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树品牌谋发展创特色_第1页
抓机遇树品牌谋发展创特色_第2页
抓机遇树品牌谋发展创特色_第3页
抓机遇树品牌谋发展创特色_第4页
抓机遇树品牌谋发展创特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文明单位(和谐校园)创建档案材料第21页,共21页抓机遇树品牌谋发展创特色上海市曹杨中学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2007.09~2010.06)曹杨中学是一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老校。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所在上海市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办学特色比较鲜明的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学校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全校教职员工达成了争创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共识,并以此为契机,决心在市教委的指导下,在普陀区委、区政府的整体部署下,求实创新,使学校的各项工作产生新的飞跃,为此我校制订了新三年规划。第一部分传统、现状和挑战一、学校传统上海市曹杨中学创建于1953年,是建国后上海市人民政府首批创建的新型的完全中学之一,主要招收工人子弟和华侨子女。在上海市区的西部是一所优质的学校。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1959年曹杨中学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60年代初学校引进了一批大学优秀毕业生,有效地充实和壮大了教师队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文革结束以后,于1978年被定为普陀区重点中学。1985年以后,学校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四有”人才,提出“发扬老传统,开创新局面”的办学指导思想。实施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求真务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全区以及全市都有着良好的声誉。1992年以后,学校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90年代中期,提出“责任与自主”教育理念,坚持以教育观念更新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为支柱,以创建学校特色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以“双线并进,整体育人”为工作思路,全面安排,整体推进学校各项工作。2001年学校易地新建,新校园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学校管理严谨,师资力量强,成绩显著,特色项目鲜明,校风优良、教风严谨、学风踏实,在社会上享有良好的声誉。经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曹杨中学已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风:爱国、精业、乐群。教风:严谨、求实、创新。学风:勤奋、求实、进取建校5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三万余名优秀的初、高中毕业生,其中800余名华侨子弟,校友遍布五湖四海。二、发展现状曹杨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学校德智体美劳各项工作都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学校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全国体育先进学校、上海市艺术教育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上海市体育耕耘先进学校等数十项市级以上荣誉称号。从2001年8月至2005年2月进行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2005年2月,根据普陀区人民政府部署,学校停止办学体制改革试验,这一过程对学校改革与发展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提高了学校干部和教工的服务意识。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责任与自主”教育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并形成了整体推进的格局;从而使学校国际化、信息化工作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形成了机制。1、已初步形成整体推进“责任与自主”教育的态势。我校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早在1997年就倡导了“责任与自主”教育。目前,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已初步形成了整体推进的态势。学校教师已基本确立了“责任与自主”教育的四大核心理念,即“以学生主体为核心”的学生观,“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教育观,“以学习方法为中心”的教学观,“以责任意识为基础”的人生观,并正在促进教师逐步内化为自身自觉的教育行为。学校课程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责任与自主”教育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的雏型。学校自编教材、讲义的校本课程已有: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为主的《头脑思维与创造》,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的《礼仪美育》,以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研究性学习(社会科学)》和以指导学生学会科学学习方法为主的“科学学法指导”等,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责任与自主”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已基本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三个三”的工作格局(“三个三”即三个并进:五育并进、教与学并进和实践与研究并进;三个节奏:年级组节奏、教学节奏和学生学习节奏;三个重点: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和临界生辅导)。“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突现了“责任与自主”教育的特点。强调教育教学活动要尽可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实践;重视过程体验,变教会为学会、变获得为习得、变被动为主动;强调教师对学生负责、学生对国家负责,在活动中不断唤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宗旨。学校机构增设了“责任与自主”学生管理委员会,让学生活跃在学校舞台上,参与学校管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与自主”精神,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2、信息化、国际化进展迅速。学校信息化已初具成效。基本实现了学校管理信息化,网上服务、网上交流、网上培训、网上审查、网上推荐、网上沟通已形成制度;基本完成了学校、年级组、教研组三级网站建设,头脑、心理、假期专栏、图书馆等一批特色网站在全市处于先进行列;基本形成了一支信息技术应用的骨干队伍。信息化技术在历史、数学、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已普遍使用,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学校国际化已初具规模。