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综述_第1页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综述_第2页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综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文献综述

椎动脉病(csa)是指由颈部退行性疾病或椎动脉疾病引起的椎动脉失稳、刺激和压迫椎动脉供血不足的疾病。临床以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为特点。中医在其治疗方面有颈椎牵引、针刀疗法、针灸、推拿、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其中中药在缓解和改善其症状方面显示出独特的疗效。本文通过对相关临床研究报告进行系统评价,着重分析中药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上用药频次,以期获得临床用药的特点及规律,为中药新药开发及临床辨证诊疗的标准建立提供依据。1数据和方法1.1患者治疗腰椎动脉型冠心病的临床研究以“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中医药治疗”为关键词,在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在2003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发表的以中医药为主要干预手段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临床文献,筛选出对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的方剂和药物。1.2文献纳入及录入含有明确的治疗方药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性眩晕的文献,不含方药及用药不明确的文献不予选择。方剂组成中药及其加减药物均予统计;中成药所含中药未予录入;中药名称和功能分类按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和《中药大辞典》。1.3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根据中药的功效分类,对检索出方剂所用药物进行统计,并列举频数居前的代表药物。2结果2.1中医辨治方方经检索2003年1月~2008年12月所发表的相关文献中,关于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报道78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其中设定基本方临证加减者30篇,按中医传统辨证分型治疗8篇,不分型直接使用固定方40篇。其中单纯用中药治疗的有53篇;单纯用中医治疗75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3篇。共有85首方剂纳入研究,内服方69首,共用药141味,用药累计频数1239次;外用方剂16首,共用药62味,用药合计累计187次。共计85首方剂中,频次较多的有八珍汤、血府逐瘀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温胆汤、天麻钩藤饮、桂枝加葛根汤等。2.2中药及用药频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内服中药共用药141味,用药累计频次1239次。补益、活血化瘀、解表、平肝熄风药占总用药频次的66.13%。补益药为第1位,排在前10位的中药及用药频次为:川芎56、天麻56、葛根55、半夏47、当归46、丹参38、白芍38、黄芪37、白术37、茯苓32。由表1所示:补益药以补益气血的药物使用为最;活血化瘀药中以引血上行、凉血活血的药物为主;解表药多使用发散风热、解肌止痛的药物;平肝药多使用息风止痉的药物;化痰药多使用温化寒痰的药物。其中当归、川芎、葛根、天麻、半夏为内服方剂中的代表中药。2.3药、药及用药频次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外敷中药共用药62味,用药累计频次187次。活血化瘀、祛风湿、解表药占总用药频次的84.50%。活血化瘀药为第1位,排位较前的中药及用药频次为:川乌13、红花11、葛根11、川芎10、透骨草9、桂枝7、乳香6、没药6、丹参6、威灵仙6。由表2所示:活血化瘀药以活血通经、引血上行的药物使用为最;祛风湿药又以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药物为主;解表药多使用发散风热、解肌止痛的药物;补益多使用补血、温肾助阳药物。其中川乌、红花、葛根、川芎为外用方剂中的代表中药。3从中医病因病机关系方面分析祖国医学中虽无椎动脉型颈椎病之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分析,本病当属中医眩晕证范畴;对于该病的病机及其治疗,历代医籍论述颇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之说;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亢极化风,上扰头目,发为眩晕;张景岳则强调因虚致眩,认为无虚不能作眩,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着,不过十中一二耳;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说:“风头眩者,由气血虚,风邪入脑,而引目系故也。逢身之虚则为风邪所伤,入脑则脑转而目系急,目系急故而成眩也;而气是推动血液循脉运行及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若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虚,或久病伤气,气虚无力,推动无权,导致气虚血瘀,即所谓“因虚致瘀说”。血瘀阻滞经络,血虚也可使清窍失养。因此《杂病源流犀烛》有云:“筋急之原由血脉不荣于筋之故也”;此外,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眩》中说:“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清空之窍,失其所养,所以头目眩晕;综上述,虽然历代关于颈性眩晕证病因病机的论述不一,但都不出本虚标实两类,本则有气血亏虚,标则肝风内动、痰阻血瘀、风寒湿邪侵袭。从以上中药的统计结果来看,虽然78篇报告中辨证分型用药的甚少,但在本病的治疗中,无论是从用药的频次还是用药的种类来观察,补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均占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而平肝、祛痰、散寒祛风类亦具有重要作用。若单取排名前5位的药物,78篇报道中川芎(56)、天麻(56)、葛根(55)、半夏(47)、当归(46)则依次排在前列,按功效类别其分别来自于活血化瘀、平肝熄风、解表祛湿、化痰、补益;这与中医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归属“虚”、“瘀”、“风”、“痰”的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的观点是一致的。因此根据用药频次以药测证,按照中医学审证求因的理论,大体可以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可以分为气血亏虚型、瘀血阻络型、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此外,通过外用与内服方剂用药比较分析;内服方剂中补益药、活血化瘀药使用频次较多;外用方剂中活血化瘀、祛风湿药使用频次较多。可见,内服方剂多选用补虚、活血之药,旨在补虚培正,通经活络;外用方剂多选用祛邪、散瘀的药物,旨在祛除局部之邪浊,通畅局部痹阻。补益药是内服方中使用最多的功效类别,其中当归、白芍、黄芪及白术是常用的药物。活血化瘀药是外用方剂中使用最多的功效类别,红花、川芎、乳香、没药是外用方剂此类别的常用药物。两类方剂所用补益药中,均以补气血药使用为主;活血祛瘀药中以川芎、红花、丹参等药在两类方剂中使用为多,内服方剂还常选鸡血藤、桃仁等药,外用方剂则常用乳香、没药等品;解表药则都以葛根桂枝为主;由于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的不同,内服方剂中祛风湿药多选用威灵仙、桑寄生等性缓力平之品,而外用方剂中则亦多选用川乌、草乌等性猛力峻之药。现代研究表明,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极大的优势,其作用机制也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