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研究学生姓名:段刘芳指导教师:戴雅玲[摘要]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分别从三个维度(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考查了教师被试对于职业和工作的倦怠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上并不严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仅在“人格解体”一个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性别亦在“人格解体”一个维度上对其有显著影响;是否班主任、教龄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无显著影响。[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低个人成就感前言1.1“教师职业倦怠”概念的提出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工作倦怠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用以描述工作中的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组负性症状。如长期的情感耗竭、身体疲劳、工作卷入降低、对待服务对象不人道的态度和降低的工作成就感等。在过去的30年里,有关工作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工作与组织心理学、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工作倦怠的概念由Freudenberge首次提出,用来描述在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的人由于工作时间太长、工作量太大、工作强度太强而产生心力交瘁的反应。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一些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Maslach(1982)
;Maslach&Jackson,(1981);
Maslach,Jackson&Leiter,(1996)认为工作倦怠表现为三方面特征:情感耗尽、非人格特征和缺乏成就感,情感耗尽指个人工作热情的耗尽,表现为厌倦、易怒和热情衰竭;非人格特征指在工作中对人冷漠,无人情味,如教师对学生持否定态度,尽可能疏远学生等;缺乏成就感指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不满意,表现为教师发现他们的努力未能给学生带来任何变化,他们的付出未得到回报和承认。
Lazarus&Folkman(1984)和Hiebert(1988)把工作压力定义为人们意识到外界的要求超出其承受力而引起生理、心理和行为系统发生变化的反应过程。
Pines&Aronson(1988)把工作倦怠定义为情感的长期投入导致人的身体上、情感上、心理上耗竭的状态。
Farber(1991)把工作倦怠定义为一种与工作有关的综合征,它来自于个体对付出和所得严重失衡的认识。他认为,许多人对工作的期望是不现实,因此容易产生幻想破灭和倦怠。他还认为导致倦怠的原因主要是工作者的付出和所得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处于过多刺激的情境(如教师教太多的学生);另一类是个体面对有限的刺激情境缺少挑战(如教师多年教同一班或同一门学科)。
另外还有社会历史观点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此观点强调,当社会条件不能提供一个有助于与人联系的情境时,要保持服务工作的投入是很困难的。
教师职业倦怠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所有研究者已形成共识,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职业倦怠研究的开创者之一,美国的玛勒诗在教师职业倦怠研究领域也作出了极大贡献。1986年她和合作者在她所提出的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基础上,专为教师编订了一份评估教师工作中的职业倦怠感问卷(MBI),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可操作的测量工具。这份问卷中包含了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1.2研究教师职业倦怠对于我国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1.2.1目前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研究的意义。有研究证明,目前我国的教师群体中有近五成教师在感染着职业倦怠,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显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职业枯竭的感受正打击着无数具有爱心、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使他们逐渐放弃自己的专业工作,这个重大的疾病正在折磨着教学职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从这方面来讲,研究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不仅是我国目前“科教兴国”的现实需要,也是保障广大中小学教师安教乐教,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迫切要求。在国内的许多调查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采用了大、中城市的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如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等)。这些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质量高,客观上提高了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处于“人才培养精品工程”中的教师难免会感受到压力和紧迫,出现教师职业倦怠症状。同时,这样的大、中城市也是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的高效集散地,要想在竞争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就得不断地汲取养料,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在压力中前进。高节奏、高负荷的生活同样会使教师感染职业倦怠。但是,在我国的一些小城市,这样的状况是否一样严重呢?工作压力小,生活相对休闲的群体的职业倦怠情况引起了我研究分析的兴趣。尝试从中找到适合教师挖掘其自身最大潜力的土壤,合理有效地发挥教师资源配置的作用。改善大环境,建立对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给教师创设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这需要国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把“尊师重教”真正落到实处。1.2.2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作用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倦怠影响了学校的学习气氛,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妨碍教育目标的实现,也增加了离岗的可能,出现了诸如以下的一些问题。1.2.2.1生理、心理症状生理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等等,心理症状主要表现在:抑郁、焦虑,如无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宣泄,或因情绪归因不当,则很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内疚、自责,易激怒,如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的态度。1.2.2.2人际关系问题教师职业倦怠的身心症状不仅表现于个人的主观体验,而且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教师与家人、朋友、学生的关系。对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其劳动的特点使之更易在工作中产生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而且其社会角色的多重性也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做出心理调节。因此,教师容易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适应不良。如与他人交流时沉溺于倾诉自己的不满,没有耐心听取他人的劝告或建议,拒绝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或对他人做出消极反应,如冲家人发脾气、打骂孩子、出口伤人等;另一类行为则是指向内部的,如交往退缩,避免与他人接触,对家庭事务缺少热情等。