学校已同韩国启圣中高等学校、澳洲克里夫兰中学、香港福建中学等学校结为友好学校,并每年定期开展师生互访,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学校已形成每年为期一个月的国际学习考察活动项目,坚持每年暑期组织学生赴国外学习、考察,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学生国际交往能力,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学校积极组队参加国际比赛,校手球队、合唱队都已成行,扩大学校影响,增强国际友谊;学校还积极招收境外生,以促进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互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三、研究基础1、1997年,学校依托华师大设立了全校统领性的总课题“‘责任与自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较系统地回答了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倡导“责任与自主”教育,什么是“责任与自主”教育,怎样开展“责任与自主”教育,初步形成了“责任与自主”教育的理论框架,规划、指导学校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2、这些年来,学校依靠广大教师,围绕重点,已研制形成了“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和“责任与自主”班级教育活动两套指导性文体,(前者获市一等奖,后者获区一等奖)较系统、较全面地阐述了开展“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应确立四大教学理念,遵循七项基本原则,建构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采取四大教学策略以及关注设计评价量表;开展“责任与自主”班级教育活动,应突出四大特征,采取五大策略,以及开展评价导向等,引领、指导教师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探索性实践。四、人力资源学校党政领导事业心强,锐意改革,团结合作,具有较高的领导水平和决策能力;中层干部整体素质好,专业搭配合理,具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高级教师54名,一级教师75名,中高级教师占学校任课教师的88%;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比率为27:31:42;近年来,学校先后还派出50余位教师出国进修和学习交流,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职工队伍,配备精干,工作职责明确,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较高,基本实行了社会化管理。学校为探索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的有效形式,加强住宿学生的管理和教育,还配置了一支20余人的专职辅导员队伍。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有效的住宿管理条例和管理模式。五、面临挑战1、课程建设问题“责任与自主”教育前期研究的重点是,对学校总体课程进行了结构性初步调整的研究和实践,但还不够完善,课堂教学改革还缺乏深度,还没有供学生可自主选择的更多的课程,因此有必要对学校课程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改革。2、课堂教学模式问题课堂教学存在着知识要求高、实践机会少;教师传授多、学生主动探求少;规定多、自主选择性少;内容多、课时少等矛盾。按“责任与自主”教学理念,我们将在教学方法、策略、学法指导等诸方面继续加强探索,不断提高教学效率。3、教科研结合问题科研弱于教研,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工作还不够有力,还有待于进一步转化为教育教学成果。第二部分理念、目标和学校改革发展项目一、办学理念上海的二期课程改革,对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拓展课和研究型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我校将教师教研与“责任与自主”的课程建设结合起来,组织编写了一批校本教材,供学生选择使用。二、办学目标1、现代学校。学校要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以科学的发展观指导学校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师生的发展需求,提供充分学习和得到发展的权利与机会,努力助人成功;坚持信息化、国际化并进,争取在教法和学法有所突破,在外语学习和国际交往上有新的突破,以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特色学校。学校要坚持“责任与自主”的办学思想,并始终不渝地努力实践这种思想。要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创建具有“责任与自主”特点的工作格局,整体推进“责任与自主”教育;要动员、组织学校全员,人人参与“责任与自主”教育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把“责任与自主”的四大理念内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以促进学校形成鲜明的“责任与自主”教育的特色。3、实验性、示范性学校。学校要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走科研兴校之路。“责任与自主的实践与研究”将成为统领全校的总课题,并有目的、有计划地分解成若干子课题,遍及学校各项重点工作,涉及学校全体人员,共同围绕改革的问题,有序、有重点、分阶段地研究,将改革、发展与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将教育研究、教育实践和教师培训紧密结合起来,营造浓厚的研究性工作的氛围。同时,关注辐射周边学校工作的开展,主动宣传、展示办学实践成果,认真听取兄弟学校的意见和建议;若当有学校需要借鉴某一阶段性成果时,学校就应毫无保留地提供服务,以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近期目标:坚持“责任与自主”的办学理念,总结发扬优良传统。把曹杨中学建设为一所在教学质量、教育科研、体育训练、艺术教育活动、科技教育方面更具特色、更显成绩、影响更为广泛的高级中学。远期目标:在“三个面向”精神的指导下,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形成普通高中行之有效的科技教育模式,全面推进学校工作,把曹杨中学办成有特色、高质量,上海一流,乃至全国一流的高级中学。三、学校改革发展项目:总课题“责任与自主”教育所谓“责任”,通常解释是对某事负责,承担应有的义务,对21世纪的青少年来说,就是时代的使命感、社会的责任心。所谓“自主”,一般解释为自己作主,不依赖别人做某事,对21世纪的青少年来说,也就是主体意识、创造精神。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扎实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对国家、对社会、以及周围事物的积极态度,要学会关心、学会负责。”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不仅需要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发展,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他们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社会生活所需要的共同的生活观念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强调“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协调,培养既有才干有能力又有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的理念和实践。我校根据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与教育的发展,结合学校校情和素质教育实践,提出“以责任教育为基础、以自主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改革发展思路。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探索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新路子,开拓新世纪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责任与自主”教育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责任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即关心自己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在社会交往和实践中了解自己、调控自己、激励自己。对他人负责,就是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维持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个“他人”从具体的家人、同学、朋友发展广泛意义上的他人,从关心他人的情绪感受、需要发展到对他人利益负责。