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墨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阳文君将攻郑,子墨子闻而止之,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子墨子曰:“夫天之兼有天下也,亦犹君之有四境之内也。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鲁阳文君曰:“先生何止我攻郑也?我攻郑,顺于天之志。郑人三世①杀其父,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我将助天诛也。”子墨子曰:“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今又举兵,将以攻郑,曰:‘吾攻郑也,顺于天之志。’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②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子墨子谓鲁阳文君曰:“攻其邻国,杀其民人,取其牛马、粟米、货财,则书之于竹帛,镂之于金石,以为铭于钟鼎,传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今贱人也,亦攻其邻家,杀其人民,取其狗豕食粮衣裘,亦书之竹帛,以为铭于席豆,以遗后世子孙,曰:‘莫若我多。’其可乎?”鲁阳文君曰:“然。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子墨子为鲁阳文君曰:“世俗之君子,皆知小物,而不知大物。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是故世俗之君子知小物而不知大物者,此若言之谓也。”鲁阳文君语子墨子曰:“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桥,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选自《墨子·鲁问》)【注】①三世:数代,言其多。②强梁:凶暴,强横。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B.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C.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D.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豕,甲骨文字形,像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本义是猪。除此之外,猪在古代还有“豚”“彘”等别称。B.笞,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是对犯有轻微过错的人所使用的惩罚手段,在中国奴隶社会已广泛使用。C.钟鼎,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曹操《陈损益表》中的“臣以区区之质,而当钟鼎之任”一句中的“钟鼎”比喻富贵荣华。D.豆,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本用来盛黍稷,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从“豆”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篇各段记载了墨子与鲁阳文君的一些谈话,多处申明了其“兼爱”“非攻”的主张;体现出墨子向往天下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B.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行为如同在其境内大家伐其小家一样,但仍然打着顺应天意的旗号,表现出当时的诸侯们对扩张战争的狂热。C.鲁阳文君对楚国南部夷人杀长子而食的丑恶习俗十分不解而且深恶痛绝,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D.窃物者“不仁”为盗贼,窃国者反而为“义”成诸侯,墨子通过形象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通俗易懂而是非分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举兵将以攻郑,天诛其不至乎?(2)吾以子之言观之,则天下之所谓可者,未必然也。5.墨子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的理由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①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②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节选自《墨子·鲁问》)注释:籍:假使。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B.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C.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D.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鄙人”即指鄙陋的人,常用作自称的谦辞,这里是吴虑对自己的谦称。B.舜,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领袖。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合称为“五帝”。C.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D.“三军”是指打仗的前、中、后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虑的观点是道义只需要亲身践行,不需要用言辞宣扬。B.选文在写法上具有整散结合、排比层进、反复申说的特点。C.墨子强调自己一个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D.墨子认为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最终可以达到“国必治”“行必修”的效果。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2)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10.墨子强调要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请概述前后两段论证这一观点的思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子墨子曰:“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今王公大人,唯毋处高台厚榭之上而视之,钟犹是延鼎也。弗撞击,将何乐得焉哉?其说将必撞击之。使丈夫为之,废丈夫耕稼树艺之时;使妇人为之,废妇人纺绩织纴之事。今王公大人,唯毋为乐,亏夺民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今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既已具矣,大人锈然奏而独听之,将何乐得焉哉?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今王公大人,惟毋为乐,亏夺民之衣食之财,以拊乐如此多也。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节选自《墨子·非乐》)(二)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而墨子非之,奈何!故乐在宗庙之中,群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乡里族长之中,长少同听之,则莫不和顺。故听其雅颂之声,而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屈伸,而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而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出所以征诛也,入所以揖让也。是先王立乐之术也,而墨子非之,奈何!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民和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如是,则百姓莫不安其处,乐其乡,以至足其上矣。然后名声于是白,光辉于是大,四海之民莫不愿得以为师。是王者之始也。(节选自《荀子·乐论》)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B.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C.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D.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音乐不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听音乐会让人们弃其从事,对民不利,对国不利。B.荀子在《乐论》中的很多观点与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音乐思想是一脉相承的。C.荀子的《乐论》从古代圣王设置音乐的原则和方法等角度批驳了墨子《非乐》中的部分观点。D.墨子、荀子对于音乐的论述,站在各自的立场上,便于其政治主张的贯彻执行,各有各的道理。13.荀子认为音乐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就是墨子,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就陵阜而居”中指的是“山丘”。C.台榭: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常用于宫室、宗庙。D.文采:指错杂艳丽的色彩、刺绣,亦指华美雅丽的词藻、文辞,文中指后者义。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兼爱《墨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节选《墨子·兼爱》)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攻:治疗B.故亏父而自利