1.2.2.3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种种由倦怠产生的行为问题,最大的受害者是学生。其表现主要有:
(1)逐渐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开始疏远学生,备课不认真甚至不备课,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过多地运用权力关系(主要是奖惩方式)来影响学生,而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时常将教学中的正常阻力扩大化、严重化,情绪反应过度。如将一个小小的课堂问题看成是严重的冒犯,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甚至采用体罚手段。或者有些教师在尝试各种方法失败后,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置之不理,听之任之。
(2)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拒绝领导和其他人的帮助和建议,将他们的关心看作是一种侵犯,或者认为他们的建议和需求是不现实的或幼稚的。
(3)对学生和家长的期望值降低,认为学生是“孺子不可教也”,家长也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和配合教师,从而放弃努力,不再关心学生的进步。
1.2.2.4职业离弃心理由于社会期望过高,社会支持少,工作负担过重,工作时间长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继而使教师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紧张,工作乐趣丧失,工作起来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最严重的后果是离岗,转而从事其他行业。教师被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职业倦怠正象一把利剑磨砺着教师的心理健康,也严重影响着学校教育这一方沃土,因此,研究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提出适当的干预措施和自我调适方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显的尤其重要。1.3研究的基本内容在国内外的许多研究中,教师职业倦怠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倦怠产生的内在诱因。教师与其他人一样,心理素质有高有低。面对如此复杂剧烈的应激环境,没有良好的应对方式和心理承受能力,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到“闲庭信步”几乎是不可能的。人格因素、自尊、个体归因模式、应对方式及工作压力对教师职业倦怠均有重要影响,很多研究在这些方面均有涉猎。同样,许多人口统计学变量与教师职业倦怠的发生存在着联系。多项研究发现,男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几率高于女教师,40岁以下的教师比年长教师更易产生职业倦怠感,高年级教师担任大班级教学任务的教师、学生数量过多的教师更易感受到高工作压力而导致的职业倦怠。从性别对职业倦怠三个维度的影响看,只在人格解体达成一致结论。即中、小学教师的人格解体得分明显高于女教师。至于情感衰竭维度有研究表明小学和大学教师(Byrne,1991)中,女性比男性得分更高。但Anderson和Iwanicki(1984)却发现了相反的结果,另有研究认为在此维度的性别差异根本就不显著。多项研究发现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显示出更高水平的情绪衰竭。在其他维度上,结论各不相同。另外教师的教龄、婚姻家庭状况、所教年级、学生类型等也影响着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首先,以往的研究总把中学与小学的教师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但是毕竟中学与小学的教育主体、教学任务、施教环境、社会支持和社会期待水平均不相同。其教师职业倦怠水平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值得分析研究。性别差异在这里也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女性的细腻、敏感是否更易造成情感的耗竭,而男性的事业心、成就感能否在教师这个行业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从中体味到知足和满意,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之一。一般说来,是否班主任也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影响因素,班主任教师除了担任课程任务外,还在班级管理、处理学生问题等任务上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要大于一般任课教师。同样,任教时间越长,职业倦怠的感受性和体验性也就有可能越强。但是也有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状况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对工作的感受也不一样。本文将对以上这些进行调查分析研究。2.研究方法2.1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从山西省长治市选取2所中学、3所小学的202名教师进行了调查,其中小学教师为99名,中学教师为103名;男教师82名,女教师119名;年龄范围在22-60岁之间。教龄10年以下的为97名,10年以上的为105名;班主任85名,非班主任111名,缺失数据6份。2.2测量工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采用北京师范大学伍新春等人修订的职业倦怠量表,该问卷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有一点符合”,3代表“比较符合”,4代表“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整个量表包括三个部分,情感衰竭(EmotionalEshaustion)是枯竭的个体压力维度,表现为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情感资源干涸,工作热情完全丧失,共包括7个项目;人格解体,又名去个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情感去对待自己身边的人,对他们再无同情心可言,甚至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共包括6个项目;个人成就感降低(ReducdePersonalAccomplishment),是枯竭的自我评价维度,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自我效能感丧失,时常感到无法胜任,从而在工作中体会不到成就感,不再付出努力,共包括8个项目。在修编过程中,量表的信度指标得到了很好的测量和验证。量表的一致性系数(α系数)、分半信度以及间隔3周的再测信度见表1。3个维度分量表的α系数在0.80以上,自我成就感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8,其他两个分量表的分半信度在0.83以上,3个分量表的再测信度在0.75-0.76之间。表1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指标参数维度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内部一致性系数0.860.840.80分半信度0.830.840.78再测信度0.760.760.75根据修订结果及5点计分法,中数为2.5,所以结果中,情感衰竭分数高于17.5,人格解体分数高于15,个人成就感分数低于20,则说明其表现出职业倦怠。在调查中,还采集了被试者的一般人口统计学资料,如性别、年龄、任教时间,学校属性、是否班主任等。2.3施测程序对这5所学校的教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经本人、校领导同意进行施测,收回问卷后整理分类,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3.测量结果