在学会对他人负责的基础上,学会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他人负责、为他人服务进而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学会负责”最终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格素质。对自己负责,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他人负责,形成高尚的道德素质;对社会、对人民、对民族、对国家负责,形成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政治思想素质。自主教育就是按照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要求,遵循教育的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自我调控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德、智、体、美、劳诸育中不断由“客我”向“自我”转化,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负责、学会追求、学会创造,促进个体社会化。自主教育要培养主体意识,提高自知能力。一个具有主体意识的人才会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生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有义务感和责任感。自主教育也要激发自我教育心向,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学习者主体能动地选择、加工、改造外部世界传递信息及施加的影响,从而自身得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主教育还要培养积极情感,塑造健全的主体人格。人的主体性发展实质上是指人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发展。积极的情感将会引发、激活和推动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并最终获得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子项目之一完善责任与自主教育的课程体系指导思想以上海市二期课改的全面实施和曹杨中学停止办学体制试验为契机,充分挖掘学校现有人力资源,在对学校前期开展的课程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按照“自主选择、主动学习”的学校教育理念,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一个具有充分选择的、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课程体系。学校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它是培养和造就未来人才的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按照“二期课改”精神,编制能反映“责任与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在确保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资优势,研制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责任与自主”教育的整体要求能具体落实到各类课程之中、并形成合力。二、工作目标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在继承前几年课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拓宽课程资源渠道,丰富课程资源内涵,提供课程选择性,关注国际性和时代性,提高研究型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化以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从课程开发、推介、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加强完善课程管理;改进课程、教师、学生评价方式,构建多元的、互动的、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以促进课程开发和师生发展为目的的课程评价体系。三、实施策略与要点编制“责任与自主”教育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改革实施方案1、按照“责任与自主”的办学思想,优化三大类型的课程。课程设置分三大模块: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①基础型课程,充分体现“责任与自主”教育要求。夯实基础,完善“责任与自主”学校课程的组织运作机制,建立动态的、科学的和有序的管理和评价系统;开发课程资源,建设特色学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整合二期课改理念,进一步完善和明晰基础型课程对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目标;明确不同层次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要求;继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研究性学习方式,探讨学科不同学习层次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包括个性化辅导,学习训练系统的开发与研究等;继续进行学校的市级课题《基础性实践课程》的研究,完善学科的考核与评价方式,侧重在基础型课程中建立一个多元的、重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重点开展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调查与研究,从教学组织管理,教材教法、学习方法等方面深化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做好二期课改新教材的校本研究,对现有二期课改教材的学科知识背景、学科点等方面内容进行拓展,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资源库;建设优质的基础型体、美、劳课程。以手球为龙头,改进体育课程;以礼仪美育为龙头,改进美育课程;以“头脑OM”为龙头,改进劳技课程。②拓展型课程:对已开设的课程加强管理与评价,在筛选、优化中形成一批特色课程;继续开发新的拓展型课程资源,建设一批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的优质品牌课程群;在课程的实施中完善学校已有的拓展型课程评价体系;结合二期课改要求,结合新教材的全面使用,有针对性地建设和开发出一批课程,作为对学习新教材的补充,注重拓展型课程与基础型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形成一批长线、固定课程;以上海城市发展为背景,以世博会为抓手,着重开发一批体现上海社会发展特点的地方性课程,使学生了解上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并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合理开发、利用教育资源,包括学校、社区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发挥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和爱好的人员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实践为主的拓展型课程体系;注重物色、发展和扩大校外指导教师队伍,在三年内基本构建起校内外结合的指导学生拓展型课程学习和活动的人才资源库,明确讲课内容和活动指导内容,使之与学校教学有机结合;与高等院校合作,适当引进大学课程;关注国际课程变化,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争取引进国外优质课程。注重筛选、巩固和发展学校学军、学工、学农、社会实践的基地建设,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形成系列教育的要求和内容,真正实现社会实践课程化、规范化。③研究型课程,逐步形成学校的教学特色。(1)进一步明晰研究型课程的定位:即注重经历体验,掌握学习方法;(2)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指导和管理,以优秀教师经验介绍、邀请资深专家来校指导、教师合作等方式,加强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指导;(3)举行研究性学习论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与共享的平台;(4)注重开发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适合研究性学习的学习内容,形成研究性课题,并探索教学方法、策略与评价方式,以促进基础型课程的学习;(5)建立研究型课程奖励机制,鼓励研究课题成果化,每学期对优秀课题以及优秀带教教师进行评选与课题展示;并给予奖励或表彰;(6)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聘请高校资深学者、教授来校指导研究性课程,使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7)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加强国际交流,掌握国际研究动态,使教师、学生自主开发的课程更具研究价值。