亏:使受损失C.虽至大夫之相乱家
家:家庭D.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劝:鼓励1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兼爱,是墨子提倡的一种思想学说,主张爱无等级差别,不分厚薄亲疏,“爱人若爱其身”。B.《墨子》,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韩非子称儒、墨二家为“显学”。C.圣人,指道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也可专指孔子,文中的“圣人”指的是后者。D.子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第一个“子”冠诸姓氏之前,是明示墨子为“师”。20.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动乱的根源,否则就达不到目的。B.墨子认为正是由于人们“不相爱”,才造成伦理崩坏、抢劫偷盗、诸侯攻伐的现实。C.墨子认为只要人们“兼相爱”,就能消除乱象,使“君臣父子皆能孝慈”,天下大治。D.文章运用正反对比和例证法,由浅入深地论证了“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因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2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绥/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22.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就是墨子,前一个“子”表敬称,后一个“子”是先生的意思。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就陵阜而居”中指的是“山丘”。C.台榭: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常用于宫室、宗庙。D.文采:指错杂艳丽的色彩、刺绣,亦指华美雅丽的词藻、文辞,文中指后者义。2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兼爱》)25.古代圣王之举给你哪些启示?请你用三个否定句或否定短语分别加以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节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2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B.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C.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D.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2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肆,在古代可以指商店、手工业作坊。如酒肆、茶肆。B.爵,古代由君主封赐爵位,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C.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如衡阳就是位于衡山之北。D.九州,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划,后常用来泛指全中国。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者希望国家得到大治,但结果事与愿违,墨子认为其失败的原因在于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贤才,任用贤能之人。B.墨子认为应该以德行来安排职位,然后按职位的高低决定赏赐的多少,这样老百姓就不会长期处于低贱的地位。C.尧、禹、汤等圣明的君主慧眼识才,不在乎这些贤才卑贱的出身,交予他们政事,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D.墨子主张君王应该尚贤,无论是在治国有方的时候,还是在治国不如意的时候,君王都离不开贤才的支持。2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30.当有人询问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时,墨子认为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贤人增多?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墨子•兼爱》)3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B.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C.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D.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32.下列对文学知识和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与儒家主张“爱人”同源同义。B.盗贼,古人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与现代汉语中“盗”“贼”的释义不同。C.室,文中义是指“家”,与杜甫《石壕吏》中的诗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中“室”的意义相同。D.子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对他的尊称,后一个“子”跟“老子”“孔子”“庄子”“孙子”中“子”的含义和用法相同。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指出,圣人以治天下为己任,就要知道天下动乱的根源,否则难达目的,并举例“医之攻人之疾者”来证明。B.作者针对当下,批判战国时代伦理崩坏、诸侯攻伐的社会现实,指出天下动乱不休的起因就在于“自爱”而“不相爱”。C.作者推究“乱”之缘由,用假设正面说理,指出大家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做到互相爱护,就能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D.作者直言不讳,一种逻辑贯穿到底,得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总论点,最后鼓励人们奉行“兼爱”思想。3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2)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35.文中说,“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乱物”包括哪些内容?请简要概述。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3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B.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C.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D.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3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这里是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文中的“子墨子”就是墨子。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文章中指“山丘”。C.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D.“饰车以文采”与“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中的“文采”含义不同。3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逼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鲜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取材于《墨子•亲士》)【注释】①入国:即治国。②逼臣:权重逼君的贵臣。40.根据上下文,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缓其君矣
