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针法浅析_第1页
壮医针法浅析_第2页
壮医针法浅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壮医针法浅析

壮族医学又称壮族医学,是壮族医学防病、防病、防病的常用方法。它是壮族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使用针刺治病最早的民族之一。从文献记载来看,壮医使用针刺治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治卒中沙虱毒方》载:“岭南人初有此者,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其病己深者,针挑取虫子。”沙虱虫形体细小,针挑不但需要熟练的技术,而且需要十分精细的针具,表明壮族先民在晋代以前就已掌握了比较熟练的针挑疗法。除了相关的文献记载所证明之外,出土的文物也可以佐证壮医针法应用的历史源远流长。1985年冬,考古工作者在广西武鸣县马头乡元龙坡一处西周至春秋古墓中,出土了两枚精致的青铜针;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广西贵县(今贵港市)罗泊湾汉墓出土有针柄呈绞索状的银针数件。经考古证明,这些针具皆为壮族先民的针刺用具,恰巧与文献的记载互相印证,由此可见壮医针法历史之久远。经过我们课题组的挖掘整理研究发现,壮医常用的针法有20余种之多,广泛用于壮医临床各科。我们筛选6种最常用的、疗效最确切的、最具代表性的壮医针法作一简述,旨在让更多同行认识和了解壮医针法,从而为进一步推广壮医针法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1壮医吾针疗法壮医毫针疗法,是以毫针刺入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穴位或反应点,以通调人体三道两路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具体说来,壮医毫针疗法是通过毫针刺激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或反应点,疏通龙路、火路气机,通畅协调三道两路达到天地人三气同步,阴阳平衡。其最大的特点是以痛为腧、以灶为腧,而不需循经取穴,却独具有通调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的作用。壮医毫针疗法疗效显著,操作简单,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凡针灸疗法所能治疗的病症,均可用毫针疗法治疗。2治疗纤维,疗效液壮医针挑疗法,是运用大号缝衣针或三棱针(古时用硬植物刺、青铜针、银针)等作为针具,在体表一定部位上挑刺,使皮肤微微出血,流出组织液,或拨出一些纤维,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壮医针挑疗法通过针挑龙路、火路的体表网结(穴位),疏通经隧瘀滞,疏调气机,调和阴阳,鼓舞正气,逐毒外出。具有活血止痛、除痧、通痹、祛湿毒、通水道、龙路、火路等作用。壮医针挑疗法的适用范围较广,可以治疗内、外、妇、儿和五官科的多种病证,尤其是对痛症、痧症(羊毛痧、七星痧、五梅痧等)、痹症、四肢关节疼痛或僵直、腰痛、跌打损伤、肌肤麻木不仁等,疗效显著。3壮医火针泻热壮医火针疗法,是将针尖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壮医火针疗法常用的主要有3种:药物火针、非药物火针、非药物三火针。壮医火针疗法通过烧红的针具,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即穴位)施以针刺治疗,通过温热的刺激及经络的传导,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壮医火针疗法具有祛瘀、温阳散寒、除湿止痛、泻火解毒、散结消肿、通调龙路、火路的作用。药物火针常用于治疗老鼠疮(淋巴结结核)、“咪胴”(胃)痛、腰腿痛等疾病;非药物火针多用于治疗老鼠疮;非药物三火针多用于治疗老鼠疮和癥积(子宫癌、鼻咽癌、脑血管瘤、骨髓瘤)、甲亢等病证。4两组治疗方法壮医陶针疗法是用陶瓷片敲击或磨制成针状的医疗用具,然后在病人体表的相应穴位按压,或刺割至皮下出血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壮医陶针疗法通过陶片刺激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通过经络的传导,疏畅三道两路,调整气血平衡,使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止痛、止痉、镇静、消炎、通三道两路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小儿夜啼、中风、中暑、小儿急慢惊风等病症。5疏畅龙路、火路、疏通龙路、火路壮医皮肤针又称梅花针、七星针,是用针在浅表皮肤叩刺龙路、火路表浅网络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简便疗法。该疗法通过针具扣刺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排出局部瘀血,以疏畅龙路、火路,调整气血平衡,使天、地、人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止痛、活血逐瘀、排毒、泄热、通龙路、火路的作用。壮医皮肤针疗法临床应用很广,多用于治疗头痛、胁痛、脊背痛、腰痛、皮肤麻木、神经性皮炎、高血压、失眠、谷道疾病、消化不良、顽癣、斑秃、近视眼、无乳等。6壮医针治疗wag临床技术壮医油针疗法是壮医常用的针法之一,方法独特,疗效显著。油针的制作:用普通缝衣针,穿过包有麝香等药的小包,露出针尖,尾端插入一根小木枝中作针柄,即成油针。壮医油针疗法通过针具对人体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的刺激,以及热量和药物对体表皮肤的渗透作用,疏畅三道两路,调整气血平衡,使机体功能恢复,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具有止痛、通经活络、调气、祛风除湿毒、通龙路、火路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骨痛、慢性支气管炎、腰痛等疾病。上述6种针法是壮医临床最常用的治病技法,疗效显著,深受壮族人民的青睐。壮医针法种类非常丰富,除了以上的6种针法之外,经过我们课题组长期挖掘,共整理出20多个种类,如挑痔、挑疳、挑痧、陶针、火针、麝香针、跖针、掌针、旋乾转坤针等。目前,壮医针法挖掘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其中一些针法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