2、按照科学研究方法,开发核心校本课程。核心校本课程,是指具有鲜明“责任与自主”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紧密围绕“责任与自主”教育要求而开发的课程,其宗旨是为了保证“责任与自主”教育能在学校得到落实。三年内,研制开发八到十门核心校本课程,以形成具有“责任与自主”教育特点的校本课程体系,确保“责任与自主”教育的实施。3、加强课程管理,改进评价方法。(1)组建学校课程研究小组,组织力量把经过实践检验的、有目的的、有序的、有效的学生教育活动和实践经历,归纳提升为学校校本课程;(2)组织专人跟踪国外课程发展,定期引进国外先进课程或相应科目的国外教材,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服务,让学生能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课程。(3)建立、完善师生互动的双向评价体制,鼓励学生自评、互评和师生互评,突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评价方式,力图从多个角度和方面对学生作出全面的、科学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建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研发的激励机制,做到每个教研组都有课程建设的重点研究项目,每个教师都有符合课程需要的研究课题。(4)在学生学业评价中发挥激励与调控作用,建立学生学习情况电子档案,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5)在保证课时总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调整课时分配的结构,确保和扩充学生参加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学习的时数。(6)加强午间30分钟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的管理,开设时事政治、科学普及、艺术欣赏、空中英语、心理辅导五项系列教育活动。(7)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从新高一年级开始对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管理;基础班保证达到基本学力,提高班鼓励学生扬长发展;教师定点上课,学生走班学习时间节点:2007.06~2010.06全面提高基础型课程的课堂效率;2007.06~2008.02进一步研发研究性学习、拓展型课程的校本教材,对已成的初稿,要根据二期课改重点,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充实、提高,使之逐渐趋向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为可持续性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对已经成熟的研究型、拓展型课程做宣传推广。2008.03~2010.02在研发研究性学习、拓展型课程的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建设,研制八到十门核心校本课程。2010.03~2010.06总结结题阶段。子项目之二德育建设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和市委、市府、市教委有关实施意见的精神,以“两纲”指导纲要落实到各学科为抓手,按照“责任与自主”教育的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责任教育,教师以自身的责任感垂范,并引导和激励每一个学生逐步形成多层次的责任感:①“自我责任感”:珍惜自我人生时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②“家庭责任感”: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③“集体责任感”:今日我以“曹杨”为荣,明天“曹杨”以我为荣。④“国家责任感”:国安我安,国强我富。⑤“社会责任感”: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明确“责任与自主”教育要求,内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自主发展教育,要求教师自主选择专业发展之路,并引导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责任感的主导下,自主选择成材之路:尽早设计自己成材计划并付诸行为;为自己的潜能的发挥而选择;为承担更大责任而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继承和发扬学校德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通过“三个优化”即优化校园文化、优化思想政治工作、优化班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责任与自主”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独创精神和负责任的个性,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终身发展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民族和国家负责,对人类和全球负责,从而形成现代的社会与个体相统一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主要举措学校确立“准备承担强国富民之责,自主选择发展成才之路”的教育理念。明确德育内容,优化德育载体,架构富有“责任与自主”教育特色的以民族精神教育为根基的德育机制,形成以课业学习中的人格问题为基础,以全体教师的人格表率为先导,以学生自治体系和教育项目的建设为平台的新的德育工作体系,坚持有目的、有序地开展学校主题活动,推进德育课程化,实现纵向衔接分层递进,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贯通的一体化整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健全德育领导小组,加强德育研究。不断深化“责任与自主”教育;鼓励德育创新,形成以班主任教师、政治教师和德育管理干部为主干,包括理论应用和操作开发在内的德育研究和开发团队。(2)倡导五种风貌,优化学校文化建设。积极倡导整洁优美的校园风貌,文明礼仪的行为风貌,勤奋好学的学习风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协作关爱的团队风貌,逐步构建具有“责任与自主”特色的校园文化。(3)坚持“五线并进”,形成教育项目系列。即以爱国主义为主线,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以礼仪教育为中心,开展基础道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线,开展主体人格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点,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以党、团组织教育为主阵地,开展“树魂立根”教育,建设活动型、主题性教育项目系列)形成制度,全面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再形成学校德育课程体系。(4)发挥“责任与自主”精神,重点推进班集体建设。引领班主任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强调建设以“责任与自主”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中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发展和个性发展。(5)加强学生“责任与自主”管理委员会建设,健全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团委、学生会双重领导下的学生“责任与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九个学生组织的引导和管理;(6)民族精神教育实施:把“树魂立根”教育贯串民族精神教育的始终,在培养合格的建设者的基础上,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高的政治觉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7)生命教育工作实施:整体规划生命教育的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生命教育实施体系。