识技法的形成,现实主义已经发展了典范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从而构成了以现实精神为旨归的多种变体。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中国现当代不同时期的各种文学思潮来看,现实主义体现在历次潮流之中。 B.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它们可能在形式、语言、风格、技法上各有不同,但总是贯穿与现实对话的精神。 C.那种强调理想,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且作品会被赋予超功利的审美价值的“现实主义”,如今在小说创作中可能难以为继。 D.如今的文学已经日益多元化,作家再像他们的18、19世纪前辈一样摹写现实已经显得不合时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应将“现实主义”解释为如何面对现实的问题,也就是说真正的现实主义应当是应对现实本身所采取的不断变化创作方式的过程。 B.真正的现实主义它不是特定历史阶段性的“现实主义”美学模式所规定的那种套路,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表现中有着不同的变体。 C.现实主义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表现中有着不同的变体,但这种变体却共生在整个文学生态体系之中。 D.所有的现实主义及其变体,其根本的关切在于“现实”,虽然“现实”在当下文学的书写当中都是片面的,但在它的片面之中一定要有种现实感。《现实主义的复归与更新》答案:1、D(“一些作家”不对,应是“晚生代作家”;“现实主义已经发展了……”也不对,应是“当下的现实主义”。)2、B(“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这一说法不严密,扩大了范围。原文是说“无论从早期的……还是到20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的……。“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作品”说法也不确切,文章说“各种文学思潮”,“甚至现代主义艺术的探索”,不仅局限于文学作品。)3、B(原文意思是“真正的现实主义可能并不是”,而选项说成了“它不是”。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王汐朋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从人类认识的进程来看,在认识到万物与我是有区别的截然两物之后,再认识到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是更深刻的认识。古代中国早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庄子·天下》)的哲学命题。深切地从动物生命身上直接体认这种思想,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孟子》最初表达了这种思想:“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宋儒程颐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一说天生禽兽,本为人食,此说不是。岂有人有蚁虱而生耶?”(《河南程氏外书》卷八)晚清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指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知识灵明,其去人盖不远矣,其知痛苦亦甚矣”,主张戒食动物,并预言未来世界一定是素食的社会。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只有默会了鸟兽的疼痛恐惧与我的疼痛恐惧是同一个疼痛恐惧,鸟兽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是同一个生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方才会有发自情感深处的呼应。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不唯赋予各种动物以特定德性,亦将动物纳入一个道德谱系中,是一种深层次的宇宙图景的精神化。《大戴礼记》中有一个本体意味的万物谱系:一般动物(毛羽介鳞)和人同处于自然世界,麟凤龟龙等祥瑞动物(简称四灵)与圣人处于更高的神圣世界;平行的双层世界又有垂直的投射关系,四灵是动物之精,圣人是人之精。在哲学意义上,四灵象征从一般动物抽象出的超越的德性实体,圣人表示从人抽象出的超越的完善人格。《春秋繁露》还记叙了四灵出没的条件:为政者若爱惜、恩惠动物时,四灵便作为令人崇敬的祥瑞象征而出现;若残酷对待动物时,四灵便会隐退,并出现令人畏惧的自然灾难。在此意义上,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不是对两种对象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而是内外贯通的关怀: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怀敬畏之心去施行爱惜,以爱惜之举来表达敬畏。当代学者乔清举创见性地将祥瑞动物列入动物生态伦理的范畴,以四灵为例指出了“动物作为自然的神性标志的生态意义”。对中国思想有深切领悟的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认为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包括那些从人的立场来看显得低级的生命。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与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是有区别的。换言之,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这不难理解,在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统中,只有上帝才具有唯一的神性位格。而在古代中国,至上神“帝”早在周代既已取消,祥瑞动物作为“帝使”是德性的神圣象征。在此意义上,敬畏的真正对象不是四灵,而是为四灵所代表、为自然生命所承载的德性本身。(2022年08月29日《光明日报》,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从《墨子》和《礼记》的记载中证明了这一点。 B.中国与西方饮食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中国饮食以谷物和蔬菜为主,西方则以肉食为主。C.中国古代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这种对动物的爱惜、同情、敬畏之心是古代中国独有的精神特质。D.古代中国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上,这是“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庄子·天下》中“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说法,印证了万物与我的本原一体的观点。 B.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表述得更直接,要以恻隐之心同情动物。 C.晚清康有为认为“鸟兽与人同本而至亲”,他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的观点,主张戒食动物。 D.“浑然与物同体”就是说人与天地万物本来就是浑然同体的,所以人对动物会产生恻隐之心。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戴礼记》中的万物谱系说明了早期中国对动物的道德化,也由此看出古代中国对祥瑞动物的敬畏之心。 B.从《春秋繁露》记叙四灵出没的条件来看,敬畏四灵和爱惜动物是对两种对象内外贯通的关怀,即对动物的爱惜,就是对四灵的敬畏。 C.法国先贤史怀泽曾提出“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不过“敬畏生命”落实到动物后是同情,在史怀泽的思想中,动物并不具有神性。 D.面对动物,古代中国人的敬畏心态,将之神格化,将动物作为“帝使”,使动物获得了与神灵相同的地位。《中国素食传统的国学蕴涵》答案:1、C(原文是说“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不包括爱惜、同情。)2、C(“否定了动物天生作为食物”是宋儒程颐的观点。)3、D(古代中国人的敬畏心态面对的是“祥瑞动物”,而不是“动物”。)四、课本文言实词迁移训练(部分):解释下列多义词1.属(10年12考)(1)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____________(《赤壁赋》)(2)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_______________(《琵琶行》)(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4)衡少善属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衡传》)(5)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岳阳楼记》)(6)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8)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屈原列传》)连接1.(1)动词,这里指劝人饮酒

