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论能食与不能食_第1页
《伤寒论》论能食与不能食_第2页
《伤寒论》论能食与不能食_第3页
《伤寒论》论能食与不能食_第4页
《伤寒论》论能食与不能食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伤寒论》论能食与不能食

“胃是水和谷之海,六肠之源。入五脏,养五脏气。”《素问·平人气象论》谓“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又谓“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可见胃气的强弱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而胃气的强弱主要通过饮食的改变反应出来,了解食欲的状况,进食的多少,对判断患者的脾胃功能以及疾病的预后转归都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故仲景对于食欲的辨证十分重视,《伤寒论》中对于食欲的改变有能食与不能食两种,试对食欲的辨证意义论述如下。1中医病因病机能食,指饮食倍于平常,且时有饥饿感,也称“能食善饥”、“多食易饥”《伤寒论》有“消谷引食”、“消谷善饥”、“欲得食”等提法,共14条,病机以中焦实热为主,但也可见于脾胃气复证,试分析如下:1.1发烧综合征1.1.1“能食”是诊断阳明病胃热证的最主要依据190条“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风为阳邪,主动,侵入阳明易化热化燥,加之胃阳素旺,阳热能消谷,可见“能食”是诊断阳明病胃热证的主要依据。1.1.2恶寒所食,所食之病198条“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者,其人咽必痛”。揭示阳明热证,热动于阳明胃气而克食,邪热犯于太阴肺而气上逆。1.1.3好,已私有制,大受所着227条“脉浮,发热,口干,鼻燥,能食者,则衄。”其证机为邪热在阳明,且迫及血中并消灼阴津,能食仅说明有胃热,而肠腑尚无燥结里实。1.1.4包括抵抗汤证257条:“合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挡汤。”消谷善饥而不大便,说明血分有热影响及胃。1.2错误的证据1.2.1当不可食,皆不食333条:“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其证机是误吐伤胃,胃气大亡大竭,胃阳虚燥,其阳气暴越外露,欲求救于食,可阳明胃气之受纳、腐熟功能衰竭,后天不能化生,死不治。1.2.2类除中证是胃气复苏之证如332条:“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以此论述除中证有类除中证之分,除中证乃胃气衰竭而暴越于外,类除中证是胃气恢复而能通降。仲景在“能食”之前冠以“反”字,以揭示能食的证机有两种,一是阳气恢复而能食,一是阳气衰竭而求食,其辨证关键在于是否有暴热,以此而明病变症结所在。1.3胃气1.3.1阳明胃气通降如215条“若能食者,但硬耳。”能食者,为阳明热结轻证,其大便虽硬,但未至不通,故阳明胃气尚能行使通降。251条“烦躁,心下硬,至四五日,虽能食,以小承气汤少少与,微和之,令小安。”其证机为阳明邪热内结,虽浊气壅滞,但阳明胃气尚能通降。1.3.2在三阴不受邪证的情况下如270条“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指出太阴少阴厥阴正气内存,则邪气不能传入,病不得发生他变,故而脾胃调和。1.4胃气恢复1.4.1得食,之病为四339条“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伤寒热少微厥者,经数日后,若见小便通畅而色清白不黄者,说明里热渐去,津液渐复,若伴见食欲渐佳,则提示为胃气渐复。1.4.2“能食”与“致食”如384条“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仲景连用三个“能食”即言“能食者愈”以揭示阳明胃气恢复,病邪得去,病为向愈;又言“颇能食”以揭示阳明胃气在恢复过程中饮食会逐渐增加;“复过一经能食”说明阳明胃气完全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病久胃气大伤,不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急于饮食完全恢复正常。因而病情向愈,提示胃气已经逐渐恢复,而正气渐旺,故判断其病不久将愈。2纳饮食的证候不能食指脾胃运化失常,不思饮食以及厌恶饮食和不能受纳饮食的证候,《伤寒论》中有“不欲食”、“饥不欲食”、“呕不能食”、“饥不能食”、“食不下”、“饮食入口则吐”、“水浆不下”等提法,共26条,试分析如下。2.1发烧综合征2.1.1少阳胆热逆乱胃气证机如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97条:“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其证机是少阳胆气内郁,胆热逆乱胃气,胃气不降,故不欲食。