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进而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树立积极的人生观。着重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文明的性道德观念;培养对婚姻、家庭的责任意识;学会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尊重他人、理解生命、热爱生命;提高保持健康、丰富精神生活的能力,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8)密切学校、家庭、社区关系,建立大德育体系。牢固树立“教育是服务”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生和家长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教育教学质量是服务质量的实在体现,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是服务的出发点和归宿;完善校、年级两级家庭委员会组织,尊重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权利,提高参与程度;要办好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普及科学教育子女的知识与方法;扩建家校互动网站,及时双向沟通,形成教育合力。为发挥社区育人功能,学校要依托社区,有意识地开发、利用社区的德育资源,加强校外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主动同科学研究院、大学建立合作关系,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广阔空间,促进学校教育更能密切联系社会实际。时间节点:2007.06~2008.02健全德育领导小组,加强德育研究,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建设。2008.03~2010.02全面推进“责任与自主”教育,进一步搞好主题月活动:二月“树道德规范、展文明风采”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月;三月“传承雷锋精神,学会助人快乐”精神文明教育主题月;四月“强体健身、追求更强”体育教育主题月;五月“艺术绽放青春,校园放飞理想”艺术教育主题月;六月“诚实守信、文明迎考”诚信教育主题月;七月“走进社区、感受社会”社会实践主题月;九月“与文明同行、展道德新风”行为规范教育加强主题月;十月“爱我中华、歌颂祖国”民族精神教育主题月;十一月“美在曹杨、阳光成长”生命教育主题月;十二月“班班革命歌、场场民族情”民族文化传承主题月。2010.02~2010.06总结结题阶段。子项目之三:学校教育工作信息化为了落实“责任与自主”的办学理念,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前瞻性地提出了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以此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思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各项工作都有了很大的起色,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更是走到了各校的前列。但是对照市、区关于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工作的意见,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来审视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足,为此,特制定我校信息化工作新一轮的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工作方针,本着“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关键”的原则,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曹杨教育跨越式发展为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合力量、加快发展,大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发挥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抢占教育制高点,不断提高教师、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学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二、工作目标进一步完善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曹杨中学各学科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全校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推动建立完善的、开放的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和素质教育机制,实现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构筑信息科技强势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改革;三、实施策略与要点(一)进一步加快学校信息化环境建设,构筑信息“随手可得”的教与学环境1.走自我开发和购置两条路,不断建设各学科教育信息资源库。高度重视本校教师自己的教学资源,开发相应的资源平台,构建具有曹杨中学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在全面评估各家资源库性价比的基础上,购置学科教学资源库。2.为全校每位教师配备一台与校园网和互联网连接的电脑(台式或手提),构建良好的学校网络环境。3.为学校每间教室和实验室都装备大屏幕投影设备,使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工具进入每一间普通教室和实验室,直接为教学一线服务。(二)健全管理机制,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应用效能1.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讨论市、区关于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工作的意见,查找自身工作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建议和要求报校长室。2.逐步推行网络办公,转变学校管理方式。把教务、德育、总务、科研等部门的信息资源都整合到校园网上,按管理权限分级开放使用,学校通知、文件报表等均在网上发布,除存档外,学校不再印发书面通知文件等。3.建设符合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校园管理与教学应用交流平台。该平台的建设是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和保证,应充分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和可扩充性。(三)加强校本培训,建设一支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师队伍。1.聘请课程、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系列讲座。帮助教师了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树立起“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师生观。明确数字化生存的真正含义,优化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工作的人文环境。2.由校信息技术中心组织校本应用培训,信息中心要精选我校发展所必须的技术课程。培训课程应体现时代性、应用性、层次性,由教师自主选择,各取所需。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人人参加培训,其培训成果应体现在本期的教学实践当中。3.“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为研究课题,作为工作的抓手,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工作,各部门要结合本职工作开展相关子课题的研究,科研室要加强对子课题研究的指导、管理,各部门课题研究情况要纳入年终考核,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之一。(四)加强信息科技校本课程开发,努力形成学校信息科技特色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现学校办学理念,达成培养目标的载体,要继续做好信息科技课程校本开发。