(2)动词,隶属

(3)动词,属于

(4)动词,连缀(5)动词,通“嘱”,嘱托

(6)名词,等辈、类

(7)名词,等辈

(8)动词,连接高考链接(1)(14山东)属鼎治,鼎论如法(《詹鼎传》)

属:交付(2)(14福建)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小山类稿》)

属:交付。(3)(14全国新课标1)自幼好学,善属文

(《旧唐书·于休烈传》)

属文:撰写文章。(4)(13全国新课标2)少聪敏好学,善属文(《旧唐书·李揆传》)

属:撰写。(5)(12全国新课标)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宋史·萧燧传》)属:托付。(6)(10江西)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临川文集》)

属:连接(7)(10福建)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周维城传》)

属:撰写(8)(09江苏)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书沈通明事》)

属:托付(9)(08重庆)公曰:“以属狱:”尔罪有三(《晏子春秋》)

属:交付(10)(06年辽宁)门人为本县所役,告裒求属令

(《晋书·孝友传》)

属:委托、交付。005(11)(2年全国卷Ⅱ)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史记·滑稽列传》)属:通“嘱”,嘱托,嘱咐

(12)(2022年天津卷)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属:

连接,连续1.鄙(10年5考)(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3)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6)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7)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答案:1.(1)名词,边疆地区,边远的地方(2)形容词,庸俗,浅陋,鄙俗(3)形容词,目光短浅(4)动词,当作边境(边疆)(5)形容词,浅陋(6)动词,鄙薄,轻视(7)自称的谦词(8)名词,村野之处,乡下高考链接(1)(2022四川)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镇海县志》)鄙:轻视,看不起(2)(2022湖北)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欧阳文忠公集》)

鄙:见识浅薄。(3)(2022北京)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史记·叔孙通传》)

鄙:见识浅陋(4)(2022江西)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左传》)

鄙:边远的地方。(5)(2022湖北)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聊斋志异·武技》)鄙:边邑,郊野之处。2.辞(10年2考)(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陵君窃符救赵》)(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5)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6)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8)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9)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孔雀东南飞》)(10)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苏武传》)(11)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12)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答案:2.(1)名词,言词,言语(2)名词,文辞,文学(3)动词,推辞(4)动词,告别,辞别(5)动词,讲究,计较(6)名词,辞令,应酬的言辞(7)动词,辞谢,婉言道歉(8)动词,推托、推辞(9)动词,告别(10)动词,审问、审讯(11)名词,托词、借口(12)名词,古体一种文体高考链接(1)(2022四川)顺帝策书备礼,玄纁征之,复固辞疾笃(《后汉书》)

辞:推辞。(2)(2022江苏)客欲谏止者,城揣知其情,强饮客,客辞,即自引满(《新唐书·阳城传》)

辞:拒绝,推辞(5)(2022湖北)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聊斋志异·武技》)

鄙:边邑,郊野之处。3.见(10年3考)(1)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__(《荆轲刺秦王》)(2)图穷而匕首见______(《荆轲刺秦王》)(3)秦王必喜而善见臣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4)项伯即入见沛公______(《鸿门宴》)(5)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______(《庄子·秋水》)(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_________(《游褒禅山记》)(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_________________(《劝学》)(9)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10)慈父见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11)秦王坐章台见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1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_______(《烛之武退秦师》)(1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__________________(《师说》)(14)有不见者,三十六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1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16)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___________(《滕王阁序》)3.(1)介词,表被动(2)动词,显露(3)动词,接见(4)动词,拜见(5)介词,表被动(6)名词,见到的景象(7)动词,出现(8)动词,看见(9)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10)同(9)(11)动词,接见,召见(12)动词,拜见(13)动词,看出(14)动词,见面,相见(15)介词,表被动(16)动词,观察高考链接(1)(2022山东)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六韬》)见:看见(2)(2022湖南)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酌古论》)

见:现成的(3)(2022北京)晏子请发粟于民,三请,不见许。(《晏子春秋》)