缓:怠慢B.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
丑:羞辱、侮辱C.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归:归还D.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错:磨41.下列句中的“而”,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B.桓公去国而霸诸侯C.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D.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42.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能成功而扬名于天下,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国家陷于困境。B.桀纣成为亡国之君,他们的教训在于最终身旁没有忠心耿耿且敢于说话的贤士良才。C.选用人才应该以能否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标准,即使良才难以驾驭,也应该用贤亲士。D.国君要如江河一样纳百川,让不同的人才各抒己见,这才是可以保国家的兼王之道。4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作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选自《墨子·辞过》,有删改)4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4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一书里的“子墨子”就是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所记,故在“墨子”前加上“子”。“子”即为“巨子”,墨家领袖。B.陵阜:有“山丘”和“坟墓”的意思,文章中指“山丘”。C.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春秋至汉代的六七百年间,台榭是宫室、宗庙中常用的一种建筑形式。D.“饰车以文采”与“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中的“文采”含义不同。4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4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兼爱《墨子》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母羊)之裘,韦(熟牛皮)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为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和合之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选自《墨子·兼爱中》,有删节)4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之与家之相篡
篡:劫夺 B.人之与人之相贼
贼:偷窃C.何以易之
易:改变 D.士闻鼓音,破碎乱行
碎:聚集4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颜渊曰:请问其目B.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C.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
人而不仁,如礼何D.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50.给文中最末段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B.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C.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D.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51.下面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直接体现墨子“兼爱”思想的一组是(
)①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②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③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⑤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⑥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⑥5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墨子先说明,“仁人”的事业就是“兴利”与“除害”,然后围绕什么是“害”,什么是“利”进行了明确的阐述。B.墨子认为,“害”就是国与国相攻,家与家相篡,人与人相贼,君对臣不惠,臣对君不忠,父对子不慈爱,子对父不孝顺,兄弟之间不协和,并且认为这是天下“祸篡怨恨”的源起。C.墨子认为,“兼相爱”"交相利”才是“除害”“兴利”的最好办法,只要普遍地不分远近,不分亲疏,互相施爱,互相使对方得到好处,天下所有的祸害、篡夺、仇怨、憎恨就不会发生。D.墨子认为,“天下士君子”不懂得兼相爱交相利的好处,分辨不清事情的得失,“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楚灵王好士细要”“越王勾践好士之勇”的故事,就是最有力的例证。53.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2)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①鲁之南鄙人有吴虑,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①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致也。”②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节选自《墨子·鲁问》)注释:籍:假使。54.可填入第①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也 B.者 C.耳 D.然55.请用自己的话表明吴虑的观点。5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选文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整散结合 B.排比层进 C.比喻论证 D.反复申说57.请概述前后两段论证的思路。阅读下面小段,完成下面小题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58.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A.艰难苦恨繁霜鬓 B.谈笑间,樯櫓灰飞烟灭C.一竿晴日舞比邻 D.栗深林兮惊层巅59.对语段中心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揭示了贤才对国家的重要意义B.讨论了“尚贤”和“为政”的关系,说明尚贤是政治的根本。C.说明君主为政的根本是要使国家富强,人民众多,刑政治理得好。D.阐发了“君主的事务,主要取决于身边的诸多贤臣”的道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尚同上子墨子言曰: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㱙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诸侯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国君者,国之仁人也。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则天下何说以乱哉?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是故子墨子言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选自《墨子》,有删节)6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菑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墨子”指墨翟。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指贵族,如《诗经·雅·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百姓,官族姓也。”