1.机构及任务:由校信息中心牵头,以计算机教研组为基础,抽调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建信息科技校本开发研究小组,其任务为:(1)制定校本开发计划,确定每个成员研究的校本总课题序列(2)制订每个成员目前要着手研究的单元课题计划(3)协调校本课程内容形式和各种规范(如用语规范、格式规范等)(4)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5)组织讨论、统调资源和进度(6)组织实验,修编教材和软件2.内容及要求:(1)校本内容应突出任务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方法与步骤,任务情景应尽可能来自相关学科教师提供的任务材料,力求使学生在学会技术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关学科知识点的学习。(2)校本课程应体现差异性、选择性的教育要求。其一,在编制方式上,应以模块方式组合,学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选学不同模块。其二,在作业方式上,强调网上作业,同时作业设计难度应有一个恰当的梯度,以适应差异性教育要求。(3)在校本开发过程中应同时开发随书软件。其中包括教学使用的复杂例程,任务样本、作业练习、各种支持材料及相应于校本的应用软件或系统软件。(4)提供信息科技校本教学评价建议。对已开发的样本课程都应有相应的《校本课程开发说明》、《校本课程纲要》和《校本课程评价方法》,以便制定学习策略和考核计划。(5)打破学科壁垒,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早已超越了人类历史上课程整合的范畴,这一过程的实现将意味着教育发展史上又一重大飞跃,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都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全校应对这一重大现实问题有清醒认识和估计,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快自身教育观念转变、教育素养的提升,保证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诸多实际情况和问题能及早地解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1、充实、完善、拓展、提高课程的学习内容,为社会需求的多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2、完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效学习,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3、有效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按三个层次分层推进:(1)第一层次: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2)第二层次: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如下能力:信息获取和发布能力,信息分析和加工能力,协作能力,探索和创新能力。(3)第三层次:全方位的课程整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架构的改革,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的信息化,将信息技术天衣无缝的融合到教育的每一个环节,达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改革的更高的目标。在第一年内所有学科、所有教师均要达到第一层次,三年之内有一定比例的学科,达到第二、第三层次。时间节点:2007.06~2008.02.50岁以下教师完成电脑多媒体中级培训。组建信息科技校本开发研究小组。2008.03~2010.02.全面实行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2010.03~2010.08.总结结题阶段。子项目之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一、指导思想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创立,需要一支深谙素质教育真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新形势下的教师队伍应该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应该是教育观念新、专业水平高、教学方法精、文化底蕴深,具有完善的人格魅力、开拓精神、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发展型的专业团队;作为未来的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教育主体之一,曹杨的教师应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掌握高新教育技术手段、关注个人与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团队应是一个学习型、合作型和反思型的创业群体。二、工作目标教师队伍整体目标:在前几年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组合、自培进修等措施,再经过三年努力,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结构合理、职称结构合理,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结合、校内教师与社会专家结合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强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教师校际流动机制和校内岗位流动机制,以进一步搞活教师队伍管理,优化学校教师结构。经过三年的努力,加快培养形成一支老中青比例相宜的学科带头人队伍,其中10%左右的教师进入特级教师、市、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行列。在整体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水平的基础上拥有一批有特长的名师,以形成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高级指导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等系列层次的合理的教师梯队。三、实施策略与要点1、继续落实、巩固和完善前几年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和措施。包括建立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1)以“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的教改骨干队伍培养行动。(2)青年教师培养制度,建设和发展教师自培基地。(3)编写本校特色教材,锻炼骨干教师队伍;科研造就师资成长计划等。(4)开设曹杨教师论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提高教师实施“责任与自主”教育的自觉性;促进教师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开设“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题讲座,拓展和充实教师的视野和经验。2、积极开展教师队伍校本培训(1)继续引进一批优秀教师,积极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2)学校拟从“责任与自主”课程开发与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指导带教等几个方面,认真投入“十一五”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队伍信息技术水平、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和运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能力的提高。3、三个重点,推进教学研究。开展以“责任与自主”为主题的教学研究,以教育教学实践性课程培训为主,突出改善师生关系,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和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三个重点,改善师生关系以“关注学生的思维质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意和人格发展”为主要方向;教学评价注重教书育人、知识、能力和兴趣的有机统一,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生经验、实际知识的联系;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注重提高教学效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4、进一步推进教师专业评优工作“教师专业评优”活动,是实施区全面推进“二期课改”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师资是“二期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通过“教师专业评优”活动可以储备好的师资。