3.1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一般特点统计结果表明,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比较高,人格解体并不是很严重,个人成就感也很高。具体见表2表2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三维度平均数、标准差维度教师类别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平均数标准差小学教师17.895.57512.704.38825.394.998中学教师17.644.39914.914.10724.706.274从这一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普遍,但在中小城市并不是人们预测的那么严重,只有情感衰竭一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预警和关注,尤其要在教师职业倦怠还未发展到严重地步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3.2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研究中、小学是教育系统的两方沃土,肩负着培养天之骄子的重任。如何最大限度,最大潜力地发挥教师正面、积极的作用至关重要。小学重基础,中学求发展,不同的教学任务、工作环境,使教师的职业具有了不同的意义。为此,我们分析了学校属性(即中学、小学)对于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人格解体上,中学教师和小学教师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3表3不同学校属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比较倦怠维度学校属性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小学17.89±5.57512.70±4.38825.39±4.998中学17.64±4.39914.19±4.10724.70±4.274T检验.325-2.505*.8693.3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进而分析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在情感衰竭和个人成就感上人口统计学变量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只有在人格解体上男女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4性别、教龄、是否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比较倦怠维度教师类别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性别男17.6951±4.4114.3902±4.2425.4024±5.68女17.7479±5.3612.7983±4.2524.7815±5.71T检验-.0742.611*.759教龄10年以下17.37±5.07313.39±4.32225.26±5.68710年以上18.12±4.92613.52±4.30424.84±5.696T检验-1.070-.217.524是否班主任是17.68±5.29612.96±3.93824.99±6.187否17.77±4.81113.98±4.58124.95±5.396T检验-.115-1.1520.0404.分析与讨论4.1分析研究结果4.1.1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一般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严重,该结果并不与教师是倦怠高发群体相矛盾,我认为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一是取样,即我选取的是小城市教师作为被试,竞争压力、高负荷的工作、生活节奏相对小和慢,使教师处于一种稳定、安业乐业的状态和境界,测出的职业倦怠就不会特别严重。二是较重的职业倦怠者也因此不容易在一般科任教师中测查出来。倦怠测查的一个基本目的是作出一定的预测和建议,预防严重倦怠的发生。就本研究而言,中、小学教师的情感衰竭成分得分较高,说明教师由于工作的过度压力而导致的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的感受较深,以前的研究也表明有48.5%的教师感到“工作太累”,工作时间长,任务重,难题多等。人格解体成分代表教师的师生人际交互作用维度,这个因子的得分过高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以及对工作的各方面表现出的一种消极、冷酷或过度客观的反应。研究的结果表明,教师们的人格解体程度适中偏低,处于一个较好的水平。效能或成就感是教师对工作成绩的一种自我评定,一般而言这种效能感来自于实际的工作成绩。虽然总体的倦怠状况并不严重,但高成就感、低人格解体和相对高的情感衰竭也可能是一种压力不平衡状态的先兆。这似乎对应着罗伯特和吉姆士对工作疲劳描述的第二阶段,令人满意的工作成绩是建立在过渡支出基础上的。如果在这种状态下继续工作,不进行必要的调节,倦怠就会因此而进一步加剧。4.1.2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比较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进行比较之后,研究结果表明,除人格解体二者具有明显差异,其他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小学教师的情感衰竭略高于中学教师,个人成就感也高于中学教师。这可能以为小学的教学任务和工作更为繁琐,细碎,教学对象需要更多的情感付出,可塑性强。因此,导致的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的感受较深,同时也体会到更为深刻的明显的成就感。而在人格解体成分中,二者有明显差异,中学教师较小学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更多,也更为复杂,与处于叛逆期、向往自由的中学生进行人际交互作用过多,将表现出一种消极、冷酷或过度客观的反应。4.1.3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因素
在性别方面,本研究结果为,女性的情感衰竭维度得分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细腻、敏感有关,容易体验到情绪和生理资源被过度消耗后的感受。在人格解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且女性得分低于男性,而这也与女性丰富、细腻的感情体验以及类似母亲的情感角色期待有关,使学生在人际交互作用中能更好地与女教师进行沟通。在个人成就感方面,女性得分略低于男性,这与以往的研究恰好矛盾,我想可能与样本抽样有关,以及样本数量偏少不具有代表性。在教龄方面,研究结果为,10年以上教龄的教师的职业倦怠总体高于10年以下教龄的教师(其中10年以上教龄教师的情感衰竭与人格解体均高于10年以下教龄教师,而个人成就感低于10年以下教龄教师),这有可能是因为随着对新工作热情的消失以及对来自教学的、人际关系的和学生的压力体验逐渐加深,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和人格解体程度逐渐上升,而越发体会不到成就感。在是否班主任方面,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均无显著差异。研究之前曾假设,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状况要比一般任课老师严重,可研究结果却恰恰与之相反,我想这可能是由于样本抽样误差造成的,受到了其他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影响。4.2讨论(即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对策)4.2.1职业倦怠源职业倦怠源可以是个体、组织和社会的因素,当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在教师身上产生了一种不一致的知觉时,职业倦怠就可能产生。
4.2.2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