见:表被动4.卒(10年4考)(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_(《赤壁赋》)(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3)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4)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_(《鸿门宴》)(6)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__(《游褒禅山记》)(7)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8)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_(《张衡传》)(9)卒惶急不知所为(《荆轲刺秦王》)(10)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_(《孔雀东南飞》)4.(1)副词,终究,究竟(2)副词,终于(3)动词,终,善终(4)副词,终于(5)名词,士卒(6)动词,死亡(7)名词,士卒(8)动词,死(9)副词,突然,仓猝(10)动词,完成,终结高考链接(1)(2022广东)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清史稿·陶澍传》

卒:最终(2)(2022湖北)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期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谏成帝营陵寝疏》)卒:急促,仓促(3)(2022山东)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尧峰文钞》)

卒:通“猝”,仓猝。(4)(2022上海)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沈周传》)卒:完毕,终了2.谢(10年4考)(1)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____________________(《史记》)(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4)谢家来贵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并序)》)(5)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________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并序)》)(6)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_____________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7)及花之既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芙蕖》)2.(1)动词,谢绝(2)动词,道歉(3)动词,请罪(4)动词,辞别(5)动词,告诉,告诫(6)动词,感谢,谢恩(7)动词,凋谢高考链接(1)(2022天津)敬恒皇恐,长跪谢,愿得改行(《姚敬恒先生事略》)

谢:谢罪,道谦。(2)(2022安徽)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游东山记》)

谢:认错、道歉(3)(2022广东)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杜环小传》)

谢:推托(4)(2022江苏)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新唐书·阳城传》)

谢:谢罪5.间(10年3考)(1)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2)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____________《扁鹊见蔡桓公》(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__《陈涉世家》(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__________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6)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_______(《庖丁解牛》)(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曹刿论战》)(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口技》)(10)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桃花源记》)5.(1)名词,之间(2)名词,中间(3)名词,一会儿(4)副词,暗中(5)副词,偷偷地(6)副词,抄小路(7)名词,缝隙,空隙(8)动词,参与(9)动词,交杂,夹杂(10)动词,隔离,间隔高考链接(1)(2022重庆)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虞初广志》

间:偷偷地(2)(2022湖南)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湖南文征》序)间:交杂,夹杂(3)(2022重庆)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宋史·列传》)

间:间或5.间(10年3考)(1)千载谁堪伯仲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愤》)(2)奉命于危难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师表》)(3)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____________《扁鹊见蔡桓公》(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__________《陈涉世家》(5)侯生乃屏人间语曰__________________《信陵君窃符救赵》(6)道芷阳间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鸿门宴》(7)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_______(《庖丁解牛》)(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曹刿论战》)(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口技》)(10)遂与外人间隔__________(《桃花源记》)5.(1)名词,之间(2)名词,中间(3)名词,一会儿(4)副词,暗中(5)副词,偷偷地(6)副词,抄小路(7)名词,缝隙,空隙(8)动词,参与(9)动词,交杂,夹杂(10)动词,隔离,间隔高考链接(1)(2022重庆)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虞初广志》

间:偷偷地(2)(2022湖南)亦每缀以排比之句,间以婀娜之声(《湖南文征》序)间:交杂,夹杂(3)(2022重庆)夏人循环间见,疑以为诱敌不敢击(《宋史·列传》)

间:间或2.延(10年4考)(1)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_______________(《过秦论》)(2)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之战》)(3)秦人开关延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5)延伫乎吾将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2.(1)动词,延长、延续(2)动词,蔓延、扩展(3)动词,引进,迎击(4)动词,邀请(5)副词,久久高考链接(1)(2022山东)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詹鼎传》)延请,邀请(2)(2022福建)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游龙鸣山记》)延请,邀请(3)(2022全国大钢卷)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明史•熊鼎传》)延请,邀请(4)(2022安徽)延余两人坐(《游东山记》)

延:邀请。4.质(10年4考)(1)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_________________(《触龙说赵太后》)(2)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屈原列传》)(3)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_________________(《捕蛇者说》)(4)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5)狱中成法,质明启钥(《狱中杂记》)_(6)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_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7)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____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8)唯昭质其犹未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骚》)4.(1)名词,人质

(2)名词,通“贽”,信物

(3)名词,底子,质地(4)名词,通“锧”,刑具,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5)副词,正,刚刚

(6)名词,资质、禀赋(7)动词,质问、质疑

(8)名词,本质、品质高考链接(1)(2022上海)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隋书梁彦光传》)质:质朴(2)(2022江西)造予,予以此质质之(《村落嫁娶图记》)质:询问

(3)(2022重庆)贫甚,质女婢于人(《宋史·查道传》)质:典当、抵押(4)(2022广东)又积窗课二十余篇,待质名流(《聊斋志异·郭生》)

质:询问1.致(10年5考)(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________(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__________(《劝学》)(3)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___________(《孔雀东南飞》)(4)家贫,无从致书以观_________________(《送东阳马生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