上课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教学管理的必要。“教师专业评优”活动能使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优化教学过程,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在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同时教师能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师专业评优”活动能建立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教学关系,能使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会学习和个性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通过活动推进各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的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5、策划制订《曹杨中学教师标准》《标准》将作为学校关于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指南,从师德要求、专业素养、发展目标、行为规范、岗位职责等方面提出具体指标和要求。它将为学校设定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总目标,也为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发展提出方向和目标。6、教师岗位责任制为规范教师队伍建设,为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骨干教师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搭建发展的舞台,学校将坚持一年一度的教师考核与评定,使每位教师明确其职责,今后,学校将从理论学习、全国市区和校级公开展示课、科研项目认领、指导带教、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明确每个岗位、每位教师的职责、权利与义务,树立各学科的品牌教师形象,打造一支高标准的教师队伍,使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做到“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必依”。7、展曹杨师德文化设计活动。开展“新时代曹杨教师新形象”讨论,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师形象、教师礼仪、教师言表的设计评比活动。让曹杨教师的师德,成为一种教育资源和一种外在精神.时间节点:2007.06~2010.06开展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和教师专业评优工作2007.06~2008.06建立新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完善教研组长制度和建立首席教师负责制;开设曹杨教师论坛,积极开展“岗位练兵”2008.09~2009.09教师跨学科的合作和研究:策划制订《曹杨中学教师标准》;建立教师岗位责任制;开展“新时代曹杨教师新形象”。2009.09~2010.06培养形成一支老中青比例相宜的学科带头人队伍,高级教师占40%左右,其中10%左右的教师进入特级教师、市、区学科带头人行列。在整体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水平的基础上拥有一批有特长的名师。总结结题阶段。子项目之五:学校制度建设与管理一、指导思想:为适应学生发展需求与学校发展要求,确立并完善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进行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是使学校在社会转型期迎接挑战并获得自身发展的一条主要途径。我校在未来三年中,为实现现代化学校办学目标,将本着依法自主办学、自主发展的办学观,围绕“责任与自主”理念,逐步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现代化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以促进学校发展。二、工作目标: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学习共同体,构建班级、年级和学校三级学习型合作型组织;理顺管理体制,探索突出年级组核心功能的管理模式,构建有效管理校内运行机制;加强校内外联系,构建有效管理校外支持系统;完善并形成公平竞争与考核的内部管理体制。三、实施策略与要点:1.制定并完善中层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及时把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中青年教师提拔到管理岗位,为优秀中青年干部的成长搭建舞台。实行干部岗位责任制,加强对干部的管理考核。每学年结束时,中层干部在教代会上进行述职,并接受教代会考评;2.对教研组长每年考核一次,三年评聘一次,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明晰教研组长的工作职责;3.理顺管理体制,明晰各部门工作职责范围。理顺年级组与政教处,教导处、科研处、信息技术中心、宿管部门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4.继续探索与实践自主管理模式,丰富自主管理内涵,明晰年级组管理职责范围、内容,探索年级组核心管理功能的最佳模式,逐步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5.创建学习型合作型组织。充分发挥党政工团的积极作用,以“人文关怀”为主题,开展凝聚力工程,增加对教师的关怀,为教师创造一个温馨的工作环境,在全校范围内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以年级为单位,建立学习制度,开展教学研究和理论学习,形成班级――年级――全校三级学习型合作型组织;6.积极开展对外学习活动和互助活动,在原有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育人功能再发展一批校外定点教育基地,同时,立足学校所在的小区,放眼上海与全国的发展,积极创建社区、家庭、学校互动机制,参与社区活动,利用学校优势推动社区、社会发展,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7.强化图书馆、实验室等“五室”的服务功能,完善图书馆、实验室等“五室”的管理体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保障;8.深化以劳动人事制度和聘用合同制度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公开考核:严格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编、量才使用的原则,依据岗位职责、工作目标和专业化素质要求,严格考核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业绩,并作为岗位确定、职务晋升、职级定位的依据。公平竞争:以全员聘用合同制度改革为抓手,实行目标管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胜劣汰;运用转岗、待岗、培训、分流等手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公正评价:充分重视每一位教师的知识价值在分配中的作用,实行教师职级工资制,教师职务评聘分离制。根据教师的工作能力与效绩,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个人贡献与经济收益均衡的评价机制。时间节点:2007.06~2008.06建立ISO9000标准的现代学校制度管理体系2009.09~2010.02完善学校中层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制度及考核制度;构建有效管理校内运行机制;加强校内外联系,构建有效管理校外支持系统。2010.03~2010.06总结结题阶段。四、学校改革与发展保障项目组织保障:本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由校长主持,分阶段的实施计划由校务委员会制定,分管校长负责单项实施工作。