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在西汉汉文帝以前指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6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可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6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64.联系文本谈谈你对墨子“尚同”思想主张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特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念,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天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6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6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C.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D.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67.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6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69.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日:‘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为。何不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7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僻”,偏远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患:担心C.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若:你D.万事莫贵于义
贵:贵重71.下面各句+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事莫贵于义B.何不用也
何故C.何不为也
必不为D.舍生而取义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72.下面有关【甲】【乙】选段的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B.【乙】文用“冠履与手足”“天下与身”的取舍,论证了万事莫贵于义的观点。C.【甲】【乙】两文中的“义”是指为朋友而坚守的“道义”,而今天我们所说的“义”是指“正义”,两者截然不同。D.【甲】【乙】两文的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说理清楚透彻,很有教育意义。7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墨子·辞过(节选)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谨此则止,凡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役,修其城郭,则民劳而不伤;以其常正,收其租税,则民费而不病。是故圣王作为宫室,便于生,不以为观乐也;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财用可得而足。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为宫室若此,故左右皆法象之,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赈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当为宫室不可不节。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故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今则不然,厚作敛于百姓,以为美食刍豢、蒸炙鱼鳖,大国累百器,小国累十器,前列方丈。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塞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古之民未知为舟车时,重任不移,远道不至,故圣王为舟车,全固轻利,可以任重致远,其为用财少,而为利多,是以民乐而利之。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故民归之。当今之主,其为舟车,与此异矣。全固轻利皆已具,必厚作敛于百姓,以饰舟车,饰车以文采,饰舟以刻镂。女子废其纺织而修文采,故民寒,男子离其耕稼而修刻镂,故民饥。人君为舟车若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邪。奸邪多则刑罚深,刑罚深则国乱。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为舟车不可不节。(有删改)7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民费而不病病:困苦B.强体适腹而已矣适:使安适C.故民归之归:归附D.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恶:罪恶7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B.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C.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D.人君为饮食如此/故左右/象之是以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无乱不可得也/君实欲天下治而恶其乱/当为食饮不可不节7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圣王建造宫室时,只求方便于生活,而不是为了美观和享乐。B.当今之主讲究宫室曲折多姿和装饰华美,左右的人也都纷纷效法。C.当今之主以为刍豢、蒸炙鱼鳖才是真正的美食,实际上吃不到。D.墨子反对当今之主追求舟车的华美艳丽,提倡俭朴节用的风尚。7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作为衣服带履,便于身,不以为辟怪也。(2)法令不急而行,民不劳而上足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墨子·耕柱》:“所谓贵良宝者,为其可以利也。今用义为政于国家,人民必众,刑政必治,社稷必安。所为贵良宝者,可以利民也,而义可以利人,故曰:义,天下之良宝也。”78.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墨子的义利观。79.在当今经济社会背景下,你怎么评价孔子、墨子的义利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乱也。子不能治子之身,恶能治国政?子姑防子之身乱之矣!”(《墨子·公孟》)80.上述两段文字都强调了_______________(填成语)的重要性。81.荀子与墨子的观点各有侧重,请简要谈谈两者的不同82.《墨子》有言:“爱人者必见爱也,恶人者必见恶也。”和这句话意思最相近的名句是(
)A.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B.投我以桃,报之以李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参考答案:1.D2.C3.C4.(1)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2)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正确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5.(1)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2)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3)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鲁国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四境之内”为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B;“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为对偶句式,故“小家”后断开,据此排除C。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比喻富贵荣华”错,此处比喻高官重任。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C.“墨子也赞同鲁阳文君的观点,认为夷人的独特做法是不懂仁义造成的”说法错误。根据“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杀其父而赏其子,何以异食其子而赏其父者哉?