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痛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胆热内郁,气机壅滞,浊气逆乱邪入少阳,气机不利,妨碍饮食运化;148条“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又里也。”其证机是少阳胆气内郁,胃气失疏而不降,治当清少阳胆热,和阳明胃气。2.1.2不欲饮食,消极如339条“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嘿嘿不欲饮食,烦躁。”其证机为厥阴肝热,壅滞气机而不得升降,阳气郁滞而不能外达,肝热逆乱胃气阳热内郁而肝气不合则胃气不和故不欲饮食。2.1.3可见杨明证转换185条“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其证机为热结于里,阳热郁结于胃,气机不畅故胃脘部胀满不适,胃气不降则口不欲饮食。2.1.4“取阳明热结轻证”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辨阳明热结重证与阳明热结轻证的一个重要鉴别要点即是:能食者,为阳明热结轻证,不能食者,为阳明热结重证。251条“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虽不受食,但初头硬,后必溏。”其证机是阳明腑气阻滞不通,浊气不降,饮食不入。2.1.5头汗出者,改革食法228条“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其证机是阳明郁热留扰胸膈,胸膈临近胃脘,胃脘被扰,升降失常而气机郁滞。2.2虚实综合征2.2.1“胃伤”证证如120条:“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其证机是太阳表证,以吐法发散祛邪,胃气受损,而脾未伤,尚能运故腹中饥,胃伤不能平息气机上逆之势故口不能食。2.2.2可见阳明中冷综合征190条“阳明病,不能食者,名中寒。”阳明胃气受寒气所袭,胃气不得通降,胃阳素弱,阴寒不能化谷。2.2.3饱则微e195条“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其证机是素体胃阳不足,或伤寒误治损伤中阳而成阳明中寒证,胃阳虚弱,收纳无权,故不能多进饮食而难以饱食。2.2.4胡不和胡味,以养肝之法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其证机是脾阳素虚,误用攻下致,脾不能运,胃不得纳,食不得入。2.2.5“取阳明”之误证194条“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辨阳明寒证之不能食颇似阳明热结证,不可误将阳明寒证辨为热证,若误为阳明热证,而用攻下的方法,则会加重病情。2.2.6显示阳明气虚证226条“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证机是胃阳虚衰,阴寒内盛,故胃虚不纳,浊气不降而上逆。2.2.7胀满不能食也209条“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证机是初硬后溏之大便妄用攻下,必损伤脾胃,中阳受伤,纳运失常,以致发生腹部胀满,不能食,甚至饮水则哕等变证。2.2.8数也无热,则以胃中虚冷消谷122条:“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其证机为脾胃之气虚弱,脾不运,胃不纳,浊气内结。2.2.9表明太阴脾证273条“食不下,自利益甚。”其证机是太阴脾不运化,脾不运则胃不降,浊气填塞,故食不下。2.3证明2.3.1成结已,水浆失150条“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指太少合病误用下法,致胃伤气逆而食不下。2.3.2胃功能正常,见病所需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其证机是胸膈有痰邪所壅塞而阻滞肺胃气机故胸膈心下满闷,不能进食。综上所述,脾胃属土,脾为太阴湿土,主运化水湿而又喜燥恶湿,主升清,胃为阳明燥土,喜润,恶燥,主降浊,脾胃以运化水谷,化生气血为主要功能,故脾胃功能正常与否是能食与不能食的主要原因。能食主要见于胃阳偏盛者,因胃中有热,入能消谷,故能食;或脾胃功能正常,脾能运,胃能纳,饮食有序有节以化生气血为用;或脾胃气复,病情向愈而逐渐能食;或因邪侵袭中焦脾胃,脾胃功能虽受挫,或脾胃之气欲竭而亡反能食。不能食见于中阳素虚,阴寒入侵,病邪耗伤阳气以及误用汗吐下等法损伤中阳,皆可导致,水湿停滞,痰饮滋生,脾阳下陷,胃气上逆而不欲饮食或饮食不进;若素体阳虚或失治误治耗伤津液,热入阳明,化燥成实,燥屎阻于大肠,浊阴不降,胃气上逆,或下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