规划中所有的发展项目都确定一名校级领导或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为项目承担责任人,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行动计划,并组织落实,强化过程管理。评估保证:由支部书记牵头,召集工会、团委、教代会代表、民主党派代表和师生代表定期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议,加强思想工作,保证规划的实施。建立有效的调控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调控,学校管理小组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听取师生、家长、社区和专家的意见,作出规划实施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反馈,督促项目组进行总结、反思,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以利更好地完善和落实规划。为使学校制定的新规划中的各个改革项目得以顺利实施并实现预期目标,还必须施以配套的改革项目,以保证学校改革与持续发展。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引领教师和学校发展;随着学校和师生发展需求的变化,优质高效的教学和生活保障体系将进一步深化其内部改革。子项目之六:教育科研一、指导思想在过去的几年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成功,离不开科研领先,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及教师发展的正确举措。如今,科研兴校、科研提升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已成为每一个曹杨人的共识。因此今后三年学校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围绕上海市二期课改精神与学校“责任与自主”的办学理念,把科研始终作为带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领头羊。认真贯彻落实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把学校教育科研作为一项先导性、基础性、经常性的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规范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提高学校教育科研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推进学校内涵发展。二、工作目标围绕“责任与自主”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通过开展科研活动,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确立、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最终为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提供观念与技术上的支持,并形成人人有课题,全员参与的科研风气。三、实施策略与要点继续加强科研组织与制度建设加强学校科研组织建设在进一步完善校原有科研组织的基础上,明确校科研员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科研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旦条件成熟,可以成立以个人、群体或教研组为主的科研工作室,开展以项目为主的专题研究,提高教师参与科研的水平。继续加强课题的管理与推广工作学校在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课题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与监控,从课题的开题、研究过程到结题都给予密切关注。并且从已结题的研究中,选取典型研究,做好课题的交流与推广工作。(3)成立科研自培基地,加强科研培训校科研室应进一步提高科研服务意识,及时收集最新的科研情报资料,向各课题组及广大教师发布。编撰学校科研简报,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及本校科研动态,提高科研意识。同时学校成立科研自培基地,一方面加强同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系,通过讲座、研讨的方式,定期请有关专家来学校培训教师,指导本校的一些课题研究;另一方面,请自己本校的科研骨干或典型课题的带头人,结合自己做课题的实践,同教师展开交流。(4)建立健全学校科研激励机制继续增大对科研的经费投入,除了每两年举办学校教师科研奖的评选外,在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加大教育科研在教师年终考核中的比例。健全学校科研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室,由校长主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学校科研工作进行专门的部署、协调、反馈、总结;要把教研组和年级组建设成为教育科研的基地。建立和健全学校的课题管理制度。为了进一步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形成以“‘责任与自主教育’的实践与研究”为全校统领性课题的课题群,使学校课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重点开展四个方面的改革研究。一是在总结学校“责任与自主”教育已有的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以现代的、全球的眼光予以重新审视,联系二期课改的精神予以深刻反思,在分析和比较基础上,开展再设计、再实验,作出新的实践和探索;二是全面推进以课程实施为重点的课程改革研究,注重课程改革整体布局的协调性;三是积极开展推广“责任与自主”班级教育活动和“责任与自主”课堂教学两项科研成果的工作。4、引领教师全员开展教育科研。根据学科教师特点和班主任工作需要,形成曹杨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修书目和杂志目录;聘请校内外教育科研行家开展专题辅导和入门培训,对教师的教育科研开展个别化指导,开展教育科研方法的普及性培训,使每一个教师都能掌握最基本的科研方法;要求教师每学年精读一本教育专著,做一个科研课题,开一节高质量的研究课,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做到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主持区级以上课题研究,高级教师主持校级以上课题研究,中级教师必须参与课题研究,初级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将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的绩效与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结合起来,与实施区、校有关骨干教师专项津贴结合起来。继续做好国家级、市、区级的科研课题的申报与研究工作学校要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注意不断地吸取新的信息与知识,寻找进一步发展的生长点,实现自身认识结构的不断更新与升级。因此今后三年,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通过申报与参与新的课题,不断开阔学校与教师的视野,反思已有的做法,保持学校的竞争力。子项目之七:后勤建设一、指导思想现代化学校的运作,离不开一支深谙教育教学规律的后勤保障队伍;为适应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需求,我们后勤在近几年实践中,对教学服务队伍和生活服务队伍的建设、管理提出和实践了如下的工作目标,即:“以岗定人,岗变薪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管理科学化,操作程序化;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首问要负责,相互要合作。”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在岗、薪、职责、工作程序等敏感和具体的问题上,都取得了成功的突破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具规范化、专业化、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据于学校今后三年发展思路及前几年的实践,后勤工作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健全管理机制,牢固树立立足本职、全方位服务教育的思想,在改革中发展,在探索中提高,为实现国际化学校的发展踏实认真地做好保障工作。二、工作目标在继承前几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为教育教学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