教师中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是客观事实,但具体到个人或各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又有较大差异。既然职业倦怠起源于个人、组织与社会等各个方面,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寻找对策,以帮助教师消除或缓解职业倦怠。作为教师本人,应清醒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加强锻炼,做一个充满朝气的人,把压力看作是一种挑战,在解决压力的过程中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社会坐标定位法。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应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角度辩证地分析。就个人经济收入、政治地位来看,教师行业是清贫的、低微的。这是受教师职业对社会贡献的特殊性质决定的。但从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来看,教师在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发明创造等方面具有重大贡献与意义,好的教师受社会爱戴、受学生尊重、受世人推崇,一样可以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职业压力分解法。(1)分担法。同一班级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与其他任课教师协商,还可以向师范院校的教育学科教师请教,大家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2)分段法。一个问题如果一时难以解决,就不要勉强,可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中的哪一部分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哪些是可以后续解决的,集中精力对付问题的一小部分,难度与压力定会小许多,而这一部分问题的解决定然会使人产生成功感,从而增强信心、激发斗志。健康心理修葺法。教师可以对照心理健康标准及方法建议,自觉调整自己的心理,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对自我、职业、学生、同事的好感与宽容,以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从组织角度来说,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应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协助教师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态是从教之后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础。故而,要消除教师心理的“疾患”、达到“治本”的目的,应从当前在校的师范生开始,进行个体心理、职业心理两方面的健康教育。建立教师心理测评制度。专家呼吁应尽快建立教师心理素质测评机制,严把教师“进口”关,为素质教育的落实输送心理素质健康的合格教师。积极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具体做法有:(1)学校进行教师心理测量,对教师心理健康实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有的放矢、对症下药”。(2)借助社会教育机构的力量,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另外,改善工作环境、降低师生比、创设宽松自由气氛、给予教师工作自主权和一定的灵活度、提供培训提高的机会、关心教师生活问题,也是改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内容和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1.李永鑫工作倦怠及其测量心理科学2003,26(3)556-5572.李永鑫孟慧工作倦怠结构研究新进展心理科学2004,26(2)474-4763.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心理学报2004,36(5)568-5744.梅敏君李永鑫倦怠问卷(BM)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6,29(2)409-4115.姜勇等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心理科学2006,29(1)162-1646.李永鑫李艺敏工作倦怠评价标准的初步探讨心理科学2006,29(1)148-1507.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心理科学2005,28(2)454-4578.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1)80-839.卢秋玲现阶段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成因与对策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1,(4)81-8410.李超平时勘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心理学报2003,35(5)677-68411.张霞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东北师范大学心理系研究生论文12.唐芳贵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研究述评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7)97-10013.王国香等教师职业倦怠问卷的修编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382-8614.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50(4)150-15315.李家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机制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7)110-11216.王楠应对职业倦怠,教师你准备好了吗中国科技信息2005,2220217.杨海荣工作控制感、工作家庭冲突与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李冰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邵雅利新手-熟手-专家教师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刘永恒袁淑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心理学分析职场心理TheComparisonOfTheJobBurnoutConditionResearchAmongElementaryAndHighSchoolTeachersName:DuanLiuFangTeacher:DaiYaLingAbstract:Thejobburnoutisakindoftheoccupationpressure,meansintheincumbencyindustryenvironment,aseriesmentalsta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园长个人工作计划
- 中学生自我评价15篇
- 爱岗敬业演讲稿范文集锦6篇
- 大一新生自我鉴定15篇
- 学期班务工作计划
- 初中生新学期开学典礼演讲稿合集6篇
- 大学课前三分钟演讲稿(合集15篇)
- 《广告经典案例》课件
- 幼儿园大班老师的综合教育笔记合集6篇
- 金钱的诗句李白
- GB/T 9452-2023热处理炉有效加热区测定方法
-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 药物化学(第七版)(全套课件1364P)
-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陈独秀
- 酒店业轻资产运营模式案例研究
- 建筑师《建筑工程经济》习题(E)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分享
- 优秀管理者评选方案
- 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19级护理学专业《灾难护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 全过程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服务方案
- YS/T 937-2013镍铂靶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