苟不用仁义,何以非夷人食其子也?”可知,墨子并不赞同鲁阳文君的看法,他认为中原的风俗和夷人的风俗一样是丑恶的,鲁阳文君如果不施仁义,那么就没有资格批评夷人的恶俗。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一句得分点:“举”,发动;“其……乎”,反问句式,难道……吗?第二句得分点:“所谓”,所说的;“然”,正确。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郑人三世杀其父,而天加诛焉,使三年不全,天诛足矣”分析可知,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结合“譬有人于此,其子强梁不材,故其父笞之,其邻家之父,举木而击之,曰:吾击之也,顺于其父之志。则岂不悖哉”分析可知,鲁阳文君再攻打郑国就有悖常理;结合“今有人于此,窃一犬一彘,则谓之不仁,窃一国一都,则以为义。譬犹小视白谓之白,大视白则谓之黑”分析可知,窃取一个国家一个都城是不义的行为。参考译文:鲁阳文君将要攻打郑国,墨子听到了就阻止他,对鲁阳文君说:“现在让鲁国四境之内,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杀害人民,掠取牛、马、狗、猪、布、帛、米、粟、货、财,那怎么样?”鲁阳文君说:“鲁国四境之内都是我的臣民。现在大城攻打小城,大家族攻打小家族,掠夺他们的货财,那么我将重重惩罚攻打的人。”墨子说:“上天兼有天下,也就像您具有鲁国四境之内一样。现在您发动军队攻打郑国,上天的惩罚难道就不会到来吗?”鲁阳文君说:“先生为什么阻止我进攻郑国呢?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了上天的意志。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降给他们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我将要帮助上天加以诛伐。”墨子说:“郑国人数代残杀他们的君主,上天已经给了惩罚,使他们多年不顺利。上天的诛伐已经够了,现在您又举兵将要攻打郑国,说:‘我进攻郑国,是顺应上天的意志。’好比这里有一个人,他的儿子凶暴强横,不成器,所以他父亲鞭打他,邻居家的父亲也举起木棒击打他,说:‘我打他,是顺应了他父亲的意志。’这难道不是有悖常理吗?”墨子对鲁阳文君说:“进攻邻国,杀害邻国的人民,掠取邻国的牛马粟米货财,把这些事书写在竹帛上,镂刻在金石上,铭记在钟鼎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现在的平民,也进攻他的邻家,杀害邻家的人口,掠取邻家的狗猪食粮衣服被子,也书写在竹帛上,铭记在席子食器上,传给后世子孙,说:‘战果没有人比我多。’难道可以吗?”鲁阳文君说:“对。我用您的言论观察,那么天下人所说的正确的事,就不一定正确了。”墨子对鲁阳文君说:“世俗的君子,都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现在这里有一个人,假如偷了人家的一只狗一只猪,就被称作不仁,如果窃取了一个国家一个都城却被称作义。这就如同看一小点白说是白,看一大片白则说是黑。因此,世俗的君子只知道小道理却不知道大道理的情况,如同这句话所讲的一样。”鲁阳文君告诉墨子说:“楚国的南面有一个吃人的国家,名叫‘桥’,在这个国家里,长子出生了,就被杀死吃掉,说这样有利于弟弟,味美就献给国君,国君喜欢了就奖赏他的父亲。这难道不是恶俗吗?”墨子说:“即使中原地区的风俗也像这样。父亲因攻战而死,就奖赏他的儿子,这与吃了儿子奖赏他的父亲有何不同呢?如果不施行仁义,凭什么去指责夷人吃他们的儿子呢?”6.D7.A8.C9.(1)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个农民的耕作,把收获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升粟。(2)假若我能鼓动大家达到仁义的要求,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10.第①段墨子通过论证自己一个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一个人打仗不能抵御三军,而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可以国治行修,产生的功劳更多,来证明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第②段墨子通过假设,比较教人耕和独自耕、鼓而使众进战和独进战的功劳多少,类推出教天下以义比独知义要功劳多,进一步证明了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认为不如诵读与研究先王的学说,通晓与考察圣人的言辞,在上劝说王公大人,在下劝说平民百姓。“诵先王之道”中“先王之道”是“诵”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上说王公大人”中“王公大人”作“说”的宾语,是完整的主谓句,中间不宜断开,在“王公大人”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这里是吴虑对自己的谦称”说法错误,原文为“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不是“吴虑对自己的谦称”,而是指鲁国的南郊。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错,原文为“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可知墨子以此来证明自己亲身实践效果很有限。故选C。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盛”,十分努力;“当”,相当;“分诸天下”,分配给天下人。(2)得分点:“鼓”,鼓动;“进于义”,达到仁义的要求;“益”,更加。10.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思路的能力。由“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可知第①段墨子先论证自己一个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一个人打仗不能抵御三军。“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可知接着墨子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可以国治行修,产生的功劳更多,来证明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由“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可知第②段墨子通过假设,比较教人耕和独自耕、鼓而使众进战和独进战的功劳多少,“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类推出教天下以义比独知义要功劳多,进一步证明了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参考译文:鲁国的南郊有一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制陶夏天耕作,拿自己与舜相比。墨子听说了就去见他。吴虑对墨子说:“义啊义啊,责在切实之行,何必空言!”墨子说:“你所谓的义,也有以力量给人效劳,以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出租车司机用工合同范本
- 2025商铺租赁合同简单的范本
- 全新清算协议合同-二零二五年度清算与债务重组3篇
- 2025年度全新合同:人工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研发与推广协议3篇
- 2025年度环保设备安装与环保技术咨询合同3篇
- 2025年度农村房屋改造装修与农村光伏发电项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出国工人劳务输出与职业规划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渔业养鱼设备共享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农业科技赊销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水上安全事故处理与救援合作协议3篇
- ISO 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要求》专业解读与应用实践指导材料之22:“8运行-8.1运行策划和控制”(雷泽佳编制-2025B0)
- 2024-2030年中国硅肥行业规模分析及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电网行业工作汇报模板22
- 2024年度跨境电商平台承包经营合同3篇
- 2025年上半年人民日报社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85人笔试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山东省临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乐考非纸笔测试题(二 )(苏教版2024秋)
- 办公楼电气改造施工方案
- 浙江省衢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含答案)3
- 上学期高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 超龄员工用工免责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